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文化遗产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承和以纪录片《传承》第二季为例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遗产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承和以纪录片《传承》第二季为例》

本文是文化遗产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和纪录片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多、品种丰富,是世界上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就重要传播载体,电视媒体则为其大众化传播提供了渠道,正是传承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纪录片《传承》第二季共7集,由央视历时两年时间打造,其主创团队走遍了大江南北,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物带出技艺为切入点,通过深入研究各种非遗文化,对传承人的情感和技艺进行了完整展现,让更多观众了解传统文化,助推非遗文化传承.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进一步强化了故事化的叙事策略,凸显了纪实元素,片中所选择的35个项目均来源于真实生活,以人物为主角,讲述了发生在天涯海角、偏远乡村、静谧森林中的传承故事和“坚守而不保守、传承也在创新”的生活状态,挖掘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生存智慧,是一部有文化、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选题另辟蹊径,挖掘具有特色的非遗项目

选题独特.纪录片《传承》第二季由60人的创作团队完成,团队创作足迹多达7 0 余处, 每一集的选题标准都要求新、奇、特,力图带给观众陌生又独一无二的感受.片中通过平原、草原、高原、森林、沙漠等各种地貌优化观众的视觉体验,为观众展示了驯鹰狩猎、木活字印刷、磐安炼火、武术水上漂、竹海飞人、苗绣、荣昌夏布等古老技艺,让观众从这里找到新鲜感.全片既有对传承人高超技艺和匠人精神的展现,也有对更深层次的中国智慧和家国情怀的流露.例如,片中展示了生长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斫制了三十年的古琴和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千年苗药等.在衣食住行中将静态的非遗文化与鲜活的日常连接在一起,体现了非遗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与社会责任.纪录片中不仅有中华大地上的山川湖泊,古城街巷、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还有一个个生动有力的传承故事.例如,苗绣师徒、打铜父子之间的对抗和融合,以及广西阳朔的漓江渔火、溪口镇竹林深处的竹海飞人、鄱阳湖畔的万年贡米、重庆荣昌夏布的纺织绩纱等高超绝技,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凝结成生动影像,让观众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传承工匠精神的呈现.中国正在经历飞速发展的上升期,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 工匠精神不可或缺,小到一针一线的缝补,大到尖端科技的研发都需要工匠精神.为了呈现这些匠心独具的非遗项目,主创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同吃同住,深入感受当地的生活习俗和饮食文化,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寻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虽然镜头细致刻画的都是一个个平凡的人物,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用一生的时间在坚守,全身心地践行“传承”.全片以3 5 位传承人的精彩故事呈现了“带历史回家”的传承理念,以及这些非遗项目中具有的工匠精神.例如,通过“江湖”“绝技”“德行” “ 师徒” “ 心传” “ 流变” “ 家园” 七个篇章, 将当前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的驯鹿习俗、麻山绝技、里下河渔具渔法、乐清首饰龙制作技艺、巧家小碗红糖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进行了精彩呈现,这既体现了非遗传承人身怀绝技,也是古老中国人匠心智慧的传承,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例如,贵州“水上漂”轻功的传承人彭刚带着徒弟苦练独竹漂,让受众从各类高难动作中看到他们迎难而上的勇气; 武当武术传承人陈师行道长擅长武当武术,作为武当三丰派的第十五代传人,他与弟子们勤学苦练,以超乎常人的毅力不断修习,将中国功夫发扬光大.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传承的,不仅仅是外在的“武艺”,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武德”,通过讲述非遗传承过程中的苦与乐,让非遗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解说优美富于哲理,凸显非遗传承的魅力

纪录片的语言是奠定其基本格调的重要元素,一部好的纪录片一定需要好的解说词对其内容进行提炼和升华.而根据陌生化理论,观众容易对熟悉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纪录片来讲也是如此,观众易被新颖的用词和表达所吸引.因此,纪录片在解说词上需要充分运用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以新鲜语言破除壁垒,为观众带来新奇的视听体验,并从中获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知.好的语言可以让所有要表达的事物和思想感情真切传达到受众心中,调动其美妙的联想与想象,增强领会能力,让个体融入作品中,形成认同驱动,达成理解共识.《传承》第二季通过重新洗刷人们的新感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的千年智慧变得有滋味、有情趣.主创团队通过“陌生化”的手法给观众营造了一种奇特的视听体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意境,增强了观众对非遗的兴趣和对周围的世界的感受力.

在语言表达上,该片更加平实,注重流畅性和自然美感,以平民化和大众化德叙事,为受众带来视听和精神的双重盛宴.例如,在第五集《心传》片尾以“技艺源自对父辈的模范,但传承的难度,却是在时代和自我身上克服障碍.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就是不断突破局限,那是智力、体力和勇气的挑战.此种心传,是为恒心.所谓心传,它是奔走在大漠戈壁上的痴心,它是停驻在蜿蜒江水边的知心,它是起伏在马背上的决心,它是潜藏在崇山峻岭中的决心,它也是穿梭在茫茫竹海中的恒心”作为结语,运用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以细腻而丰富的艺术形式与受众沟通, 并大大提升了整部纪录片的“质感”.

新语境诠释“传中有变”,让“非遗”焕发活力

“传中有变”助推非遗传承.随着时代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新的历史语境中,传承不仅包括对外在的行为举止、技艺本领的传承,还有内在修养和文化内涵的传承.因而,所谓传承,并不是生搬硬套地接收古人的经验,而是在不忘初心中因势而变.坚守并不是保守,传承离不开创新,在潜心苦练的过程中,适当创新才是传承的必要手段.在薪火相传中,这些非遗技艺带着不变的精髓和不断变化的形式,在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例如,苗寨中的苗绣将古老手艺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深受市场好评,并走向国际舞台.而打铜工艺也开始积极顺应时代变化,生产出面向市场大众化产品,雪山中的滑雪板开始演变为竞技娱乐项目,不再只是狩猎这一种用途.

重技艺,更需重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仅需要传承技艺,更要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例如,在生态保护大环境下,鄂伦春人延续狩猎的基本准则是绝不滥杀动物,坚决放过“带崽儿”的动物,保持向自然索取的坚守与底线;在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下,京杭运河畔马岳思手工打造古琴的过程,显得尤为珍贵,让观众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因而技艺不是重点,技艺所传达出的哲理才具有时代活力,尤其是非遗项目中的这些绝妙技艺,都凝结着千百年来人们的智慧,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语

《传承》第二季将视角聚集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承人的人生故事和技艺展现,传达文化传承的精神内核.从小切口呈现时代大主题,从小视角展现国家大变化,融入家国情怀、生生不息的传承精神,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拓展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全片运用多视角叙述,把原本可能枯燥无味的非遗项目变得不寻常,焕发时代活力,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体现.

作者单位 潘大圣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徐亚非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设计学院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归纳上文:此文为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和纪录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文化遗产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化遗产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