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影响研究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与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以安徽省为例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影响研究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11

《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以安徽省为例》

本文是影响研究有关论文范本与集约和土地和集聚相关论文范本。

江激宇,何玲玲*,蒋罗娜,陶崔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基于安徽省2006—2015年数据,分析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服务业集聚水平和人均资本投入水平均对安徽省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人口规模的扩大则不利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政府资金投入与服务业集聚形成的劳动力资源聚集和资本要素聚集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在此基础上,就有效利用服务业集聚提高安徽省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F 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390X(2018)02-0057-06

The Influence of Agglomer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on Intensive Land Use of Urban and Towns

JIANG Jiyu, HE Lingling, JIANG Luona, TAO Cu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mechani of agglomer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on intensive land use of urban and towns and do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data between from 2006 to 2015 of Anhui Provi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and capital investment per person h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gree of intensive land use of urban and towns, on the contrary, the expansion of population scale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ntensive land use; there is a substitution effect between the capital investment of government and agglomer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To this e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s on how to make use of agglomeration in service industry to increase the degree of intensive land use in Anhui province.

Keywords: agglomer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intensive land use;influence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一大奇迹.然而,随着长时期的经济快速发展,长久以来粗放式、过度投入式的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在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同步迅速发展的压力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约束问题.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经济高速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投入日益受到自然资源总量的约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和核心元素,土地资源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主要制约因素,过去对土地资源的粗放管理模式和滥用开放等已经对经济继续高效高质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1].在当前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约束的矛盾不断凸显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就成为缓解土地资源紧缺困境的可能出路.因此,如何有效地在不断推进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放宽土地资源对于城镇经济发展的约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作为传统的人多地少的典型地区,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带,当前正处于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时期,但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加上自身土地资源储备不足,导致至2012年安徽省平均每公顷土地的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2];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大城市转移,各项生产资源在安徽省内各大城市不断聚集,在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土地资源投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对此,安徽省人民政府也多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以更高效地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在此背景下,安徽省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势必将对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安徽省内服务性行业集聚与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状况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在当前面临经济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一、文献综述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初起源于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对农业用地的地租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资源投入的生产效率,以在土地资源总量约束的条件下,最大化土地投入的产出水平[3].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必然会对城市周围乡镇的各类资源产生吸引集聚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乡镇的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等各类生产资源不断向城市流动,最终在城市中形成产业集聚的现象.一般的理论研究认为,在城市产业集聚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生产与流通消费市场的资源优化与再配置,其中也包含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4].一方面,由于产业集聚自身所产生的经济外部性、规模效应以及由其所带来的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单位土地投入的产出,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城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5];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及其伴随而来的资源优化与再配置,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与效率,同时也可能会提高土地资源投入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土地资源的约束,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6].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产业集聚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在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中产业集聚是否有助于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安徽省未来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从产业集聚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方面,国内外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一般理论研究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第三产业服务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发展速度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不断加快,与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相比,在城市中服务业对于各类生产资源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7].严金明[8]从产业集聚和资本集聚两个角度系统阐释了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产业集聚现象,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产业集聚与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具备较强的经济外部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知识与技术的扩散速度,加速先进技术的扩散与引入,从而在技术上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在我国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集聚能够对城镇的产业机构形成更大的优化与调整作用,能更有效地推动城镇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9].基于此,本文以服务业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安徽省内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

相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言,第三产业服务业由于自身对于土地资源需求量相对较低,在自然资源约束越来越强的当下,具有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结论均显示,服务产业集聚对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10].对这一现象,同样有大量的学者分析了服务业集聚对于土地集约利用影响的机理,并探讨前者对后者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的原因,在学术界得到普遍认可的结论是,服务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技术进步与创新,对于资源量的投入需求较小,服务业集聚能显著提高区域内服务产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加速服务业核心技术的扩散与采纳,形成较强的知识外部性,促进不同服务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信息共享,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这正是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重要动力源泉[11].从这个理论出发,本文试图构建服务业集聚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系模型,并深入分析前者对后者产生影响的机理,以期探寻提高安徽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理论框架与模型设立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各地区呈现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生产投入要素不断向城市聚集,要素集聚形成的产业集聚从不同的角度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产生影响:第一,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12]的研究结论显示,在城市中聚集的各项生产要素中,劳动力投入要素的集聚对于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服务业市场的拓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最终形成较为明显的规模经济,从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同时,劳动力的不断聚集也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基建设施等城市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进一步倒逼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优化升级[13];第二,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聚能够显著提高集聚区知识外部性所带来的技术扩散速度,一方面能显著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活力、降低技术创新的投入与门槛,另一方面也能加速新型技术在企业间的扩散[14],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则能有效地提升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益,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15];第三,作为传统生产投入要素,资本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不断聚集必然能优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资本投入的增加也必然导致土地资源产出效益的增加,最终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

从上述理论探讨中不难看出,服务业产业集聚可以从多个角度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的提高.为了更进一步的探讨服务产业集聚对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机理,本文参考Dietz and Rosa[16]和York, Rosa and Dietz[17]等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采用STIRPAT 模型从以上几个角度分析服务业集聚对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模型的标准形式为:

L等于αPβ1Kβ2Aβ2ε

上式中,L表示城镇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因子,由于本文仅关注城镇的土地集约利用,因此这里的环境因子仅仅考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α为常数项;P表示样本地区的人口规模;K表示城镇人均资本投入.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人均GDP衡量;A表示技术进步,由于本文试图探讨服务产业集聚对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从上述理论探讨中可以看出,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技术进步,因此本文以服务产业集聚水平衡量技术进步因子;ε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本文对上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可得:

lnL等于β0+β1lnP+β2lnK+β3lnA+ε

其中,β0等于lnα,ε等于ln.

关于产业集聚水平的衡量,参考陈良文等人[18]和谢里等人[19]的方法,综合考虑服务业的经济密度和区位熵衡量的产业密度.前者能深入分析服务业集聚过程中,劳动力要素聚集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产生的影响,后者则能分析由于产业集聚带来的服务业专业化和技术外部性等因素对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可靠性,本文使用安徽省各地区服务业从业人员与该地区总就业人员数量的比率衡量服务产业的经济密度,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服务业的行业规模,二者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经济密度:D等于∑wj/Nj∑j

区位熵:S等于Eij/∑iEij∑jEij/∑i∑jEij

其中,wj表示j地区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Nj表示j地区总就业人员数量,Eij表示j地区i产业产值,∑iEij表示j地区服务业总产值,∑jEij表示安徽省i产业产值总和,∑i∑jEij表示安徽省服务业总产值.

由此可得本文的计量检验模型为:

lnL等于β0+β1lnP+β2lnK+β3lnD+β4lnS+ε

关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衡量,参考彭冲等人[20]的理论分析,从土地资源的投入强度、资源利用强度、效益以及结构等四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安徽省内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安徽省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指标层单位

城镇土地

集约利用

水平

土地资源投入强度

单位面积内的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km2

单位面积内房地产开发投资万元/ km2

单位面积内服务业从业人数人/ km2

土地资源利用强度

人均建设用地km2/人

城市容积率%

平均建设密度%

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单位面积生产总值万元/ km2

单位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万元/ km2

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工业用地比率%

居住用地比率%

道路广场用地比率%

公共设施用地比率%

商业与服务设施用地比率%

其中,城市容积率利用该地区建筑面积或者住房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计算参考蔡继明等人[21]的思路,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县市建设用地与乡镇建制面积之和表示;平均建设密度利用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与该地区行政区划面积的比值来计算.在此基础上,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其次利用统计学中的3σ原则,采用坐标平移的方法消除主成分分析结果中可能出现的负值,具体公式为Yti等于L+Yt,最后得到安徽省内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

本文所使用数据均来自于2006—2015年十年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发布的统计公报以及安徽省内各地区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由于时间序列数据可能是非平稳的,造成为回归结果,所以需要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消除非平稳性.为此,本文通过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原数据的检验统计量均大于临界值,表明原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而在对数据取一阶差分后的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数据均在不同的置信水平下通过单位根检验,表明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同时说明原序列是一阶单整的,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为了进一步说明服务业集聚与土地集约利用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的方法判断二者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通过使用Q统计量与JB检验对VAR模型的拟合优度及其残差序列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滞后期为2的VAR模型拟合优度良好,其残差序列平稳.由于协整检验的滞后期数是无约束VAR模型一阶差分变量的滞后期,因此根据对本文数据的趋势性分析以及VAR模型的检验结果,确定协整检验最优滞后期为1,协整方程具有截距项与时间趋势.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原假设:协整

关系的数量迹统

计量概率值结论

无***57228500006拒绝

至多一个**35365900131拒绝

至多两个13671101374接受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从表2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基本模型中各变量间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可以写出一个协整关系如下:

lnL等于04176-01193lnP+03734lnK+03018lnD+01794lnS

为了进一步检验上式各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对上式得残差项进行了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协整方程残差项是一个平稳序列,说明上述协整方程中各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本文将基本模型中的人口规模与资本投入两个变量剔除,单独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服务业集聚经济密度和区位熵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协整关系依然存在,并且符号相同(lnL等于05711lnD+02172lnS),这一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确实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本文更进一步地分别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服务业经济密度、区位熵两两之间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均衡关系依然存在,这说明服务业集聚确实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从上述协整方程估计结果来看,两个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指标系数均为正,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随着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而产生的服务业产业集聚确实对省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人均资本投入水平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人均资本积累对于安徽省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这一结果也充分说明了社会经济发展同样也是提高安徽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缓解自然资源约束对经济发展制约作用的重要途径,这一结论也与佟舒宁[22]的研究结论类似.人口规模对安徽省内土地集约利用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这表明人口数量的增多会加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挤压用于生产和创造价值的土地资源投入量,虽然也有学者认为人口数量的增多可能会加大劳动力集聚水平,进而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3],但本文的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即使人口规模加大存在着这样的集聚效应,但也可能会被其所带来的对土地资源投入的挤压效应所抵消.

在对比考虑人口规模和资本投入的协整方程与仅考虑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协整方程估计结果后发现,相对于前者,后者中服务业集聚水平对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程度更高(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密度和区位熵对安徽省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系数分别从03018和01794上升到05711和02172),这一结果表明安徽省内各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固定投资可能与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服务业集聚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其所带来的劳动力资源、资金聚集以及形成的知识外部性.安徽省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投入不仅与服务业集聚所产生的资金聚集作用形成了替代关系,同时政府的资金投入也吸引了大量农村务工人员进程务工,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服务业集聚带来的劳动力资源集聚作用产生了替代.以上两点因素也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与服务业集聚水平间形成了替代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人多地少的安徽省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土地要素投入的产出水平和产出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2006—2015年十年间安徽省内相关统计数据,利用误差向量模型对安徽省服务业集聚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安徽省内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受到服务业集聚经济密度和区位熵、人均资本投入的正向影响,但人口规模增大加大了土地资源的紧缺程度,不利于提高安徽省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第二,单独考虑服务业集聚水平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程度时,衡量服务业集聚的两个指标系数均显著增大,表明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促进作用可能与政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

为此,安徽省政府在城镇化进程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避免过去的粗放式经营和过度投入式的发展方式,各板块城市要注重通过服务业集聚的特征来促进其在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中心城市形成产业聚集.并且通过市场一体化、信息化等手段,来加强中心城市服务业的辐射能,以服务业集聚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人口城镇化,为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新动力.同时应转变过去关注量的投资方式,转为更关注质的投资方式,特别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本、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集聚等因素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产生的联动促进作用.同时,政府也应该关注人口过度向大城市汇聚所造成的土地资源进一步紧缺问题,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吸纳城市发展必须劳动力的同时,也应更多地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和劳动力要素集聚所形成知识外部性对技术扩散的加速作用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依托高新技术服务业集聚带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就业吸纳能力,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进而推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缓解资源约束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冲,肖皓,韩峰. 2003—2012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集聚演化及分异特征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4, 28(12):24.DOI:10.13708/j.cnki.cn11-2640.2014.12.004.

[2] 帅文波,张萌. 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特点及对策[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 (5):19.DOI:103969/j.issn.1672-6995.2015.06.005.

[3] 田光明,蒲春玲. 基于产业空间集聚的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3):16.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08.04.005.

[4] 江激宇. 产业集聚与区域增长[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 王成新,刘洪颜,史佳璐,等. 山东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24(6):12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06.019.

[6] 范辉,刘卫东,周颖. 基于结构—功能关系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武汉市中心区为例[J]. 经济地理,2013, 33(10):145.DOI:10.3969/j.issn.1000-8462.2013.10.022.

[7] 韩峰,洪联英,文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进城市化了吗?[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 (12):3.DOI:10.13653/j.cnki.jqte.2014.12.001.

[8] 严金明. 中国土地利用与规划战略实证研究[M].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0.

[9] 楚明钦.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地市土地集约化利用[J]. 税务与经济,2013(4):13.

[10]周游,谭光荣. 空间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6, 30(10):37.

[11]JACOBS J. The Economy of Cities [M]. New York: Vintage press,1969: 56-60.

[12]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11 (11): 4.

[13]韩峰,王琢卓,杨海余. 产业结构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J]. 资源科学,2013, 35(2): 387.

[14]COMBES P P. Economic structure and local growth: France, 1984-1993[J]. Jouranl of Urban Economics,2000, 47(3): 329.

[15]吴丰华,刘瑞明. 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3 (5): 57.

[16]DIETZ T, ROSA E A. Rethink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J]. Human Ecology Review,1994(1):277.

[17]YORK R, ROSA E A, DIETZ T. Stirpat, Ipat and Impact: Analytic tools for unpacking the driving forc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 46(3): 351.

[18]陈良文, 杨开忠, 沈体雁, 等. 经济集聚密度与劳动生产率差异:基于北京市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学, 2009(1):99.

[19]谢里, 谌莹, 邝湘敏. 产业集聚拉大了地区收入差距吗: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 经济地理, 2012(2):20.

[20]彭冲,陈乐一,韩峰.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J]. 地理研究,2014, 33(11):2005.DOI:10.11821/dlyj201411002.

[21]蔡继明,熊柴,高宏. 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非协调发展及成因[J]. 经济学动态,2013(6): 15.

[22]佟舒宁. 阜康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DOI:10.3969/j.issn.1007-7103.2015.03.053.

[23]陈建军,陈国亮,黄洁.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管理世界,2009 (4): 83.

影响研究论文参考资料:

期刊的影响因子

期刊影响因子查询

化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期刊影响因子多少算高

中华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医学杂志影响因子排名

本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集约和土地和集聚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影响研究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影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