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音乐欣赏类开题报告范文 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和美术的融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音乐欣赏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4-20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和美术的融合》

本文是音乐欣赏相关开题报告范文跟音乐欣赏和美术和融合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214125) 俞 芳

[摘 要]音乐、美术虽然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两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不同的色调,感应不同的音乐情绪;用简单的线条,感知不同的音乐元素;绘优美的画面,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三个方面摭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与美术学科的融合.

[关键词]音乐;教学;美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6-0042-02

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和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鉴别美,而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各学科的融合.音乐、美术之间有着一种共同的特性——艺术形式最终都回归于大脑,让人们在视觉和听觉感受中引发各种思维的想象.如果把音乐欣赏教学比作“绿树”,那么,美术学科相关知识便是音乐教学殿堂这块沃土上的“红花”,相得益彰.如果把美术学科相关知识合理地运用到高中音乐欣赏的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感受到艺术之美,而且也能为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本文就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机地融合、渗入美术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一简要的阐述,期盼方家指正.

一、从不同的色调,感应不同的音乐情绪

德国美学家费歇尔从“感官”联觉的角度分析指出:人的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感官的分支,多少能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应、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是共鸣.音乐中的声音和美术中的色彩从物理学角度来讲都是一种声波,分别是指声波和光波.而“1、2、3、4、5、6、7”七个唱名和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又是一个妙不可言的巧合.从色彩的直接感官来讲,红色代表温暖而热烈奔放,蓝色代表柔和而抒情浪漫,黑色代表悲凉而凄惨……美术中色彩的不同带来感受的不同,同样不同的音乐也能表现不同的色彩.在高中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借助色彩这一直观的方法,可以辅助学生更形象地去理解音乐作品带来的内心情绪感应.例如,在欣赏独特的民族风《辽阔的草原》一课时,不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色调,感受乐曲悠长而舒缓的旋律.课堂上,学生会用白色、蓝色、绿色的色调表达在茫茫大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在休闲地散步,牧民们都沉醉在这迷人的世界里,《辽阔的草原》中独特的美丽风光与三种常见的色调浑然天成,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听觉感受.又如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之《草原放牧》的第一段主题音乐时,旋律急速而短促、情绪欢快活泼,表达了热闹欢快的放牧场面,用热烈奔放的红色来表示最为恰当.而第二段主题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表达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用代表柔和浪漫气息的蓝色来体现最为合适.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与美术色彩相渗透,融情于景,由景生情的教学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用简单的线条,感知不同的音乐元素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泽罗研究所的负责人H·加登纳认为:“人类有多种基本信息加工运算或机制存在,它们能处理特定的输入物.这种机制或系统由遗传所编定,由某种内在或外在提供的信息所激发或引发出来.”当学生独自聆听音乐后,如果把想象的感受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来,那么可引导激发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元素的灵感.音乐智能的核心是对音乐关系的敏感性,指人有一套信息加工设备对音调与节奏加工.音乐是无形而有声的心灵之索,美术是有形而无声的心灵之线.在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要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梳理音乐关系,并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线条来加工所感知的音乐元素,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音乐灵感.如在欣赏管弦乐《春节序曲》时,笔者让学生自由地用线条来描绘音乐,结果却有欣喜的发现.当听到引子部分时,学生画出了螺旋形的波浪线;听到第二主题音乐时,画出了较平缓的波浪线.再如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主部主题时,学生被节奏强烈的音乐动机和主题所震撼,纸上都留下了起伏跳动很大的折线.通过简单的线条就能让教师从学生的表现中,迅速了解其对音乐的感知程度,以此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效.

三、绘优美的画面,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马思聪说过:有些音乐就是描写画的.好的音乐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当线条所描绘的只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如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灵感就来自于一次画作展览会,这些作品由他一位已逝世的朋友维克托·阿里山大罗维奇·哈特曼所画.整首组曲由10首小乐曲组成,分别代表了10幅不同的画作,在乐曲中还穿插了被称为“漫步”的间奏段落,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位画作欣赏者徜徉在画廊,不时驻足观望的情景.课后学生写出了这样感受:听到大号和整个乐队沉重、缓慢地演奏,我仿佛看见了满载货物的牛车在恶劣天气下不堪重负地艰难行进,悲凉的音调贯穿整首曲子,农民的生活真的太悲惨了!瞧,这就是美术在音乐课堂中的魅力!再如,19世纪后期法国印象派音乐创始人德彪西的作品常取材于印象派的绘画以及五光十色的大自然景色.交响素描《大海》就是一首典型的作品,德彪西为《大海》总谱第一版选择的封面就是日本版画《神奈川冲浪里》.他说:“音乐是一门深奥的数学,其要素为永恒的一部分.它决定着海水的运动,决定着由风引起的海浪的戏谑……《大海》突出强调了器乐的音画特征与演奏技巧的色彩手段,造成朦胧、漂浮、悠远的绘画意境.由此可见,静态的视觉画面完全可以成功变换成为动态的听觉音乐.所以,美术学科相关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以音乐欣赏教学为主的课堂中,可谓相辅相成.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画面,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则是编织旋律与画面的彩虹.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时,笔者首先把全体学生分成八组,让他们准备好彩笔和纸,在播放乐曲之后请学生分组分段用语言描述所感知的音乐形象.例如第一段“江楼钟鼓”,学生这样描述:琵琶清脆的弹拨模拟鼓声由远及近、由慢渐快,箫吹奏出轻巧的波音与琵琶相配合,加上其他的丝竹乐器,奏出了优美委婉如歌的主题,描写了一派夕阳西下、泛舟江上、箫鼓齐鸣的动人景象.接着请每组学生将自己的音乐感受用画面展现出来,同时用小标题标注你所描绘的景色.活动结束,所有的图画按标题顺序依次展示,便组成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月夜风景画卷.学生通过动手绘画,加深了对于乐曲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复听乐曲时,让学生根据标题的提示,一边欣赏图画所描绘的风景,一边领略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通过欣赏、比较等环节,学生总结出这首古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春光明媚、恬静秀丽、花好月圆.

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联系在一起,而是要看实际的情况才决定是否要这样做.不能将两门学科生硬拼凑,更不能用一种艺术形式来翻译另一种艺术形式,这些误区都会使音乐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欣赏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美术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和美术有着不解的缘分,在教学中如能驾起两者之间的桥梁,把美术学科的色调美、线条美、画面美融合到音乐欣赏教学中,那学生定能聆听出山外之音,想象出曲中之景,感受到曲中之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沈黎霞.驾起音乐与美术学科的桥梁[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4).

[2] 顾晓红,杨秀红.浅谈美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无锡教育,2003(12).

[3]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黄 晓)

音乐欣赏论文参考资料: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生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音乐刊物

音乐期刊

北方音乐期刊

本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音乐欣赏和美术和融合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音乐欣赏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音乐欣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