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标准化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论农社对接的模式多样化和配送标准化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标准化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6

《论农社对接的模式多样化和配送标准化》

该文是标准化自考毕业论文范文与多样化和配送标准化和对接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朱麟,凌建刚,尚海涛,俞静芬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浙江宁波315040)

摘 要:“农社对接”是指由农户向社区消费者直供农产品的一种新兴农产品营销模式,因其流通环节少、流通成本低、方便市民消费,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缓解农产品卖难买贵等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分析了“农社对接”在中国农产品物流中的定位,指出其在现阶段仅作为一种辅助的农产品营销模式的主要原因:农产品供应者经营能力有限、传统购买方式仍受青睐、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督及物流配送技术支撑等,发展中缺少取代农贸市场的革命性创新机制.同时分析了推进运行模式多样化和实现物流配送标准化对其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建立直销联合体、组建消费团体、完善配送体系,建立行业标准、发展创意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建议、措施,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农社对接;农产品物流;模式多样化;配送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5070010

基金项目:宁波市民生科技项目“江南时令蔬菜农社对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C11007).

第一作者简介:朱麟,男,1984 年出生,安徽庐江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产品保鲜技术研究.通信地址: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德厚街19 号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Tel:0574-87927401,E-mail:zhulin0822@163.com.

通讯作者:凌建刚,男,1973 年出生,浙江宁波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研究.通信地址: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德厚街19 号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Tel:0574-87926771,E-mail:nbnjg@163.com.

收稿日期:2015-07-20,修回日期:2015-09-21.

0 引言

“农社对接”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农业名词,是指由农户向社区消费者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其来源于社区小规模的直销摊贩、商店.2010 年后开始逐渐受到各界重视并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例如2011年7 月,国家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就曾联合启动了周末车载蔬菜市场建设工作,还建设一批周末蔬菜市场,直至2012 年1 号文件强调,要支持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农产品直供点[1],同年5 月,农业部门在13 个省(市)63 个市(区)正式启动了“农社对接”试点工作,并连续两年把农社对接试点纳入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配备专项资金[2],自此拉开全国范围内发展“农社对接”的大幕,成为继“农超对接”后又一重要的农产品销售方式.

“农社对接”最大的好处在于直销,最大限度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方便市民生活,促进农民增收,缓解了蔬菜卖难买贵等问题,但其发展中的困境也正来源于直销.到目前为止,“农社对接”仍难以撼动菜市场或超市等传统载体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其消费群体依然有限,笔者结合前沿文献及市场调研,针对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社对接”模式多样化及配送标准化的一些建议,以期为其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农社对接”是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重要补充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统筹政策、城乡互动发展,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将促进城乡消费的进一步活跃,流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柱性产业[3].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季节性和产销地域分散性等,农产品流通具有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包装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中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有流通主体众多、流通环节冗长、流通场所集中等特点,存在流通成本高、流通形态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波动大等问题[4].

中国农产品营销模式主要有:传统批发市场型,中介商贩运销型,“农超对接”型及时下兴起的网络营销等.“农社对接”是农产品营销模式的重要补充,按照其经营形式和产品特征划分,主要有以下4 种类型:社区菜店(点)、车载市场、高端配送、综合直销店等[5],其中社区菜点、车载市场及综合直销店等实体对接模式是菜农或者合作社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居民,而高端配送一般需要先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营销台,再按照社区居民的网络或电话订单,将农产品直接配送到指定地点.由于国家政策及地方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农社对接”由点到面、蓬勃兴起.预计到2017 年,中国参加“农社对接”的合作社将超过5 万家、覆盖社区5万个[2].

2“农社对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社对接”作为一种农产品营销模式,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环节,减少了程序,降低成本,但它内在的特点决定了其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同时也缺少取代农贸市场的革命性创新机制,所以目前阶段,“农社对接”仍只是一种辅助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2.1 农产品供应者经营能力有限

2.1.1 投入成本有限无论是实体经营还是高端配送,都要求较高昂的前期投入.普通的社区菜点,需要有店面、设施及经营者,一般的合作社或个人在前期投资方面较为慎重,由于其资本有限,实体店的规模和数量也有限,难以满足所有社区的要求;而高端配送等现代直销方式需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更高昂的成本,普通合作社难以维系.

2.1.2 供应缺乏持续性、稳定性中国合作社多以专业合作社为主,某单一合作社经营范围有限,供应能力有限,而稳定的销售要求产品种类齐全及供应持续,一般合作社难以满足.

2.1.3 较高的经营要求现代的销售门店或电子商务需要科学的统计及管理,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台,需要专业的机构、人才建立网站,更需要管理好这个销售平台,这是摆在经营者面前的又一难题.

2.2“农社对接”的消费群体有限

不同模式的“农社对接”,其消费群体不同,例如车载市场的农产品往往便宜,原料新鲜,吸引了周边、有闲暇的一些人群;实体店是一些实力较强的合作社经营,管理规范,产品较为可靠,但由于其经营成本较高,售价较高,一般面对周边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的人群;高端配送,网络下单,直接配送到家,是一些年轻白领的选择;总体来说,覆盖的人群相对有限.

2.3 传统购买方式仍受青睐

菜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是百姓最为传统的农产品购买场所,具有产品种类齐全、设施完备、相对便捷的有点.普通百姓一日三餐,不仅要买菜、还要买肉、买鱼,有些天还要买米、买油盐酱醋,而这些菜市场都能满足,每天上街买菜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的生活重要组成,菜市场甚至也是这些“买菜主力”日常交流的重要场所.

2.4 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监督

“直销”让产销便捷,但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加剧.很多消费者选择直销店的主要原因是相信产地直销的农产品原汁原味、安全放心,但谁又能保证这些质优价廉农产品没有使用禁用的农药和化学药剂?如何确定这些蔬菜是否为“直销”?出了问题找谁?在哪里出了问题?这些问题由于缺乏市场准入机制而变得很难溯源和追查,给消费者食品安全造成隐患.

2.5 缺乏物流配送技术支撑

和成熟的商业模式相比,“农社对接”的原汁原味更体现在流通方式上.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往往比较原始,早上采摘,简单捆扎、包装,然后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部分实体店和高端配送会有包装,甚至冷藏,但远未达到农产品鲜活配送的技术要求,市场也没有统一的配送标准及监管,致使很多农产品腐烂损失,而消费者拿到手中的产品新鲜度也大打折扣.

3 准确市场定位,创新“农社对接”新模式

“农社对接”比较接近于发达国家的“社区支持型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al,简称CSA)模式.例如在美国,CSA 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6],其主要形式是农场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其中20%是消费者主动发起寻找愿意参与的农户,另一种是农户招募消费者参与,消费者与农场签订合同,预付费用,并形成紧密的联系,有的甚至成为农场的股东,甚至参与农场的管理和劳动[7-9].美国CSA 当前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美国现在有约200 万个农场,其中80%为小型农场,而且大部分为家庭私有,越来越多的农场开始把产品通过CSA 项目、农贸市场、粮食合作社等渠道直接出售给消费者[8];此外美国人更注重背后的社会功能和价值选择,如社区活动、决策、消除社会偏见和对全球化的反思以及对生态伦理的推崇[10-14],这种模式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在中国,农产品的供应者以农民和合作社为主,家庭农场还是新兴事物,社区成熟度也有待提高,因此发展“农社对接”,需要进一步加快模式创新,实现CSA的中国化.笔者主要从受众和减少经营负担等方面,借鉴国内外发展情况,对“农社对接”模式创新提出以下建议.

3.1 建立直销联合体

综合直销店是指合作社在社区设立综合销售门店,除经营各种名优特农产品外,还具有一定的产品展示、业务洽谈功能[3].有别于综合直销店,本联合体是指联合多家合作社或农户,共同设立一个销售门店,这些合作社具备产品互补的特点,果蔬、肉禽、水产等荤素搭配,能够周年提供时令农产品,达到一个微型菜市场的功能,同时是产品直销,成本低廉、公道、保证品质,门店租金按摊位面积或受益多少分摊,设专业营业员或销售经理;销售人员可以根据销售情况反馈合作社供货信息,增加受益的同时,最大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市面很多生鲜连锁店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中间商经营、产品完全自产.

3.2 提倡组建消费团体

借鉴国外“社区支持农业”的经营模式,可以在成熟社区组织消费团体,通过组织者联系合作社,以订单的形式达成合约,合作社按照订单组织生产,并保证品质、质量;亦可以由合作社主动与社区联络,社区组织者向会员传达信息,并根据反馈向合作社提供采购数量等形式提高直销效率.

通过组建消费团队,为农民生产提供了资金保证,而受益及风险双方共担,很好地体现了社区反哺农业的特点;可以加深城市居民对农业的认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关注,还可以互相建立起互动,居民可以体验下农作的艰辛;合作社、农民也将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了解社区需求,为新一季的生产提供信息.

3.3 发展创意农产品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现代“农社对接”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发展迅速;而“建立一个销售平台→网络或手机下单→商家配送”这样的普通销售方式已十分普遍,竞争较为激烈,如市面上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大型电商已纷纷抢占市场,推出诸如“千县万村”、“农产品电商”、“千县燎原”等计划活动,其推广范围早已达到县镇、乡村;作为大型电商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其形式也往往多样,但大部分仍以集中收购再销售为主;直销型的中小型电商仍存在巨大的生存空间.例如仅宁波地区就有“M6 生鲜”、“天胜农牧”等数十家网络直销平台,而这些平台也利用各自优势,特别是产地直供的优越条件,推出诸如“农家乐体验”、“情感故事营销”等形势多样的营销创意,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4 以科技为依托,完善配送体系,建立行业标准

4.1 结合新技术,建立“农社对接”物流配送标准农产品采后仍是活的生命体,采后呼吸及蒸腾作用会消耗其养分及水,高温及机械振动、挤压会加剧这一过程,农产品物流配送技术是“农社对接”至关重要的一环.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冷链技术配送农产品,这一技术要求果蔬从采收开始进入冷链,挑选、分级都在低温下进行,之后预冷,包装、贮藏再低温配送,现阶段中国设施设备及配送水平相对较低,实现冷链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15].

现阶段,“产地预冷”[16]、“冷链配送”[15]、“冷链货柜”已经得到部分商家的重视.产地快速散去田间热,之后冷链运输,在终端建立低温货架柜,这样的物流配送模式逐渐形成,特别是终端货架柜,这个出于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需要而诞生的新事物,在近期成为各大物流厂商争相投资的重点.在宁波地区,就有“顺丰”、“M6”、“邮政”、“一览电商”、“速递易”、“三掌柜”等布设自己的智能柜网络,这些智能柜除了收纳、社区配送终端的作用外,根据配送物品的种类不同,往往还有保温、冷藏等特殊功能,例如,“M6”、“康谱园”等生鲜配送企业的智能柜的箱子比普通的寄存柜更大,一组有32 个菜箱,内设保温层,对维持经预冷农产品的货架期具有积极效果,基本能保证市民下班后农产品的新鲜品质.

虽然农产品物流配送水平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市面上配送方式没有统一标准.企业不同,配送方式也有差异.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趋同”的过程,也另一方面反映出现阶段的冷链技术远未普及,而利用现有设施、技术,建立市场可广泛接受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标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研究课题.

4.2 加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其本质、核心是记录标识农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关键信息[17],对推动农产品科学管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世界主要农业发达地区都积极建设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18-19].中国农产品追溯体系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不高,存在消费者认识不足、企业积极性缺失、体系/标准不健全等[20].“农社对接”作为一种直销的营销模式,一般都有合作社、菜农将农产品直接供应给消费者,其过程缺乏监管,同时监管难度很大,农产品追溯体系对保证供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虽然无形中提高了“农社对接”的准入门槛,但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直销农产品的“根正苗红”.同时更要加大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认识,对于来路不明的农产品说“不”;政府部门更应该加大监管,建立可追溯农产品管理办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 展望

“农社对接”作为政府倡导的新兴农产品营销模式,其多方共赢的特点决定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发展、壮大,特别是随着绿色种植技术、物联网技术、冷链物流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品质保持技术壁垒终将打破,更多的合作社、社区将会融入其中,其营销方式将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人性化,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也将惠及更多人群.

参考文献

[1] 程杨“. 农社对接”:效果明显仍需努力[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11(11):13-14.

[2] 陈晓华.在全国农社对接现场交流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3(11):8-11.

[3] 农业部经管总站课题组“. 农社对接”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3,4(4):35-37.

[4] 周凌云,顾为东,张萍.新时期加快推进中国流通业现代化的战略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13(9):32-38.

[5] 李玉清.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1):103-105.

[6] Lagane J. Introduction to the symposium: Towards cross- culturalviews on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J]. Agric Hum Values,2015(32):119-120.

[7] Henderson E, Van E R. Sharing the harvest: a citizen´s guide to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M]. Burlington: Chelsea GreenPublishing,2007:10-15.

[8] Local harvest, Family Farms[EB/OL].Http://www.localharvest.org/organic-farms,2015-06-20.

[9] Vilsack T. 2007 Census of Agriculture[R]. Washington D C: United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09.

[10] Nishiyama M, Kimura A H. Alternative agro- food movement incontemporary Japan[J]. Technical Bulletin- faculty of HorticultureChiba University,2005(59):85-96.

[11] Freidberg S. Refashioning Nature: Food Ecology, and Culture[J].Economic Geography,1993,17(1):422-425.

[12] Hassanein N. Practicing food democracy: a pragmatic politics oftranormation[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3,19(1):77-86.

[13] Polimeni J M. The Demand For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J].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Research,2011,4(2):49-60.

[14] Kolodinsky J M, Pelch L 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cision to join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 farm[J]. Journal ofsustainable agriculture,1997(10):129-141.

[15] 陶学宗,吴琴.城市冷链食品配送发展现状及对策[J].综合运输,2012(9):46-51.

[16] 凌建刚.浙江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4(4):27-30.

[17] Petter Olsena, Melania Borit. How to define traceability[J]. Trendsin Food Science &Technology,2013,29(2):142-150.

[18] 王东亭,饶秀勤,应义斌.世界主要农业发达地区农产品追溯体系发展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8):236-251.

[19] Meisinger J L, Pendell D L, Morris D L, et al. Review: Swinetraceability systems in selected countries outside of North America[J]. The Professional Animal Scientist,2008,24(4):295-301.

[20] 王吉谭,占才喜,薛长辉.中国农产品追溯体系现状及对策[J].质量与认证,2014(4):54-55.

标准化论文参考资料:

本文总结,上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多样化和配送标准化和对接方面的标准化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标准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