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在雨天与通渭书家刘小农喝茶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与在雨天和通渭书家刘小农喝茶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在雨天与通渭书家刘小农喝茶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16

《在雨天和通渭书家刘小农喝茶》

本文是在雨天与通渭书家刘小农喝茶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雨天和通渭和书家有关论文范文集。

到达刘小农的工作室的时候,是下雨的天气.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见文化广场上巨大的、镂空矗立的繁体字:书.雨水让它显得湿润清晰.人们从街道上走过,汽车溅起水花.雨水的声音密集,行人与车辆逐渐稀少.整个县城看上去像是一幅静物水彩画.

小农在工作室里等我,他的笑容带了些许羞涩,像是乡村里未曾远游的.他也从雨中过来,衣服和头发被雨水打湿.他在房间里走动,摆茶具、倒水、拿烟卷、找他以前贮存的茶叶.他有很好的茶.然后他说,下雨好,安静.

我也喜欢雨天.空气清新湿润,书架上的器皿和书籍有一种温婉的光泽.墙壁上悬挂的字画和字画里的诗句一样美好.雨天还有植物、花朵和田野的气息,令人想起感伤又快乐的少年时光.时间过得好快.我们听见窗外清晰的雨水声音,像是某一种美妙的乐器.有时候,我们保持沉默.听见茶汤渐次沸腾,然后徐缓倾倒在茶杯里.我们都喜欢这种声音,它们比言语更美妙.

茶具被随意摆放在一个角落,看上去寻常,其实是非常考究的器物.茶杯和茶壶是柏彩汝窑,釉色如璞玉,纹路如蝉翼.烧水用手工锻造的生铁壶.茶台是一方古老石磨,粗粝拙朴,居然是汉代的文物.是他田野考古时,从民间收购而来.书架上还摆放了若干新石器时代的红陶和彩陶.它们互相映照,像是旧年阁楼里幽暗处的线装经卷.小农曾经送我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陶碗,可惜弄丢了.一张巨大的书桌靠近窗户.笔墨、纸张、砚台和书籍散乱地摆放.秃笔与新锋在一起簇拥.墙角堆放着被丢弃的宣纸,纸上是他的文字.墨汁的气味弥漫开来,轻盈清晰,像是茶汤经过喉咙之后留下的某种细微的回甘.

有些时刻,恍然觉得置身于古老漫长的旧日时光.在汉代,这里只是一座小小的邑镇.渭河从河谷里缓缓流过,河水清澈,水里是斑斓温润的石头,鱼类在石子间游弋.岸边是繁花绿树,蜂飞蝶绕,鸟群飞翔.人们穿着粗布衣裳,在田陌上劳作.邑镇安静,道路宽阔,一辆马车从青石铺就的路面上缓缓驶过.马车里是官府的文书,或者是一位盛装出行的富家少女.整个白天,街道上只有这一辆车子经过.那时候在官邸中,一位邑镇的官员正陷入浓烈的相思.他的妻子因病回乡,不能和他一起吟诗酬唱、虚度时光.他手握笔豪,在柔软细密的素绢上写下思念的诗句.他写道:“省出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这些诗句被包束整齐,送到他远方妻子的手里.那时候的信使缓慢,很久之后才能送达.又过了漫长的时日,妻子的回信到来,也是浓烈又忧伤的诗句,写在发黄的素绢上.她写下:“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邑镇的人们目睹了他们伟大的爱情,传唱这些美妙忧郁的诗句.

两千年过去,世间的繁华苦厄烟消云散,只有这些诗句留了下来.古老的诗句散发出光芒.它们排列成整齐的文字,在整洁细密的纸张上起舞.在遥远的年代,这些文字会被书写到有着植物气息的绢帛上,它们看起来更美,是热烈爱情的一部分.那些温婉哀伤的诗句和书写诗句的过程,甚至比爱情更长久、更令人怀想,因为它们可以让爱情不朽.

有时候我就坐在这里.小农说.他坐在一把高背的红木椅子上,正对面是一排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他凝神看着它们.他说,要是没有别的事,我就这样坐着,一个人,很长时间.我在心里想,每天能喝点茶、看看书、写写字,不想别的事,我就很满足了.

他说话的时候,还在看着对面的书籍.他的眼神里有细微的迷离.退守书斋是一种浪漫的期望,在安静的雨天,这种期待也许更加强烈.但是,作为一个声名远播的书法家,他必须与窗外的生活产生联系.他需要在阅读和烟火之间建立平衡.

他的作品出现在各种场合:新开业的酒店大堂和房间、展览会、小城居民的客厅和居室、纸质媒体的专题报道,以及书画村中多家画廊的门匾.人们谈论他的作品,请他写字,有些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希望得到他的作品,有些人请他辨认碑帖上生僻的文字,以及一些古旧字画和器物的鉴定.有两三年的时光,我经常从兰州驱车到县城里.我在写一部小说,小说里涉及到古代书画作品的鉴别、流传、修复与揭裱问题.这些专门的知识大部分都由他提供.他提到的很多知识很难从网络或者普通的书籍上得到.在小说的后记部分,我特别提到故乡的这位书法家,为的是表达我的敬意与感谢.时代喧哗,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混同于信息的泡沫,以点击搜索引擎的方式充斥于纷乱的时空.找到一位拥有专门的甚至生僻知识的人,可以想见有多么艰难!

人们看到他的篆刻与书法作品,看到他的温和、腼腆和从容,还有人在好奇地揣测书法家的声名为他带来的光芒和物质回报,正像人们通常对一个成功艺术家的反应.相比于其他的艺术门类,人们会说:一个书法家的书写简单、随意、自由、轻松.他光鲜体面,回报丰厚.这让人羡慕.

实际的情形当然并非如此鲜亮.很可能当我们虚度时光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了隐秘、持久的阅读.他退守一隅,在昏暗寂静的灯光下勤奋学习、刻苦训练.他隐藏了自己的光芒和野心,谦逊面对日常生活里的人事,对未知的领域和艺术史上的先贤保持了真诚的敬畏.他准备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漫长.我仍然记得多年以前,他留守在文化馆的一间小屋里的景象.房间狭小,简朴又凌乱.旧式的办公桌上凌乱地摆放着书籍、笔墨砚台和篆刻的刀具,床铺上也都是书,地上是水桶和煤油炉.他的工作和住宿都在这里.灯光昏暗,他的衣裳朴素.他看上去就像是旧年里寂寥的书生.在暗淡的光芒中,他显得局促不安,就像我们发现了他的野心;这野心与他的寂寞、他的狭小的时空并不相配.他谦卑地解释说,他读书与学习篆刻只是为了打发时间.那时候我在城市里读大学的中文系、写诗、参加各种聚会,收到漂亮女生的来信,还与她们中间的几个谈论诗歌,一起去电影院看爱情故事片.与我们热烈喧闹的青春比较,他的寂寞与安静则仿佛是对生活的屈从.也许不久之后,他会成为小城里普通的居民.他娶妻生子,关心蔬菜粮食和天气,隔上很长一段时间去一座城市的风景区拍照、购买便宜的旅游纪念品,在拥挤的饭馆里排队用餐.

多年之后,刘小农成为小城里最好的篆刻家和书法家.那时候我才意识到,个体的自以为是显得多么的滑稽.寂寞与安静对一个艺术家又有多么重要.

很可能,他最初的篆刻就是为了对抗漫长又深刻的孤独.小城空旷又寂静,他独坐斗室灯光的中心,手执刻刀与石头,在方寸之间构建并书写他丰盈饱满的精神图景.刀笔霍霍,发出响亮的声音,细微的屑末飞扬起来,雪花一样晶亮轻盈.那些生僻的象形汉字正在徐徐起舞.石头温润,是远古年代清扬婉兮的美人.刀笔游走,是旧时玉树临风的长袖书生.他与古为徒,追慕先贤,只手可握的器物成为最适宜的媒介.它温润、坚硬,有金石之响,又能为绕指之柔.它甚至可以与漫长的时空抗衡.在很多时候,石头上的书写过程更接近艺术家丰盈广阔的内心疆域.

小农以篆刻成名.其刀法古拙烂漫,多鸟兽象形趣味.他深研战国古玺之刚健古朴气象,又取法汉魏碑刻风骨,有铿锵金石之气.若以书写风格论,他的篆刻多受明代金石大家浸淫.有明一代是篆刻艺术最为鼎盛的时期.彼时高手云集,篆刻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态.诸多书家各展才华,在方寸间呈现浪漫美学趣味.印信成为书写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小农的诸多篆刻作品也正从此得法.他的钤印闲章尤其显得天真浪漫,生动之处,有如孩童一般憨态可掬,而横竖刀锋间隐约可见的剥蚀痕,则表达的是其对古老汉字的敬意.很多古玺文字深埋地下,经历了千年岁月的腐蚀,斑驳残破,反而更具有厚重朴拙的残缺之美,深沉典雅、古意盎然,是印章中的极品.明清的大多金石家,也正从中取法.剥裂纹呈现的是物我一体的情怀,书写者以此印证文字不止是器物的附庸与点缀,它们以烂漫之态,成为自然造化的一部分.小农深谙此道,也以此体现他作为篆刻家的美学趣味和技法上的精致追求.

若干年后,篆刻家刘小农成为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突然呈现,而且作品的格局之高,一出手便远超许多同辈书家.这些都令人惊奇.通常意义上的篆刻与书法保持了必要的距离,而一个书法家的成长过程也通常会被人们留意.他似乎在突然之间成为一个书法家.后来有一次我们说到这个问题,也是下雨的天气,我们坐在画室里闲聊,听见窗外雨水的声音.小农说,他勤于治印之时,于书法之道也从未懈怠.治印与墨写其实一体.他研读书法流变,细读碑帖,拜访书法高手,勤于练习,以期进入书法堂奥.某年他在复旦大学进修文博专业,忽一日,他在静夜时分,独自观看徐渭作品,神思恍惚之际,心有所悟.一时醍醐灌顶,心中块垒释然而出.徐渭是明代书画大家,一生经历了人生巨大的悲怆、幻灭、与无常.他以水墨为戏,意在形先,藉墨色渲泻心中的孤独与生命顿悟.他洞悉世间缤纷色相,解其纷,挫其锐,和光同尘.他的书写法诸米芾,但能不拘一体而极尽狂放恣肆.徐渭之书,密处不透风,疏处可走马,若担夫争道,疾徐有法,又如卷席之势,笔意连绵而开合有度.

小农由此而悟得书道.他书狂草,上追唐时张旭,下逮明清江南狂放之风,起合结体有大气,笔落之际,满纸云烟.又因他深研篆刻意趣,于是在笔法中引入汉魏古碑之风,在恣肆连绵中有苍劲沉着之气,乃至时时有意而为破笔、折笔,藉此呈现书家只求意趣与内心酣畅之情怀.

他谦和寡言,低调应对日常生活,其书风却激烈张扬,尽显桀骜不驯之气.日常图景中的文弱书生,在纸上构建起宏大壮烈的金戈铁马、惊涛骇浪.这足以令人惊奇.

他同时要面对另外的问题.他居住在西部的一座县城.这座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城拥有中国数量最密集的画廊和书画家.它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书画艺术之乡.这里最普通的乡村居民也能写出一笔好字,也能懂得欣赏一幅书画作品.书画就像粮食和蔬菜.在大多数时候,小城安静而内敛,人们向往古老的诗书传统.本埠的书法家书写魏碑、楷隶和行书.这些法度谨严、方正妍媚的汉字,表达的是人们对主流书法传统的敬意.书写草书的人数量很少,狂草的书家则几乎不曾出现.

刘小农作品中的独特气质引人注目.人们送上赞美,很多书界同仁认为他呈现了年轻一代书家的新高度.他的作品在省会城市和一些重要的展会上出现.他改变了人们对书画之乡的日常印象:他代表了锐意变革、摆脱旧式的藩篱、自由探索,以及新时代的美学趣味.但在同时,另一种声音出现,这些声音里包含了质疑和批评,他作品中的异质性被认为是对传统书法美学的背离与挑衅.相当一部分观众和书界同仁并不能体味他作品中的艺术旨趣.某个艺术界同行有一次发问说,他(刘小农)为什么只有狂草作品?他为什么不能写一些真书作品出来?发问的语气显得尖刻,尖刻中充满了怀疑.事实上他的发问并不具备基本的美学前提.首先,书法艺术中的狂草代表了最为谨严苛刻的艺术法度,即使最细微的笔法、构图与层次都要严格遵循出处与来历,需要书法家兀兀穷年的潜心研读和不懈练习,需要对书法艺术的流变烂熟于心.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下的艺术境况中,狂草书法家少之又少的原因.非不为,乃不能为也.其次,刘小农的真书作品数量不少.他的真书,得钟繇、颜真卿、苏东坡、怀素诸书家熏染,又以汉魏碑刻书意为底韵,苍然大器,既有金石风骨,又具婉转游弋之味,其姿态意趣同样令人惊叹.

艺术界的同行都有如此质疑,何况更多的普通艺术受众.这其实印证了时代趣味的芜杂、喧哗与浮躁.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一些评论家撰写关于他作品的艺术评论时,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他作品中的独特性与精神诉求被忽略和遮蔽.在很多评论家的观点里,他与大多数成功的书法家一样,通过勤奋临习,成为获得某种奖项、入选某种选本的艺术家.刻薄点说,很多撰写艺术评论的人,对所涉及的艺术门类其实缺少学养.姑且引用几句先贤名句,米芾在其著名的《海岳名言》中说:“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如今的艺术评论,大多时候正如米芾所说,大而无当,泛泛而谈,并不能深入肌理.

在雨天,我来到小城,与书家刘小农喝茶.谈论书法、篆刻,以及日常生活的话题.雨天让县城显得清新、整洁、安静.我一直在给小农拍摄一部小规模的纪录片.每次见面,都要拍一点影像资料.他的镜头感不好,在镜头里,他的表情会显得羞涩生硬.我还曾经弄丢了一些拍好的影像素材.在给他拍摄素材的时候,我在写一部关于艺术家题材的长篇小说.现在,小说早已写完并且出版,关于他的纪录片仍然没有完成.我为此感到愧疚.

这个时代太喧嚣了,我要应对生活里不断涌现的聚会、讲座、观光和物质活动,他也一样.中国的很多乡村正在迈向城市化,这座小城也只是在雨天显得安静.雨后的县城鼎沸喧哗,在某些时候,甚至比更大的城市更显芜杂.这里的人们互相认识,很多隐秘的生活与信息被共享,也更容易被谈论.所以在更多时候,退守书斋、品茗读书也只是一种近于奢侈的期望.作为艺术家,他也必须面对艺术书写的物质化诉求.他有一间中等规模的画廊,还需要收购不一的古旧书画,要支付大部分日常生活的成本.这些都需要他的书法和篆刻的收益来支撑.小城里的很多人赞美他的作品,来索要他的墨宝,请他篆刻印章,但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每一件作品都需要耗费繁重的精力,需要有基本的物质投入.所以,如何维持纯粹的艺术书写与现实生活的平衡是一个难题.

他坐在那里,许久没有说话,后来他说,先就这样过吧.

我是一个小说家.我提出的问题其实也适合我自己.我们面对的问题都一样.同样,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已经出版的小说《同尘》后记中,我写道:“艺术家处于漩涡的中心,但又常常被喧哗的声色疏离.他们制造潮流,引领消费,却又是时代的敌人.他们既安静又轻浮,寂寞又敏锐,他们既与日常生活对抗,又是自我舞台上孤独的舞者.”无论如何,在大部分情境里,怀抱着赤子之心的艺术家是异质又寂寞的人.

我写下此文,向刘小农——一位生活于西部小城、具有天赋异禀气质的艺术家,表达我真诚的敬意.

在雨天与通渭书家刘小农喝茶论文参考资料:

毕业论文任务书模板

毕业论文任务书怎么写

暖通空调杂志

书刊号

论文的任务书怎么写

暖通论文

结论:该文是大学硕士与在雨天与通渭书家刘小农喝茶本科在雨天与通渭书家刘小农喝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雨天和通渭和书家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