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旧年回响哀而不伤论类毕业论文范文 与旧年回响哀而不伤论方英文《群山绝响》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旧年回响哀而不伤论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09

《旧年回响哀而不伤论方英文《群山绝响》》

本文是旧年回响哀而不伤论毕业论文范文和方英文和哀而不伤和《群山绝响》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中图分类号:押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33(2018)03-0027-02

终于读完了方英文的长篇小说《群山绝响》,是见缝插针地读完的,没有占用工作时间.

一、记录者:儿子

孔子在论语里说《关雎》这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这种品格,用来形容《群山绝响》再贴切不过.

《群山绝响》涉及的年代,差不多是1966—1976年这十年的时间,对于主人公元尚婴来说,则是他的8~18岁.这十年,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十年,发生过很多重大事件,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很多人的命运,像风中飞扬的落叶,被裹胁在时代的洪流中.只不过伟大的人物、重要的事件,有文字和图片记录在历史中,而小人物在大时代的命运,一向缺乏记录.

不被记得的人,在好莱坞电影《寻梦环游记》中,被称为终极死亡,而被记得的人,则永远在另一个世界存在着.

《群山绝响》正是一部记录小人物命运的小说,这些小人物,生活在秦巴山区的一个小小的叫楚子川的地方,再多一点也就是写了小小的叫汉叔的镇子,甚至连县城也没有怎么提及.记录着最底层的中国农民的命运.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想起孙犁笔下的冀中平原上的那些小人物,汪曾祺笔下江南高邮的那些小人物.

写一个荒诞不经加悲惨饥饿的时代,可以怎么写?《夹边沟纪事》以写实的笔触写知识分子的命运,读到的是痛彻心扉.

孙犁、汪曾祺、王世襄和杨绛,他们写的知识分子在“”中的命运,则更多的像是一场野营,总归是有盼头的,总归是要回来的,所以他们的命运,是有人来托底的.他们的哀伤,也是带着一层玫瑰色的.

而农民呢,农民自己即是底.于是我们能看到,《群山绝响》写的那个叫楚子川的山沟,以元尚婴一家为经纬,牵连出众多农民的命运,他们几乎真的就是如蝼蚁一样的命运,随时可为齑粉.我边读边想,中国的农民,最底层的身份,最辛苦的劳作,最没有保障的生活,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必须说,写农民,没有金边,没有光芒,真的不是那么好写的.像路遥那样在《平凡的世界》中让一路开挂的农家少年孙少平得到省长女儿的垂爱,真的是幻象得可以,难怪被批驳.

而在《群山绝响》里,没有幻象,没有开外挂,有的只是客观的记录.但在这种记录里,我们反而可以看到农村生活的真相.

这种真相即是在食物的饥饿与性欲的饥饿中,我们这个民族的大多数,自寻救赎、自得其乐、自成一体.故而,能够生生不息.

农民是怎样上工挣工分的,农民是怎样干农活的,农民是怎样休闲娱乐的(虽然除了性幻想和轻度肢体接触并没有什么娱乐)?关于1966—1976年这十年间,秦巴山区农民的衣食住行,我们能在小说中看到非常细致的描绘.这种描绘,有别于大学教授们做的社会学的数据记录,是生动形象的,具体到活生生的人身上的,显然更有说服力.所以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在饥饿的年代,饥饿有双重表现:一是食物的饥饿,二是性欲的饥饿.这两种饥饿,在50后60后作家的作品中,已经读过很多.《群山绝响》里的相关细节,只不过是再次得到印证.

关于性的饥饿,小说中写得并不算多,麻队长对驻队干部的性幻想,恐怕只是一个农民单纯的幻想而已.而整个汉叔高中对于顾老师的性幻想,只能说,那个时代的娱乐太贫乏了,,也需要找个出口而已吧.至于元尚婴的初中同学马广玲,大概是元尚婴的性启蒙者角色,而高中同学苏景兰,则属爱情启蒙者角色了.似乎,这些都谈不上是性的饥饿.是了,在一个少年的眼里,世界上美好的事情,比如听敌台、吃麻花、吃豆腐、读书,好玩的事情那么多!性,大概是最不值得大书特书的了.

《群山绝响》并没有什么光明的尾巴,而是在主人公元尚婴失去邮递员的工作后戛然而止,所有人的命运,也忽然中止了.于时间的长河中,于无边的群山中,并不知道楚子川的那些人,他们最终去了哪里,但他们命运的走向,相信每个读者自有答案.

那么,《群山绝响》的价值,应该不在于写出了深刻的人性,而是在于以无限悲悯之情,记录了一个特定场景下的一群人在一个时代的无奈与苍凉.

一个作家但凡有些良心,就应该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再也不想回到那样的年代.那个所谓的唯美的如歌的时代,如果你感觉不到痛,只是为之招魂,那么,你真是一个骗子.

一个作家但凡是个人类,就应该说,今天中国乡村的逐渐消亡,是时代和社会的整体进步.感谢文明的进程,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地在自己的国家迁徙.

因为我们,不愿意再看到,为了吃一顿饱饭,在陌生人家里哭丧的少年元尚婴和田信康;不愿意再看到,饿死的少女嫫姐,被狼要从棺木里掏出来吃尸骨;不愿意再看到,这个社会所有的资源,只集中在吃商品粮的人诸如公社干部、区委干部、县委干部手里.

二、救赎者:母亲

既然《群山绝响》有作者方英文对青少年时代的追忆,就不免让人一再联想,小说的主人公——少年元尚婴,多少反映了方英文的少年时代,而小说中的母亲游宛惠,则也是有着方英文对母亲的无尽追忆之情了.

方英文能从一个农家少年考取西安的大学,必定与母亲的悉心教育培养有关.正如小说中的元尚婴,作为一个农家少年,关于他初中毕业后要不要继续读书,父亲与爷爷显得并不是那么坚决,而母亲则是一锤定音,“好男儿志在四方,养个儿子一辈子窝在身边晃来晃去,算是白养了儿子!”这番话,真叫一个铿锵有力,真叫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爷爷后来评价,“我们这个家,若是没有宛惠,恐怕早都不是个家了!”这也是肺腑之言了.因为有了母亲的这个拍板决定,这才有了接下来全书中非常精彩又非常动人并一气呵成的元家为子读高中四处求人送礼的一系列故事.

元尚婴的母亲游宛惠,生于乡村小康家庭,心性纯良,一心事佛,不沾荤腥.虽然叫公公“老先生”,叫丈夫“先生”,叫儿子“小先生”,但很明显,这一家四口中,要论真正的聪明过人有见识,却是这个女人.元尚婴的父亲买了一台缝纫机到家,游宛惠也是很快学会了缝纫手艺,为乡邻做衣服,既可以挣工分也可以挣些小钱补贴家用,当然要比下地干活体面而收入又能稍微丰厚一些.因为家里有一个大事不糊涂小事又处处可以收拾停当的女人,元家即使是在整个新中国最贫穷的时代,也能比很多家庭要过得稍微好一些,虽然没有好吃的,但有吃的;虽然没有好穿的,但有穿的.这,比起那些没有裤子穿没有饭吃要乞讨的乡亲,当然是强多了.

元尚婴和猪的关系,元尚婴给家里养的猪挠痒痒的故事,绝不是无目的的写作,猪的重要作用马上要显现出来了.那就是,为了求取元尚婴读高中,元家要向公家卖出一头猪,因为这头猪,元家可以得到9张肉票的奖励;元家人,也将前前后后送出9张从1斤半到4两的大小不一的猪肉票.

不就是上高中么,为什么说求取?这就是时代特色.那个时代的高中,是需要公家单位的公家人出面,类似公社这样的机构推荐才可以上得了.

作为虔诚的佛教徒,行贿送礼,本不易做,但一切面子比起孩子的前途来,便可以暂时放下了.所以元尚婴的求读高中之路,是从母亲先给大队支书送出一张1斤的肉票开始的,接下来是母亲给队长送完礼,接力棒就交给了儿子元尚婴去给会计送礼,给公社干事送礼.送的人尴尴尬尬,看的人无话可说.因为,送礼这件事,恐怕很多人都经历过,尤其是为了孩子求学.你以为离开了农村,来到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再也不会为了孩子上学送礼吗?不是!(下转第36页)

(上接第29页)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每每想上一个好的学校,都可能要涉及送礼.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所以,这一段元家送礼的细节,现在读起来,也依然是感同身受.

元家送完礼,接下来是过年.在贫穷的年代,怎么过年?作为一家主妇的游宛惠,再次展现了自己的持家能力.请注意,很多人家是没有饭吃的啊;而她呢,除了在大年夜端出了因陋就简却又颇具风格的16道菜,让一家人过了一个不那么寒碜的年,还招待了两个小乞丐、若干穷亲戚及一个化缘的和尚.

后来,元尚婴因为一个高中生的死亡而补上高中,母亲让他到那个死亡的高中生家里送礼感谢.再后来,元尚婴因为一个死亡的邮递员而当上邮递员,母亲依然是让他到对方家里表示感谢.母亲善良智慧感恩的形象,可以说是非常立体了.

方英文本人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母亲,一生事佛,智慧硬净.方英文能在结束后以一县状元的身份考取西北大学,这个母亲,绝对是功居至伟.

长期在大都会生活,我有时会觉得,我们都会女性可能被教坏了.凡事都要讲求一个价值,认为为丈夫孩子奉献的人生丝毫不值得度过.但是,我们在大都会,又创造了多少价值呢,又实现了多少有意义的人生呢?

就让我,向曾经过去的时代,向那些勤劳的、勇敢的、智慧的、为孩子指引出一条向上之路的所有母亲致敬吧!

方英文读者遍布天下,只因踏入文坛时间晚点,又生活与创作在文学大省陕西,于是被所谓的“主流文坛”忽视了.我在读《群山绝响》时一直在想,方英文其实并不属于陕西,他属于本质意义上的广大读者,陕西读者只是一部分.真正的作家,都因为创造了一个独自的文学世界才被称为作家,随便将作家归类可能是轻率的.不过,实在要阅读比较与研究的话,我以为将方英文与孙犁、汪曾祺放在一块儿看,可能获得更有意味的启示.

(作者系知名作家,媒体人)

旧年回响哀而不伤论论文参考资料:

本文结束语: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旧年回响哀而不伤论专业范文可作为方英文和哀而不伤和《群山绝响》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旧年回响哀而不伤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