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调查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兰田唐代瓷窑遗址调查报告方面论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调查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1-31

《兰田唐代瓷窑遗址调查报告》

本文是调查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兰田和瓷窑遗址和调查报告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兰田古瓷窑遗址所出土的器物时代特征显著,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制瓷工艺水平以及丰富的茶文化信息,对研究景德镇早期窑事和唐代茶俗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兰田 唐代窑址 调查

继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对兰田村万窑坞古瓷窑遗址发掘之后,2012年夏,笔者随浮梁县博物馆专业人员前往兰田村深入调查,在万窑坞周边又新发现了牛氏岭、小金坞两处古窑遗址,并收集到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调查资料.现经整理,撰文如下:

一、地理环境

兰田古瓷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兰田村金星自然村,地处丘陵山区,东北山势较高,铜钱尖海拨746米,属黄山余脉.山脉向西南腹地延伸,地势多在300~500之间.腹地南北两翼分别为历水、南河谷地.村庄南距南河约1公里,东侧约200米处有一条小溪连通南河,西南4公里处是湘湖窑址,稍远处为盈田窑址.

这里群山环抱,植被茂盛,为古代烧造瓷器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燃料;这里地下瓷石蕴藏量大,西面不远处的进坑便盛产优质的瓷石,它为“一元配方”时代景德镇制瓷业输入了源源不断的原料.这里溪河交错,水量充沛,水路交通便利,历水和南河成为了古代瓷器输出的主要通道.因此,兰田具有得天独厚的制瓷条件,自古便“水土宜陶”.

二、兰田村史

兰田村历史上一直归属于浮梁县“四大历史名街”之一的湘湖镇.唐代,兰田先民就依山建窑,烧制青釉瓷,同时盛产茶叶.宋代,兰田村周围呈现出“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繁荣景象.明初,李氏从安徽祁门县迁此建村,称李家.明末,李家村繁荣昌盛,往来商船常停泊于此,成为货物集散的商埠,故改名为李家埠.李家埠是现今兰田村委会的所在地.明、清时期,这里为浮梁县寿安乡下义合、上长源、下长源、常尚、安田、南村都.建国前属浮梁县第二区南安乡六保.建国以来,兰田村虽几经更名,但一直隶属于浮梁县湘湖镇.

三、遗址遗物

兰田古瓷窑遗址依山分布,主要由万窑坞、牛氏岭和小金坞等窑业堆积组成.其文物本体状况如下:

1.万窑坞窑址

万窑坞窑址,位于兰田村金星自然村西北万窑坞山坡上,正对面为金星村砖瓦厂,窑址分布面积较大,约10000平方米,其文化层堆积较厚,达1-2米,保存较为完好.

2011年底,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组织并会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对兰田村万窑坞进行了考古调查和抢救性清理,清理时揭示了一红烧土地层(可能是窑炉残迹)以及一批唐至五代青釉瓷、五代白釉、宋代青白瓷和各时期窑具标本,其中青釉瓷标本占出土物的90%.

2.牛氏岭窑址

牛氏岭窑址,位于牛氏岭山坡上,南距万窑坞窑址不足1公里,前面有一排枫树山林场平房宿舍.该窑址虽然未进行清理发掘,但可以从裸露于地面的瓷片及窑具看出,这里不仅窑址分布广,而且堆积厚,地表主要有唐代中、晚期青釉瓷,其釉色明亮,青中泛黄,具有明显的长沙窑、洪州窑青瓷特征.其碗、盘类制品均采用支钉叠烧法,装烧时,先以垫柱为底,再在碗类足壁上粘贴数颗支钉,继而将粘有支钉的碗坯平放在垫柱上,然后一件碗坯隔一层支钉地从下往上重叠成柱状后入窑焙烧,由于产品在窑中裸烧,故器物足壁和内心都留下支钉痕迹,其支钉数量一般有5~8颗,比五代支钉数量(9个以上)少些.而且,唐代支钉呈圆点状,五代支钉呈长条形.出土的器物底足较大,均为涩胎状,主要分为圈足、平底足两种,其中,圈足足壁较厚,类似于唐代盛行的玉璧足;平底足呈实心内凹状,而且所出土的遗物与万窑坞窑址出土的瓷器标本的特征相似,故可以初步推断它也是一处唐代中、晚期古瓷窑遗址.该窑址因处于茂密的松林中,人迹罕至,故保存现状完好,现将出土遗物简介如下:

青釉碗:唇口,斜腹,内腹有明显的旋削痕迹,饼足,平底.釉色青中泛黄,器外釉不及底.支钉叠烧.

青釉执壶:喇叭口,短流,且流安在接近壶颈的肩部,鼓腹,平底,釉色有的呈灰青,有的呈黄青.

罐盖:斗笠状,盖顶粘有一小小的月形纽,釉色灰青,施釉较薄,此罐疑为茶叶罐.

碾轮:圆形,中间镂以圆形孔,以便在孔中插轴,让人双手握轴碾茶.

垫柱:圆柱形,中间微内敛,高约25-30厘米不等,器物粗糙,是垫烧窑具.

3.小金坞窑址

小金坞窑址,位于小金坞山坡上,南距牛氏岭窑址约0.5公里,前面为一片稻田.未曾清理发掘,也没有人为破坏,保存现状完好.根据地面调查,该窑址分布面积较大,窑业堆积较厚,所裸露的瓷片与牛氏岭窑址上的瓷器器型、釉色基本相同,装烧方法同出一辙,因此笔者推断它是唐代中、晚期古瓷窑遗址.现将地面裸露的典型器物简述如下:

青釉碗:唇口,斜腹,腹内旋削痕迹明显,饼足,平底.釉色青黄,器外釉不及底.支钉叠烧.

青釉盘:折沿,浅腹,圈足,釉色灰青,支钉叠烧.

青釉壶:短流,鼓腹,流安在接近壶颈处的肩部,平底,釉色青黄,疑为茶、酒具.

在兰田村万窑坞、牛氏岭和小金坞三处唐代窑址遗存中发现了不少的饮茶器具与制茶工具,如饮茶器具有青釉执壶、青釉碗以及青釉茶叶罐,制茶工具有碾轮、碾槽等.这些遗物反映了唐代景德镇地区茶事的兴盛.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产茶数量多少不一,以浮梁出茶最多.”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又载: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景德镇是唐代全国茶叶主要产地和集散地之一.由此可见,兰田窑出土的遗物与历史文献记载相吻合、相印证.茶叶的兴旺,促进了景德镇陶瓷茶具生产的蓬勃发展.

四、历史价值

兰田古瓷窑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景德镇浮梁地区烧造年代最早的古窑址.该窑址始烧于唐代中晚期,终烧于北宋,延续烧造数百年.窑址分布面积较大,约10000平方米,其文化层堆积较厚,达1~2米,保存较为完好.相距1公里处还发现多处早期窑址,说明该窑址周围窑业兴旺,是景德镇浮梁地区早期窑业代表性窑址之一.此窑址的发现,修正了“景德镇制瓷业始于五代”的学术观点.

该窑址遗迹较为丰富,其制瓷泥料堆积和龙窑残迹为我们研究景德镇唐瓷原料加工技术和陶瓷装烧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兰田窑址出土器物许多为景德镇古代窑址考古首次发现.所出土的青釉平底碗、盘、壶、罐、钵与五代遗物相比,无论是胎釉、还是形制都有所不同,呈现典型的唐代器皿的风格和特征,其中青釉壶、罐上的系均作为双股,为典型唐代风格;青釉壶壶流多为短流,皿形为六方形,壶柄作成双股扁把,与唐代长沙窑、越窑的壶流、壶把极为相似;青釉执壶的造型与唐大中元年(847年)越窑青釉执壶相似;青釉碟口壁作为四瓣,为典型唐代风格;出土的青釉器釉色泛黄,与洪州窑的青釉较为相似;兰田窑出土的部分产品采用了匣钵单件和匣钵叠烧的工艺,出土的涩胎斜壁直口平底匣钵,与越窑寺龙口出土的唐代匣钵相同,其中的碗、盘、罐、钵均采用支烧方法.因此,可判断兰田窑出土的青釉器无论从形制、胎釉、装烧工艺上看,均属于唐代遗物.值得关注的是,出土青釉鼓腹刻花卉纹罐,其锥刻风格类似越窑,这在景德镇古窑址考古调查发掘中为首次发现,推翻了“景德镇陶瓷刻花创始于北宋”的论断.

景德镇自古便是茶瓷互利、农工商并举的城市.兰田窑唐代茶碗、茶壶、茶叶罐等饮茶器具以及碾槽、碾轮等制茶工具的出土,与文献记载中的唐代景德镇茶业盛况相吻合、相印证.它反映了茶业对当时景德镇制瓷业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至今,瓷器、茶叶仍然是景德镇著名的传统产业.参考文献:

[1]《新唐书·食货志》

[2]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3]清乾隆四十八年版.《浮梁县志》

[4]清蓝浦.《景德镇陶录》

[5]《景德镇市地名志》(1988年.景德镇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

[6]《中国陶瓷》(冯先铭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7]《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8]《洪州窑研究文辑》(丰城市文物局、丰城市博物馆编.2010年.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9]《浮梁茶叶宝鉴》(黄崇焘、2005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0]《景德镇湖田窑各期碗类装烧工艺考》(刘新园、白焜《文物》1982年05期)

[11]《景德镇唐代南窑、兰田窑遗存专家论证会会议资料》(2012年2月.景德镇市文广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编)

调查论文参考资料:

社会调查论文

调查报告论文

调查论文

调查论文格式

市场调查论文

论文调查方法

本文结论,本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兰田和瓷窑遗址和调查报告方面的调查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调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