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国际商务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高职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类本科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国际商务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03

《高职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本文是国际商务类论文范文数据库和艺术设计和国际商务和职业技术学院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摘 要】本文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广西本土民族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实施“工作室制”和“学徒制”集合的人才培养机制、“院校+企业+工作室”三者联盟合作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联合招工方式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以真实的产品设计研发带动教学,探索高职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民族文化修养、产品造型设计知识、与工厂实践的技能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民族产品艺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设计学科 学徒制 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C-0122-03

随着社会对艺术类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加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加快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广西本土民族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探索新形势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贯彻和落实国家“十三五”文化规划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民族文化修养、产品造型设计知识、与工厂实践的技能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民族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再认识

(一)产品艺术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的全新艺术形态.在当今社会不断变革,外来文化的涌入,网络媒体的传播,绘画、摄影、电影、设计等各种艺术形式呈现多元发展的局面下,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日益受到人们青睐,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艺术交融,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除了继承自身的设计语言系统外,通过吸收民族元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新的表达方式.它不仅可以叙述故事,描写生活,具有完善的叙事表意功能,还拥有出其不意的使用体验和功能,最终形成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的艺术形式.

产品艺术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包含平面广告、产品包装、材料与工艺、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设计心理学,产品营销等多个学科领域.设计的范畴涵盖日常生活用品、家居用品、旅游产品、装饰品、电子产品等诸多方面.他的专业特点是实践性、生活性和艺术性的相互融合,设计师主要针对产品的材质、包装、色彩、造型、功能等方向开展设计和研究,从文化,制作工艺及更深的层次进行设计创作和实践,从各种艺术门类中汲取养分.比如,广西壮锦文化为依托的艺术形式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巨大,以远销海内外的壮锦壁挂、羽人图案壮锦布包、少数民族娃娃壮锦信插、壮锦蟒龙纹杯垫等产品为例,其新潮的创作手法和独特的视觉感受能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广西壮锦文化和习俗.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设计基础、三大构成、二维产品设计手绘表现、计算机三维造型、产品造型设计、制图与透视、造型材料与工艺、模型制作等.设计题材内容广泛,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科教、影视等,都纳入其创作范围.产品设计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的全新艺术形态已经形成.

(二)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技能的融合演进.产品设计是艺术与工艺、工程技术集合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他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强,有民族文化修养,有艺术设计理念,能将产品造型设计的知识与少数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从事产品造型设计领域内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一线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与此同时对传统文化以多姿多彩的各种形态进行创新和发展.例如以靖西市绣球领域专家“中华巧女”黄肖琴为代表的名师,制作的虎头小鞋、如意、香包等民族艺术产品以其传统手工刺绣色彩丰富,寓意深刻,题材广泛而受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喜爱,但目前却面临着人才缺乏、题材单调、市场盲目跟风等问题,阻碍了传统手工刺绣工艺和文化的传承.以专家黄肖琴为引领的教学团队,对传统手工刺绣的纹样、色彩、材料等元素进行再设计,吸收高校年轻学生力量加入,挖掘出传统手工刺绣的发展潜力,实现传统手工刺绣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培养了大批年轻学生,掌握了平绣、堆绣等技艺精湛的绣球刺绣技法,而且运用机绣等现代机械化的开发和生产手段,批量生产绣球的衍生产品(如皮鞋、包、围巾、灯具等),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益,改善了传统手工制的缺点,更为重要的是寻找到了绣球类文化创意产品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

民族产品艺术设计从不同的设计视角在现代化生产中融入传统元素,以开放的视野和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是现代科学与艺术、思想与技术、个性与共性的综合趋势,绘画、电影、卡通、雕塑等各种艺术元素多元并存.加上计算机CG技术的应用,对民族产品艺术设计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注重本土民族文化教学突出人才培养亮点

整合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院校教学实践方法,将民族产品设计与工艺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融入教学之中.它的亮点就在于对注重挖掘广西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将“感性—理性—实践—研发设计—获得报酬—回馈社会”的理念全面整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服务民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为立足点,深挖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设计各环节作为学习内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通过现代教学模式,研究既符合当前现状,又具有明显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实施产品设计开发的民族技艺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教学,实施民族技艺传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产品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绣球、壮锦、铜鼓习俗工艺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与产品造型设计、产品改良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相配合,自主设计开发与民族习俗相关的衍生文化创意产品.探索现代学徒制及大师工作室结合的教学方式——将相关工艺大师作为教学导师引入学校课堂,与相关单位企业合作成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二)建设“技艺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探索现代学徒制下的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改进调整现有课程结构,推进民族文化相关专业课程创新发展.在产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不仅设有美学、设计学、设计概论等理论知识和造型能力的培养课程,还有专项设计的训练和材料与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类课程,既注重学生艺术方面的素质培养,也注重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另外,结合民族特色,开发设置民族传统工艺、民族传统工艺实训两门针对性专业课程,与合作单位/传承人合作教学,开发打造民族文化产品特色课程.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生学习基础课不分专业方向,进入工作室以后再分专业研究方向,学生可以参与工作室、工作坊、企业的课程与项目,由企业的能工巧匠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进行多类型的研究、学习和实践,让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为人处世经验和民族文化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不断充实.

三、“工作室制”和“学徒制”集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工作室这种源于西方的工作和学习形式,是集合资源的最好工作形式,它由企业或行业专家牵头,在培养人才、项目研发、服务社会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和主要作用,越来越吸引更多的学校的关注以及深入贯彻与落实.学生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工作室技艺精湛的大师在带徒传授方面经验丰富,以专业为桥梁,以产品项目研发为核心,吸引了更多的学校的关注以及深入贯彻与落实.学徒制是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作室建成有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建的艺术设计师资团队.校外专家负责做好大师工作室的管理、营运、专业建设、教学、研发设计、产品实践、样板制作、生产采购、参观交流、师资培训梯队建设等工作.校外专家每年为工作室争取5个以上企业运营设计项目,并指导老师和学生完成项目设计,每个企业师傅可以带多个徒弟,也可以自己考核和甄选徒弟,教学实行优胜劣汰制,指导学生实训学时每年不少于216节,同时负责培养相关专业的师资,指导他们申报相关课题、撰写相关论文、参加教学技能竞赛,申请专利等.

工作室聘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传承人、靖西壮锦厂厂长李村灵,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传承人“中华巧女”黄肖琴,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鼓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启初,灯饰设计专家叶勇进等人为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教师和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这些合作企业、作坊的“大师”均能够为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充足的企业师傅资源.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教师为主力,定期选派人员到相关院校及合作单位培训和顶岗实践,不断培育和完善“双师”“双能”队伍.

(二)“师傅”带“徒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师傅遴选弟子,因材施教,根据项目来建立作业和考核机制,相比传统的艺术专业教育是具有相当优越性的,师傅在教学中将项目设计成为教学任务,通过亲自传授技艺,小规模的讲解和示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傅带学生到工厂、企业等一线工作场地实习、考察、参与工厂项目,与企业深度合作,让学生熟悉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艺加工制作方法,让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工作经验都得到丰富.

四、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

(一)“院校+企业+工作室”三者联盟的合作教学模式.院校与企业、工作坊无缝对接,院校与入园企业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经营对接、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校企双方建立机制共建、人才共育、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紧密关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特色是积极与相关企业、民间组织开展战略合作,创建工作室、企业、院校三者联盟型的合作关系.院校将工作室的空间延伸至更多的生产间、作坊、工厂和真实工作平台,企业工厂也进入校园建立培训基地,各个类型培训基地交替使用,院校师生参与的学习是企业活动,活动的成果也是培训基地的教学内容.

通过校企共同建立的方式,引入先进的产品设计与开发理念、方法和最新的材料与施工工艺,使工作室成为企业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高校教师的培训基地.通过技术带头人家传或团队工作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传授技术、遴选弟子,指导完成工作室的项目.让工作室发展势如破竹.学徒的学习、实践、工作紧密联系,场所从学校延伸到工作坊,和企业,课程作业、考核均与企业的项目研发结合,与比赛结合,学徒参与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项目设计和独具创意的民族产品研发.三者联盟的合作模式将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学校和企业联合招工方式.学员具有既是“学生”又是“徒弟”的双重身份,应实施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招生招工渠道.一是招生即招工,主要针对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采用教育主管部门允许的自主招生形式,与合作企业一起设定招生标准,自主组织招生考试、自主进行招生录取的“三自主”考试招生模式.实行订单培养和协议就业,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开始进入企业带薪学徒.二是招工即招生,主要针对同等学力企业职工.企业新招收的熟练工人,在进入企业上岗之前,全部安排进入职业院校接受企业文化等岗前培训;招收的非熟练员工,与员工签订培训合同,并根据员工意愿,选择就读,修满学分后职业院校颁发相应的书.与企业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采用学徒制形式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

五、真实的产品设计研发带动教学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环江韦氏民间铜鼓铸造厂合作,共同设计研发铜鼓及相关衍生文化创新创意产品,企业的项目参与学校的教学环节,学校参与企业的人才培养、产品设计开发、(电商)宣传推广销售环节.开发校内专业相关项目进行市场推广,对外承接专业相关项目,开展社会服务与培训开展专业相关业务拓展.民族文化产品特色课程与产品造型设计、产品改良设计、毕业设计和学生技能大赛等教学环节联结互动,以真实项目促进教学,比如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鼓锻造技艺”传承人韦启初兄弟为代表的专家,除了铸造铜鼓产品技术精良,工艺领先,在调音、铜料等方面有独到的探索并取得成功外,还紧密围绕铜鼓及相关衍生产品展开创新创意设计,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有铜鼓装饰画、时钟、吸顶灯、鸭舌帽等作品及铜鼓旅游纪念产品.毕业生以各具特色的作品展现了创新设计观念,独特产品工艺和完整设计过程.学校与企业合作,将毕业生做出的成品进行展示并推向市场,为地方经济服务.

总之,广西民族产品艺术专业致力于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旨在培育一批具有广西民族文化修养,有设计艺术理念,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产品,能将产品造型设计的知识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有机结合,进行产品造型改良设计和创新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得学校成为企业研发场所、人才培养摇篮以及高校教师的成长基地,既尊重了专业的特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又为学校和企业节约了培训时间,增加了课程的特色,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国际商务论文参考资料:

国际商务论文选题

国际商务毕业论文题目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国际眼科杂志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

总结,该文是关于经典国际商务专业范文可作为艺术设计和国际商务和职业技术学院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国际商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