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第一次类论文如何写 跟我亲历了四十年前的第一次高考有关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第一次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4-09

《我亲历了四十年前的第一次高考》

本文是第一次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和第一次高考和亲历和高考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张战凯

我出生于1961年11月,1977年7月高中毕业,十年寒窗不算苦,留下的记忆是快乐少年.

我们读书时,正是高考中断的十年,学校“开门办学”,校内完成作业,开卷考试,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到工厂、农村参加社会实践.电动机、柴油机、拖拉机和水泵,统称“三机一泵”,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不仅有寒暑假,还在春秋两季农忙时放两周“忙假”,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农村生产队,干力所能及的农活——“支农”.

我们这代人,兄弟姐妹都很多,粗布杂粮陪伴着我们长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时候的学生放学回到家,烧饭、洗衣、担水、劈柴、做煤球,都在帮助家里做家务,学费、书费也要自己挣.我家所在的大丰白驹镇有着悠久的副业创收传统,织鱼网、糊纸盒、糊纸袋、做布娃娃等,都是我们补贴家用的副业劳动,每天完成额定任务才能去上学,才能去玩耍.

那时候,读大学的是从参加工作的知识青年中推荐入学的工农兵学员.我们高中毕业就走上社会工作了.1977年7月,在拿到高中书的同时,我们所在的大丰白驹中学77届188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原农村户口的同学全部回生产队劳动,集镇居民户口的参加“上山下乡”运动,每户除留下一人照顾父母外,全部下放到农村、农场劳动.我们这一届成为“上山下乡”运动的最后一批实践者,40多名同学到大丰竹港蚕种场落户,20多名同学到农村生产队插队.我因年龄不够,只能暂时跟在泥瓦匠后面打短工.

1977年10月,国家决定恢复高考,1966年至1977年11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自愿报名参加考试,择优录取.听到这个消息,我当时并不以为然,心想:全国这么多人挤这座独木桥,何时才能轮到我!由于恢复高考是当时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自然也成为街谈巷议的主题.晚上父母询问我时,我把自己的想法如实说出,他们认为我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又刚毕业离校,只要认真复习,应当对自己有信心.我父亲时任白驹镇革委会领导,他告诉我,在国家出台的重大政策面前,应当积极响应,努力争取,切不可有畏难情绪而主动放弃.他鼓励我说,人生的路很长也很曲折,信心和努力这两样不能丢,就算是增长见识,也应当到考场去搏一搏.

白驹中学为了帮助大家参加高考,免费举办高考辅导.历届毕业生数百人挤在一起重新拾起书本.我母亲是白驹小学教师,姑母还是我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我从小就遵守作业做好才能玩的规定,学期结束的成绩单上低于95分回家是过不了关的.因此,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前列.

由于高考中断11年,恢复高考报名人数很多,所以1977年采取了统考前先初考的方式.11月,以镇为单位设考场进行初考,白驹镇500多人参加初考,获得统考资格37人,其中77届应届生5人.我们读书时,以开卷考试为主,从来没经历过这样严格的考试,初考的数学试题就让我卡了壳,中间有一道题目花了我很长时间,以至于考试结束时还有两道题没来得及做完,幸好总分超过了参加统考的资格线.

当年初考与统考之间有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自然成为强化复习期.当时白驹中学的师资力量很强,英语老师汤星英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数学老师陆纯能原是盐城师专数学讲师、吴仲莲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语文老师陈蔚祖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政治老师杨昌贵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物理老师蒋为庸及化学老师叶静都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

1977年高考的科目是数学、语文、理化、政治,共4张考卷.记得一天晚饭后,我带着复习中归纳出的数学问题,走进了数学老师吴仲莲家,吴老师家人还在吃晚饭,吴老师正在洗衣服.见我到来,她立即丢下手中衣服,帮我讲解数学疑问,我记得曾经问她看不懂的题目,她告诉我,这是复数,我们的高中课程没有涉及,并教导我在高考中如何应对.当我告辞回家时,已经过了午夜12点,看到吴老师还有一盆没洗完的衣服,我的内心既感激又内疚.语文老师赵仿模是我母亲的老师,他以文言文、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题材,给我布置了十多篇作文,在我写完后一一予以点评.其中一篇“难忘的一天——记刻苦学习中的一件小事”,让我在高考统考中,见到作文题目“苦战”时,眼前一亮,立刻有了底气.

转眼进入12月,统考的日子到了.全县高考考场均设在大丰县中学内.那时,考生要到县城参加统考.说实话我虽然已经高中毕业,可还没有单独去过大丰县城,更不知道考场在哪里,还需要解决食宿问题.那个年代,是没有家长送考的,一切都得自己解决.我和“发小”陈林森同学都接到了统考通知书,便借了自行车,结伴赴县城赶考.到大丰后,林森同学住进副食品厂姐姐家,我则住在飞轮厂集体宿舍.晚上,飞轮厂集体宿舍楼下正在放露天电影.70年代,看电影可是难得的享受,我一个人在集体宿舍里看书,为明天的高考作最后的努力.听到楼下电影的声音,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看更多更好的电影.

高考四门考试分两天进行.第一天上午考数学时,我把比较难做的先留着,有把握的做完再回头推敲,终于将全部试题答完,又仔细检查一遍,正好到交卷的时间了.下午考语文,看到作文题目“苦战”,便胸有成竹地将平时的习作“刻苦学习的一件小事”写出来,看到名词解释“防微杜渐”,耳边响起陈蔚祖老师在课堂上的反复提问.

第二天上午考理化,那时候,大多数同学对理化不感兴趣,但我的物理老师陆维元教我们“电学”时采用了特殊的考试方法,他说:“闭卷考试你们要批斗我,开卷考试大家抄,学不到东西,我们采取口试吧.”他把电学的定律定理和公式写在小纸条上,每个同学抽5张小纸条,回答5个问题作为考试.我为了确保95分以上回家过关,只好将“电学”的所有定理定律和公式全部背熟.现在参加高考,“电学”真的不需要花力气复习了.做完理化试卷,看到附加题是一条“力学”钟摆原理,我暗自庆幸,来大丰赶考的前两天晚上,我上门找物理蒋老师指点了几个模糊的问题,钟摆原理就是其中之一.第二天下午考政治,看到填充题“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什么?”我立即想起杨昌贵老师穿着大头皮鞋,在教室里边来回走动,边用四川口音大声地反复告诉我们,是剩余价值.就这样,四门考试都顺利考完了.

与现在填报志愿不同,1977年是统考前报名时就填写报考志愿,每人可报三个学校.我没见过大学,家中亲朋好友也没有人读过大学,父亲告诉我镇上街坊陈爱华推荐在南京工学院读书,听说这个学校不错,我便填写了“南京工学院”“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学院”三个志愿.

1978年元月,我收到了南京工学院的入学通知书,要求我正月初十到学校报到.那时候,整个小镇都沸腾了,街谈巷议都在传送着这个喜讯.父亲摘下手上的“苏州”牌手表,拿出没舍得穿几次的半新中山装,请来玩具厂杨忠锁师傅为我用木板制作了一个小木箱.母亲赶做了一双新布鞋,准备了床单被席,还特意让我带上油布伞.几个要好的同学送给我一件运动裤、一个笔记本.正月初九,我随纸箱厂杨中明乘送货卡车到南京报到.

入学后,我就读于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无线电设备结构与工艺专业.全班40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20岁以下的应届高中毕业生5人,30岁以上“老三届”6人.同学中,有已经结婚当父母的,也有工作5年以上带薪读书的.当时,我还享受到县以下农村来的同学每月18.7元助学金.看到班上有来自河南农村的同学每月寄10元钱回家,想到母亲当民办教师每月20元工资,我倍加珍惜读书机会.那时候的大学校园,风清气正,教室和图书馆几乎座无虚席.

1977年高考是秋天报名,冬天考试,第二年开春入学,成为唯一的春季入学的一届,我们与第二年高考的78届是同年入学,同年毕业,虽然只有春季、秋季之分,却是两年两届高考.

回想当年的高考,我们全镇500多人参加初试,37人参加统考,最终录取7人,我成为当年白驹应届生中唯一的一个.四十年过去了,我是恢复高考的直接受惠者,也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是思想的大解放、高校招生制度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

(责任编辑:吕文雯)

第一次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第一作者

本文结束语,此文为大学硕士与第一次本科第一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第一次高考和亲历和高考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