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管理现代化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教育管理现代化价值转向与实践路径有关论文范文集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管理现代化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02

《教育管理现代化价值转向与实践路径》

本文是管理现代化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教育管理和实践路径和转向类论文范文集。

教育管理现代化价值转向及实践路径

邓 优,陈大超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教育管理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从社会现代化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提出,表现为一条演绎的逻辑线索.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涵是历史的,应该从多层面,结合社会、教育等其上位系统来理解.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发生着以人为本、兼顾效率与公平、注重管理过程的价值取向转变.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现代人的教育目的,我们应该着手于教育管理现代化多种实践路径,让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进程.

关键词:教育管理现代化;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8)02-0023-06

我国目前进入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攻坚期,是力图展现更好的社会现代性样态的发展阶段.国家层面也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要促进管理现代化、制度现代化等,以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社会的多元素构成,意味着社会现代化需要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的现代化,从社会现代化到教育管理现代化体现着包含与反促进的演进逻辑.现代化严格来说是中世纪末叶产生的概念,是社会发展现象和发展要求的体现,这意味着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变化过程.

一、教育管理现代化提出的逻辑线索及科学内涵

(一)教育管理现代化问题提出的逻辑线索

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建设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质言之,教育归属于社会系统.社会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由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种元素构成.社会的整体系统性与其他社会结构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关系.社会的发展以历史时间脉络为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发展有了新的面貌和新的追求,中世纪时,现代性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状态和要求,现代性的追求要有社会的变革,于是人们把社会继续发展变化的进程叫作现代化.现代化是一种人类在改变自然过程中,使得社会各方面进行变化和转型,从而获得新的社会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不断向上的,对不断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必然指向社会更好的发展.这也促使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理念日益引起重视.伴随社会大生产工业化模式,教育也发生着学习样态和教学体制的变化,需要其现代化的发展,自然而然需要现代管理的渗入.

不难看出,教育管理现代逻辑线索为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现代化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发展提出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保障,教育现代化发展能培养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人,育人为目的的教育最终促进人的现代化,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现代化建设.褚宏启教授认为,“社会现代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前提”[1].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合理有效地进展,作为现代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管理”,从 20 世纪末越发引起人们重视,随即也提出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于是教育现代化发展自然需要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变革.教育日益复杂化,需要借助教育管理手段促进其合理有序发展.教育管理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发展质量,一定意义上说,包含学校在内的社会组织体系运作就是一套管理运作,教育作为最鲜明的主体群际间的交流互动样态,其发生发展过程就是管理实践过程,所以需要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教育管理现代化是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优化教育管理效益,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的过程.教育现代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教育的现实要求,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总体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是其直接影响因素以及有力保障因素.可见,社会现代化进程离不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深化.

另外,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逻辑线索的存在并不代表教育现代化与教育管理现代化有先后顺序.相反,教育管理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在逻辑上讲是并行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可以理解为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能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无论教育现代化有多少个维度,都是无法实现的,与此同时也阻碍了教育现代化的深化与完善.教育管理的功能是对教育对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管理,教育管理的作用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不是为其自身服务的,而是为提高教育的现代化程度而服务的,所以说没有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背景下产生了对教育现代化的诉求,教育管理现代化为教育现代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制度基础、有利保障和推动力量.可见,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管理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背景下的应有之义.

(二)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从构词来看,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多个词语的叠加,细分开来是教育、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成为这一短语的中介,前后又可搭配成短语.从历史发展脉络看,教育和管理的概念早于现代化.从科学学术体系来看,这几个词逐渐发展成理性化的科学概念,尤其是伴随 19 世纪末学科理论的发展,这几个词的含义更具学术规定性意义.教育是以人为对象、培育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社会是人的社会,教育培养人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就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也是组织结构不断复杂的过程.为了组织的合理和有效运作,管理在历史舞台上应运而生,并逐步科学化.管理就是对对象进行有效调控的过程,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教育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和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合理配置,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力求实现教育总方针与终极教育目的的行为.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是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所以现代化与教育和管理密不可分,教育管理现代化也由此而产生.

不同学者对现代化的解释不尽相同.诸如吕贝尔特把现代化主要视作工业化.罗斯托从经济基础决定论的角度看待现代化;随着存在主义、人本主义理念的盛行,有的学者如韦伯斯特则从凸显人的立场出发,强调现代化中人的精神变化的表现,这也导致人们对于教育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呈现多元化的色彩,最终大多数学者从更广泛共识的意义上,从多角度的立场,全面合理地去解释现代化的内涵,这些理解都影射到对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理解上.作为教育管理现代化前位概念的教育现代化,有学者就从多方面特征的层面来对其深入解释.[2]以这种方式来解释某一概念,更加全面科学,也往往被学界广泛接受.

如此,我们来看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涵,不同的学者的解释不尽相同,基本都是从多层面来理解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如胡小萍就认为教育管理活动的合理有效的表现就是教育管理现代化,明确指出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管理思想、体制、手段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变革、创新和完善的过程”[3].胡平凡则以现代化为抓手,以管理为依托,从管理全方位的变化与发展上去理解教育管理现代化.[4]综合来看,我们应该把教育管理现代化放到社会的系统中去认识,具体分解到教育的体系内去建构,以管理为依托,最终从实现人的现代化为目的的“人本理念”思维上去理解教育现代化.因此,我们可以把教育管理现代化划分为教育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组织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的现代化、教育管理内容的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基于以上社会—人—管理—教育—现代化的图式,对教育管理现代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历史的、过程性的概念.教育管理现代化体现了以“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向以“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转化的趋势.教育管理现代化不是一个固定概念,它是随着人们对教育管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动态概念.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水平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之中,这也就意味着教育管理现代化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道路.同时,现代化不等同于西化,深化我国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不是对西方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简单复制与模仿,而是在以我国文化为根基、国情为基础,并以我国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为指导的前提下,对西方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学习、借鉴,最后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我国教育管理现代化.

二是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全社会范围内的现代化.所谓全社会范围内现代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教育管理现代化不只是现代化潮流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全社会范围内的现代化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教育管理与政治、经济等领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各领域现代化进程都能对教育管理现代化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社会管理的共同特点,教育管理现代化程度也是全社会范围内现代化的标志.所以教育管理现代化不等同于单一的教育现代化,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位一体”的现代化.第二,教育管理现代化是面向所有人的现代化.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东南沿海还是西北内陆、汉族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无论经济、教育的发达程度如何,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成果都应面向所有人,而且所有人也都应该为教育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手段等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三是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渗透教育体系全方位管理的现代化.在通常理解上,教育管理往往被认为是学校或政府部门对教育发展或实践的宏观管理,实则这是把管理窄化了.教育管理是贯穿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也是要在教育各方面渗透现代教育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等.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就是要把现代化管理贯穿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如此也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我国教育管理现代化价值取向的转变

教育管理现代化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就像对现代化的理解一样不断地深入.现代化的概念从洋务运动在我国初现端倪,到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重大文件正式出现现代化社会发展目标,再到20 世纪 80 年代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其随着社会衍变而不断明确.这背后是社会发展思想调整影响发展目标的表现,思想观念作为社会的底色,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精华,是指引社会变革的最内在的动因.现代性作为现代化的范畴,更多地表现为精神价值,现代化进展程度如何需要从现代性价值理念上来衡量,随着教育管理现代程度的不断深化,其价值取向也发生转变.

(一)从“工具理性”价值取向到“以人为本”价值取向

理性是一个具有褒义的哲学概念,与现代化相对范畴的现代性本就是理性精神的演化,而当理性附加了过多的功利色彩,理性便超越了合理人性承受的度,理性也就被异化了.在社会大工业生产的进程中,生产方式发生巨变,资本家积累大量资金,需要榨取劳动者更多剩余价值,劳动者固守于机器生产而获利甚少,马克思称之为对人的异化,马尔库塞称之为“单向度的人”,这都是理性异化的表现.马克思·韦伯更明确地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来概括理性两种表现.工具理性强调直接逐利,实现利益最大化,追求目的最快地完成.表现在教育管理上,工具理性的管理方式就是追逐目标的方式.在工具理性潮流下,教育管理以实现最显著的教育目的为指归,过于关注达到教育管理目标的手段,却忽略了教育管理目标本身.以教育功利的显性表现,来取得社会各方主体的满意.尤其是步入 21 世纪以前,我国经济迅速腾飞,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存在着工具性、技术性管理倾向严重的现象.工具管理价值也广泛表现在教育管理中,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人本价值.在这十几年的教育管理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管理活动无处不在地体现着人性的关怀,教育管理领域时刻以学生为焦点,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合理化,教育评价模式不断多元化等,都表现出管理活动从重“工具价值”转到重“个人价值”,逐步实现“集体利益”到“个人利益”并举的转变.

(二)从“效率优先”到“公平”与“效率”兼顾价值取向

1985 年 5 月,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在基础教育阶段施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管理制度.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扩大了地方的管理权限,提高了地方办学与管理的积极性,使得教育效率显著提高.但是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明显增大.2002 年 4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目前我国“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力图缓解“乡镇办学”产生的教育不公平等一系列问题,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自此我们可以看出公平和效率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协调的.目前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者认识到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整体,教育公平的实现是效率提高的保证,效率又是促进公平的有效手段,二者相互促进以便达到共同的目标——教育质量的提升,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教育管理活动力求兼顾公平与效率,而不是将其割裂开来.

(三)从重教育管理“结果”到重教育管理“过程”的价值取向

传统的教育管理活动以“结果”为取向.虽然传统教育管理中有过程管理的概念,但是对过程的管理也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本质上还是以“结果”为动力导向.可见传统教育管理重视管理的效率与效果,但对教育管理过程的价值关注较少.传统教育管理活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割裂了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性.这种功利主义取向与教育管理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相背离.教育管理的“过程”价值取向并不是重过程轻结果,而是认为结果是一种过程性概念,教育管理的结果包含在教育管理过程之中,教育管理过程蕴含着教育管理结果,二者是协调统一的.以“结果”为取向指导下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控制与被控制、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随着教育管理现代化程度的加深,以“结果”为取向指导下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是互助、合作、友好的关系.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在教育管理过程同成长与进步,从而体现教育管理.

三、深化我国教育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路径

(一)健全教育管理法制,完善教育管理活动法治化建设

依法管理是法治国家对于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5]教育管理的法治化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通过遵守法治的基本要求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管理体系,用以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保障教育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首先,加快相关法律的建立和修订进程.教育管理法治化的前提是“有法可依”.我国各级政府和组织开展了很多教育管理实践探索,且成效显著,形成了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国家可以吸收这些教育管理制度,使其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让教育管理实践活动有充分的法律法规做保障.其次,坚决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管理执法能力,做到“执法必严”.“执法必严” 是教育管理法治化的关键.对教育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违法现象要依法进行严厉惩罚,对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厉问责,并且对违法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最后,加大对相关教育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以“依法治教”为核心的教育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扩大教育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影响力的关键因素是教育管理者及利益相关人知法、懂法.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学校、社区中经常组织讲座,并且对权力主体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来达到其“知法”的目的.只有各相关主体“懂法”才能明晰权责边界,只有“守法”才能各司其职,从而进行有效管理.

(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教育管理体系化建设

教育管理体系是由以政府为核心主体,多元管理主体并存,并按照一定的模式有机结合而成的.政府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主体,其能力的有效发挥是推动教育管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证.而政府在教育管理领域的管理主义倾向,必然导致政府干预过度、负担过重,不免出现决策失误、效率低下等弊病,同时也形成了学校对政府的过度依赖.为避免政府对教育管理的决策失误,政府在教育管理的方式上应该由之前的微观管理、直接管理和集权式管理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和分权管理方面转变.[6]简言之,政府应简政放权,在明确各主体间权力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管理权力分配与制约机制,从而构建多元和谐有序的教育管理新结构.教育管理主体间要确立“确权、放权、分权、让权”权力分配共识.[7]这就需要政府把权力集中在对教育管理的宏观调控和把握以及对其他管理主体的监督与问责上.同时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教育管理权力按不同的性质、功能、类别进行梳理和整合,把教育管理权按照合情合理分配制度分配给不同教育管理组织主体,同时制定严密、有效的制约机制,建立规范的教育管理秩序,为教育管理体制化提供可靠的权力保障.

(三)加快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完善教育管理机制科学化建设

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实现学校管理能力的现代化,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管理机制改革是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的核心部分.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是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的有力保障.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是学校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教育理论、学校运行情况和学校发展未来走向的需求而建立起的教育管理软系统.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为了学校能在落实每一件事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优化学校内部管理组织机构,实行校务公开、治校.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扩大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评议权、考核权.学校管理者要使广大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务与决策有知情权,并鼓励其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来,使得学校管理活动和学校组织成员的利益相关联,集中多数人智慧,激发其主体意识,行使其主体权力.学校的决策充分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化水平.其次,提升校长管理能力,使其发挥引领、主导、协调的作用.校长应对学校管理起到目标引领、教学引领、道德引领和主导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及协调各种关系与资源等重要的作用.[8]最后,运用现代化管理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四)加强教育管理多方参与,完善教育管理主体多元化建设

教育管理现代化意味着教育管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是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步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不同主体共同参与管理的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系要求多元教育管理主体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力求在教育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政府、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结构的合力作用.发挥各主体间的合力作用有利于教育管理功能最大化以及教育管理资源利用最优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进程中不但要密切关注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更要利用学校与社区、家长、学生等共同的价值追求去管理学校.多方的充分沟通与交流,使得信息对称,有利于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促进学校管理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教育管理决策的性和科学性.同时应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监督和评估机制,使教育管理监督和评估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得到有力保障.对教育管理活动进行长期、有效、全面的监督和评估,这也有利于为政府分担任务,打破长期由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担任此职责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过程化、教育结果最优化的和谐有序的教育管理结构生成与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管理现代化程度逐步加深,继续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向前发展,社会、政府和学校既要各司其职,更要互相配合.政府要发挥带头和主导作用,转换职能,落实其责任担当,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做到从“集权式”管理迈向“分权式” 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学校作为教育管理活动的载体,也要调整其组织机构,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等措施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吸纳各类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积极参与,重视非政府组织与个人在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包括教育管理现代化在内的一切现代化进程,是渐进的,需要时间等待,更需要付出努力、不断探索.一切现代化的实践,都应放在社会这个整体系统中,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褚宏启.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评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代化[J]. 教育研究,2013,(11):4-10.

[2]顾明远. 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 教育研究,2012,(9):4-10.

[3]胡小萍. 教育管理现代化简论[J]. 江西教育科研,1998,(6):57-64.

[4]胡平凡,孙锦明. 论新世纪的教育管理现代化[J]. 江西教育科研,2003,(3):16-18.

[5]褚宏启. 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57.

[6]刘冬冬,张新平. 教育治理现代化:科学内涵、价值维度、实践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2017,(7):1-6.

[7]陈亮,李惠. 论教育治理法治化[J]. 高校教育管理,2016,10(4):51-56.

[8]满建宇,程晋宽. 论学校内部治理中校长的角色定位[J]. 中国教育学刊,2016,(2):1-7.

(责任编辑:杨 玉;责任校对:徐治中)

On the Shift of Value Orien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DENG You ,CHEN Dachao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9)

Abstract: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is the essence of that of society and education itself. The evolution from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ety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manifests itself as a deductive logic progress. The essence of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is historical and should be understood in multiple levels and from its superior systems,such as society and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progr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management,it experienced a shift of value orientation towards people orientation,the balance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and emphasized attention of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 For better nurturing the education of the modern generation,we need to focus on the multiple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management,for the fast development in decent quality and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modernization;scientific essence;value orientation;implementation method.

管理现代化论文参考资料:

物流管理论文题目

企业管理论文5000字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论文

财务管理的论文题目

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本文总结,本文论述了适合教育管理和实践路径和转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管理现代化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管理现代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