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后的加伦将军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和离开中国后的加伦将军相关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后的加伦将军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3-05-28

《离开中国后的加伦将军》

该文是有关后的加伦将军论文如何写跟加伦将军和中国和离开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刘 旭

加伦将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帮助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和国民党军队,辅助筹划和幕后指挥了北伐战争.后来因叛变革命,他愤而回国.离开中国后,加伦将军主要做了两件大事,都与中国有关.

国民革命军的“幕后指挥”

1924年,孙中山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主张,并派“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考察联系,希望苏联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援和指导.当时首要任务,就是请苏联派出军事专家,帮助国民党建立一支具有鲜明政治性、纪律性的新式军队.苏联方面对此高度重视,经过反复酝酿,给孙中山派出了一位闻名全苏的英雄将军担当此任.这位将军就是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他在苏联第一批授衔的“五大元帅”之中名列第二,也是获得战斗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的第一人.他是被西方冠以“黑色面具”的人物,更是苏军中神话般的英雄人物,号称“远东军魂”.来到中国后,布柳赫尔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就借用了在哈尔滨长大的妻子的姓氏,化名加伦.不想从此加伦这个威名竟然伴随这位传奇将军传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大多数中国人甚至都忘记了布柳赫尔这个原名.

1924年10月和1926年5月,加伦将军受苏联政府委派,两次来华担任孙中山的广州革命政府军事顾问、黄埔军校顾问组长,在国民革命的北伐战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首次率领上百名苏联军事教官到达广州后,加伦将军立即与孙中山见面,他系统介绍了苏联红军的建军经验,主张兴办新型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并建立革命的政治工作.这些建议都得到了孙中山的赞同和支持.加伦将军带来的随同人员大都身经百战,战功卓著,有的指挥过大兵团作战,有的从事军事教育多年,他们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思想、最新式的军事技能.这些苏联教官们分布于政治、炮兵、步兵、工兵、军需、交通、通讯等各个教学岗位上,传授基本的革命理论、革命知识以及十月革命的经验,他们积极地把党代表、政治工作等全新的制度,推广到孙中山组建的新式军队和黄埔军校里,给新生的黄埔军校和革命政府带来了一股股新鲜的血液.不久,面对动荡的广东局势,加伦将军建议组成军事委员会,组织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他亲率部队横扫对手,威震东江,使得认为孙中山没有实力的人不得不重新估量广东革命军力量.他曾在一次战役中设计6套应急方案应对敌军,并代替胡汉民指挥部队一举全歼两万叛军,奠定了国民革命军的基础.特别是在北伐战争期间,加伦将军亲自参与制定了“先湖广,后江浙”的总战略,并多次亲临叶挺独立团等北伐军精锐部队的战斗前沿指挥,而战局也果如加伦事前所预计的那样,北伐军连下长沙、武汉、南昌等重镇,饮马长江,加伦将军的威名一时震动大江南北.甚至当时上海的一些外国媒体竟然评论说,北伐司令只是苏俄将军加伦的傀儡.然而,就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形势一派大好之时,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他逼走并下令通缉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却希望加伦将军能够留在中国助自己一臂之力.但是加伦憎恨蒋叛变了革命,化装成外轮上的水手,秘密返回了苏联.

张学良心中的“永远之痛”

加伦将军于1927年8月回国后,恢复了布柳赫尔原名,苏联政府高度评价了他在中国的军事外交活动,授予他第四枚红旗勋章,苏联国防委员会也立即任命他为乌克兰军区副司令员.他甚至没有来得及休整,就积极参加了苏联武装力量的正规化建设,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使苏军的防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他在乌克兰军区仅工作了一年多,就再次重返远东地区指挥作战.他参与指挥了苏军与中国东北奉军张学良所部之间的冲突“中东路事件”,给东北军造成不小损失,为此苏联执行委员会于1930年5月13日做出决定,授予布柳赫尔第一枚刚刚设立的“红星勋章”.至此,他成为苏联第一个获得五枚红旗勋章和一枚红星勋章的将领,其后,他又于1935年成为首批穿上了苏联元帅军服的将军.中东路事件也同“九一八事变”一样,成为张学良心中永远的痛楚,甚至也成为“九一八事变”的隐形激励因素,因为关东军由此看出了东北军的外强中干.虽说是各为其主,各为其国,但是布柳赫尔利用其对中国的熟悉给中国带来了较大的伤害,颇有几分翻脸不认人的味道.

关东军眼里的“冷血恶魔”

1932年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全境后,以朝鲜族居多的珲春地区被划入日本朝鲜军防区.1938年6月,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远东局局长留希科夫叛逃到伪满洲国,日本关东军从他的口中获得了“有关苏联远东集团军的宝贵资料”,并据此判断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因肃反而受到很大影响,军心也不稳定.日本陆军一下子蠢蠢欲动起来,尤其是关东军和驻朝鲜日军,都期待有机会与苏军较量一下.其实,为了减少留希科夫叛逃造成的不利因素,苏联方面也立刻对远东边防部队进行了大调整,并派出特派员到达远东,严肃要求远东红军领导层加强边境防务,其中留希科夫叛逃时所利用的波谢特-珲春国境线是头号重点,而处于中朝苏三国之间的制高点张鼓峰立刻也成为了双方关注的焦点,张鼓峰战事一触即发.

1938年7月9日,苏联内务部队首次登上无人戍守的张鼓峰.随后,日军大本营立即意识到,苏军占据张鼓峰就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略要地,已经把伪满洲国、朝鲜划为自己殖民地的日本人,不久就作出反应.15日,到张鼓峰附近侦察的日本宪兵伍长松岛被苏军击毙.当时,日军正准备进攻武汉,为避免双线作战,日军大本营只好指示日本关东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命令第19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把预先动员的部队集中在图们江西岸朝鲜一侧,随时准备出击.同时,日本内阁指示驻苏大使重光葵与苏联进行调解.苏联明确表态,不可能从张鼓峰撤军.重光葵的外交斡旋陷入了僵局.日军大本营痛下决心:夺回张鼓峰.7月30日起,日苏双方展开对沙草峰、张鼓峰等高地的反复争夺,并不断增加兵力.日军参战总人数近7000人、火炮37门,苏军在战斗行动地域集结了1.5万余人、237门火炮、285辆坦克,另有250架飞机支援苏军地面部队行动.而苏联方面的总指挥就是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员布柳赫尔,他充分运用了手中的2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旅,将红旗太平洋舰队也动员起来,封锁了图们江口.布柳赫尔将苏军的总攻选在了8月6日,这是苏联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成立9周年纪念日.最终,在苏军连续猛攻下,8月10日入夜时分,伤亡惨重的日军终于支撑不住.恰在此时,珲春遭受191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图们江上的两座钢筋水泥大桥均被冲垮倒塌,公路交通陷入混乱.本来日军第19师团的铁路交通线就因苏军轰炸而困难重重,如今公路运输又陷入瘫痪,这就使日军无力再把仗打下去了.同日,日本政府授权驻苏大使重光葵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8月11日,根据日方的建议,双方停止战斗,苏军控制了张鼓峰,占领了沙草峰;日军撤退到图们江西岸,放弃了一向坚持的边界线.而后,双方签署协定书,领土维持现状不变.虽说苏联彻底打服日本关东军是在一年以后的诺门罕战役,但张鼓峰战役还是让骄横的关东军吃了一惊,而布柳赫尔高明的战略眼光和集中优势兵力猛烈进攻的冷血作战方式也给日军上了一课.只是交战双方都没有想到,这一事件竟然成为了布柳赫尔被清洗的理由,一代战将因此陨落.

斯大林清洗的“重要目标”

1937年苏联开始内部大清洗,战功卓著的布柳赫尔是名动苏联国内外的著名元帅,当初并没有被触及.随着大清洗运动的开展,张鼓峰战役成为打击他的借口,有人受命诬陷布柳赫尔常酗酒,下达错误命令,造成重大损失,甚至连他穿白色军便服也被说成是向敌人暴露司令部的位置.布柳赫尔在张鼓峰战役结束仅一个月后即被解职,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被改编为两个特别集团军.布柳赫尔受命回到莫斯科后,国防人民委员伏洛希罗夫通告他:调离远东,听候革命军事委员会处理,暂时保留元帅军衔,前往索契“疗养”.10月22日,布柳赫尔在索契被苏联克格勃特工人员逮捕,押往莫斯科列弗尔托沃监狱.在中,由贝利亚亲自出面向他宣布了事先设计好的“罪行”:1921年就在大连当上了“日本间谍”,参与了“军人法西斯阴谋案”.贝利亚说布柳赫尔“过去的同伙”已经交代了他在远东的破坏活动,由于内务人员委员会采取了果断措施,才使得他这个“头号敌人和可耻叛徒逃亡日本的计划未能得逞”.人员引诱他,如果服罪,就判十年有期徒刑,还有可能减刑.布柳赫尔宁死不屈,对诬陷逐个予以驳斥,坚决拒绝在捏造的材料上签字,并反复强调自己是“列宁式的布尔什维克”.随后,布柳赫尔被残酷拷打和折磨,双眼被打坏,一只眼珠滚了出来,并最终惨死于列弗尔托沃监狱.1939年3月10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在其死后判决布柳赫尔决并没收全部财产.由于布柳赫尔在国内外和军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苏联当局不敢宣布他已死亡的消息甚至不敢公开指责他.在很长一段时期,苏联人民根本不知道这位元帅早已不在人世了,仍以为他改名换姓,在中国或其他地方指挥革命战争.直到1956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才正式为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此时,距离他蒙冤遇难,已经17年.

不论加伦将军离开中国后行动如何,遭遇如何,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同代的中国人对他评价也都很高.作为的首席军事顾问,蒋对他评价极高,即使台湾在冷战高峰期(1957年)出版的反共名著《苏俄在中国》中,加伦仍是唯一获得正面评价的苏联人.曾回忆道:“这位嘉伦将军自民国十三年(1924年)来到中国以后,我认为他是俄国将领中最为杰出而最合情理的一位良友,所以我至今对他还是念念不忘.”还曾说过:“本党不改组,苏俄同志不来指导我们革命的办法,恐怕国民革命至今还不能发生.”叶剑英元帅也与加伦将军相交甚笃.两人在中国国民革命策源地广州相识,并在黄埔军官学校和东征北伐战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29年第三国际东方部组建远东工人游击队,营地设在离伯力18里远的红河.当时叶剑英正留学苏联,也到远东去练兵,受命担任布留赫尔营营长,时任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员的加伦深知叶的才华,执意留他在远东司令部工作,后经叶剑英一再要求,加伦才同意他去红河,与刘伯承一起训练部队.期间,加伦曾多次去红河训练基地看望叶刘二人和中国游击队的同志们.1930年,叶剑英从苏联返回中国后,再未见过加伦将军.1957年12月初,叶剑英率军事友好代表团到远东军区进行访问,在伯力,他忆起旧友,不禁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歌颂加伦将军的七言绝句:“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

(责任编辑:吕文雯)

后的加伦将军论文参考资料:

简而言之:上文是关于对写作加伦将军和中国和离开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后的加伦将军本科毕业论文后的加伦将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