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中小学德育类论文范文素材 和融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中小学德育途径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小学德育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28

《融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中小学德育途径》

本文是中小学德育类论文范文素材跟道德教育和几点思考和德育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摘 要:小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心灵塑造工程,要从他们日常家庭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具体情景入手,从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习以为常的小事入手,将道德教育再融入衣、食、住、行中,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使道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真正在学生心中内化.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实践;体现式教学

作者简介:邓彧彪,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中心小学教师.(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1-0120-02

人的道德品质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道德品质教育,它来源于生活,贯穿于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

一、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德育误区

1. 智育重于育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在下降,致使学生家长的道德培养意识不强,忽视了道德培养在孩子成长中的基础作用,只注重孩子的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孩子成为没有责任心、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生活侏儒”.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2012年曾作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很重要.但家长选择孩子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教育时,多数家长都侧重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法、智力的开发,唯独没有道德教育,家长在家庭道德教育上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与行为的脱节.一个孩子仅有聪明的大脑和优异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应成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生道德教育应从幼儿开始,从家庭做起,从生活抓起.

2. 错把爱当作育人.近年来,频繁出现优秀学子由于缺乏道德教育走上了歧途的现象,基于此,许多家长对道德教育都重视了,但却不知从何入手.许多家长往往错误地将包办、溺爱、放任、打骂等行为认为就是对孩子的关心、教育和爱护.有的家长甘愿做垫脚石,把应该孩子做的力所能及的劳动都承包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对孩子的毛病不以为然,有的甚至不惜违背社会公德而满足孩子不正当的要求,结果使孩子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包办型、溺爱型”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对道德的正面体验是缺少的,只能萌生些诸如“不劳而获”“人人为我”等非道德的思想,做出诸如“骂人有理,打人无罪”的非道德的行为.也有家长坚信“棍棒出孝子”,认为打孩子就是爱护孩子、帮助孩子,他们只会用简单的方式对孩子实施高压,甚至用暴力替代教育,这类家长用不道德的方式传授道德的知识,这样只会对孩子造成负面的道德影响和心理体验,更谈不上对错误的认识和道德的认知,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产生非道德的极端行为.

3. 说教替代践行.有些家长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他们喜欢用自己的道德标准衡量孩子的行为,喜欢用自己的道德观影响孩子的选择,当孩子的实际道德表现跟主流思想不相符、跟家长预期相差比较大时,就会不分场合地训斥甚至打骂,结果使亲子关系疏离,甚至对立.

有调查显示,当孩子有道德问题时,很多家长都会不分青红皂白训斥一番.殊不知年纪尚幼的孩子根本理解不了,他们需要的是体验、感受、内化.有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喜欢居高临下、自觉不自觉地和孩子讲许许多多的大道理,这样喋喋不休的说教、唠叨却丝毫不能引起孩子道德上的认知与共鸣,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光彩的两面派,他们教育孩子时说的是一套(教育中的理想主义),但在遇到具体的情境时自己做的却是另一套(教育中的现实主义);也有家长教育孩子要怎么做怎么做,但当孩子真正要面临道德选择(如参加义务劳动、捐款、环保宣传)时却根本不让孩子有选择和实践的机会,因而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融德育于学生日常生活的途径

1.“食”中的道德教育.我们是一个非常注重饮食的国度,“吃”在家庭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倡导在生活中育德,也应把吃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切入点.作为家长不仅要关注吃的质量好坏,吃得美、吃得营养是否全面,更要把进餐看作道德实践的课堂,对孩子进行有形无形地“进餐教育”,形成文明的餐桌文化.

生活即实践,生活即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从吃饭这些生活细节抓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提高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树立节俭环保的意识.饭桌也是我们对孩子开展孝敬教育、劳动教育等道德实践的重要机会,让孩子懂得如何为他人服务,如何在家庭中承担责任.总之,在餐桌上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吃得饱吃得好,更要让孩子从就餐这个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中懂得家庭文明的一些基本礼仪和习惯,感受家庭生活中的传统美德.

2.“穿”中的道德教育.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许多孩子不愁吃穿,体会不了生活之不易,难以养成坚韧的性格.所以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还是值得珍惜、提倡的.家长应教育孩子科学合理地消费,使消费更合理、更有意义,以此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如,可以利用储蓄罐的方式将孩子自己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让孩子列出消费计划表,学会如何支配自己的钱.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的财务管理,使他们清楚自己的消费份额,知晓家庭的经济状况.

我们还要引导孩子穿着得体,穿着得体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别人的尊重.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穿的内容,愿意花钱让孩子穿得花哨、穿的时髦,却不讲究穿的“基本规范”:有的家长在孩子着装上追求标新立异,全然忘记孩子的身份.同样是穿短裤、背心,让孩子在家里穿,那是休闲,若在正式场合穿,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不礼貌.有的孩子穿着艳丽的着装参加联欢会会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但如果参加亲朋好友的葬礼穿着华丽,则是对生者的不尊、对死者的不敬,是极不道德的行为.

3.“住”中的道德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善于挖掘和发现家庭交往中的道德因素,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细节,开展基本的家庭道德教育.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交际的艺术,更要通过家庭交往的实践过程让孩子感悟和体验诚实、诚信、孝敬、文明的要义.

家庭伦理道德是社会公德的基础,我们要让孩子文明礼貌、知书达礼就应该从家庭生活开始,从教孩子有礼貌地对待家人、亲戚、朋友入手,让传统美德在交往中闪光,让道德认知在交往中升华.在亲子交往过程中,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可以让孩子勇于承担起家庭成员的责任,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扫地、洗碗等.家长可以让孩子充当“爱心小天使”,让他懂得如何与长辈相处,表达自己的关爱之情,如何用自己的行为尽晚辈的孝心.家长可以在休闲期间给孩子与长辈、与同辈、与朋友独处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在实践过程中懂得交往的技巧、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当客人来访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实践当一回小主人,体验接待客人时的文明礼仪.如果家庭中经常有电话来访时,我们可以让孩子扮演一个小小接线员的角色,让孩子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懂得交流中的文明、对话中的礼仪,让孩子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爱心和孝心.

4.“行”中的道德教育.现代家庭业余生活真可谓丰富多彩:出外旅游、影院看电影、商店购物、广场信步、乘车走路等等.这些跟随我们的日常活动其实也蕴涵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也不容忽视.生活不乏教育,关键在于发现.我们要充分利用,也要学会创造各种生活中孩子道德实践的机会,哪怕是一次看电影、一次旅行、一次购物、一次乘车,也不要错过.我们可以在一次观看电影中教育孩子要遵守秩序;在广场一次折树事件中教育孩子要爱护绿化、保护环境;在发生在十字路口的一次交通事故中教育孩子要遵守法规;在一次商店的假货事件中教育孩子做人要诚信.

综上所述,家庭生活是影响小学生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日常生活中道德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化影响于无形,在餐桌上的闲聊中、卧室中的谈心中、电视前的评论中,等等.这些都是借助具体情境引导孩子进行道德实践的好时机.

责任编辑 范艳玲

中小学德育论文参考资料:

中小学德育杂志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德育教育论文

高中德育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德育论文范文

该文点评: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道德教育和几点思考和德育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中小学德育本科毕业论文中小学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