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道德教育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尸语故事》在幼儿道德教育的实践尝试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道德教育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07

《《尸语故事》在幼儿道德教育的实践尝试》

本文是道德教育类有关硕士论文范文跟道德教育和幼儿道德教育和《尸语故事》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尸语故事》在幼儿道德教育的实践尝试

德吉央宗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西宁 810007)

摘 要 对工人阶级的道德教育,只靠“批判的社会主义”的“精神的进步”是难以行得通的,只对现实的社会进行批判也是明显不足的,必须要以实践为根本途径才能实现.为此,根据对《尸语故事》的阐释和思想探析,结合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中,将藏族民间故事《尸语故事》在藏区幼儿园进行实践尝试,使《尸语故事》在幼儿道德教育中进行应用,同时体现《尸语故事》在幼儿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及其价值.

关键词 《尸语故事》;幼儿道德教育;实践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1-105-03

1

实践设计与实施

   

1.1 实践对象及相关环境

本研究针对藏区的幼儿道德教育,在进行实践探索时选择了两所青海藏区的幼儿园以及一个藏区学前班作为研究场地.

(1)达日县幼儿园

达日县幼儿园为一所公办幼儿园,成立于1992年,全园现设8 个教学班(小班2 个、中班3 个、大班3 个),目前入园幼儿总人数403 名,全园藏族幼儿人数占幼儿总数的80 %.幼儿园共25 名教师,其中在编藏族教师9 名,汉族教师2 名,安置藏族教师7 名,临时聘用藏族教师7 名,大专或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9 名.每班配备老师2 位.该幼儿园以建设民族特色的幼儿园为出发点,创办有特色的幼儿园.

(2)甘德县江千乡幼儿园

江千乡幼儿园是一所公办的幼儿园,2016年成立,全园公共占地面积为10 000 平方米,现设有三个教学班(大、中、小班),共计学生28 名.学生及教师均为藏族.

(3)当洛乡学前班

玛沁县当洛乡寄宿学校学前班设于当洛乡藏文寄宿制学校,学生32 名,由于牧区孩子较晚入校所以学前班的孩子年龄均在6 岁-8 岁,全部为藏族学生,配备专职教师两名.

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目标及各年龄段的教育目标,试验时,在两所幼儿园中分别选取大、中、小班各一个班和当洛乡的一个学前班,由每个班级的教师进行故事讲述.为了更好地将《尸语故事》融入幼儿道德教育,试验将故事融入班级日常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

1.2 实践合作教师

本次实践建立在试验设计者与两所幼儿园和学前班教师的合作基础上实施试验计划,试验设计者主要根据幼儿特点对《尸语故事》进行改编,试验合作者立足自己的教育对象,结合主要课程教学将改编后的故事讲述给各阶段的幼儿.四位合作教师对《尸语故事》与幼儿道德教育相结合有强烈的兴趣,她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设计,不仅能够传承民族文化,并且表示藏族文化中有大量的课程资源要可以开发和挖掘,能够对幼儿的道德进行培养.同时,教师们也认为参与这次研究能够让自身和学生们的素养得到了提升,也丰富了教师的课程内容.

1.3 实践过程

本研究历时一个月(2017.11-2017.12),在两所幼儿园及一个学前班中进行实践研究,共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在正式进行实践研究之前,研究者利用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将《尸语故事》进行深层剖析,挖掘出适宜藏区幼儿道德教育发展的内容与科学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发挥故事对幼儿道德教育的作用.同时,寻找能够合作的幼儿园、班级及教师,与对方进行沟通协调后进行实践研究.

(2)实施实践研究:基于准备阶段,研究者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具体目标,结合故事内容发展幼儿道德,制定大、中、小班的活动计划,将设计好的活动计划发给合作教师,教师在熟悉了活动目标内容后进行课程实践,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全程录音和拍照,最后研究者通过录音、照片以及教师反馈进行总结和反思.

(3)整理反思效果阶段:“整理分析资料,指的是结合笔者提出的研究目的,对所搜集和收集到的一些材料进行系统化和条理化,之后再进行深加工和浓缩的思路把最初的资料反映出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对资料的意义进行解释.”本研究把行动研究中的事件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本研究的成果和提取的建议等.

(4)撰写研究报告阶段:本阶段通过对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整理,取得了最终的结果,并撰写出研究报告.

2

实践教学活动尝试

本论文旨在将藏族民间故事《尸语故事》进行剖析,利用故事对藏区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根据《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究者将故事融入幼儿园语言课程及其他领域课程中,发挥故事对幼儿的道德影响并充分利用故事使其在其他领域中得到利用,丰富藏区幼儿园教育课程资源.研究者将每个故事活动都分为两节课,根据班级年龄所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2.1 小班故事《报恩》教学活动

根据《幼儿园品德教育大纲》中对小班幼儿的品德要求,要求3-4岁的幼儿提出一些简单的道德行为要求:懂礼貌、守规则,培养幼儿友爱、诚实等品质.

语言课:

2.1.1 内容与要求

(1)欣赏故事,幼儿能够清楚并讲述故事

(2)热爱小动物

2.1.2 活动准备材料

故事《报恩》

2.1.3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①讲述故事(缓慢,声情并茂,将幼儿带入故事中)

②提问:差巴流浪时带了什么东西?(幼儿:两卷氆氇和一头驴)

差巴用自己的东西救了谁?(小老鼠、猴子、熊)

③幼儿交流(差巴很善良、差巴热爱小动物、小动物知恩图报......)

④教师总结故事:差巴因为日子过的太贫穷离开了家,在路途中他用自己仅有的东西救助了三个被人欺负的小动物.后来他被误认为小偷并扔进皮囊,在关键时刻三个小动物为了报恩救下差巴,并给了他如意宝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角色扮演

①提问:如果是你,你会解救三个小动物吗?

幼儿:小动物十分可爱,我们应该保护他们,不能伤害他们

②师生重现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故事

③小结(生活中很多人都乐于助人,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要学会报答)

(3)小结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善良的差巴热爱小动物并救了他们,小动物为了报恩又救下了差点被淹死的差巴,善良的人和懂得报恩的人都会拥有美好的生活.小朋友们喜欢吗?希望小朋友可以做善良的差巴,也像小动物一样懂得感恩.

2.2 中班故事《六兄弟》教学活动

根据《幼儿园品德教育大纲》中对中班幼儿的品德要求,要求4 -5 岁的幼儿要求掌握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其社会情感:培养幼儿懂礼貌,遵守幼儿园的规则;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有初步的集体感,愿为大家做事,有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

社会活动:

2.2.1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中六个兄弟的职业(猎人、医生、画匠、相师、木匠和铁匠)

(2)了解职业所做的具体工作,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2.2.2 活动准备

五张职业的图片(猎人、医生、画匠、木匠、铁匠)

2.2.3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内容,请小朋友讲出六兄弟的职业.

教师:老师向小朋友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六兄弟都是做什么的呢?

幼儿:猎人、医生、画匠、相师、木匠和铁匠

教师:这六种职业是我们藏族在古代时的职业,一些职业还存在,在你们身边遇到过吗?

(2)了解几种不同职业的特点,感知他们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利用图片,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讲述自己对几种职业的认识.

教师出示的图片,与幼儿一起讨论他是做什么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结合实际生活,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的劳动.

讨论:哪种职业最重要?如果缺了哪一种会怎么样?设计意图(激发幼儿对各行各业人的敬爱之情)

(4)知道尊重劳动成果,学习用适宜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

2.3 大班故事《小牧童》教学活动

根据《幼儿园品德教育大纲》中对大班幼儿的品德要求,5-6岁幼儿主要是对自身的行为主动性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培养他们礼貌待人,同伴间相互礼让,保持同情心;可以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并全面的处理个人的日常生活.

语言课:

2.3.1 活动目标:

(1)了解绘本的主要内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能够围绕话题清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养成爱护小动物的美德

2.3.2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①故事讲述

②提问:故事中小牧童养了哪三只小动物?小牧童都给它们吃了什么?

小牧童生病后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主人儿子的病是谁治好的?

③教师总结:这个故事很神奇,里面有一条狗、一只猫和一只鹦鹉,他们讲的话竟然被小牧童全部听到了.

(2)故事延伸

(这一部分中,教师需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朋友们,故事中小牧童听到了小动物们的对话后,治好了自己和主人儿子的病,那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到底是小动物会说人类的语言了还是小牧童听懂了小动物的语言呢?

教师:再问问小朋友,家里有没有什么小动物吗?你会像小牧童那样跟他们分享你的食物吗?你能够听懂小动物的语言吗?

(3)小结

教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一个正直善良、勤劳的小牧童,他养的三只小动物竟然会有治病的本领.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也能够像小牧童那样照顾小动物,并有一颗善良的心.

3

研究总结

本次研究在果洛藏族自治州两所幼儿园和一所学前班进行实践教学尝试,历经实践设计、时间精力、尝试及观察,现做总结如下:

第一,在活动目标的达成方面,本人和合作的教师一致认为目标取得了一致性,幼儿通过借助上述活动,能够对藏族文化产生一定的了解.而且,在自我探索、合作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体现,并对藏族文化产生了喜爱之情.

第二,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内容与五大领域相结合.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则主要涉及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等领域.在关于具体活动内容的安排上,先让幼儿学会观赏、认识,让幼儿在这种环境下了解藏族文化的魅力,紧接让幼儿进行亲身体验、操作,鼓励它们进行创作.

第三,在本次实践教学中幼儿取得了对于藏族文化的更加深刻的体验.一是幼儿能够对藏族文化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知;二是幼儿在情感上获得了丰富体验,在实践中也表明了对藏族文化的喜爱和对家乡的喜爱;同时,在这一进程中,也激发了幼儿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调动了所有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从某种程度上,有效的推动了教师对藏族文化融入到幼儿园课程的全面了解,提高了其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其次,为传承人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激发了传承人继续为学校和幼儿园开展这些活动的积极性;再次,为藏族文化、教育专家进行相关的活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经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5.

[3]除向明.质的研巧方法与社会科学研充出[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69.

道德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道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该文结束语:此文为关于道德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道德教育和幼儿道德教育和《尸语故事》相关道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