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镜头语言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无人机航拍的镜头语言和美学价值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镜头语言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18

《无人机航拍的镜头语言和美学价值》

该文是关于镜头语言在职开题报告范文与镜头语言和美学价值和航拍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摘 要】摄影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摄影画面也是光线与影调共同作用的产物,更是构图、色彩、线条等镜头语言的结合.影像美学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摄影技术不断创造更新的历史.数字化浪潮开始席卷,VR、AR、MR 等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摄影师寻求摄影的技术创新、技巧突破就成为题中之义.无人机航拍手法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全景式的叙事表达以及全新的审美观照.本文对无人机影像的拍摄原理和美学特征进行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无人机航拍;镜头语言;美学价值

进入“读图时代”,如何制造视觉奇观,抢占“眼球经济”制高点,改变受众的消费心理,成为媒体行业和技术变革的关键词.无人机航拍技术异军突起,360 度全景摄影、VR 虚拟现实、VR航拍等科技相继大显身手,传统影像插上艺术想象的翅膀,超越人类熟悉的视觉空间,打破平凡的思维禁锢,创造让人称奇的“视觉文化”,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所谓“视觉文化”,就是通过可见的形象来表达、理解和解释事物的文化形态.它包括以图像为主要表征方式的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而以影像作为主要传递信息方式的摄影、电影、电视以及网络等无疑是其最重要的文化样态.[1]本文从无人机航拍的影像入手,思考它的镜头语言和美学意义思考,寻求航拍影像的新奇之意和独创之处.

一、摄人心魄的视觉奇观

航拍是指从空中俯拍地球和地貌,获得俯视影像的一种拍摄手段,又称为航空摄影或者空中摄影.它借助热气球、飞机、直升机、航空模型、无人机等,在空中飞行时对地面进行摄影摄像.从技术层面可分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等,常见的是多旋翼四轴、六轴、八轴的飞行器.无人机的低空航拍能力更为艺术作品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有力保障,它可以由一名摄影师和一名飞手共同完成,也可由单人自由远程控制,具有很强的自由度和灵活的操作性,这与传统的地面摄影有很大不同.

无人机航拍首先被用于军工、战争、农业、测绘、地质、应急抢险等领域,随后开始向电视台、工作室和民间普及.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在《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节目崭露头角,无人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所以2016 年又被称为中国无人机产业“元年”.[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空中的云朵、光线、雾气甚至是鸟儿,都可以是航拍表现的主体.通过对这些主体的突出和摄取,拍摄者将自己的艺术想象投射于创作之中.无论是摄影镜头中的静态图片,还是享誉全球的国外纪录片《迁徙的鸟》《家园》《鸟瞰地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纪录片《鸟瞰中国》《最美中国》《航拍中国》,亦或是扣人心弦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速度与7》《战狼2》《七十七天》,以及出自安徽皖新传媒的《长征中的安徽人》、介绍安徽秀美河山的《大美安徽2017》、芜湖本土纪录片《鸠兹印象》中,都可以看到航拍的出彩表现.

二、陌生化的视域效果

航拍打破了地面拍摄思域的桎梏,制造了雄伟恢弘的格局,亦能从“上帝视角”带给观看者强烈的视觉冲击.甚至无人机航拍还加入最前沿的VR 技术,以创造性的视听语言打造了中国首部VR 航拍全景纪录片《最美中国》,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航拍镜头震撼力强、动静结合、唯美愉悦而又气韵生动,每一帧画面酷炫到令人窒息,给观众呈献出前所未有的陌生化的视觉盛宴.

(一)自由的视点切入

由于无人机可以自由停留和悬浮,进行定点拍摄,在空中寻找到合适观察点,就可以做较长时间停留(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较弱,在空中真正可以实现的拍摄时间只有30—45 分钟),准确表达拍摄者的艺术创意和思维情绪.以本人所在的安徽省芜湖市为例,以往拍摄芜湖市地标性建筑——鸠兹广场全貌时,只能站在某企业大楼顶部,并经相关管理部门的允许才可以实施拍摄计划,而现在用无人机航拍,就可以解决很多难题,摄影师的灵感和被释放,或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当然前提是飞手需要进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执有无人机驾驶执照,提前申请,遵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合法飞行.).

(二)独特的视角观察

由于航拍采取不同于常规拍摄的手法,提升了摄像机的空间向度,导致人们观看时的视觉效果发生奇特的转变,日常所熟悉的景观变得陌生化.人类很少有机会用垂直的视角来观察事物,因而垂直拍摄的影像更具有震撼力和神秘感.犹如坐在飞机上,透过舷窗向外看去,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色彩分明,板块立体,形式感强烈,极具冲击力.摄影师冬尼在《中国摄影》中的《空间城市》系列,将现代人日常交往甚密的城市建筑,采用完全垂直角度拍摄.当黑白分明的城市建筑体系以自由的线条表达出来时,传统的审美习惯完全被打破,观看者突然有了一种思维被颠覆的惊愕错觉.还有无人机航拍的影像是从45 度斜摄的视角来表现,这样原本平面的影像更具有立体感,影像重建的意义得以实现.

(三)开阔的视野辐射

航拍镜头采取的是大远景的景别形式,展示气势恢宏、开阔辽远的大格局,将观看者平时所熟悉的地面场景,以一种陌生的形式呈现出来,以达到感官上的猎奇和独特之效果.多向度、立体化的视觉空间不仅影响感觉,还影响人们的思维,只有站在云端俯览一切时,才会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畅快淋漓.

远景景别是航拍者最善于使用的表达方

式,视野范围扩大,影像含义深远.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观众感受最深的就是从天空直接垂直俯拍的镜头:清澈湛蓝的海面上,飘零的船只,海面投射着天空的倒影,真正的水天一色.这类镜头最奇妙之处在于,影像可以旋转180 度观看,观众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哪处是真哪处是幻.

三、自由翱翔的运动场域

当无人机升入低空领域,就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了.这种运动既源于机身航线轨迹的设置,还依赖于焦距的调整.前者包含了定点航拍、追踪航拍、旋转航拍、俯冲航拍、穿越航拍等运动镜头,需要娴熟的操控技巧以及对主体构图、创作意旨的精准把握.

(一)无人机自身运动

在电影《007:大破天幕杀机》中,男主人公詹姆斯·邦德骑在摩托车上,于伊斯坦布尔大巴扎集市的屋顶上疾驰,对恐怖分子紧追不舍并且破窗而入的画面,正是由著名航拍团队Flying-Cam 完成的定点航拍.镜头画面稳定流畅,一气呵成,惊心动魄,恰是无人机航拍的独特魅力.

《战狼2》中多处惊险刺激的镜头也都来自航拍.比如拍摄非洲贫民窟篝火晚会、对方敌手坦克摆出的阵势以及无人机从快速移动的坦克中飞过的场景.最精彩的莫过于钢厂激战,有300 多名人员参与,这么庞大的画面容量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地面镜头所能承载的.并且紧随着剧情发展,演员需要完成奔跑的规定动作.由于无人机小巧轻便,灵活机动,不受空间限制,犹如一只勇猛的雄鹰,以敏锐的眼睛紧紧锁定猎物,快速跟定目标.追踪航拍在展示纵深空间大格局同时,带给受众紧张的生理和心理刺激.

旋转拍摄的镜头获取较容易实现,只需要在飞行器不断升空的过程中,云台也随之匀速旋转,达到两轴方向运动的视觉效果.这种360度的环摄,不会错过每个细节,让观众可以看到饱满而又立体的拍摄主体.在《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篇里,由于海南临高角灯塔的高度和维度,地面摄影不可能实现全面展示,而无人机却可以采用边旋转边抽离的方式,满足了观赏者追求极致、360 度无死角的观看心理.

俯冲航拍顾名思义,航拍飞行器与拍摄物体相对而行,速度极快的稳定对冲,拍摄主体始终不会“出镜”,这样捕获的镜头拥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穿越航拍集中出现在云层、山谷、林间、街巷、桥体、大厦等场面的穿越.由于穿越时空间较为狭窄,会制造出紧张、狭隘、悬念的画面感来.比较适合作为转接镜头,如《航拍中国·海南篇》中的第12 分22 秒左右,无人机开始穿越云层,扑面而来的雾气萦绕,氤氲而又凉爽的画面效果油然而生.

自由多样的运动航拍给了观众多视点、多向度、全方位的空间观感,运动航拍还可以使用镜头焦距的伸缩,这需要与地面摄影中几种常规的运动镜头做比较.

(二)镜头焦距的移动

推摄镜头大量出现在《航拍中国》里,前一个镜头结束停留在低空,下一个镜头的开始就穿过层层云雾,画面从天空俯冲至地面,将主体迅速锁定为在街巷中行进的人类.这种焦距的移动产生推镜头的效果,不是为了追求酷炫的技术,而是随着情节推波助澜,表达画面不得不说的故事——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何等的渺小和无助.气势压迫,力量悬殊,这种由视觉上的对比形成的两极镜头,自然引发人类对自身与地球关系的思考.

《敦刻尔克》里最具纪念意义的剧情落在结尾.导演运用到最笨重的IMax 摄像机进行拉摄:狭小机舱的外面,正是开阔的平流层和湛蓝的海平面,还有那被三面包围的几十万德军,倘若没有这幽闭空间和广袤空间的强烈对比,就无法将1940 年这一场生死攸关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士兵们的坚毅、坦然和勇气,表现得那么优雅或有尊严.这样的拉摄常常被用在片尾,用来表现人类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位置联系,同时拓展了影片的言外之意,丰富了影像的审美意蕴.

无人机航拍中的摇镜头,与传统地面拍摄并无太多差异,都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个密切联系的环节.所不同的是,航拍摇动是通过机载云台的运动来实现的.航拍镜头位于无人机身下方,镜头摇动范围只能是机身水平面以下的半球,而向上摇动拍摄则无法实现.

无人机最擅长的摄制手段是移摄,为了获得平稳、流畅的画面美感,控制飞行的速度,使用专业级的增稳云台都是关键.

在跟摄这一点上导演雅克·贝汉运用得很好.他执导纪录片《迁徙的鸟》时,为了追寻鸟儿的动态姿势和飞翔轨迹,在拍摄中使用小型航行飞行器,既有侧面跟随,又有高空俯视,自如运用多种航行拍摄形式.而航拍飞行器稳定追随跟拍,就是在模拟鸟儿空中自由飞翔,遨游天际的效果.观看者“坐井”却可以“观天”,足不出户却可以“一飞冲天”,体验“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感受.

四、满含温情的审美观照

媒体融合背景下,人类对外界的认知越来越依赖于媒介.航拍的技术是构建航拍美学大厦的基石,而航拍者的情绪传达和艺术追求,正是影像美学的深度观照.

无人机航拍影像重在展现高山、森林、田野等宏大的自然生态之美,而它们在云雾光线的遮掩下,具备多样性、丰富性、错落感的特点.宏观视域下的光影明暗之别,板块分界清晰,使得航拍镜头犹如一副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春季的盎然生机、草长莺飞,夏季的绿树成荫、青山绿水,秋季的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冬季的漫天飞雪、银装素裹.天光云破,气象万千,白昼交替,四季轮转……这些自然神韵被无人机航拍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由于它至高至美至奇的画面,在对人类及其周围环境的审视后,传达出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之趣.它对自然界的审美,实则是对环境和地球的观照,更是对人类自身的人本主义观照.

航拍影像作为视觉文化的形象符号而存在,引发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为了更好地表达真实世界,情感元素才是航拍镜头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叙事语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天地者,莫大乎心.”各类人文纪录片将美学品格凝聚于镜头的组接和叙事模式中,于细微处见真情,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曾经依靠直升机的辅助,才能实现的大远景航拍,现在借助小型无人机就能完成.不仅如此,航拍技术开始同各种媒介和行业紧密结合:

“航拍+VR”的技术融合,突破清晰极致的4K 高清画面;使用3D 渲染技术、用于地产广告或者电影、纪录片的拍摄正在成为常态.定位准确、表达清晰、画面唯美的影像,是技术先行、艺术升华的结合.受益于与科技发展相协调的航拍技术,航拍影像丰富立体的层次感、色彩分明的风格化,以及满含深情的人本主义关怀,正将观众带入极具震撼力的全新审美领域.

镜头语言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语言润色

语言文学论文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论文

语言论文

语言教学和杂志

综上而言,此文是一篇关于镜头语言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镜头语言和美学价值和航拍相关镜头语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