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跨文化交流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与新中国电影跨文化交流下的缕清风──对中法合拍片《风筝》的分析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跨文化交流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15

《新中国电影跨文化交流下的缕清风──对中法合拍片《风筝》的分析》

该文是跨文化交流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合拍片和《风筝》和文化交流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电影在50年代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阶段,跨文化交流在这一时期也由原来的技术和艺术借鉴走向一个合作实践的阶段.1958年,第一部中外合拍片《风筝》拍摄完成并在巴黎和中国相继上映,该片在即将迎来的“国庆献礼片”中算是一缕清风,它在我国电影史的发展历程中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影片,本文主要通过对《风筝》这部影片的创作背景、美学呈现来分析它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跨文化;创作背景;美学分析;意义和价值

一、《风筝》的创作背景

《风筝》作为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片拥有着特殊的创作背景,它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法国加朗斯电影制片公司共同摄制的一部彩色故事片,中方导演是王家乙,法方导演是罗歇?比果.罗歇比果是一个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左派人士,他想将世界上不同国家孩子们的日常拍成系列短片,做成有关孩童生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在欧洲著名导演尤里斯伊文思的牵线搭桥下,成功的与中国政府见面,达成合作拍摄的目的,在1957年4月3日的晚间,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汪洋就在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上宣布了中法合拍的事宜,《风筝》这部极具价值和意义的彩色儿童片就此孕育.

1.政治背景

(1)冷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处于冷战之中,法国也受到这个铁幕时代的影响.1958年戴高乐执政,制定了新宪法,结束了第四共和国时期政府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的局面,给电影的创作创造了更加自由的空间.

(2)建国十周年

在《风筝》创作的这一时期,从政治背景来看,当时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在总结历史经验.总之,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2.文化背景

(1)新浪潮

由于二战之后西方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与青年的反抗精神不断高涨,以及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1958年产生了“新浪潮”.其反对陈规、反对制片人无力的要求、反对商业明星专制的造反运动.因此,罗杰皮戈等几位满怀理想主义热情的青年,在这一电影创作的环境下,想用胶片来表达他们世界大同的美好情怀.

(2)双百方针

1956—1957年上半年,是中国当代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新观念、新事物,“双百“方针就是其中之一,它对电影事业与电影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方针,是主席于1956年4月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在一种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下,电影工作者受到鼓舞,电影的题材、风格明显地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同时叙事方式与美学风格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追求,电影观念表现出一种开放性的趋向.

二、《风筝》的美学分析

《风筝》作为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片,西方电影工作者首次介入中国电影创作,在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下,两国的电影艺术家跨越了意识形态的鸿沟,制作出一部具有奇幻色彩,具有浪漫主义且十分饱含诗意,具有感染力和想象力的优秀影片.

1.故事文本

《风筝》的故事发生在巴黎和北京.讲述了巴黎儿童与北京儿童通过一架风筝而建立起亲厚友谊的故事.当然在文本中出现的中国文化代表的孙悟空,中国古董店的老板,以及巴黎的孩子在梦境中看到的中国的地理风貌,还有故事中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情节设置,都在为影片的内核精神而工作.最后寄出的信和飞在空中的风筝和白鸽,也突出了和平友谊的价值内涵.

(1)儿童视角

《风筝》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片的故事进程都是通过法国孩子的视角来完成的,一个天外飞来的风筝引出了故事的发展,通过比埃罗和他妹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50年代中国北京的风貌,同时通过孩子间纯真的友谊映射出两国文化的交流和共同携手的愿望.孩子的视角往往能够更纯粹的表达某个事物的价值,同时更具有感染力,它通过孩子的眼睛将北京和巴黎以一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方式呈现在大家眼前.

(2)梦境呈现

梦境的使用在电影的艺术表达中屡见不鲜,但是《风筝》这部影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以一种梦境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就具有了独特的价值.法方导演巧妙的运用了梦境来创造一种神秘而浪漫的色彩,如若太写实,就失去了那层朦胧的诗意纱帐,中法人民在观看影片时可能就不会对对方的国家抱有一种神秘而向往的感情.

《风筝》这部片子是想表达一个美好的愿景,通过小孩子间的友谊搭建起两国,甚至是全世界各国间的友谊桥梁,梦境的虚虚幻幻正好可以很感性很写意的将这种愿望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在中法还没正式建交50年代,影片中的一切可能真的是个梦,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部合拍片让我们看到两国的文化交流不仅仅是一个梦,我们通过《风筝》这部儿童片传达了美好的憧憬同时也开启了交流合作的旅程.

2.意象表达

《风筝》这部影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我国的第一部中外合拍片,更多的价值是在于这部影片中处处充满着极具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意象,让我们每每看过此片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文化.

(1)风筝搭起友谊桥梁

从“东方”飞来一只风筝,这就是影片中最重要的意象,风筝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瑰宝,极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它已经跳脱出风筝的本体,意象成一座桥梁和纽带,化身成信物,给影片增添了许多梦幻、浪漫的色彩,因此《风筝》这部影片不仅仅是通过风筝看到两国小孩的交流,最重要的是风筝带给我们一种美好的意愿,在领略了巴黎和北京的文化特色的同时还使两国人民拥有了更加深厚的情感.

(2)孙悟空风靡海外

孙悟空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它的形象就是中国元素的代表.《风筝》中京剧名演员张春华饰演了比埃尔梦境中的孙悟空,这一段在整个影片中非常出彩,孙悟空“本色”出演,帮助比埃尔来到中国寻找信中的宋小清,使得孙悟空的形象走出国门,也让法国人民了解了中国的神话故事,同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传播了出去.

(3)两国的文化元素

《风筝》的拍摄在巴黎和北京取景,所以我们能够通过影片看到这两个城市的风貌.影片的前半部分拍摄于法国巴黎蒙马特地区,远处的埃菲尔铁塔,巴黎的街道、建筑,人们的生活场景一一呈现在眼前,让我们很明了的知道故事的发生地.后半部分孙悟空带着比埃尔和妹妹游览的了故宫、前门、北海、景山、天坛,将北京这座传统文化浓厚的城市呈现出来.通过一砖一瓦,一花一草,这些饱满而典型的意象和文化元素,将两国的文化通过诗意的表达呈现在观众面前.

3.浪漫愿景

只要提到《风筝》这部影片,我们总会给他打上传递“中法友谊”的烙印,事实也确实如此.这部影片在当时全世界处于冷战时期的大环境下,确实似一缕清风,又似一束暖阳照射在中法两国人们的心上,影片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希望.

(1)淡化说教意义

我国的儿童片通常具有浓厚的说教意味,旨在向少年儿童传递一个良好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都能够受到启发和教育,娱乐的意识比较淡化,然而《风筝》这部儿童片由于受到“双百”方针的指导,以及有西方的电影工作者的介入,在不同艺术创作方式的碰撞下,在新的电影创作观念指导下打破了创作束缚,我们通过影片更加能够体会到丰富的想象力,不是刻板教条的道理和说教,通过孩子纯真的世界和友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大同的景象.

(2)传递深厚友谊

虽然《风筝》这部儿童片仍然存在着宣传的目的,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一切有秩序的恢复发展,希望通过影片为世界描绘出一个繁荣的中国,我们无法规避意识形态带来的影响,但是《风筝》这部影片还是通过它巧妙的故事构思,片中出现的中法两国的代表元素,孩子间纯真美好的希翼,极富有感染力的将影片的内核给我们层层剥开,展现了出来.对当时还未正式建交的中法两国来说,这部影片具有非凡的意义,法国的人民似乎也跟随着比埃尔小朋友来了一次北京之旅,中法两国的友谊也通过这架风筝出现了新的期待.

(3)成为美好追忆

《风筝》虽然是儿童片,但它不仅仅吸引了小朋友,同样也抓住了成年人的眼睛,许多法国人是通过这部影片来认识中国的.1958年《风筝》在法国上映时,并没有引起轰动和票房效应,它的价值在于,在之后的三十年它被列为法国学校的儿童电影教材,意味着如今50岁以上的法国人当年都在学校看过这部影片,通过《风筝》认识了孙悟空,看到了北京的老建筑,以及了解了风筝的历史渊源,《风筝》给一代人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风筝》不仅给法国人的童年留下了回忆,同样的,许多从5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们看到这部影片还能够回忆起那时的样子,红砖青瓦不仅仅留在了画面中,更深深的刻画在了人们的心里.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中国第一部合拍片,中国第一部彩色儿童片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段宝贵的影像资料,将50年代的中国记录了下来,其文献价值不可忽视.

三、《风筝》的现实价值

《风筝》这部影片作为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片,为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交流历程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这部影片同如今的的合拍片相比,更加纯粹,也成为了文化交流、技术合作等方面的示范.

1.走出去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项事业开始恢复发展,电影事业也不例外,在双百方针政策的引导下,电影的创作环境开始走向自由多样的道路,在这种氛围下,我国的电影工作者与法国导演在技术上和文化上形成了良好的合作.

通过该影片中国的电影创作思想传到了国外,最有价值的意义在于将北京作为中国文化的缩影展示于世界,虽然在当时这部电影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并且有着许多的政治诉求和意义,但影片还是以它独有的浪漫主义风格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民族和中国的人民,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生动而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化也开始走出国门,传递到了世界各地.

2.引进来

自1896年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电影,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一直不平坦,但是伴随着抗战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电影事业在稳定的环境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电影工作者不仅寻求电影风格上的多样化,拍摄方式也开始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相互汲取拍摄经验和艺术手法.《风筝》这部中国第一部合拍片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纯粹意义上合拍片,同现在合拍片的融资方式相比,中法两国从艺术到技术上都是纯粹的合作,在合作中中国不仅学习到了西方电影创作思潮,同时也在技术上和法国进行了交流,除去电影创作中的相互借鉴,法国的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引进到中国.因此《风筝》在将我国文化介绍出国门的同时也将法国的文化引进了家门,两国人民在这部影片中经历了一次从未想过的出国旅行.

四、结语

《风筝》创作于十七年电影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电影跨文化交流中付诸实践的开山之作,它以其梦幻浪漫的创作风格,想象力丰富的故事情节,具有深意的价值传递,在我国电影史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风筝》这部影片恰好放映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与国庆十周年那些政治与现实意义十分浓厚的“献礼片”相比它就像是一缕清风,给人们带去了不同的观感,轻轻柔柔的在人们心中铭刻下与世界人民友好相处的美好愿景.《风筝》甚至已经超越了儿童片的范畴,更具有文献片的意义,它纪录了50年代中国的发展风貌,将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记忆永远地留在了胶片中.

跨文化交流论文参考资料:

跨文化论文

跨文化论文选题

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跨文化管理论文

跨文化论文题目

跨文化交流论文

上文点评,上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跨文化交流本科跨文化交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合拍片和《风筝》和文化交流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