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图书馆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应修人的图书馆思想和实践有关论文范例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图书馆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04

《应修人的图书馆思想和实践》

该文是图书馆有关论文范文集跟图书馆思想和实践和图书馆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吴长领

(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江苏 盐城 224002)

[摘 要]作为上海通信图书馆的创办人, 应修人的图书馆思想与实践涵盖组织青年互助读书活动、 实行图书通信借还和编制 《S.T.T.图书分类法》 等诸多方面, 其中尤以取消读者财产资格限制和突破图书流通服务地域局限这两点影响最为深远.

[关键词]应修人 上海通信图书馆 图书馆史

[分类号]G250.1

应修人, 字修士, 笔名丁九.1900年2月7日生于浙江省慈溪县赭山应家河塘村, 1933年5月14日牺牲于上海.应修人不仅是现代诗人、 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还是上海通信图书馆的创办人.其诗作集结于 《少年中国》 《湖畔》 《春的歌集》 《支那二月》 《应修人潘漠华选集》 ; 其政论主要发表在 《红旗周报》 ;其图书馆文章 《从绿邮徽章想起》 《上海通信图书馆与读书自由》 《我们的书类与书号》 等, 皆发表于 《上海通信图书馆月报》 .

1 应修人的图书馆实践活动

1.1 创办上海通信图书馆

1914年小学毕业的应修人到上海福源钱庄当学徒, 学徒期间即开始订报买书.1917年学徒期满留帐房工作时, 应修人已收藏图书二百九十多本.收藏的图书集中存放在木箱中, 上书 “修士书箱” 四个字.应修人将修士书箱藏书登记造目, 供友人借阅.1920年经亲戚介绍, 应修人离开福源钱庄, 到中国棉业银行任出纳股主任.应修人以七十多元的优裕月薪, 支撑着自己读书买书的爱好. “上海纵是万般不好, 这买新书的快捷, 我总得感谢. ”[1] 在应修人带动下, 周围青年职工的读书风气日渐浓厚, 买书人也越来越多.经应修人倡议, 大家把书集中起来,互相流通阅读.1921年5月1日应修人团结银行青年职员杨井眉、 谢旦如、 沈滨掌、 戚涣埙等发成立上海通信图书馆.上海通信图书馆藏书主要来源于会员会费购买, 同时接受单位和个人捐赠.成立时藏书138种, 至1928年藏书增加到5000余种.上海通信图书馆采用邮寄借阅方式, 读者遍布国内20个省区, 远及海外, 1925年读者即达5000余人.应修人编印 《上海通信图书馆书目》 , 并于1925年8月负责编辑出版 《上海通信图书馆月报》 , 承担书目发布、 书报介绍、 与读者互动等业务.

1.2 组织上海通信图书馆共进会

1925年5月1日应修人发起成立上海钱庄业青年职工互助性读书团体 — —共进会, 并以此作为上海通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上海通信图书馆共进会设立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凡加入共进会的会员, 必须每月缴纳一定的会费, 作为购书之用.郭沫若、 恽代英、 郑振铎、 杨贤江、 叶圣陶、 钱俊瑞、 汪静之、 郁达夫、 李俨、 楼适夷、 魏金枝等都曾是上海通信图书馆共进会的会员.应修人负责上海通信图书馆共进会的业务联系及资金筹措工作. “我们就是在这一工作中互相结合起来…….修人是出力最大、 擘划最多的一个, 他总是我们的带头人. ”[2] 上海通信图书馆共进会与西方早期的会员制图书馆的特征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有具有学习和社交的功能, 类似于读者协会; 两者都有互助的功能, 会员交费、 会费购书, 履行图书馆出资人职责.上海通信图书馆共进会与西方早期的会员制图书馆不同的地方在于西方早期的会员制图书馆的图书流通仅限于会员范围内, 而上海通信图书馆的图书流通不局限于共进会会员范围, 也对会员以外的读者开放.上海通信图书馆共进会对青年读者互助读书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上通图共进会是我们国家社会极有利益的团体, 全体穷苦的青年思想上知识上受她的帮助实在极大, 即就我个人而论, 虽和她相识仅半年之久, 但从她得到的恩惠利益已经是不可计算的了. ”[3]

1.3 编制上海通信图书馆分类法

1926年应修人与许元启等共同编制的 “S.T.T.”式图书分类法开始在上海通信图书馆使用.1929年经新书推荐社修订, 该图书分类法正式定名为 《S.T.T.图书分类法》 .S.T.T.为 “上海通信图书馆” 的拉丁新文字缩写. 《S.T.T.图书分类法》 为十进制分类法, 设有总类、 社会科学、 哲学、 文学、 艺术、 自然科学、 应用技术、 语言学、 历史、 地理10个大类.

2 应修人的图书馆思想

2.1 在办馆宗旨上, 应修人主张图书馆为劳工群体服务

在1921年应修人创办上海通信图书馆前, 上海还没有一家完全公开的图书馆.已经设立的图书馆要么被当作装饰品, 要么仅被用来收藏古籍, 离公开开放利用的要求相差甚远.应修人创办上海通信图书馆的目的在于使上海通信图书馆成为 “远近人们的藏书库” 、 成为 “大规模的上海图书馆的先导”[4] .1925年五卅运动后应修人公开提出上海通信图书馆的宗旨在于为劳工群体和其他劳动者服务.为达到这一目的, 上海通信图书馆废除图书馆界通行的铺保、 保证金、 押金制度. “上海通信图书馆自有它伟大的使命, 不应与借书者生关系于任何金钱的条件之上, 免得损伤了自家超功利的大无我的精神. ”[5]

2.2 在流通方式上, 应修人主张通信借还

所谓通信借还, 即通过邮政体系实现图书流通.它不仅使本地读者得到借还图书的机会, 也使外地甚至边远地区的读者可以通过邮寄方式借还图书. “不让任何地方的人们读不到任何种类的好书,不让任何种类的好书流通不到任何偏僻的地方, 这是我们特用通信借还制的本意. ” “以设身处地的用心为借书者着想, 使不受路途限制, 不受经济限制,不受职务限制, 也不受早晚的时间限制; 这是我们筹划进行的方针. ”[4] 邮寄借还突破了空间、 时间、 财产和地位的局限, 在广阔的范围内实现了文献资源共享.

2.3 在图书分类上, 应修人主张突出时代特征

上海通信图书馆原本使用日本图书分类法, 由于这一分类法太简单, 其缺点在图书分类实践中日益明显, 因此1926年应修人决定对上海通信图书馆所采用的图书分类法进行改编.当时中国的图书馆大多采用杜威的十进制图书分类法.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是以美国为主体的, 它最明显的缺点是中国书分类欠缺.杜定友以进化论为指导, 将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中的类别进行合并, 将空出的分类号留给中国图书, 编成 《世界图书分类法》 , 其明显缺点是导致中西书籍的分置.王云五以内容性质为标准, 引入 “十” “艹” “士” 3个符号对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进行改良, 编成 《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 其最大缺点是没有突破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体系的局限.基于已有各种图书分类法的弊端, 根据十进编制, 应修人主持编写了 《S.T.T.图书分类法》 . 《S.T.T.图书分类法》 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与时俱进, 它基于世界垄断资本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对立的现实, 突出设置与马克思主义、 反帝反殖、 民族解放相关的类目; 《S.T.T.图书分类法》 还兼具中国特色, 反映中国问题的图书优先表现. 《S.T.T.图书分类法》 是对当时通行图书分类法的重大革新.因此楼适夷说: “咱们这些不学无术的狂妄者” “破除许多大学者的成例已是狂妄的叛逆了” . [6] 上海通信图书馆收集有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书报、 拒绝无学术价值和有害于民族的资料, 《S.T.T.图书分类法》 正是应修人及上海通信图书馆藏书思想的反映.

3 应修人图书馆思想的革命特质

应修人的图书馆思想是其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在图书馆领域的反映.在办馆宗旨上应修人主张图书馆为劳工群体服务是基于现代私产制度下资本权力优于劳工权利的现实.资本为了最大限度攫取利润肆意压低工人工资、 延长劳动时间, 使劳工一方面缺乏买书的财力, 另一方面也缺少读书的时间, 因此在现代私产制度下劳工群体和其他劳动群众的读书自由难以实现.应修人认为劳工群体实现读书自由的希望不应寄托在有产者身上, 而应依靠劳工自身的联合, 据此应修人联合同仁创设了上海通信图书馆.上海通信图书馆的显著特点是取消读者财产资格限制.囿于自身财力买不起好书的人、 由于财力以外的因素买不到好书的人, 以及现存社会制度下的弱势群体、 企图改变现存社会制度的不满者都是上海通信图书馆的既定读者.在流通方式上应修人主张通信借还, 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从而使劳工群体和其他劳动群众可以据此享有读书自由. “这是我们最终的理想, 也便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4] 在图书分类上应修人主张时政问题优先表现、 中国问题优先表现, 而当时全世界最大的时政就是世界垄断资本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对立, 当时最大的中国问题就是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社会找到革命成功的道路.因此从思想文化角度看, 应修人不仅是上海通信图书馆的创办人, 更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其诗作是其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之前小资产阶级博爱主义思想的反映, 其政论是其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之后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和战斗精神的表现.

4 应修人图书馆思想与实践对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4.1 取消了读者财产资格限制

应修人及上海通信图书馆以服务劳工群体和其他劳动群众为宗旨, 废除图书馆界通行的铺保、 保证金、 押金制度, 无条件借书出外, 是读者权利平等的一次成功实践.1929年上海通信图书馆被取缔后,其免费服务的原则被1933年3月成立的蚂蚁图书馆所继承.蚂蚁图书馆秉承互助精神, 对读者取信任态度, 不收手续费, 不需保证金, 服务于想读书而买不起书的青年.免费服务原则也为革命根据地一些图书馆所遵循,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图书馆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中山图书馆凭单位介绍信或证明就可办理借书证或借阅图书,无需缴纳保证金, 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书店1947年在哈尔滨开展免费借阅每月借出图书2万余册.进入 21 世纪, 中国公共图书馆开始进入免费时代.2003年杭州市图书馆率先对包括流浪者和拾荒人在内的所有读者免费开放.2006年6月杭州图书馆联盟宣布其组织内十家公共图书馆对全体读者实行基本服务免费.2006年7月深圳市图书馆新馆开始免费服务.2007年12月浙江省图书馆在省馆中首先实行免费开放, 只收取押金.继而南京图书馆于2008年1月开始实行基本服务免费.国家图书馆于2008年2月开始全面减免收费项目.2008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图书馆服务宣言宣布以普遍开放、 平等服务、 以人为本为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2011年2月、 财政部发布 《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 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 ,要求在2011年底前全国公共图书馆实行无障碍、 零门槛进入, 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免费开放, 基本服务项目全免费.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实践取得的成果为公共图书馆法所确认.2018年1月起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第33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实行公益性讲座、 阅读推广、 培训、 展览服务免费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服务免费.免费服务已成为本世纪中国图书馆、 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最重要进步和最丰硕成果.

4.2 突破了图书流通服务地域局限

自图书馆产生以来, 地域性一直是图书馆服务的局限.应修人及上海通信图书馆通过邮政体系,以邮寄借还的方式, 开创性地突破了图书流通服务的地域限制, 实现了手工操作条件下更广阔地域内的文献资源共享.上海通信图书馆邮寄借阅方式被蚂蚁图书馆所继承.蚂蚁图书馆, 以通信借还方法,使远近各地有志读书而困于地域、 时间、 经济者都能不离住所、 不妨职务, 得自由借读; 开放后3个月, 借书者几遍全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图书馆也开展邮寄借书业务, 只需机关证明, 并附足邮票, 即可出借.湖南省图书馆受 “上海通信图书馆…开创了我国邮寄借书工作的先河” 的影响, 从五十年代即开始邮寄借书工作, “据1958年统计共有邮寄借书读者 521 人、 全年借阅图书 1300 余册”“1982年底, 已发展邮寄借书读者630余名……全年借书3378册”[7] .随着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 邮寄借还开始迎来自己的辉煌.2002年5月上海图书馆开始实行盲文资料邮政借还服务, 该邮政借还系统现已覆盖上海所有县区, 截至目前已累计借书1.3万余人次、 借出盲文读物约4.7万余册.2017年3月浙江省图书馆推出U书快借服务, 读者通过登录浙图或浙图微信公众号或支付宝浙图服务大厅在线选书下单, 然后坐等快递送书上门.继浙图之后杭州、浦东新区、 合肥、 广州越秀区、 重庆、 无锡、 辽宁等省、市、 区级公共图书馆纷纷推出快递到家借还服务.除了实体图书馆外, 位于深圳的青番茄网上图书馆和位于上海的途书网上图书馆分别于2010年8月和2014年9月上线, 实行快递借还服务, 服务范围不局限于本地区.如今快递借还与现代网络技术一起作为超越图书流通服务地域限制的两大方式, 在更广阔范围内实现了文献资源共享.

4.3 图书分类突出了时代特点

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是四库法, 即经史子集的书目分类体系.这种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书目分类方法, 随着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图书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日益难以适应图书分类的要求.1900年孙毓修先生将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引入中国.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将全部学科分为九类, 百科全书及杂志等另立一类, 共为十类.它在图书分类史上首次用号码代替类目, 创造了小数字标志法和相关索引,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 影响最大的图书分类法.自此中国图书分类开始采用中西分离的方法, 即旧学书籍采用四库法、 新学书籍采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继而发展到中西合璧的分类方法, 即将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和四库法糅合在一起.然而在实际分类工作中十进制的树形结构和四库法的梯形结构使二者的精准融合出现了困难.传统文化的复兴日益推动古籍利用由面向专业需求向面向大众需求转化,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要求古籍文献进入公共检索平台,这要求图书分类法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能贯通古今中外.应修人主持编写的 《S.T.T.图书分类法》 注重与时俱进, 既突破了四库法的限制, 也超越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学科标准, 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图书分类体系指明了方向.

图书馆论文参考资料:

图书馆文献

图书馆期刊

图书馆论文发表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杂志

图书馆建设杂志

该文结论,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图书馆思想和实践和图书馆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图书馆本科毕业论文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