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员都是家庭经济支柱上海家政员现状调查报告》
本文是家庭经济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家政和现状调查报告和支柱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文| 周珏珉 方磊 魏迎娣 张弘 王慧 唐敏 周芸 石奕蓉
上海这座城,就像一个巨大的魔方,无数的家庭构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在里面折叠翻转,它的正常、高效运作,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家庭服务的助力.
随着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家务劳动社会化格局的形成,特别是老龄人口和二胎家庭的增多,上海家政服务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刚性需求.
据统计,上海目前的800 多万家庭中,正在使用或者有家政服务需求的家庭超过三分之一,上海家政员高达50 多万人.但是,这样一支庞大的家政服务员队伍却没有统一标准,管理松散;上海市民对家政员可谓又爱又怨,既离不开又不信任.上海市民对家政服务的实际需求和现实短板,正体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与此同时,家政服务员的生存状况堪忧,相关保障缺失,社会关注度不高.同样渴望更美好生活的她们,在上海的收获和成长是什么?困扰和哀愁又有哪些?她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又体现在哪里?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市妇女儿童指导服务中心(巾帼园)、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上海市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协调小组办公室、劳动报社、上海巾帼社会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上海家政员生存现状调查》,以求更深入地了解家政员的生存需求和真实生活,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让有关部门听到他们的困扰和诉求.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借此抓住痛点,对症下药,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为共同营造和谐社会、满足家政员群体最根本的需求助力.
在历时4 个多月的调研中,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召开家政员恳谈会、家政公司座谈会、雇主交流会、个案访谈、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汇总数据,统计分析,专家研讨,从中发现上海家政员生存状态、面临的困难以及真实需求,也提出建设性的解决途径和破题方案,为相关部门完善政策提供依据.
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她们来自祖国四面八方
此次调查中,我们共调查家政员样本2000 名,其中安徽人占54%,河南人占16.6%,江苏人占14.25%,黑龙江人占4.05%,陕西人占4%,江西人占2.65%,浙江人占2.55%,湖北人占1.3%,不愿透露来自区域的人占0.6%(图1).
在调查中发现,家政员集中来自这些区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不少家政员是老乡介绍来上海打工的,通常是一个家政员在上海立足后,带来一批老乡到上海工作;二是家政员原籍所在地往往相对贫穷落后,如江苏籍家政员中没有人来自相对富裕的苏南地区,全部来自苏北地区;三是这两年,来自辽宁、黑龙江等东北地区的女性成为上海家政员中的" 新鲜血液",这些区域经历产业转型,一批具有一定学历的中年妇女下岗后,涌入上海,寻找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她们逐渐成长为沪上知识型家政员的生力军.
在回答为何来上海做家政员时,有62.1% 的人选择原来的生活压力大,到上海工作是为了赚钱养家;还有18.6% 的人认为上海机会多,从家政员干起,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5.1% 的人表示是跟随子女的求学轨迹来到上海;另有14.2% 的人表示是跟随丈夫一起来打工(图2).
独自打拼,亲情缺失,仍成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
虽然被调查者全部都是已婚者,但大部分人都是独自在沪打拼.能与家人一起居住的仅占11.2% ;48% 的人住在雇主家里;11.85% 的人住在集体宿舍;自己一人居住的占4.9%,和朋友老乡合租的占22.75% ;还有1.3% 的人住在自己家里.她们因为常年离家,亲情缺失,但是为了孩子和家庭,她们独自打拼,默默接济家庭,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图3).
年龄大,文化低,家政员是低门槛的高收入人群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说起家政员,不少工薪阶层的雇主对她们是又爱又恨.这些雇主发现自己大学毕业,在办公室做白领,结果还没家里阿姨赚得多,心态难免有些失衡.
从表面上看,家政员确实是一个低门槛的高收入人群,5.35% 的人月收入超过10000 元;11.7% 的人月收入在8000 元至10000 元之间;44.75% 的人月收入在5000 元至8000 元之间;还有36.45% 的人月收入在3000 元至5000 元之间;仅有1.75% 的人月收入低于3000 元(图4).
与高收入职业相比,家政员的入职门槛并不高,文化程度低,超过一半人只读到初中,还有一部分人仅读到小学,而且年龄也偏大,堪称是就业市场上最不被看好的40、50 群体.在2000 人中,有19.95% 的人是高中文化;有62.1% 的人是初中文化;有13.45% 的人仅读过小学;仅有0.6% 的人拿到了本科学位;另有1.65% 的人是大专文化;还有2.25% 的人未填写文化程度(图5).
除了文化程度偏低,家政员的年龄也偏大,其中50 岁以上者占18.9% ;40 岁至50 岁者占56.7% ;30 岁至40 岁者占23.4% ;还有1% 的人在20~30 岁之间.可以说,无论是文化程度还是年龄,这些人员在一般的行业里都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然而在家政行业,她们却取得了不菲的收入(图6).
家政员们普遍反映,她们原本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她们主要是以农民、下岗职工为主,许多人因为无力交纳孩子学费或者亲属医药费而选择来上海做家政员.来上海后,她们一般只需要工作1 年,就可以获得不低于上海平均工资的收入,实现脱贫.
大部分家政员对自己的收入表示满意,即便部分收入较低的被调查者也表示,她们收入相对其他人低,是因为入职时间短,只要做家政员时间超过1 年,收入就会有明显上升.还有个别家政员表示,她们收入低于其他人是因为需要照顾家人等,工作时间较少的原因.
收入虽高,但休息时间没保证,她们“用生命在挣钱”
虽然工资收入较高,不过大部分被调查者觉得工作比较辛苦,休息时间少,有32.4% 的人每月休息一天;有9.1% 的人每月休息2 天;有44.45% 的人每月休息4 天;有6.55% 的人每月休息8 天;有6.95% 的人根据雇主时间安排休息时间;还有0.55% 的人表示没有休息时间(图7).
另外,在工作状态中,家政员觉得劳动强度比较大.比如钟点工、住家保姆都表示,工作时根本无法休息,月嫂更是日夜连班,只能抽空打盹.很多人睡眠不好,感叹是“用生命在挣钱”.所以月嫂的职业生涯相对较短,很多人干了五六年就干不动了,转行做育儿嫂或钟点工.
有月嫂在接受调查时表示,有些婴儿晚上较吵闹,需要整夜抱着婴儿才能休息,但白天她想打个盹,有的雇主会对此表示不满.
特殊工作环境,与雇主关系很重要
家政服务是一种家政员与雇主“零距离”的服务关系.因为特殊的工作环境,大部分家政员认为和雇主的关系非常重要.42.3% 的人表示自己和雇主关系非常融洽,有38.95% 的人表示比较好,16.85% 的人表示一般,仅有1.35% 的人表示比较差,0.55%的人表示非常糟糕(图8).
雇主待自己如家人最令人感动,社会对家政员的偏见最无法忍受
当被问到作为家政员什么时候最受感动时,大部分人觉得从事家政服务中最感动的是雇主对她像对自己家人一般,比如雇主经常给自己带薪休假等;有的人对家政公司经常给自己提供培训机会而感动;还有人认为雇主给她加工资、发红包时最感动;其他人表示自己在受到家里人的支持时,获得家政公司的关心时以及感觉到政府和社会对家政服务的认可时最感动.
虽然大部分家政员在调查中表示自己和雇主关系良好,但在座谈交流中,一部分家政员透露,情况并不像她们写得那么好,不少人曾受到雇主歧视,有过不愉快的经历.
在调查中,让她们最无法忍受的分别为:50.1%的人选择社会对家政员的偏见;15.2%的人选雇主挑剔;15.0%的人选雇主性格古怪,不好沟通;7.7%的人选雇主对自己歧视;5.3%的人认为雇主对自己不信任;5.6%的人选工资待遇太低;0.3%的人选雇主让自己睡阳台和客厅;0.6%的人选择没有休息日或休息日少;0.2%的人选择和雇主生活习惯不合(图9).
与雇主发生矛盾和纠纷后,大部分人选择和雇主沟通交流,有13% 的人选择向家人倾诉,7% 的人选择向司法机关或者相关部门投诉,6% 的人选择辞职不干,17% 的人向家政公司哭诉(图10).
调查结果分析:收获与痛点
自立自强,经济脱贫
在很大程度上,家政服务行业给许多弱势女性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到的数据显示,家政员的收入水平已高于2017 年上海平均工资的6504 元.
在随后的个别访谈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家政员原本属于低收入人群,主要以农民、下岗职工为主,许多人因为无力交纳孩子的学费或者亲属的医药费而选择来上海做家政员.来上海后,她们一般只需要工作1 年,就可以获得不低于上海平均工资的收入,实现脱贫.如安徽籍家政员陈女士原来是农民,和丈夫一起种地,家庭年收入仅1000多元,因付不起孩子的学费,于1999 年来沪做家政员,目前做月嫂,月收入超过10000 元.
再如安徽籍家政员史女士,因家乡遭遇洪水致贫,目前在上海做月嫂,收入也超过10000 元.还有黑龙江籍的刘女士,和丈夫双双下岗,两人人均只有1000 多元下岗工资,因丈夫重病无力负担巨额医药费,来上海做家政员后偿还了丈夫欠下的医疗费.目前她本人继续在上海做家政员,在家乡花1000 多元请人照顾康复中的丈夫,原本可能要沉没的家庭小船又重新扬帆.
女性独立,家庭支柱
来上海做家政员固然有经济上的原因,但更多人是为了追求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家政服务行业给从业女性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变化,也为女性实现独立提供了机会.
由于大部分女性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仍有轻视女性的习俗,不少人曾感受到性别歧视.一些家政员在访谈时表示,在老家女性地位低,比如很多家政员都有几个孩子,这是因为在老家生不出儿子会被看不起,所以如果之前生的是女儿,家人会要求其继续怀孕生子,直至生出儿子.
到上海做家政员后,她们的收入大多是丈夫的数倍,普遍成为家庭经济的顶梁柱,地位大幅上升.有家政员透露,她们用做家政员赚的钱已在老家购买了房子,儿女结婚时,一次性拿出二三十万元的人不在少数.
还有如项女士这样原本经济条件尚可,但为了追求女性独立、实现自我价值来上海做家政员的人.她原本在老家县城担任一家国企的检验员,但老家轻视女性,她生了女儿,丈夫出轨,第三者因怀孕可能生儿子反而获得了项女士公婆的支持,她被要求忍气吞声接纳第三者.为此她离婚后来到上海,从家政员做起,目前自己已开了一家家政中介服务机构,不仅经济独立,人格也独立了,实现了自我价值.
开阔视野,教育儿女
来上海打工也为家政员工们开阔了视野,大部分家政员在休息日会选择在上海游览.她们表示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让她们开阔了眼界,也深深爱上了上海.来自黑龙江某县城的刘女士表示,来到上海后,感受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景象.家政员们把这些感受带回了家乡,因此许多家政员听了老乡介绍也来到上海打拼.
家政员对女性独立的追求,不仅改变了家政员的自身命运,甚至改变了她们子女的命运.在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政员由于在上海挣到了钱,也因此有能力支撑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安徽的易女士受访时说,她给读小学的女儿买了个IPAD,这是老家其他孩子没有的.家政员中有些子女在母亲的榜样作用下,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武汉的陈女士,女儿从同济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就业,如今已经在上海买房成家;还有之前提到的项女士,她的女儿从华师大毕业后,在上海交通银行找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
主动学习,多技能提升薪资水平
要想获得更高收入,还需要不断接受新知识.调查发现,这两年,随着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加速发展,人民生活产生质的飞跃,出现了管家及管家型家政员等高端家政工种.这些女性拥有高学历,会开车、会弹琴,有的还有留学背景,说着一口流利的外语.她们做过教师、财务或公司管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能力强,有很好的职业规划,心态积极,通过不断学习自我进阶,大多活跃在金融、演艺等名人圈的雇主家庭,是家政业的金字塔尖人物.这一类家政员数量虽然少,但却是引领这个行业发展的新力量.
还有些要求上进的家政员,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看到技能提升对薪资水平的正向拉动作用,主动要求学习.如来自扬州的何小姐,30 岁不到,已经在上海拿到驾照,正在学习蒙氏早教,实现了薪水的飞跃.在杨浦母婴之家工作的家政指导师王女士说,她目前在上海开放大学读家政大专,两年半时间里,将学习烹饪、家务管理、心理学等等.她的同学中,有很多来自江浙沪的阿姨.她们对自己开列的技能培训清单包括:开车、唱歌、英语等.在上海知名的家政服务公司巾帼家政,就设有几个不同的大型培训教室,记者每次前往,都能遇到许多家政员们在上课培训.对于这些挤占休息时间的课程,年轻时没读过什么书的阿姨们如今却对培训充满了热情,用她们的话说:“要想多赚钱,就要多学习.”
满足刚需,解都市人后顾之忧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二胎家庭日益增多以及城市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上海家庭面临“一老(居家养老护理)一小(月嫂及母婴护理) ”的刚性需求,遇到春节等长假,会经常出现保姆荒.上海家庭对家政服务需求的项目,也包含日常家务料理、母婴护理、照看孩子、陪护老人、医院和家庭病床陪护、高级管家等诸多方面的细分化服务.
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巾帼园)的一份对上海家庭家政员工需求的调查数据显示,双职工家庭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大,本市所有聘请家政服务员的家庭中,有80% 以上是婚姻家庭;高于70% 以上的家庭都是企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家庭.独生子女政策和二胎政策让家政服务走入了家庭,有20% 的家庭聘请了专门带孩子的家政服务员,同时也有20% 的家政服务员正在从事陪护孩子的工作.老龄化社会呼唤家政服务的人性关怀,目前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在全国是最高的.在一项“哪些家政服务项目是您所需要的”问卷调查中,有14% 的家庭(53 万户家庭)需要聘请照顾老人的家政服务员.
可见,大量涌入上海的家政员,为城市发展,为广大家庭减轻家务压力,解放双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家政服务业已成为上海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娘家人关怀, 感受大家庭温暖
近年来,作为家政服务员“自家人”的上海家政行业协会,为了推进家庭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在上海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在市妇联、市商务委、市人社局、市社团局等单位的支持下,以市政府实事项目为抓手,以规范家政服务企业行为和提升从业人员技能素质为重点,以培育重点家政企业为支撑,整合有效资源,拓展服务内容,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管理,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成为政府、家政企业和家政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协会通过配合政府部门制订家政服务地方标准和行业规范;制订并实施《上海市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每季度发布家政服务工资指导价;组织举办每年一届的“上海市家庭服务博览会”;每年开展家政服务员技能大赛,评选金牌家政服务员等,推进上海家庭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也让家政服务员在上海工作和生活有了“家”的感觉.
上海市总工会聚焦家政员群体,也积极地在家政行业中推动和建立工会组织,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以更好地维护家政服务员的合法权益.2017 年以来,上海市总工会和各区工会已在浦东、徐汇、长宁、普陀四个区试点,成立区级家政行业工会,全市已有1 万多名家政员加入工会组织,受到家政员普遍欢迎.在调查中不少家政员也反映,参加注册登记和加入工会后,既有可见的利益,更有隐形的好处,有了妇联和工会的支持后,家政员在寻找工作时,更容易获得雇主信任,在遇到不公正对待时,也可以寻求妇联和工会“娘家人”的帮助.
(本文作者单位为上海市妇女儿童指导服务中心及劳动报社周刊经济部.调查报告总策划为上海市妇女儿童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周珏珉、劳动报社党委书记邵新宇)
家庭经济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上文是一篇关于家政和现状调查报告和支柱方面的家庭经济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家庭经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