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中小学教师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中小学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的社会学分析河南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小学教师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17

《中小学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的社会学分析河南》

该文是中小学教师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跟幸福感和社会学和缺失有关论文怎么写。

中小学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的社会学分析

李蔷蔷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 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应然状态.然而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变革,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逐渐缺失.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主要表现为配合度降低、人际关系僵化、不良情绪滋生等.通过社会学分析可知,社会各方压力、教师角色冲突、权威的降低以及偏低的收入是造成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重要原因.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需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着手,即国家、社会和学校以及教师自身都要做出相应的努力.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社会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3-0032-05

幸福是什么?这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追问的问题,也是人们渴望拥有的一种状态.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幸福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幸福被定义为:“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心理学认为的幸福是主体需要得到满足后的积极情绪体验.教师作为社会人,理应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教师也只有体验到了作为“教师”的幸福,才会永葆对教育的热情.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指“教师在本职工作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物质和精神需求获得满足时的稳定持久的愉悦体验,是实现自身和谐发展的完美的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1]教师职业幸福感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教师生存状态的基本追求;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然而近年来,各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出现缺失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重新审视,以改善其缺失现状.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表现

(一)配合度降低,出现对抗行为

学校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教师的拥护与配合;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与鼓励.而部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首先,教师的教学配合度降低.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于教育实践———教学.以现实课堂情况来分析,当教师缺乏教学热情,缺乏幸福感,那么,课堂上照本宣科、按部就班,讲的少或者不讲课的现象就会明显增加;教师不顾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顾自地讲授,课堂便成为了教师的“一家之言”;同时缺乏幸福感的教师易动怒、易发脾气,变得冷漠,缺少了教师应有的耐心与爱心.这些表现反映出教师脱离教学环节或背离教学目的,是教师教学配合度的严重下降.其次,教师的管理配合度降低.一方面,教师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松懈,只是机械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再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缺乏教师支持.在学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还要对整体活动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然而,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带来的是教师积极性的降低和活动的受阻.

最后,部分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出现对抗行为.教师会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甚至与同事、领导之间发生冲突,严重影响学校教育的正常开展.

(二)人际关系僵化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离群索居,必然要与其他社会成员交往,在相互作用的同时,彼此发生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使得人每时每刻都处在某种社会关系中.”[2]教师作为一种社会群体,必然也要同其他的社会群体进行交往.作为教师,主要的人际关系网包括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除了要忙于备课、上课等外,还要妥善处理这些关系,这常常使得教师忙得不可开交.目前,教师的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这也成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重要表现.具体来说,首先,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表现为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冷淡,即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领导下发的任务,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与领导之间缺乏理解和体谅;其次,教师与同事之间交流少,不愿意主动请教或者分享教学经验;最后,教师容易对学生发怒,对学生漠不关心,不再关注学生的个体状况,甚至与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教师一旦处于被动状态,就很难再体验到教育所能带给他的幸福,同样也会加剧其不幸福感.

(三)不良情绪滋生,产生厌教心理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

[3]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乏对教师的情绪有直接影响,易使教师产生消极情绪.教师的不良情绪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工作失去热情和信心.“教师将教育工作看成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是完全一样的知识讲解、巩固等等.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学校中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蔓延滋长,就是因为那里的教师没有看出教育现象的生机蓬勃的生命力,没有感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

[4]由此,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会逐渐降低,自信心也难以建立.第二,课堂教学中易情绪化.教师会将情绪带入到课堂之中,利用自身的权威压制学生,甚至体罚学生,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服从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三,产生厌教心理.教师若长期体验不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乐趣,那么便会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往往会看不到教育的希望,也会无形中将这种“不幸福”带给学生,这无疑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归因分析

(一)各方压力:教师生存环境的逐步异化

良好的环境是增进教师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社会、学校、家长等带给教师的压力,使教师的生存环境逐步异化.首先,社会的高要求不断给教师施压.社会期望教育是万能的,希望教师是无暇的,将教师置于圣人化的位置,使教师无所适从.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教师一旦违背了公众期待,就会被媒体大肆报道,这带给教师的伤害往往是无法挽回的.其次,学校紧张的工作环境.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往往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教学工作,缺乏专业自主权.教师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下缺少话语权,往往要依照学校所下达的要求去完成教学工作,严重压制了教师的个体发展.分数仍旧是评价教师好坏的重要标准,评价机制的单一化使教师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再次,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普遍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无疑加在了教师的身上,一些家长对教师过于热情,总是希望教师能够多多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些家长却是对教师冷言相向,将孩子成绩的下降都归结于教师,觉得教师差别对待……这些现象都使教师疲于应对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产生厌倦的心理.最后,随着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也不再迷信教师权威.一些学生为了彰显个性,故意顶撞教师,将教师置于对立面.总之,教师的压力来自于方方面面,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失去职业幸福体验.

(二)角色冲突:社会期望带来的矛盾心理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被誉为“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都暗示了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由于教师身肩教化育人的作用和职责,就注定了人们对教师始终抱有较高的期望.人们理想中的教师是无私奉献、无欲无求的;是在危及关头为了保护学生能够挺身而出的;是社会的风向标、道德的楷模……这些期望都将教师置于了道德的制高点,让教师不得不改变自己来满足社会的期望,从而导致了教师个性发展的泯灭.在此种状态下,教师何谈职业幸福感.长期以来,在社会公众的期待下,教师职业出现符号化和神圣化的倾向,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存在,长期被置于工具性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对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角色期待,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业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与研究者.“长期以来,人们过于注重教师的社会价值,忽视了教师也是一个人,有喜怒哀乐,也存在着缺点,教师首先是一个人,其后才是教师.”

[6]教师作为社会人,自出生以来就需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身为教师职业,又需要应社会的期待扮演其他的角色,教师角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造成了教师角色的严重冲突,使教师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其幸福感大大降低.

(三)权威降低:课堂教学中的控制能力削弱

教师权威是教师和学生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影响力,是使学生“服从”的隐性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行为的主要社会属性就是‘控制与服从’.”

[7]“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服从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教师权威的服从,另一种是对学校规章制度和课堂规范的服从.”

[8]可见,学生对于教师权威的服从是保证学校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的知识权威正逐渐被消解.在传统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无所不知的圣人,是学富五车、知识渊博的代名词.在当代社会,信息化手段发展迅速,学生不再局限于从课本上获取知识,他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呈现多样化.教师的知识缺乏会使学生对其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使学生的服从力逐渐降低.这是因为:首先,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削弱,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被强化,教师对于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导致教师面对课堂陷入迷茫,为了响应课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有所减弱;其次,当今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教师的价值观念已经不再是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唯一途径.教师的权威不断遭到挑战,教师的课堂控制力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教师的幸福感也就会慢慢被泯灭.

(四)收入偏低:长期处于利益不对等的状态“西方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个体主观幸福感与人们在社会变化过程中同他人的社会比较有关,如果通过比较产生优越感,就会感到幸福,反之则会感到失落和痛苦.”[9]幸福不单单指精神上的满意与富足,也包括物质生活方面的幸福.根据学者张美兰对泉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薪酬和付出不相配,教师待遇偏低是造成教师幸福感缺失的重要因素.[10]《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是,公立学校对于刚入职的没有编制的教师,收入维持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是不易之事.私立学校的薪酬待遇虽然高,但是教师每天都工作到深夜,这与其劳动强度相比依然处于不对等的状态.尽管国家已经大幅度提升了教师的工资,但是相对其他行业,教师的工资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居高不下,却忽视了教师的薪酬待遇问题,这也会加剧教师的心理不平衡.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大、付出的成本较多,但是长期以来得到的回报与付出却不成正比.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教师会产生职业倦怠,甚至会对教育产生失望心理.这种长期的利益不对等状态使教师产生自我怀疑,看不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带来的更多是负面情绪,职业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

三、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一)外部支持

1.国家给予物质保障,切实提高教师薪酬待遇

薪酬待遇是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求,人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需要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国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首先,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其次,特别强调要保证落后贫困地区的教师工资待遇.由此可见,国家对于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很重视.但是,就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来看,他们的薪酬待遇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教师的物质条件得不到保障会直接影响其教学水平,进而影响整个教育质量.因此,国家仍然要将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教师工资改革制度.

2.社会给予合理期望,切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根据调查显示,中小学学生家长都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也强调教师的个性心理素质,都重视教师的业务素质.[11]整体来看,家长期望教师是德才兼备、幽默风趣的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也意味着“春蚕”“蜡烛”“园丁”等.面对社会期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地位的偏低,教师处于尴尬的困境之中.教师作为社会人,扮演着普通人和教育者的多重角色,但是社会往往只关注到教师的教育者形象,并且将这种形象刻意拔高,赋予其过多的理想化期待.其实,社会对于教师职业是尊重的,对于教师的呕心沥血也是赞扬和歌颂的,社会合理的期望有助于教师自信心的建立,也有助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殊不知,一些过高的期望却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其慢慢失去了职业幸福感.因此,社会应该首先将教师看作一个社会人,体会其作为普通人的正当需求和感受,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让教师能够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社会要维护教师的正当利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保证其有充分的物质保障,而不是进行道德绑架.

3.学校给予充分信任,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校的管理工作要以教师为本,要尊重教师的辛勤付出,为教师营造一个平等的工作氛围.第一,学校要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提高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传承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也是培养学生德行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以弘扬优秀教师的事迹,组织教师集体活动,让教师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光荣与乐趣.第二,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给予教师平等发展的机会.首先,校领导要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创造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自我财富的机会,学校应该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合理需求,在平等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实现更大的人生目标;其次,学校要给予教师相应的专业自主权,让教师成为学校管理者和学校课程开发者中的一员.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严重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要灵活、多方面,真正以教师的发展作为评价的落脚点.可以采取多方评价的方式,不可搞一刀切.

(二)内部调整

1.教师要有教育关怀,增强自身使命感

教育是指向心灵的事业,它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绝非冷冰冰的机械生产,因此就需要教师有教育关怀,关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首先,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爱无条件奉献给学生,才能够体会到作为教师的幸福.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培养自身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真正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将促进学生的成长作为自己的责任,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这样才能够体会到教育的乐趣.其次,教师要培养自身的教育使命感,教师要深刻感悟到教育是事关学生发展与进步、事关祖国期望与未来、事关社会稳定与进步的一项事业.具体来说,教师要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感,不断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将学生的发展内化为自己的责任;保持个人和职业应有的道德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发挥自身的道德榜样作用;坚定终身投入教育事业的奉献感,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职业中体验更多的快乐与幸福,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

2.教师要学会自我减压,积极追求自我实现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往往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首先,面对这些压力,教师自身需要积极调整心态,自我减压.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师可以时常在心里鼓励自己,也可以写一些激励自己的话放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第二,让阅读充实自己.教师要经常阅读,涉猎广泛,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心性,养成平和的心态.第三,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要懂得知足常乐,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在此基础上,继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从自我教育入手,诗意地生活,艺术地教学,并能超越单纯物质需求,自强不息,把教育事业与人生追求联系起来;要能放弃不必要的教师权威,注意聆听与观察,对学生满怀关爱,欣赏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与完善自己的人格,为实现自己的职场幸福创设条件.”

[12]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之美,激发自己的教育热情,将教育工作当做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断提高自己,并不断体会奋进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袁梅.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然与应然之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0).

[2]胡永萍.中小学教师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06.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97.

[5]高兆明.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68.

[6]贾会彦.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现象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04).

[7][8]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58.

[9]唐志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J].教育导刊,2011,(02).

[10]张美兰.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01).

[11]李 影“. 好教师”:基于家长视角的调查与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48.

[12]崔红英,蒋洪斌.幸福:教师职场的可能生活及其实现[J].学前教育研究,2009,(2).

【责任编辑李红霞】

中小学教师论文参考资料:

中小学管理杂志

教师论文网

教师杂志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

上文总结:该文是关于幸福感和社会学和缺失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中小学教师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中小学教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