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地理教学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高三地理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理念的策略类硕士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地理教学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29

《高三地理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理念的策略》

本文是关于地理教学毕业论文范文和理念和新课改理念和高三地理教学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中学 吴初华

【摘 要】本文基于新课改的理念,以高三地理教学实践为例子,从提前展示教学目标、巧妙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口手脑并用、巧妙理论联系实际、留有空白的教学方式五个方面阐述在高三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理念的策略.

【关键词】高三地理教学 新课改理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032-03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主要学习方式.广西普通高中自从2012 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理念.经过这几年的反思,笔者发现我们都在“自主”和“合作”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探究”方面却有所回避.即便是“探究”,也只是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其实,促进学生自行“探究”才是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内容.高三地理教学基于高一和高二的内容,但又有别于高一和高二的教学,高三地理不仅是基础年级地理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更重要的是,高三教学要紧扣高考,为高考服务,培养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在高三地理教学中依然照搬基础年级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能满足学生高考的要求的.那么,在高三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应怎样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位呢?针对学校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三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方面落实新课标理念.

一、提前展示教学目标,让教学心中有数

教育研究表明,相同学情条件下,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目标比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要好 30%-40%.高三地理教学笔者认为目标教学法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运用目标教学法,学生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来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十几年的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告诉笔者,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效果较佳的教学方法.但学校学生底子差、学习能力弱,如果在上课过程中,才给他们展示教学目标,那么在短暂的 40 分钟里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完成教学的目标任务,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根据这些特点,笔者在课前会提前展示教学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课前把教学目标发给学生,内容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和考点.其次,科代表把目标任务分给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生根据自己课前预习的情况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各组长再把本组不会的内容或知识点反馈给科代表,科代表最后把问题整理好以卡片形式递交给笔者.例如,在复习“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发给学生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内容:

(一)考纲要求: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本节课要求学生结合考纲解决以下问题:

1.要学会通过图文资料和实例去深刻理解城市化的含义.

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意义、进程、动力机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差异及原因.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方面?为什么?

(三)难以落实的教学目标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有哪些?请写出来.

通过学生自行讨论后,科代表反馈上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疑难问题普遍集中在两方面:

第一,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难以区别.第二,城市化对城市的气候和水循环的影响难以理解.讲课时,笔者就有针对性地授业解惑.如此一来,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更高,课堂效果很显著.因为他们课前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课堂目标,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疑问,老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他们的疑惑,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换.

2016 年高考结束后,有位学生高兴地对笔者说:“老师,我以前最害怕文科综合的地理了,因为我不懂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在高一和高二上地理课时,我不懂的地方老师总没有讲到位或且根本没有提到,我也不知道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在哪里,总是盲目地学,也没有机会说出我不知道的地方,地理考试的时候,总是稀里糊涂的,自从高三你教我们班地理课后,帮我解决了许多我以前不会的知识.因此,这次高考的地理科我非常有信心能考得好.”看到学生会心的微笑,笔者打心里感到高兴,更加坚信自己的高三教学理念是正确的——课前一定要让学生有话语权,老师一定要对学生学情有知情权.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二、巧妙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吸引力

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优势,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首先,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而变得直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能有效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进行个性化教学.第三,能促进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第四,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在教室里直接利用遥控器对控制室中的各种设备进行遥控,以选择或控制播放教学节目源.但大多数老师使用多媒体只是在课堂上展示课件,笔者觉得多媒体还应该有更广泛的用途.

地理教学有很多难点,比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讲解清楚.即使花很多的时间,效果也不是很好.如果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形式教学,大多数学生又完成不了学习任务,这是最令老师头疼的事情.

针对这个难题,笔者是这样解决的:把难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录制微课,上课时直接展示给学生.譬如在复习“气候差异与成因分析”这一专题时,由于学生总觉得该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在比较两地之间的气候差异的时候总是无从下手,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因素才是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针对学生的疑问,笔者结合高考试题和教学图片录制了十分钟左右的微课,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并适当地加以讲解.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他们普遍认为传统的讲解比较枯燥,难以抓住重点,且容易遗忘,而微课教学更直观,效果更好.

另外,在讲评习题的时候,尤其是在讲评综合题时,笔者总是要求学生自己先写答案,然后笔者用手机现场拍摄一部分学生的答案的相片,再把答案照片传输到白板,请全班学生当场点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认真答题的积极性,并且帮助学生及时纠错,同时检查学生是否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学生口、手、脑并用,夯实地理基础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我们传统的做法是提出问题,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分组讨论.笔者觉得这种做法,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动嘴能力和合作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高三学生更加高效地参与课堂?笔者觉得,高三课堂应该回归高三课堂的深入和理性.

高三的合作学习除了要培养学生“动嘴说得出”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经过思考整理后写得出”的能力,这才是高考需要掌握的能力.针对学生“绘图能力差,看图说话能力不高”的特点,笔者复习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等章节时,每复习完一个内容,下一节课笔者都会安排三到四位学生上讲台根据要求绘制地理图形.比如,画一条晨昏线、不同节气的光照图;画日本核泄漏核污水扩散示意图;根据当天天气状况绘制当天天气系统图等,请绘图学生说出绘制的原理,然后再请其他学生点评.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又能使学生思想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近年高考的一大特点,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笔者觉得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或主要知识点的内容绘制简图、略图、统计图表等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很多时候,在地理教学中,“一图胜千言”,“一表赛万语”.这种口、手、脑并用地参与教学,让学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且掌握得更深刻.

四、理论联系实际,激发探究身边地理的

目前,学校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大困难在于空间想象力欠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实践少,理论和实践脱节.而学生的求知是比较强的,如果我们能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学习地理,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笔者常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地球自转会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为了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关的例子,笔者带学生去观察流经学校旁边的浔江,让他们观察河流两岸的侵蚀情况,然后,让学生用课文的知识来解释.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和日变化,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学习课文的理论知识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每天投射到教室门口的太阳光的面积变化情况,并用粉笔标注太阳光线投射的位置,让学生探索太阳光投射到室内的面积大小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的记录,学生可以较深刻地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笔者还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污水处理厂布局在县城河流的下游;学校附近的农田,农民为何用来种植蔬菜而非水稻;321 国道为什么改建后通过河东新区而不再穿越河西老城区等,诸如此类现实的地理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运用课本理论知识作答,那么相信他们对知识的把握,一定比纸上谈兵深刻得多.

五、留有空白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留空白不光是留时间给学生多做练习,更重要的是要给足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去思考、探索、挖掘、归纳知识点彼此间的规律和内在联系.很多时候,我们常担心学生听不懂、做不会,总是一厢情愿地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地要学生做大量的相关练习,许多知识点和练习的讲解却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象,而知识点的内涵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却常常被我们忽略,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多预留时间给学生去完成以上的这些工作,我们永远不能代劳.比如在复习“热力环流”这一专题的时候,笔者结合历年高考试题,组织学生通过热力环流示意图做了这样的教学拓展与探究:

(1)假如该图表示三圈环流的北半球中纬环流,A、D分别代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地带,那么图中A处为

气压带、丁表示

(风带).A、B、C、D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

.

(2)假如该图为我国东部季风环流示意图,且 A 为陆地,D 为海洋,那么该图表示的是

(冬、夏)季,此时我国大陆盛行

风,圣地亚哥(33°26′S,70°04′W)附近海域盐度

(增高、降低),北太平洋上增强的气压中心是

.

(3)假如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且 A 为海洋,D 为陆地,那么乙代表

(环节),丙代表

(环节).

(4)假如该图为大洋环流一部分,该海域在

(南、北)半球. 若该图表示的是太平洋,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的主要是

(填洋流名称),按照洋流形成分,乙为

流,丙为

流.如果图示所在洋流流经区域附近存在一个世界级大渔场,渔场名字叫

,分析该渔场形成原因

.

(5)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内、外力作用),且C为岩浆,属于沉积岩的是

(填字母),石灰岩变成大理岩主要是

(甲、乙、丙、丁)作用,图中表示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作用过程是

(甲、乙、丙、丁).

关于“热力环流”这个专题,笔者只是用十分钟左右跟学生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其余时间都留给学生探索、归纳、总结各箭头之间的关系与意义,这样学生就会举一得三.

综上所述,倘若我们经常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留时间去探讨、归纳、总结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生掌握知识就会很系统、很牢固,他们一定会越来越会学地理,越来越爱学地理,越来越会考好地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只要深入地去研究教学,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吴初华(1980— ),男,侗族,柳州三江县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中学地理一级教师.

(责编 罗汝君)

地理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期刊

地理教学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该文结论,本文是关于经典地理教学专业范文可作为理念和新课改理念和高三地理教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地理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