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数据库本科论文范文 跟基于数据库的古籍保护框架构建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数据库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1-19

《基于数据库的古籍保护框架构建》

该文是数据库硕士论文范文和古籍和框架和数据库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由于古籍具有极其珍贵、自身易损坏、难管理、难保护的特性,很多时候为了保护好古籍应避免对其进行多次使用,但是这样就难以完成对古籍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古籍源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数字化处理[1],古籍数字化保护已经逐渐成为古籍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保护古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古籍数字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更好地完成对古籍的管理、检索和保护,通过扫描、拍照等技术将古籍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这个转化过程便捷、成本低廉,对解决古籍保护问题具有较大的优势[2].经过数字化的古籍信息,可以多次、重复从数据库中读取、传输,让专家对古籍的深入挖掘和研究成为了可能.古籍的数字化解决了古籍的使用和保护这一个关键的冲突问题,通过构建数据库的方式,将实物古籍的信息和描述通过电子的方式保存在数据库中,能够更好地保护好古籍信息,并且保存的时间也更长久,安全性更高.

1 古籍数字化的方式

古籍数字化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将古代典籍中重要、易损的部分通过计算机能识别的符号记录下来,并录入计算机中,构建相应的数据库,最后实现对数字化古籍的管理、检索和传输等,在对古籍的数字化编码中,可以通过文字、图像两种最常用的方式进行,通过构建数据库,就可以将对原始古代典籍的管理、检索和传输转化成为对文字、图像资源的管理、检索和传输[3].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古籍保护的数字化框架及数据库的构建成为了古籍的全新保护方式.另外,数据库强大的管理、检索和存储能力将会让古籍的管理和保护变得更为便捷、高效.

古籍数字化是将古籍实物信息转化为数据库资源并实现共享利用,包括了对古籍的选择、数据库的构建、保存、发布和分享等过程.在古籍的选择上,应该结合现有古籍的损坏程度,选择合适的古籍版本进行底本、对照本等信息完成扫描或拍摄,并对相应版本构建成熟的古籍信息描述过程.在数据库构建和保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将原始的图像格式进行再编码,形成统一的数据形式,并将相应的文字描述成对录入数据库中,形成统一化的数字古籍过程[4].在数据库的发布和分享过程中,要保证古籍数字化的成果被长期、广泛的利用,需要构建相应的资源网站和用户服务提供入口,结合媒介等资源推广古籍数字化的过程和数据库的构建,让数字化的古籍被更多的学者使用和分享.古籍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古籍信息再现,通过数据库强大的管理能力对古籍内容进行加工和保护,进而对古籍信息进行整理形成古籍管理系统.古籍数字化对古籍的书目和全文构建数据库,解决了古籍保护和利用的难题.实际上,构建古籍数据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但需要对古籍整理有较强的经验,还涉及到计算机学科的数据库构建和录入过程,所以需要多方面学科交叉人才完成古籍的数字化过程.

2 基于数据库的古籍数字化保护框架构建

古籍数字化的重点是构建相应的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库完成对古籍的保护和使用.在基于数据库的古籍数字化保护框架构建中,需要完成对项目规划标准、版本选择标准、数据库构建标准和数据库保存标准4个方面的模块构建,这些模块组成了古籍数字化的过程.

2.1 古籍数字化保护项目规划标准

古籍数字化保护项目的规划标准是整体框架和模块构建的指南,通过该标准的制定,实现对古籍数据库构建的各个流程的质量控制和选择.项目的规划标准应该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形成对古籍保护数据库构建的指导,主要包括选题、计划和审批三个方面[5].选题应该按照古籍数据库构建的原则、范围和方式给出规划的内容,避免出现重复功能开发等问题.计划应该按照古籍数字化的同行标准主体报告给出计划规范,明确古籍数字化保护项目的目标、成本和产权许可,并确定好该项目的业务承担者,以及项目风险的控制过程.审核应该为古籍数据库构建指出明确的限定,给出流程化的审批规范、环境、资源和投入产出比等规划,保证项目的正常审批.

2.2 古籍源头版本的选择标准

古籍作为年代久远的文献,在文化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通常经历了大量的版本修改和更替,所以在构建数据库时需要对古籍源头版本进行选择,选择合适的版本有利于提供有内容保障的原始信息.在古籍源头版本的选择中,主要包括版本类型标准和版本内容细节标准.其中,古籍版本类型标准是对古籍数字化前的古籍实物信息的底本和参照本进行选择,通过同行的选择标准,从古籍实物的来源、质量、内容等特征,选择适合的底本和参照本,并且使用业内认可的评估标准对这些古籍实物进行鉴别,保证选择用于构建古籍数字化数据库的古籍底本和参照本的版本正确性.在版本内容细节标准的选择中,由于内容细节通常是对古籍内容细节的展现程度,通常需要考虑到古籍实物的各项指标,包括工艺、笔墨、字体、落款和印章等内容.在数字化之前解决好源头的问题,可以使得数据库内容更具有阅读性和传播性.

2.3 古籍资源数据库的构建标准

古籍资源数据库的构建,主要包括对古籍的搬运、古籍内容的图像生成、古籍描述文字的生成以及对古籍资源数据库的审查过程[6].在古籍的搬运过程中,需要寻找合适环境的目的地进行古籍信息的扫描和拍照,在搬运古籍过程中需要寻找专业搬运团队.古籍内容的图像生成是整个数据库构建的最重要步骤之一,在该步骤中需要注意两个重点问题.其一,在古籍信息图像化过程中尽量保证不损害实物古籍本身,要保证古籍扫描和拍摄团队的专业性,在拍摄过程中轻拿轻放古籍,采用专用的手套接触古籍,避免因为手套的螺旋纹产生的刮伤.另外,在与古籍扫描团队的合作过程中,还应该签订古籍保护合同,最大程度保护古籍文献.其二,在古籍图像化扫描过程中,应该保证扫描结果的质量.因为,如果图像化过程中产生的扫描效果较差,这类数据很难通过后期处理完成对古籍信息的重建.实际上,由于扫描效果较差还会产生多次重复扫描古籍的动作,这样也会对古籍文献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所以需要专业团队确保扫描结果的质量.

2.4 古籍资源数据库的保存和分享标准

古籍资源数据库构建完成后,还需要对如何保存数据和如何分享服务制定相应的标准[7].在数据库的数据保存中,应该从数字文档和图像数据两个方面进行维护,因为古籍数据库中保存有相对应的数字文档描述和相应的图像数据.在数字文档描述的标准中,应该做好古籍的版式还原标准和唯一检索标识符的标准.在古籍的版式还原标准制定中,需要对原始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表述还原,通过一定的预处理,让数字化资源能够以古籍原貌、介绍和展示一体化呈现,需要通过对数据格式转换、数据知识挖掘等技术完成.在唯一检索标识符的标准制定中,需要对构建的描述和相应的图像采取统一的命名规则和命名程序,构建名称空间、标识符、机构以及登记和解析系统,通过建立唯一检索标识符后,数据库资源就能够更容易地被检索,使用效率更高.在图像数据的管理中,应该建立相应的索引等数据库技术内容,能够保证在海量的图像数据中检索到符合检索条件的内容.在古籍资源数据库的服务分享中,需要做好统一的古籍发布规范,并借助互联网的快速传播能力,形成各种新型的检索模型和跨库检索服务.当然,在古籍数据库的数字化信息快速传播和分享过程中,还应该构建访问控制标准,保护好古籍信息的安全.

3 古籍数字化保护发展方向与策略

3.1 构建云平台和智能平台提供古籍利用服务

我国古籍数字化保护的历时较长,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出现了古籍的复制技术,通过扫描和拍摄的方式开始了各种濒临损坏的珍稀古籍的重建工作.在早期的古籍保护和重建中,最常被使用的方法是微缩技术,该方法具有较低、使用寿命较长等特点,但是与数字化的方式相比,其传播能力较弱.另外,在21世纪初,我国还使用了影印出版等保护古籍的新方法,通过影印仿真技术,出版仿真古籍.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普及,今后的古籍保护还应该探索更多的新方法.通过构建云平台可对数字化的古籍进行统一管理,云平台提供的云计算能够轻松解决从海量古籍中检索内容的服务,云存储也能够轻松处理海量的存储.依托于云平台,还可以解决数据挖掘和智能技术,为不同的古籍使用者构建个性化服务.例如,可以通过挖掘不同学科背景的古籍研究者的行为数据,分析出不同学科背景期望通过什么形式研究古籍,针对个性化的需求构建个性化服务,产生更便捷和舒适的古籍研究服务.

3.2 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古籍保护的发展要求

古籍保护数字化进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人才,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在古籍数字化进程中,所需人才是既掌握了图书馆和古籍相关知识,又拥有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这样的人才可以将传统古籍保护的方法,逐渐转移到基于数据库和互联网的新型数字化保护方法.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但需要制定短期的目标,还应该合理的给出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从短期和长期的培养来解决复合型人才的短缺问题.对专业古籍保护人员进行计算机、数据库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培训,在传统古籍保护的工作经验基础上,通过短时间的针对性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古籍工作者的技术技能,让他们熟悉数据库的构建过程,古籍图像化的扫描过程,以及通过互联网传播服务的过程.另外,对于拥有计算机、数据库和互联网背景的新入职员工,可以发挥古籍保护工作老员工的经验,在具体古籍保护工作中对新入职员工悉心指导,帮助有技术背景的员工及早适应古籍保护工作,缓解人才匮乏的局面.

3.3 依托于评估体系完善对古籍数字化保护的评估

古籍的数字化保护是一个由传统行业朝着信息化行业转变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还需要完善古籍数字化保护的评估体系.由于经过数字化转化后,古籍不再以传统的方式进行保存、展示和传播,所以需要对古籍数字化制定全新的标准,通过这些标准来合理地评估古籍数字化工作,保证古籍数字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有效性和科学性的评估下产生的数字化古籍,就能够进行标准化的展示和传播服务.针对古籍数字化的评估,一方面,古籍保护的相关部门应该完善古籍数字化保护的评估参数,选择合适的评估标准作为古籍数字化的评估对象,将各种评估指标逐一量化,从而实现对古籍数字化的评估.另一方面,还应该培养具有科学技术背景的评估人员,这类人员能够科学掌握评估的步骤,可以灵活地对各种类型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完成评估,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给出清晰、准确的评估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完善对古籍数字化保护的评估体系,让古籍文献的展示和传播效率更好,定位更精准.

3.4 借助于社交媒体平台强化对古籍保护的宣传

古籍保护是一项长远且艰辛的任务,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和工作热情.长期以来,我国对古籍保护工作的宣传较少,该行业在普通大众中较为陌生,重视程度较低,国家政策和经费也相对有限.因此,古籍文献的保护和研究一定要借助互联网,通过线上传播的方式,逐步加深对古籍数字化保护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社交平台建立相应的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账号,以的形式加深对古籍保护的宣传.如约请专家撰写一些科普类型的文章,并推送给关注的爱好者,让众多古籍爱好者知晓古籍的数字化过程、古籍的内容和古籍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还可以举办线下的展示会,展示在古籍数字化过程中扫描或拍摄的古籍图片,并在现场配备专员进行解说,让古籍爱好者能够在线下体会古籍的内容并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另外,还可以借助于新兴的虚拟现实技术对古籍进行宣传展示,让研究者和爱好者都能够置身其中,这样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古籍保护的宣传力度.

4 结语

当前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古籍保护的方式由传统的微缩技术、影印技术逐渐转化到数字化保护,可以预期,未来智能化、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将会进一步推进古籍数字化保护的研究进程,通过更先进的技术让古籍保护变得更为简单、安全、可靠,同时也让数字化古籍的利用和传播变得更为便捷.

数据库论文参考资料:

期刊全文数据库

国外文献数据库

论文数据库有哪些

中文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学术期刊数据库

该文评论:上述文章是适合古籍和框架和数据库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数据库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数据库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