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导师类硕士论文范文 与基于反馈的导师制本科生培养模式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导师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01

《基于反馈的导师制本科生培养模式》

该文是关于导师自考开题报告范文与导师制和培养和模式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继续采取学习西方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跨越发展,方式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即工业2.0、3.0和4.0同步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工程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1].

工科大学很重要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培养具有一定工程技术能力、可利用数学及科学方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型人才.然而,目前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毕业后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缺乏主动探索精神、与企业实际用工需求偏离,从而导致毕业生在求职中较盲目,不能学为所用,也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浪费[2].

以上现象,究其原因在于现在的大学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教”为主,处于学习主体的学生(“学”)是被动的接收者,且这一过程基本是单向的[3],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效果(即“教—学”实时反馈)总是未受到重视,甚至被忽略.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得不到及时了解与辅导,部分学生在混混沌沌的学习中丧失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长期的恶性循环、期末考试通不过、专业学分达不到要求,几年大学学习下来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就业存在盲目性;同时也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当前企业、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近几年我国较多本科院校在指导学生方面已实施了导师制[4-6]:大一开始每位学生即选择了自己的指导教师,导师协助辅导员、任课教师指导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学生在高年级时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直至该学生大学毕业.然而更多的现象是学生仅到大四毕业设计期间才能得到导师的指导,平时的学习、生活及业余课题等均不能得到与导师及时交流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导师制的目的,也最终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

研究表明,对于新生进行干预,向其提供必要的支持,有效地减低了新生的身心负面症状,使之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这有助于其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增强自信心和未来专业水平[7].

因此有必要建立教(导师)与学(学生)在教学效果上的动态关系,自学生入学开始即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纠正偏差,提高学生的接受效果,使教与学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如图1所示,类似电路中的反馈电路[8],导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A)的了解进行外部干预指导(B),形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H),从而控制实际效果(Y) 更贴近教师预计效果(X).其关系式为:YX等于 AB1+AB·H(1)由式(1)可以看出,在教师指导作用(B)为正的情况下,随着B的增大,Y/X趋近于1,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若大学期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做到闭环,导师及时给予学生干预指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时期,不仅能够保障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而且能够提高毕业生的总体水平.在使得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后期高年级实践项目锻炼,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教学与学习效果均能上一个台阶.

一、基于反馈的导师制模式下的大学生培养导师制模式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已实行了几十年,本科生导师制与现代高校的教学理念相一致,体现了导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是目前深化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我国高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5,9].

在导师制管理模式下,要求导师以学生为主体,导师为主导,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同时,导师要善于发现、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然而每位导师名下的学生往往包含有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这些学生处于不同的年级,导师要对每位学生都做到细致入微的了解并不容易实现.加之学生本身功课多,任务重,自主支配时间少,导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难以有时间来指导学生,再有,导师和学生不在一个校区,距离远,等等[6],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导师制实施的成效.建立符合时代特色的导师制指导模式,对当今时代大学生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提出了基于网络反馈平台的导师制指导模式(如图2所示),包括建立教—学网络交互平台、因材施教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对所指导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平时作业、测验、出勤等)、生活(作息、入党、参加社团情况等)等均能通过网络平台来掌握,并及时给予干预指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同教师进行学习生活交流,包括初入大学的适应、学习中的烦恼、专业的发展未来、未来的职业规划等.针对高年级学生,导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专业的企业实习,实习后学生要讲述具体实习内容及效果,如某一装备的工作生产过程、特点、结构等.高年级学生可以参加到指导教师团队中,在教授—研究生—本科生形成的团队中,参与教师现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研究,将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知识运用到具体项目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抽象建模、数学运算等,体现创新性,真正发挥导师制下导师的作用.建立教与学在教学效果上的动态关系,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偏差,提高学生的接受效果,使教与学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如图3所示,其为针对个体学生的“教—学”过程系统结构图.该系统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课题实践等进行反馈控制,及时给予干预指导,从而实现实际输出效果(Y1)更接近期望效果(X1).其关系式为:Y1X1等于 α1+α·H1(2)式中α等于ni 等于 1 移等于 A1iB1i1+A1iB1·i H1i(3)

二、导师制“教—学”反馈平台的建立当今时代计算机高度发达,信息化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现在较为方便的信息化平台建立群组,本科生导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导师对学生学习、生活、兴趣的了解,以便进行一对一的个性指导.学生可以进行网络(包括语音视频等)与导师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间的信息沟通、讨论及相关信息实时反馈.

“教—学”反馈平台包括导师团队中每个学生入学起所选的每门课程及课程的每次作业成绩、期末成绩、出勤率等班级/专业排名,课外实践、出勤、入党、参加社团等情况(如图4所示).对于较为重要的学习成绩一栏,随着学年的增加,系统自动根据每学期的成绩绘制曲线(如图5所示),曲线可以方便的反映出该学生的整个学习情况,当某一学期或期中考试排名处于班级/专业前某一范围(如设置阀值为60%)、排名较前一次具有较大幅度降低(如设置阀值为-20%)时,系统自动发信息给导师,导师收到信息后要对该学生进行干预指导(如:一对一约谈),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通过这一曲线,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整体学习情况,例如针对本导师组下2012级三名学生各个学期期末成绩排名绘制曲线(如图5),其中学生B入学成绩良好(专业前20%),然而第三学期成绩排名下滑严重(80%),系统此时发信息提醒导师进行指导,笔者通过对该学生进行预警谈话,帮助他理清思路,结果发现是由于上大学缺乏高中时教师的实时监督,对未来迷茫,学习上放松了警惕性和缺乏上进心所致.通过谈话,结合专业,对学生B进行了未来发展方向、就业趋势、个人职业规划的介绍,并安排高年级同学与其交流讨论形成互助组,学生B在大二下学期成绩逐渐好转,一直到大三、大四的专业学习也都在中等以上.这一实例表明,通过导师的及时干预,避免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走弯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因材施教及创新人才培养随着年级的增长,大二、大三阶段导师根据对个体学生学习、性格、爱好等的了解,安排学生进行某些社会实践或课题研究,如到相关专业的企业实习、对某一行业进行社会调研、参加大学生设计大赛等.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导师要对学生提出一定的目标任务,在目标任务下让学生自由发挥.例如在企业实习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和学习企业的文化、管理方法、运行方式,而且要对某一生产环节做具体的操作,通过真正的接触企业与生产,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及解决方法.实习后,学生不仅要将实习内容写成报告,而且要讲述具体的实习内容及体会,如某一装备的工作生产过程、特点、结构等,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实习锻炼.学生通过实习真正接触了生产,逐步提高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解决科学问题奠定了基础.实习期间还需要进行定期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在众多的问题中理清头绪进而实现自主学习,最终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讨论中的某些问题,指导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理论建模方法、数学运算方法等,让学生自己决定采取何种方法.通过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一过程,学生逐渐建立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导师在学生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导和催化作用.

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导师可以向所指导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科研课题研究,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在以“教授—研究生—本科生”形成的团队中,参与教师现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研究,将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知识运用到具体项目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抽象建模、数学运算、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等,通过具体项目的实现、研究团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研究结果的整理(撰写学术论文、专利等),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工程及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并培养其创新能力,提升工科创新人才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基于网络反馈平台的导师制工作模式,为师生双方互动提供了更为方面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更为方便的联系导师,教师指导和启发学生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师生之间可以较方便、及时地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对话和交流,创设了一种“教”、“学”互动的宽松的育人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和学校环境中.在欢快、轻松的环境中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激发专业兴趣,拓宽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激发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学工作,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导师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导师

论文导师意见

开题报告导师意见

毕业论文选导师

论文导师评语

毕业论文评语导师评语

本文结束语,本文是关于经典导师专业范文可作为导师制和培养和模式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导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