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语言学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和汉语中的积非成是现象与其语言学意义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语言学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27

《汉语中的积非成是现象与其语言学意义》

该文是语言学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和积非成是和积非成是现象和语言学意义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种种变异现象,在多种语言变异形式中,有一种“积非成是”(又叫“习非成是”)的变异形式.所谓“积非成是”,是指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改变了原有规范,产生新的语码,并频繁使用、广泛传播,逐渐被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最终取得合法地位而得以生存,升格为新的语言规范.汉语中的“积非成是”表现在多个方面,既有语音上的,又有词汇上的,还有语法和文字上的.对汉语中的“积非成是”的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蕴含于其中的语言学价值.

一、语音变异中的“积非成是”

语音变异的“积非成是”是指改变了原有的读音,形成新的读音,并广泛传播,得到社会认可.这种语音上的改变有的是无意的,有的则是有意的.语音变异的“积非成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今代古而成的“积非成是”.人们不按字(词)的古音规范去读,而以现在的读音代替古音,并把今音作为这些字(词)新的读音规范.这些由于社会性误读形成的“积非成是”很多,如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中的“衰”字古音读作“cui55”,现在大多数人按照今天的读音读成“shuai55”;“叶公好龙”的“叶”字原写作“葉”,读音为“she51”,“葉”“叶”原为两字,后来由于两字合并为一字,读音统一为“ye51”,其他如“彗星”的“彗”旧读“sui51”而不读“hui51”,“岛屿”的“屿”旧读“xu51”而不读“yu214”等,而现在却把“hui51”“yu214”作为规范读音,这些均是由以今代古造成的“积非成是”.

二是受到异读字或偏旁的影响而成的“积非成是”.如土著的“著”现在都读成“zhu51”,但是50年前这个字还读“zhuo35”,意为“黏着”之意,指当地的居民和自己生活的那块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今天已经没有人把“著”读成“zhuo35”,而是按照“著作”中“著”的读音读成“zhu51”;“便秘”本为“便闭”,原读作“bian51 bi51”,“闭”“秘”古音相同(“秘”亦读重唇),但由于受“秘密”的“秘”读音的影响改读为“bian51mi51”;“荨麻疹”原读作“qian55ma35zhen214”,由于不知道“荨麻疹”中“荨”的正确读法,人们便根据偏旁“寻”的读音读成“xun35ma35zhen214”;“苛”本读“何”,《广韵》:“苛,胡歌切”,受偏旁“可”的影响,讹读为“科”.其他如“从cong55容”读为“从cong35容”、“呆ai35板”读为“呆dai55板”、“温驯xun35”读成“温驯xun51”等都是由于异读造成的.赵元任说:“异读如果都出现在日常的说话中,它们保持区分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例如‘方便’的‘便’(biann)和‘便宜’的‘便’(pyan),‘看见’的‘看’(kann)和‘看守’的‘看’(kan).如果一个字有两种读法,其一是常常听到的,另一个只在书面上见到,那么,中等文化程度的人,由于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第二种发音,就会随便读一个音,从而走上一字一音这一趋势的轨道……‘滑稽’的‘滑’过去认为‘正确的’读音是guu,但由于‘光滑’的‘滑’hwa是这个字的最常用的发音,它代替了guu,我听到的就只有hwaji.现在如果有人念guuji,那就真有点hwaji了.”[1](P840)

三是受方言影响而成的“积非成是”.一些字(词)由于受到方言的影响发生音变,这种变化在语用中被广泛传播,最后造成“积非成是”.比如人们熟知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个俗语,其意义很让人费解,也不合情理.其实这个俗语“原为‘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孩子’为‘鞋子’的讹误”[2].普通话中的j、q、x在某些方言中被读成g、k、h.“鞋”(音“xie35”)受方言的影响被讹变为“孩”(音“hai35”),在普通话中本来应该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结果被错读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而这种错误并未得到纠正,造成了语音上的“积非成是”.

四是从字变音而成的“积非成是”.这是由于在语言运用中不读原(正)字音而读变(错)字音造成的“积非成是”.例如:“往回走”本来写作“望回走”,后来人们将“望”误写成“往”.“望”“往”两字各异且声调不同,“望”读去声,“往”读上声,但是人们先是把“往回走”读成“往wang51回走”,辞书也认可这种读音,给“往”加注去声,到后来,受“往”固有读音的影响,人们把“往wang51回走”又读成“往wang214回走”.《现代汉语词典》(1995年版)撤消了“往wang51回走”,只注“往wang214回走”.这样“望wang51回走”就彻底变成了“往wang214回走”.

五是由于表意需要而成的“积非成是”.比如“癌”本读“yan35”,解放前出版的《国语词典》和1962年以前出版的《新华字典》《四角号码词典》等都注为“yan35”.但因“癌”“炎”同音,为了区分“肝炎”和“肝癌”,有效避免医疗事故,人们就把江浙人读“癌”为“[?覧e]”的这个音借过来,读作与之相近的“ai35”[3].yan35改为ai35,给医务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并且“ai35”这个音由医务界扩散到全社会,读“ai35”的人逐渐增多,最终,“癌”字由读“yan35”变为读“ai35”.

二、词汇变异中的“积非成是”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和读音相比,词汇变异中的“积非成是”更明显.词汇变异中的“积非成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音同或音近引起词语形式上的“积非成是”.如“飞黄腾达”原来的写法是“飞黄腾踏”;“信口开河”原来写作“信口开合”等.由于“达”和“踏”、“河”与“合”读音相近或相同,结果“飞黄腾踏”成了“飞黄腾达”,“信口开合”成了“信口开河”.曾经有一个时期规定:“故步自封”不能写成“固步自封”,因为“故”是“原来”的意思;“莫名其妙”写成“莫明其妙”也是错误,“名”是“说出”之意;“名副其实”一定要用正副的“副”,不能写成“名符其实”,“副”是“相称”的意思.然而,今天由于使用“固步自封”“莫明其妙”“名符其实”的人越来越多,就连以规范著称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承认了“固步自封”“莫明其妙”“名符其实”的合法地位.

二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或现象产生曲解或误解而造成的“积非成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或现象缺乏正确的理解造成词语书写形式的错误,尽管后来人们发现了这些错误,而且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错误造词却始终未被纠正,时间一久,则认可了这些“错词”的合法性.如“元宝”一词.唐高祖武德四年间,铸造了一种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四字,含有纪念新朝伊始之意.四字各居币面的左右上下,人们却依照环形顺序读为“开通元宝”.后来,这一语序不但被社会普遍接受,还在“元宝”二字前面冠以年号、朝代等,铸于币面,之后代代袭用.再如“熊猫”一词,它是“猫熊”之讹.按照动物学的分类,熊猫属于哺乳纲熊猫科,本名“猫熊”(《现代汉语词典》“熊猫”词条对该词不作解释,仅说:“见‘猫熊’.”“猫熊”词条则说:“……也叫熊猫、大熊猫、大猫熊”).“熊猫”的名称,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北碚博物馆首次展出这种动物时,人们把横排从左到右的“猫熊”两字按旧时习惯读成从右到左的“熊猫”,此后,“熊猫”的叫法逐渐流传开去,“猫熊”改称为“熊猫”,沿用至今[4][5].

三是不明词义造成的“积非成是”.词义是词语的内容,一个词语在某个时期表达什么意义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人们在词语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会使词语的意义发生变化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汉语中某些“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词语,由于时代的久远和语言的变迁,后人不明其特定词义,而做出了错误的想当然解释”[6],这种错误的解释逐渐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广泛流传,以“错误”的身份发挥其交际功能.汉语中这种由于不明词语意义造成词语变异的“积非成是”现象很多.如:成语“鞭长莫及”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意是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马肚子.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有人把它误解为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仍然够不上,用来喻指力量达不到,沿袭至今.“每况愈下”源于《庄子·知北游》,原作“每下愈况”,意为“越踏在猪肢体的下部,就越能明显看出猪是否真肥”.“况”指“因比较而明显”,但是,后来人们把“况”字理解成“情况”的“况”,久而久之,“每况愈下”就取代“每下愈况”而广泛使用,并赋予不同于本义的新义,如今,成语“每下愈况”已被“每况愈下”彻底取代了.“必恭必敬”与“毕恭毕敬”这两种写法曾经长期并存,现在却“反客为主”,以“毕恭毕敬”为规范写法了.“必恭必敬”一词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为父母栽下而遗留给子孙的树,子孙必定恭敬地对待.“必”字就是必定、必须的意思.后来这个词语的意思讹变为十分恭敬,“必”字就由原来的表肯定语气的副词变为表程度的副词.由于“必”字并没有表示程度深的意思,所以有人就用“毕”替代了“必”,这样就有了“必恭必敬”和“毕恭毕敬”一对异形词.现在,国家语委颁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将“毕恭毕敬”确定为规范写法.

三、语法变异中的“积非成是”

个人对语言的误用,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由此带来的从众效应现象却是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这不仅在语音、词汇变异中的“积非成是”中可以得到证明,语法亦然.汉语的非形态化让汉语在使用中形成了重意义轻形式的人治特点,也使得许多不合语法的句子不断地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不合语法的语句一方面遭到语文工作者的指责,一方面却被社会成员毫不动摇地使用着.语法变异中的“积非成是”主要表现为:

一是成分搭配的“积非成是”.例如吕叔湘、朱德熙20世纪50年代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认为,“转变”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如不能说“转变了作风”“转变了立场”“转变了思想”等,但是这些说法一直用到现在,早已没有人感觉它们是什么病句了.再比如,“水平”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别,“人数”只能论增减,不能论升降,但是现在人们常常说“发挥了最好水平”“死亡人数还在上升”,习惯上并没感觉到有什么问题.虽然对“打扫卫生”“恢复疲劳”“养病”“提出质疑”“贵宾所到之处,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考研究生”等语言现象的规范性,语言学界曾展开过热烈的讨论,有很多学者认为这些语言现象搭配有误,但这种批评无法改变人们的习惯,病句最终积习难改,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二是成分羡余的“积非成是”.人们对汉语句法结构中的羡余成分一般是采取的排斥态度,但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有些羡余结构形式不管人们如何去反对遏制它,仍然充满勃勃生机.如“涉及”是“牵涉到”“关联到”的意思.按理不能说“涉及到”,因为“及”就是“到”,“涉及到”属叠床架屋,可是在人们的语言运用中随处可见“涉及到”的字样,连极品五笔输入法中都有“涉及到”的简码.汉语学界曾经对“凯旋而归”的说法大加批评,理由是:“凯旋”之后不应再加“而归”,“凯”是军队得胜回来奏的乐曲,“旋”即回归之意.“凯旋”即胜利归来,再加上“归”字,显然是重复.“悬殊很大”“公诸于世”“一直以来”“白白浪费”等也曾遭到权威语言学家的迎头痛击,专家否定的理由是它与“凯旋而归”相仿,但这种批评大众并不认同,“凯旋而归”等“错误”的用法也未得到有效纠正,从大众对这些羡余形式的实际使用频率来看,要改变或纠正是比较困难的,甚至说已经不可能了.

四、汉字使用中的“积非成是”

一是双向错位.即某一通假字的本字和借字换置使用,二字互作借字.例如:“混账”应作“混帐”.从前我国蒙古族小伙子们经常混进姑娘帐篷式的蒙古包里找她们谈情说爱,这一行为常常遭到老人的反对.老人把小伙子的这种行为称作“混帐”,并把小伙子骂作“混帐东西”,“混帐”一词便流传开来,成为一个詈人之词[7].如今把“混帐”写成了“混账”,并收入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帐,同账,现在通常写作账.有趣的是,在把“混帐”写作“混账”的同时,又把“记账”写作“记帐”.《新华字典》有“帐”无“账”,把“账”作为“帐”的异体字.总之,“混账”与“记帐”中的“账”“帐”双向错位.

二是字形传染.即两字连缀时其中一字偏旁是因另字偏旁而生.例如“胡蝶”后作“蝴蝶”,“丘蚓”后作“蚯蚓”,“凤皇”后作“凤凰”,“巴蕉”后作“芭蕉”,“火伴”后作“伙伴”等.

三是强制讹变.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某些作为构词要素的汉字发生强制性的讹变,取代原来的汉字.如明朝初年,忌讳“元来”“元官”“元籍”一类的字眼,因为元朝被推翻不久,写“元官”有“元朝之官”之嫌,“元来”有“元朝复来”之嫌,所以当时各级官员及文化界将“元来”写作“原来”,后来在社会上通行开来,再没有改正过来.

注释:

[1]赵元任.什么是正确的汉语[A].叶蜚声译.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华庆章.孩子乎 鞋子乎[J].咬文嚼字,2001,(12).

[3]北大中文论坛.胃癌与胃炎[EB/OL].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等于221479&page等于1.

[4]张广育.“猫熊”变“熊猫”[J].咬文嚼字,1999,(6).

[5]姚德怀.词语随笔[J].词库建设通讯,1997,(13).

[6]周国瑞.从“空穴来风”的误用谈词语俚俗化意义的产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

[7]王艾录.言语变体的习非成是[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8]柯杜霍夫.普通语言学[M].常宝儒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9]张普.动态语言知识更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0]E.Haugen.语言学与语言规划[J].林书武译.国外语言学,1984,(3).

[11]邹韶华.论语言规范的理性原则和习性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4,(1).

[12]詹伯慧.语言规范与语言应用[A].程祥徽.语言与传意[C].香港:海峰出版社,2000.

[13]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4]郭熙.从汉字误写误读现象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A].语言与语言应用论稿[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5]张德鑫.“水至清则无鱼”——我的新生词语规范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

语言学论文参考资料: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社会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毕业论文选题

语言学概论论文

此文结论:此文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积非成是和积非成是现象和语言学意义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语言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