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天下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与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类论文范文检索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天下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3-04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该文是天下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梧桐和知秋和一叶落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立秋是送走夏天、迎来秋天的节气.作为古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立秋不只表明暑热天气的结束,也预示着收获季节的来临.在宋朝,立秋这一天,宫廷里要把盆栽的梧桐移入大殿内,待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报完毕,梧桐会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围绕着“秋来了”这一节气,古有帝王迎秋的仪式,后世民间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

节候表征

在古人的观念中,立秋是农历七月的节气.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秋,七月节.……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立秋有“三候”,分别有3种“候应”:“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礼记·月令》中也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记载.意思是说,立秋这天,凉风吹来;5天之后,降下白色的露水;再过5天,寒蝉开始鸣叫.如果上述3种“候应”不能如期而至,则国家就会出现政令无威严、百姓多患咳喘之疾、大臣们会以力逞强等灾异.

在古人看来,风有8种,是谓“八风”.“八风”有多种解释,一说是指8个方位的风,“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又说是指8个节气之风,“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立秋“一候”刮来的“凉风”,从节候上说是立秋之风,从方位上看是西南之风.

二候的“白露”并非指白露节气,而是指“秋天的露水”.这与《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白露”意义相同.

三候中的“寒蝉”是蝉的一种,体型较一般蝉为小,呈青赤色,有黄绿色斑点,翅透明.东汉蔡邕在《月令章句》中称“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寒蝉是古人诗文作品中的重要意象,与蝉代表的高洁不同,寒蝉通常表达戚然之情,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唐代诗人元稹作《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诗以夏尽、秋即开篇,吟牛郎织女传说,诵立秋“三候”,最后收笔于“一叶知秋”的伤感,情景相融,意蕴幽深.

立秋之后,天气开始变得凉爽,但仍然会有暑热的气候出现.民众称立秋后的这种回热天气为“秋老虎”,也称“秋傻子”.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也说:“土俗又以立秋时之朝夜占凉燠.谚云‘朝立秋,渹飕飕;夜立秋,热吽吽’.自是以后,或有时酷热不可耐者,谓之秋老虎.”民众认为,立秋的时辰与天气的凉热有关:如果早晨立秋,其后的天气会比较凉爽;如果晚上立秋,天气则会比较闷热.

节令习俗

先秦之时,立秋就已经是古人生活中重要的时间节点.据《礼记·月令》记载,立秋之日,周代天子要举行迎秋的仪式.立秋之前,天子要斋戒;立秋当天,天子亲率僚属到西郊迎秋,祭祀白帝少昊.祭礼过后,天子在朝堂上要赏赐将帅和勇士.

延至东汉时,此俗发展成了帝王五郊迎气的祭祀活动.其中,立秋日帝王要迎秋于西郊,祭祀白帝和蓐收.白帝即少昊,是黄帝之子,生于穷桑,主西方之神.蓐收是少昊的辅佐神,又说是少昊之子,是神话传说中的秋神,他左耳盘一条蛇,右肩扛一柄巨斧,驾乘两龙.《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帝王五郊迎气的祭礼在唐宋时期仍有存续,明清以来则废弛不举.

皇家立秋日要迎秋,民间立秋日也要“标秋”.所谓标秋,就是祭祀土地的一种仪式.人们先于家中献瓜果祭祀,继而把纸幡插到田地里,祈求庄稼丰收.在有些地方,田家则干脆备办酒肉在田边祭祀.标秋其实与古人的“春祈秋报”有关.所谓春祈秋报,即在春秋两季祭祀地神,春季祈求风调雨顺,秋季则要报答地功.

立秋之日,民众也占验天气和农事.在北京,若立秋日得雨,则秋田畅茂,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在浙江,“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在江苏,立秋日忌雷,谚云“秋礴碌,损万斛”.民间又有“睁眼秋、闭眼秋”之说,立秋交节气在白天为“睁眼秋”,交节气在晚上则为“闭眼秋”.俗信,睁眼秋兆丰收,闭眼秋主歉收.农谚说:“睁眼秋,收了收;闭眼秋,丢了丢.”

立秋是七月的节气,七月初七又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此时的降雨也被注入了人文色彩.据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记载,时人以七月初六日的雨为“洗车雨”,以初七日的雨为“洒泪雨”.唐代诗人杜牧有《七夕》诗,其中有“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的咏叹.后世民间,也有以初七日降雨为“洗车雨”的.谚云:“七夕不洗车,八月依旧车.”意思是说,如果初七这一天不下雨,八月田必旱,民众就要戽水浇田.

咬秋与其他

立秋之日,民间还有其他的一些习俗.

咬秋.每至立秋,民间多食西瓜等物,认为可以免除腹泻之疾.此俗北方称“咬秋”,南方称“啃秋”.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立秋前一天,京城人家在院中摆上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第二天的立秋日阖家食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事实上,“咬秋”不只吃西瓜,在山东等地,立秋吃饺子也称“咬秋”.杭州人立秋也吃西瓜.据《清嘉录》记载,立秋之时,杭州人先以西瓜祭祖先,然后全家人食用,并以西瓜馈送亲友,俗称“立秋西瓜”.

戴楸叶.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立秋的情景:“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除了戴楸叶,宋代的人们还熬制楸叶膏:“立秋日太阳未升,采楸叶熬为膏,敷疮立愈,谓之楸叶膏.”

食秋桃.据近人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立秋日,杭州人家咸备秋桃,分给家人大小,人食一枚.将桃核留藏,俟除夕时置火炉烧烬.唯须守秘密,勿为人知.谓来年倘有瘟疫发生,此法可免传染.

喝井花水.在宋代,称立秋清晨打上来的井水为“井花水”:“京师人于立秋日人未动时,汲井花水,长幼皆呷之.”李时珍则称为“井华水”:“立秋日五更井华水,长幼各饮一杯,能却疟痢百病.”在四川的一些地区,立秋交节之时,全家人要合饮一杯水,认为此举可以消除积暑,保秋季无腹泻之疾.

吞赤小豆.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四时纂要》:“立秋日,以秋水吞赤小豆七七粒,止赤白痢疾.”宋代诗人范成大《立秋二绝》其二也有相同的表述:“折枝楸叶起园瓜,赤小如珠咽井花.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立秋日面向西,用井花水送吞7枚赤小豆,一个秋天不犯痢疾.

贴秋膘.立秋这天,民间要以秤称人体重,以与立夏所称相比对.如果体重轻了,就要补.补的办法则是吃肉,“以肉贴膘”.在北京、河北等地,立秋这一天,家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则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等.

在古人的观念中,梧桐是有灵性的树木.清人陈淏子在《花镜·梧桐》中说:“梧桐清明节开花,如果花不开,岁必大寒.”梧桐树每枝有12片叶子,一边6叶,象征一年12个月.如果当年有闰月,就会多出一片叶子.立秋之时,梧桐树的第一片叶子就会落下,因此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认知,并有了开篇宋朝宫廷里梧桐报秋的礼俗故事.

【责任编辑】王凯

天下论文参考资料:

回顾述说:上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梧桐和知秋和一叶落方面的天下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天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