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研究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与基于扎根理论的全日制硕士生就业能力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研究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28

《基于扎根理论的全日制硕士生就业能力》

该文是关于研究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扎根理论和硕士研究生和就业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摘 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以上海市H大学部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从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条件、职业支持四个维度构建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模型,从中发现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扎根理论;硕士生;就业能力;职业意识;职业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从2009 年到2011年,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的就业率已经连续3年低于本科生.①根据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2015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现实,专科生和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本科生和博士生.②就上海市高校而言,硕士生毕业数量增长趋势基本与全国硕士生毕业数量增长趋势大致相同.在全国经济下行和“去产能”的经济环境下,上海市高校全日制硕士面临激烈严峻的就业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以全日制硕士生为研究对象,以半结构访谈、文献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尝试建构研究全日制硕士生就业能力模型,以期提升硕士生就业能力,改善就业情况.

二、文献综述

因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的差异,学者在就业能力的理论构建和研究框架上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劳动力供给分析视角,Fugate,Kinicki和Ashforth(2004)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嵌入于个人特性中的心理社会建构( psycho-social construct) ,把就业能力定义为工作特有的一种积极适应性,它使雇员能够识别和实现职业机会,促进工作之间、工作内部及组织之间的流动,包括4个维度: 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Ronald W McQuaid和Colin Lindsay(2005)提出了“全面的就业能力”概念,认为从广义就业能力的视角更能帮助研究者识别影响个人获得工作可能性的全景性因素.相应地,他们认为就业能力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以个人就业技能、幸福状态、工作搜寻、适应性等为主的个体因素;由工作文化和资源可及性等构成的个人环境因素;以及由当地劳动力市场特点、宏观经济需求因素与政策等构成的外部因素.

基于国情与文化差异,国内对就业能力的研究对象一般包括了大学生和硕士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的专门研究较少.结合高校大学生群体和我国文化的特点,郑晓明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定义为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本领.⑤在此基础上,王培君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就业能力由道德力、求职力、从业力、分析力和胜任力构成.⑥高永惠等人采用调查统计法发现其包括专业能力、概念化能力、沟通力和自我管理能力.⑦张丽华等编制的量表中包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⑧李颖等的统计分析则将其总结为内在素质、处理工作能力和社会领导能力.⑨

因此,笔者认为全日制硕士生就业能力是硕士毕业生所具有的、获得就业机会和保持工作稳定性的各种能力和条件的总和.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最早是由社会学者Claser和Strauss提出的,目的是帮助研究者由事实、数据资料中发展和验证理论,被视为质性研究领域中比较新颖和科学的一种方法.⑩从扎根理论基本思想来看,内涵和外延尚不明确或存在争议的理论概念更适合应用该理论.当前,我国对于硕士研究生,特别是全日制硕士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还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因此适宜运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研究.扎·根理论强调一切都是数据,对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包括了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主轴编码(Axialcoding)和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3个阶段.

本研究的对象为上海市H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及其相关人员.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7月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学院辅导员、学校就业服务中心老师作为访谈对象,共选取了20名研究对象(17名硕士研究生、3名老师).在文献研究和就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确定初步的访谈提纲,综合半结构化访谈的效果,进一步完善提纲.针对硕士研究生、辅导员及就业服务中心老师,设计了3份访谈提纲.

四、范畴提炼

1.开放式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将访谈记录的原始语句逐级缩编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即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开放性编码是用概念和范畴反映将所收集的大量访谈资料“打破、揉碎、重新组合”的过程.经过对17位全日制硕士生以及3位学校老师访谈记录的开放性编码分析,对原始资料的概念化共得到193个原始语句及相应的89个初始概念,并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17个范畴,分别为就业动机、择业标准、职业规划、求职心态、求职技巧、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责任心、专业素质、就业形势、就业压力、教育背景、实践经历、就业渠道、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信息.

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指分析和建立范畴的潜在逻辑联系,并形成主要范畴.在开放性编码的基础上进行主轴编码,对获得的17个范畴进行重新归类,共归纳出了4个主范畴.第一个主范畴为职业意识,包括了就业动机、择业标准、职业规划、求职技巧、求职心态;第二个主范畴为职业能力,包括了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责任心、专业素质;第三个主范畴为职业条件,包括了就业形势、就业压力、教育背景、实践经历;第四个主范畴为就业支持,包括了就业渠道、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信息.

3.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发展主要范畴,并把主要范畴和次级范畴相互联系起来,从而把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补充完整的过程.主要是使用4个主范畴建立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链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脉络,形成新的理论框架.

五、模型构建与研究结论

1.模型构建

如图1所示,通过编码最终建构了全日制硕士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模型.

2.研究结论基于全日制硕士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模型主要从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条件、职业支持四个维度进行总结

⑴职业意识.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可归纳出对硕士生就业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的3种职业意识:就业动机、择业标准以及职业规划.就受访对象访谈记录来看,硕士生就业动机多是谋生型,多位受访者表示读博意愿不强烈、自身科研能力的限制而选择就业,在这种就业动机下,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就是薪资水平和福利收入,也有的受访者将能否解决户口问题、工作是否稳定作为择业标准的首选.此外,较高的择业标准也会削弱硕士生的就业能力.关于职业规划,有的受访者职业准备比较充分,具备比较强的职业意识,较早就有未来职业目标,这一类受访者具有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通常来说,就业态度积极,这一类受访者也是较早确定工作或签约工作的.与之相反的另一部分受访者,职业规划意识不强,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心态比较消极.

⑵职业能力.回顾前人的相关研究可知,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应对能力、快速学习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责任心.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结合实际,我们将职业能力归纳为: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责任心、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涵盖了应对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要素.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9位硕士生都提到了学习能力,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职业能力.受访者认为学习能力是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为看重的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帮助其在工作环境中迅速成长,迅速地适应环境,在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具备这一职业能力的求职者将会在求职过程中备受青睐.

⑶职业条件.职业条件包括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学习背景和实践经历.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在对院系辅导员、就业服务中心的访谈中,受访者均表示对现在就业形势的担忧,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就业形势不能成为就业障碍,“大环境下只要做好自己,就业形势不是决定因素”.而硕士生的就业压力除了有来自家庭经济方面的,还有学业压力,“硕士生在求职过程中,还要兼顾学位论文,增加了工作的难度”.职业条件对硕士生就业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硕士生如果认为今后互联网行业的就业形势利好,那么他们往往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会注重汲取关于互联网行业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就业.

⑷就业支持.本研究将硕士生个人在求职过程中获得的帮助称为就业支持,其就业支持一般来源学校、政府和家庭.学校在学生就业渠道、就业信息平台的搭建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硕士生中的普及度较低,有的硕士生甚至不知道学校的就业信息平台,大多数硕士生都是通过其他大型招聘网站寻找招聘信息.就业辅导和心理疏导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硕士生较早树立职业意识和端正就业态度,增加求职技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硕士生的职业意识,进而提高了就业能力.社会给予硕士生必要的就业支持一方面能够强化硕士生的职业意识,另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地让硕士生了解就业形势,促进硕士生就业.

六、就业障碍的规避路径与研究展望

1.就业障碍规避硕士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要依赖于各个方面的共同提高

一是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多维度、多元化的概念,是由职业条件、职业能力、职业意识共同决定的.这就是说,包括硕士生群体在内的社会各方都需要彻底转变以往从单一维度理解就业能力的观念,避免“短板效应”.二是高校、政府和企业的三方合作.解决就业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硕士生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的是社会其他各方的合作,给予硕士生就业必要的支持.从就业的整个过程看,高校、政府部门和企业是最为相关的三方.作为学生走向社会最重要的桥梁,高校就业指导处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全力提高其服务水平:第一,提高工作效率,包括增强服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拓宽就业信息的发布渠道,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尽量提升学校就业网的影响力,高效地办理就业相关手续和积极举办双选会等.第二,积极与社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努力为硕士生拓展就业渠道.第三,通过加强基础性就业指导和就业前强化训练等工作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意识,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与此同时,政府也需要在促进硕士生就业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例如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公益岗机会、技能培训机会和支持企业见习基地等.此外,在提高人才市场诚信度和完善就业法律法规方面,政府应当进行更加规范化的政策更新,完善就业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社会就业体系.

2.总结与研究展望

本研究应用扎根理论,通过对上海市H大学受访者的半结构访谈和深度访谈,结合文献,综合分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模型,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全日制硕士生,更具有针对性.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访谈对象样本量较小,受访对象的专业、院系也比较集中,影响分析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此外,研究方法并未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加强.

引文注释

①晏扬.硕士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并不奇怪[N].中国青年报,2012-07-18.

②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EB/OL].http://edu..com/a/20150529/032180.htm.

③Fugate,Metal. Employability: A Psycho-socialConstruct[N].Its Dimensions And Applica?tions.Vocational Behior,2004(65)pp14-38.

④罗恩立.西方就业能力理论的演变轨迹与最新进展[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112-118.

⑤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91.

⑥王培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3):35-39.

⑦高永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要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07):79-81.

⑧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01):52-55.

⑨李颖.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02):91-93.

⑩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27.

王璐,高鹏.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索[J].政治学研究,2013(4):50-56.

舒岳.校企合作的制度安排——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J].教育评论,2010(4) : 10-13.

王振洪.校企利益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4(2):78-80.

郭莹.各高校今年起发布学生就业质量报告[N].京华时报,2013-11-20(3).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论文参考资料:

点评,本文论述了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扎根理论和硕士研究生和就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