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先秦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与先秦时期儒家教师观之比较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先秦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02

《先秦时期儒家教师观之比较》

该文是先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跟先秦时期和儒家和教师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臧春婷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以孔、孟、旬为代表的先秦儒学家,关于教师观都有其独到的论述,在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教师自身应具备的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关于教师对个人发展、对待教师的态度以及教师的培养目标方面却存在一些差别.通过对他们的教师观进行比较,对我们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先秦儒家;教师品质;师生关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文化素养以及民族性格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儒家教育思想所垄断,强调“重学必崇儒,崇儒必尊孔”,从而使得儒家的教育思想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成为封建教育的指导思想.而我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导,有许多关于教师的有特色论述,对我国教师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先秦时期儒家对教师的阐述

(一)孔子的教师观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为我国的文化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孔子创办了私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西周的文化典籍不断地进行整理、修订,形成《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为儒家教育内容奠定了基础.孔子一生热衷于教育事业,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伟大的教师人格.

1.关于教师的品质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并且喜爱学习,他读书甚至能够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同时,他也重视道德品质,并且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学习修养,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其次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学而不厌”的精神,他认为,教师如果能做到“学而不厌”,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孔子主张教师不仅要以教为业,更要以教为乐,耐心地说服和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他曾经说过:“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可见他对学生的爱和高度地认真、负责的态度.

2.关于教师的身教

孔子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仅有言教还有身教.言教主要在于说理,提高道德认知,而身教在于示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指导,对学生具有重大的感化作用,他认为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因此,他很重视教师的以身作则,把它作为教育的重要原则,并且常常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作表率.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他认为,如果教师教学只注重言教,不注重身教,就会成为空洞的说教,达不到教育的作用,适得其反.

3.关于师生关系

孔子很爱护自己的学生,他对学生的关怀有时甚至超过了对他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形象地向我们说明了他对学生的关怀与教育,再如当孟武伯询问有关子路才能的时候,孔子毫无疑问地介绍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的才干.

孔子既爱护自己的学生,也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所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他认识到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因此,他很少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人,而是采用平等的态度和学生讨论,受到很多学生们的尊敬.正是因为孔子对学生的无限热爱,激励着他真诚地关爱学生,并且不知疲倦、毫无保留的将知识传授于学生.

(二)孟子的教师观

孟子一生非常崇拜孔子,他和孔子的经历也十分相似,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高于禽兽,就因为人性中具有“善端”,即善的因素或萌芽.

1.关于教师的作用

孟子虽然主张“性善论”,但是,他认为人并不是生来就具有现成的高尚地品质,而只是一种道德的可能性.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的智愚,主要取决于对先天的善性能不能存而养之,扩而充之,如果自暴自弃,就会丢失或摒弃这种善端.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他认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2.关于教师的品质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圣贤”的人格理想,主张培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因此,他认为好的教师应该是德高望重的、经得起富贵和贫穷考验的、维护封建利益的人.同时,孟子站在人性论的角度上,认为教师在教学上要懂得侧重和取舍,“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教师应该将其有限的精力通过合理的方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3.关于师生关系

关于师生关系,孟子主张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自己,依靠深造自得,即“求在我者也”.他认为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充分地发挥,学习知识也才能既广博而又精深,进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境地.因此,他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做法一方面有悖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也收效甚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荀子的教师观

荀子是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先秦时期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生而没有贵贱、智愚之分,使人类产生区别的主要是教育,因此,他非常重视教育对人类的作用.在先秦儒学思想家中,荀子也是最倡导尊师的,关于教师的问题,阐述的也最系统、详尽.

1.关于教师的作用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从这一角度出发,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所以,需要通过教育来感化、引导,改变自己原有的恶性,因此就更需要教师来帮助学生.他认为:“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

2.关于教师的地位

荀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并且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法度的存亡.他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同时,他认为:“礼者,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在荀子看来,“礼”属于最高的社会规范,教师是传授、实行“礼”的榜样,因此,学生对教师必须无条件地服从.

3.关于师生关系

在师生关系方面,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得到提高,并最终超越老师.他提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著名论断.但同时,荀子认为教师要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要绝对地服从教师,尊重教师.

二、先秦儒家教师观的比较

(一)先秦儒家教师观的共同点

在教师这一问题上,先秦儒学家具有一些明显地共同点:首先、他们都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高.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非常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荀子甚至将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师同等的地位,并且认为教师的作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极力倡导尊师.

其次、对教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先秦儒学家虽然重视教师,但对其也提出了很多较为严格地要求,孔子就明确指出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品德,对待知识要有一种“学而不厌”的精神,对待学生应该客观公正,爱护学生,但他所说的爱护学生并不是一味地放纵,而是在关爱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提出一些严格地要求,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孟子认为教师应该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凭借自己聪颖的才智、高尚的德行影响、教育学生,但是他也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要帮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荀子极力倡导尊师,但同时他也指出教师要有尊严,使人敬服;有丰富的经验、崇高的威信;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且不违反师说;能够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而且能够加以阐发.此外,教师还要有善喻的讲解能力,善于辩论,批评不仁之言.

最后、认为学生可以超越教师,青出于蓝.孔子不仅明确指出“后生可畏”,认为学生可以超越教师,而且鼓励学生要有“当仁不让于师”的勇气.荀子提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明确指出了学生最终可以超越教师.

(二)先秦儒家教师观的不同点

虽然先秦儒学家都很重视教师的地位,并且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其不同之处.首先、从教师对个人发展而言,他们虽然都肯定教师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却存在一些细微差别.在教学过程中,孔子认识到教师的教并不只是简单地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师生双方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学中,他更主张师生双方通过不断地切磋,共同进步,而不只是学生一味地听从教师,或者教师放纵学生.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就是善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强调学生应该深造自得,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的角色,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自己手中.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此,他非常重视教师的权威,强调学生要尊重教师,要无条件的服从教师,他认为如果没有教师的教诲,法律的约束,人性中的恶就会暴露出来,做出一些不利于社会的事情,这样就很难做出有效的管理.

其次、在对待教师的态度上,荀子特别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教师有绝对的威严,而孔子和孟子相对来说却并没有特别强调教师绝对地位.

最后、关于教师的培养目标,孔子认为教师的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君子,孟子主张培养有德有才的大丈夫,荀子则主张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儒.

一种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先秦儒学家之所以重视教师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确实在教学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君主专制的要求,统治者希望通过教师来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 ,为他们服务.

先秦时期儒家关于教师观发展的一些论述,是人类文化史上宝贵的财富,对此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与发扬,使其更好地指导我们教育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赵俊杰.先秦儒家师道观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4) : 35-39.

[3]李德永.荀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4]方祥云.谈荀子论教学原则和方法对当代教学的启示[J].华夏文化,2000.(02)

[5]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 2002.

作者简介:臧春婷(1990—),女,汉族,安徽六安市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2014级硕士生.

先秦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评论,上述文章是适合先秦时期和儒家和教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先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先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