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数字出版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基本素养的提升策略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数字出版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3-27

《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基本素养的提升策略》

该文是数字出版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跟数字出版和数字出版环境和提升策略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摘 要:在信息量日益激增的信息化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工作目标、工作性质、工作方式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改变.编辑工作也是一样,受阅读方式转变的影响,逐步由传统式迈向数字化.在数字化过程中,不论从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工作性质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就要勇于改变自己现状,编辑工作者需积极提升自己的素养,完善自己在工作中由于工作性质转型而面临的不足之处,在保证基本业务扎实过硬的基础上加强网络认知,提升计算机技术水平.一篇出彩的文章在成果和价值上归功于作者,但出版的质量却归功于编辑,这就要求“新时代的编辑”要具有新的历史使命,在职业素养方面也有了新的时代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的转型进而映射出数字环境下编辑面临的时代要求,以及转型过程中编辑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与解决策略.

关键词:数字出版环境;编辑;素养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1.003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1—0008—06

10 年前,图书馆上座率极高,实体书店的效益也很好.纸质文献占领着知识的传播领域.5 年前,图书馆逐步增加自习区的座位数量,实体书店经济一度崩溃.公交车上更多人手持电子书沉溺于文字的海洋.当时,很多图书馆学专家认为:纸质文献或许在n 年后将会被数字化文献所取代.近两年,图书馆逐步新进数字阅读设备,建立本馆APP,读者手机下载APP就可以进行数字化阅读,实体书店也成功渡过危机并逐步转型放眼于文创产品.这十几年间,由时代引领的知识载体的转变要预示着什么?无疑,文化同经济、科技一起大踏步迈入了新的时代——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时代的编辑工作者同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工作者一样,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在文化领域工作的转变不只是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具,接收新的行业知识这么简单,对编辑个人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和专业素养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下面就对“新时代编辑”的时代要求做简要的分析.

一、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的时代要求

1.新形势下编辑需具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传统的编辑工作由选稿、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定稿和发行等重要环节组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论是生产工具或是工作方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作为一个生存在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的编辑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就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的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人文等环境,要积极地面对当前的改变,快速地学习计算机技术,学会成熟运用数字环境下,编辑工作需要运用的软件,在工作中,不论是劳动工具的变化还是工作性质的转变,都要具备灵活的心态去积极适应.只有不断强大自己才能在不掉队的基础上,勇于进取,甚至引领自己的团队沿着编辑事业的发展方向阔步向前.

2.数字化时代编辑工作要求编辑工作者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

时代不同,承载知识的载体固然不同,虽然秉持着纸质文献最终不会被数字文献所取代的观点,但不得不否认,前几年,电子书的出现到近两年手机中具有阅读功能APP的普及,我们的文化环境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而数字化时代对编辑工作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要求的极为严格.以前都说做编辑工作是靠笔杆子和眼睛吃饭,而今,熟悉编辑的工作软件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例如:排版软件、图片及视频等软件.先要有能力灵活掌握这些软件的应用才是最基本的要素,这就要求新时代的编辑工作者除了自己的有关出版、编辑工作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储备,挑战不同领域的新知识,了解该领域的科技前沿.

3.每个编辑团队都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编辑

对于很多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学科编辑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有很多编辑可能大学本科毕业就进入工作单位从事编辑工作,有时枯燥而乏味的文字工作往往磨没了编辑工作者对汲取新知识的渴望,但时代在召唤,知识也在迅速更新,尤其是专业性强的工作,学科编辑工作者必须时刻清醒,预见学科发展的方向并紧跟其脚步,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勇攀高峰.单位也应该鼓励员工在专科知识方面的扩充,给予经济和时间的配合,招聘不是获得业务优秀员工的唯一途径,做为工作单位有义务培养员工,通过参加专业会议或专业培训等方面提升学科编辑的专业素养.

4.提升编辑的综合能力

一些规模不大的编辑社,很难达到各学科领域都能招到学科编辑,不仅人才难求,薪资成本往往也超出了编辑社的标准,这就促使编辑社通过后天培养来提升年轻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学习与该期刊相关的学科知识,争取用最合理的成本办出高水平的期刊.同时,在此过程中年轻的编辑工作者也通过学习不断成长,丰富自己,集多项才能于一身,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回报给编辑社,回馈给社会.杂志社可以选拔“目标人才”,重点培养,向某学科方面有强项的老编辑学习,及优点于一身,综合发展.

5.传承与创新

“创新”才是现阶段行业生存的法则,但创新也要有传承作为基础.出版编辑工作正值转型期,在专业技术上处于传统技术和创新技术的融合期,作为生存在这一时期的编辑工作者必须要提升自己传承与创新的能力,在传统编辑工作专业技术过硬的基础上,才能有实力创新发展,不会走哪会跑,不会跑如何飞.不论编辑工作者学习意识多么超前,扎实的基本功也是成功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编辑工作者要积极的接触行业的最新资讯,多与该行业的专家沟通,用新视角去审视自己当下的工作,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用创新的态度去改善工作中由于技术陈旧带来的滞后,用创新的技术手段来传承自己所效力的期刊由创刊以来一直不变的办刊宗旨.

二、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遇到的问题

1.编辑工作者的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道德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底线,它会隐形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来约束我们.道德的驱使才建立了人类的和谐社会,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会群众团体组织.因此,道德素养是任何行业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反观现今社会,做学问的、评奖的、评职称的都需要在学科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能在有名气的、专业的期刊上发表自己的成果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难怪一些人利用个人关系发文章,或者一些期刊不关注文章的内容只关心作者的名气与地位,“无名小卒”的文章传了采稿邮箱很久也没有回音.这种问题看起来很容易理解,发不了专业期刊就只能发普通期刊,但远观专业领域的发展,小意义上磨灭了年轻作者的自信心,大意义上是阻碍了该领域青黄传承的发展.由此可见,编辑工作者应该在专注于自己专业技术能力之前先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2.工作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法律是维护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各个行业都有维护自己行业的标准.现阶段的大部分工作者还都秉持老一代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力求于做好自己手头上的“分内事”,但对于编辑工作而言,会出现一些例如著作权纠纷等问题,刊没办好,还给自己甚至给单位制造了极大的麻烦甚至损失.部分员工对自己行业的行业标准并不熟知,这就相当于不了解考试规则就盲目答题,成绩可想而知.

3.行业发展问题

现在各个行业在工作中发现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为小职员就尽自己的本分,认真校对好文字,领导分配什么任务就完成什么任务,任务之外的完全不管,多做就多错,编辑社的未来怎么左右的了?编辑事业的发展更宏远的不敢去想.”因此,这类工作人员既不会耽误时间去高度关注行业专家的研究方向,更不会悉心挖掘有潜力作者的新作,缺少对该工作单位乃至该行业的贡献,对于自己在本行业的能力提升也起到阻滞作用.

4.行业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

创新由探索而来,而探索最需要的就是沟通.文字工作是枯燥而乏味的,若总是自己顾自己的一摊活儿,每个期刊都一味贯彻自己办刊的方针政策,不借鉴、不学习,就不会有进步,就不会产生发展,久而久之,“淘汰”则成为必然.没有交流就不会有取长补短,只会固步自封,牛顿况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索,我们就更应该不放弃沟通,多交流、常走动,相互交换看法.因此,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行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在沟通中一同探索,在交流中一同进步,才是推动行业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最强武器.

5.编辑工作者对投稿作者缺少引导性

老一代干工作讲求为人民服务,新时代的说法是“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其历史使命”.老师的新任务由“把知识塞给学生”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图书馆员的新任务是由“接待读书借书”转变为“引导 读者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许多岗位中“引导”的作用越来越大,编辑工作也是一样,一些作者对其学科方向不是很明确的时候,很希望会有一盏指路明灯,为自己照亮方向,有了抓手就不用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太多弯路.而现阶段,由于受知识和职业道德高度等约束,编辑工作者依然欠缺这种能力.面对作者能“应付就应付”,能少交流就少交流.

6.缺少获取新资讯的途径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一系列和网络有关联的产业应运而生,各个行业、岗位的工作条件伴随着发展也产生了许多方面的变化,做编辑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有稿子就在投稿里“矮子拔大个”,那样收录的文章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也不再是单纯的排版与校对,现今社会岗位竞争激烈,各单位都渴望得到“多功能性人才”,而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在前行中成长,书本已经不是我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唯一途径,越是闭塞就越多短板,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7.编辑工作、作者和读者之间缺乏可以交流的平台

很多投过稿的作者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投了稿之后久久没有回信,也有的只回了一封不被采稿的通知,但作为作者,完全不清楚自己作品落选的原因,究竟是质量问题、方向问题亦或是政治问题,但不论是什么问题,作者们还是希望能够有哪怕简单一些的沟通与交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今后想再次投贵刊物的时候都需要注意些什么,采稿的标准及方向究竟是什么.被采了稿的则更需要多与编辑人员沟通,例如:文章要查重甚至反复修改、稿酬、出刊后的邮寄等后续工作等,沟通起来极其不易.从编辑工作者的角度看,他们既要审稿、校稿又要以一对多地处理好上述的问题,甚至面对一些“大牌”的专家或是工作性质不能及时看手机的作用,交流与沟通的问题就会大大的显现.沟通一出问题就会暴露出很多盲点与漏洞,例如:定稿在即作者还没有及时修改完稿子、有带基金项目的文章由于沟通问题忘了加在文章里、更有甚者定了稿查了重就要出版的时候发现该作者又投了别家刊物.这些问题固然不是细枝末节,应该受到重视.

8.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忱

公立还是私立指的是工作单位的体质,而工作人员不应该根据工作单位的体质来界定自己的工作性质.作为编辑,面对作者要严格按照标准择优稿件,面对读者也要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任何产品都需要营销与推广,文化产品也是一样,目的不光只有经济效益,更长远来看是希望能够打造有品牌的期刊,这也是作为编辑的工作最终目标.现在的编辑工作者回复问题都很消极,何谈推广、何谈营销.久而久之,刊物的质量令人堪忧.

9.新时代的编辑工作中对“校对”工作的看法

编辑行业中,很多提出质疑“手写原稿已难觅踪迹,传统校对是否成为明日黄花”.可以说整个出版过程中,校对工作是笔者认为最“麻烦”的一个环节,现阶段不少杂志社已经将该环节包给外聘的团队去完成来减少工作量.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可见校对是否校是非;有很多杂志社的校对理念是校对只关注硬性错误,比如错别字、中西文标点、中英文摘 要和一些简单的病句,但对文章内容没有过多要求.这样下去,时间久了编辑的校对能力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降低,对编辑工作有不良影响.

10.缺乏高效工作的有力保障

高效工作的有力保障是生存在现今社会像我一样的“俗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了,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除了要报效教育我们的祖国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赚钱过生活.编辑工作能够产生很多的职业病,例如:颈椎病、近视眼、肩周炎、网球肘,严重时还能导致脱发,枯燥文字带来的精神呆滞.这样日积月累,即使身体不出问题,心理上也会缺失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积极态度的意义是重大的,几乎可以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编辑工作者的薪资问题应该有所改善.

三、针对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1.提升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工作人员最基本的素养,不论工作在任何岗位上都应具备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业法律是为了维护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尤其在发表文章极其不易的今天,发表一篇文章要通过与作者之间的竞争、编辑人员的层层筛选才有机会成功,那么编辑人员的道德素养就能够直接影响采稿的入围情况.员工道德素养地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员工新入职一定要参加职业道德的培训,让编辑工作者了解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清楚自己工作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只有不小看自己的职业,才能使职业道德的素养升华.第二,设立奖惩机制.一旦发现在采稿过程中出现采稿不公等现象,直接和薪资挂钩,并成立两人一组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第三,充分利用资历老的员工的带动性.很多年轻的编辑工作者对工作的认知还不能及时摆正,这就需要“老编辑”以身作则可以为“新编辑”指明方向,一代连着一代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

2.熟知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在刊物出版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法律问题,作为编辑工作者应熟知自己行业的相关法律,例如:《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著作权法》等.在行业标准的保障下出版过程中才会尽可能少的出现问题.为提高法律知识素养,单位应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邀请法律方向的专家在单位为员工讲授行业相关法律知识,向员工阐明利害关系,积极引导员工做一切工作都要有法律做基础.也可以举办有奖式法律知识竞赛,在活动中提升员工法律素养.

3.挖掘自己工作的潜力

工作的过程应该“眼明手快”,勇于积极探索,“干好自己的一摊活”不是不好,但久而久之会局限了自己的能力.每一个岗位其实都有其可以延展的工作范围,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干好自己分内事的同时可以主动挖掘自己的其他能力.比如编辑在采稿的过程中,通过密切关注行业专家的研究方向了解该行业最新科技前沿,并在明确方向后发掘有潜力的新作者、新作品,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不仅自己提高业务能力同时保障了刊物的可读价值.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取,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4.加强行业内部的业务交流

在交流中成长,在沟通中进步.行业内部的各个组织经常切磋交流有助于行业的发展.行业协会应该多多举办相关学术会议,在研讨会中,专家学者可以就该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目前行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积极推进发展需要哪方面的技术支持等展开讨论,同时各单位领导应该多鼓励员工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让年轻的编辑能够尽快地融入编辑的大家庭,通过讨论,新编辑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老编辑一起可以共享成果、分享经验,这样可以避免同行出现过的自己还未经历的问题.磨刀不误砍柴工,每一次交流都意味着一次成长.

5.给年轻作者多一些的投稿建议和指导

作为一名编辑工作者,具有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在采稿过程中,年轻作者可能出现一些摸不清方向的问题,这个时候,作为编辑人员应该在能力所及多给年轻作者一些帮助,所有的专家也都是从年轻时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对摸不清楚方向的作者加以引导,多给一些投稿的建议和指导,这极有可能造就下一位专家.在惠于人的同时也惠于已,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准行业发展方向,为编辑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6.积极探索行业的新资讯

公交上、地铁中很多人手持智能手机埋头阅读,内容已经不局限在网友聊天、看电子书,越来越多的人是以手机的APP 为平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资讯.近些年,社会发展的过快,每天新的信息量巨大,我们能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比如网络学术圈、APP、微信公众号等,作为新时代的编辑工作者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获取和自己工作相关资讯的新途径,从多渠道入手就会比别人的横向广、纵向快,信息量越大知识储备就越多,越有利于工作.久而久之,会发现自己的业务水平跨出同行一大截,因此,提升业务素养不能全靠单位、靠领导,也需要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完善.

7.建立编辑工作者、作者和读者同空间交流的平台

沟通是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是连接断点的桥梁.刊物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是否推动某行业向前发展、是否收录该行业最先进文章,还有一部分价值取决于是否受读者欢迎,这也是刊物创办的一个基本的原因,那么如何可以将读者的声音传递给编辑工作者和作者呢?一篇文章的内涵价值取决于作者,但质量控制则取决于编辑工作者,那么怎么才能加强两者更和谐的沟通,一同创造出一篇价值上乘的文章呢?基本上一个编辑工作者会同时应对很多问题:采稿、审稿、编辑、校对还有稿酬等“琐事”,而且都是一个编辑工作者同时对应很多位作者,难免会遇到沟通时不能同时在线的情况,这样的沟通不善不仅耽误了出版的进度,还会有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发生,而且由于沟通不善出现的问题会导致归责不明确,虽然归责不是目的,但如不归责明确,此类事件还会再次发生,影响编辑工作的工作效率,也同时影响作者的出版目的.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虽然以前没有太多的追求,但随着社会全方位的变化,作者如今也希望能了解读者对知识诉求的方向,这样,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就越发重要了,那么怎么建立起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沟通呢?因此,建立一个有能力承载编辑工作者、作者和读者三方之间沟通的平台则是工作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平台的形式可以是微信号可关注的网络公众号,关注公众号,注册的会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一对一或公开留言,通过实名制,可以方便编辑工作者和作者沟通,有留言第一时间回复,如有需要归责问题,回复的内容也可作为最终归责的主要依据.读者也可以通过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有对阅读方向的渴望,这样可以让创作以读者为依归的作者在创作中有迹可循.如果网络知识过硬,还可以创建自己报刊社的APP,这样不仅实现了编辑工作者、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同时可以让自己效力的报刊社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行在科技与文化发展的最前端.在平台中,可以完善该出版单位的各方面信息,让作者和读者从多角度了解该刊物,对于采稿要求、采稿方向、稿酬制作和著录格式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发表在APP中,这样能够避免每一位作者都来咨询同样的问题,节省编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每一位作者可以在注册过程中在表格中直接填写地址、电话等基本信息,方便编辑针对邮寄工作的地址信息的获取,节省了很多的时间.

8.编辑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完善自己,培养自己的推广能力

不论做什么工作,要想在现今社会站稳脚跟,不得不停下来,想一想,一如既往的工作模式是否能够满足信息量极大的今天.任何行业都逃离不开惨烈的竞争,更多读者选择阅读自己效力的期刊并不应该单纯的只看到经济利益,更应该看到的是我们期刊的影响力,那么作为编辑去推广、去销售的就是信息价值,新时代的编辑工作者应勇敢地抛弃以前对“销售”这个名词的固有看法,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完善自己.单位可以开展培训编辑工作者“推广能力”的课堂,将自己的员工升级成多功能性人才.

9.新时代的“校对”工作不仅不会退出编辑工作的历史舞台,反而基本功要更加过硬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者应该必备的能力,更是其自身价值的完美体现.校对工作可以弥补作者、编辑的疏漏.虽然在讲求高效、注重科技的信息社会,但图书、刊物的质量问题还是被看成是重中之重,编辑更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文章的内在质量,同样,编辑社也更加注重编辑、校对人才这方面的能力.除了引进人才还要加强培养人才,可以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让老编辑带徒弟,将校对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细节问题一一交代给新编辑,并对新编辑进行定期的技术考核,考核合格的上岗,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学习.这样不仅能提高新编辑学习速度,又能令老编辑“温故而知新”.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业务素养.

10.建立绩效工资机制,提高员工物质保障,激励员工工作士气

理想总是没有现实丰满,薪资保障才是员工能够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基础,建立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保障编辑工作者高效率工作的积极性.编辑社的上层领导一定要重视绩效工资机制的建立,对高效率的员工赏,对低效率的员工罚,赏罚分明才令有效的工作凸显价值,员工辛勤的劳作和向上的积极性才受到肯定.工资标准提上去了也让员工除去赚钱养家的包袱轻松上阵.

四、结语

每一个工作的开始都源于“热爱”,然后将用一生去接近它、了解它、融入它.编辑工作缺少光辉、没有更带不来高薪报酬.但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接触各类型稿件可以“听闻”其他行业的趣事,透过文字可以“聆听”作者内心的呼喊,更能利用校对工作抹平自己难以平静的性格.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做好它,就是要求每一名工作者怀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一颗求索的心和勤劳的体魄,在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素养,为自己的刊物、为编辑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数字出版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数字

投稿出版

数字通信杂志

数字媒体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参考文献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该文是一篇关于数字出版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数字出版和数字出版环境和提升策略相关数字出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