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训练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电子管风琴合奏训练的难点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训练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3-05

《电子管风琴合奏训练的难点》

本文是关于训练类论文怎么写和管风琴和合奏和训练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电子管风琴演奏专业教育落户沈阳音乐学院、植根中国至今,近三十年来在学术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国的电子管风琴演奏这一音乐表演新专业飞速进步,在短短几十年内一跃成为我国在国际音乐表演学术领域中具有相当代表性的、 “叫得响”的一面旗帜.在沈阳音乐学院建立电子管风琴演奏专业伊始,由于可支配的教学资源和当时的学术观点等条件限制,当时的电子管风琴演奏专业主干课的教学重心一直集中在独奏演奏员的培养方向上,这种现象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沈阳音乐学院培养的师资力量开始走向全国,在各地院校开创电子管风琴演奏专业时,这种课程设置的倾向性就随之成为中国电子管风琴演奏专业教育的共有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电子管风琴演奏、审美艺术的沿革,以独奏为唯一核心内容的电子管风琴专业课程体系已经与当下的人民审美要求形成了矛盾,而化解这对矛盾的最直接手段即是探索电子管风琴多元化的应用和教学理论,对电子管风琴合奏训练进行研究,就是从上述依据出发而衍生出的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一、合奏训练的难点

对于演奏员来说,电子管风琴合奏作品的排练按次序大致可分为如下环节:个体熟悉并分析分谱,按演出要求决定是否背谱;大型作品以声部为单位在声部长带领下排练;中小型作品在乐队队长或指挥带领下排练.毫无疑问,对于演奏员的合奏训练教学必然围绕上述合奏排练的内容进行,其难点具体可分为如下几个有针对陛的层面.

(一)对分谱的熟悉

相对于演奏合奏作品来说,独奏的演奏处理具有更大的个人发挥空间,而以高度融合性为特征的整齐划一的音乐进行则是合奏音乐表演的基础.虽然分谱与独奏谱并无很大差异,多数情况下电子管风琴合奏分谱在视觉上照比独奏谱更加“简单”,但相较独奏谱而言,对分谱的读谱训练则更侧重于对表情、速度、演奏法记号的记忆和严格遵守.可以这样说,分谱在演奏细节的要求程度上丝毫不逊于独奏谱,甚至超过独奏谱,换言之,分谱的自由发挥空间则更小.这样的安排是出于乐队的整体性思维而产生的,体现集体艺术美感的前提是有限度的发挥个体自由性,故对于分谱的把握和理解重在严格和精确.

(二)对音乐节奏的把握

这里提到的节奏,并非狭义的音乐节奏,而是音乐进行所依赖的时间线.音乐是一门时间的艺术,电子管风琴合奏音乐尤为如此.只有多个演奏员所演奏的不同声部完全工作在同一条时间线上,才能保证音乐表现的完整性,换言之,时间上的同步性是电子管风琴合奏的基石.在同一条时间线上,每个演奏员所表现的乐音内容、表情处理、速度处理、奏法变化等音乐元素同步呈现,将数个个体无缝衔接为一个整体,进而才能在确保音乐整体陛的同时展现出美感.

(三)乐队平衡思维的把握

平衡是合奏训练不变的主题.在分声部和全乐队排练时,多数情况下乐队的平衡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音色平衡和音量平衡.从声学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声音响度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声压响度和音色响度.在声压响度方面,声压增加一倍,即3db是人耳感觉到响度变化的最小值,故可以说人耳对于声压的相对变化感知是不敏锐的.音色响度体现在音乐音响的频谱分布上,体现在具体的音乐理论应用上,就是对配器的演奏诠释上.配器的实质是用频响范围不同的乐器声部填充人耳的频响范围,其遵守频率等响曲线的客观规律.由于返送音箱的影响,给合奏中的电子管风琴演奏员处理音色和音量平衡带来了困难.乐队平衡的标准是音响有较高的融合度,各个声部清晰却不突兀.在传统声学乐器演奏时,演奏员靠近作为声源的乐器进行演奏,在听到群体演奏音响的同时也可清晰地听到自己地演奏,而电子管风琴通过扬声器发声,返送音响中是所有演奏员所演奏的音响的总和,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演奏员很难听清白己所演奏的内容,这种现象会使缺乏经验的演奏员认为自己演奏的内容音量偏小,故无形中演奏员就会加大演奏力度和音量,对这种并不存在的音量偏小的心理现象进行“代偿”.而其他演奏员在发现能够听清某一演奏员的演奏内容,自己所演奏的音乐被压制时,其也会认为自己的演奏音量偏小,进而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修正”,一旦这种现象形成连锁反应,则会造成音乐的音量从头至尾越来越大,进而彻底打破音乐的平衡感.

二、合奏训练难点的解决

(一)集体思维的培养

乐队集体合奏思维的训练重在克制能力和配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彻底理解配合和克制能力的重要性.演奏员才可以被认为拥有了合奏的能力.克制能力首先体现在对个人表现的克制上.个人表现在音乐表演中的体现几乎对各个音乐表现手段都有渗透,其核心是相对意义上的“随意—两个字,如相对随意的速度处理、力度处理、音色处理等等,但对于合奏来说,这种“随意”的处理方式势必破坏音乐的融合度,使之失去美感.对这一点的训练相对较为简单,开始可从难度不大的段落进行单人训练,要求受训者严格按照乐谱完成演奏.而后进入多人训练环节,强调将个人与其他演奏员的演奏内容融为一体,在速度、力度、表情处理、音色处理等各方面均要求较高的一致性与融合度.多人训练应以不同风格的作品与同样的形式为标准长期坚持,待训练者熟练程度提高后,其对于合奏形式的应对能力即可大幅上升.

(二)节律记忆核心内容的专项培养

节律记忆的核心是对于固定速度感的习惯性掌握,其实质是乐队集体合奏思维训练的延伸.合奏训练中最容易出现的有损音乐整体表现力的问题大部分集中在节律问题上.其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速度节律的把握,其二是音量节律的把握.前文已经提到合奏中演员由于“听不到”自己的演奏而产生错误的“代偿”处理,在音响心理学上,音响强度除体现在振幅及音色强度上以外,还体现为节奏暨速度强度上.两段内容、速度相同的乐音音乐片段,振幅越大、音色越明亮的给受众的响度感觉越强,这也是曾经电子管风琴音乐界普遍存在的“响度战争”现象的原因;同样力度处理两个相同节奏型速度不同时,演奏速度较陕的在受众体验上越强,较慢的反之.对合奏形式不熟悉的演奏员在演奏时,很容易出现“听不到自己演奏的声音”的现象,致使演奏员主观认为自己的演奏音量较小,于是下意识提高演奏速度、提高音量,使自己的演奏内容在音乐整体音响中凸显出来,而这种现象若出现在一个缺乏合奏经验的学生表演团体中,很容易形成“你追我赶”的现象,把演奏变成了“比赛”,使音乐节律感被彻底破坏.

确立学习者速度节律感的针对性训练应从对基础速度的记忆开始,如对60bpm速度的把握,之所以选择这个速度是因其与秒表的运行速度相同,生活中的任何计时工具都可以成为训练的参照,通过训练,学习者可树立习惯性的固定速度感,且通过对60bpm速度的训练可很容易地进一步拓展为对120bpm、180bpm、30bpm速度的掌握,进而拓展到对90bpm、150bpm地掌握,经过长期训练,学习者可稳定掌握任何常用的速度.

在音乐创作及演奏形式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种重要且具有相当前景的电子管风琴器乐表现形式,合奏在电子管风琴舞台艺术中必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这种形式给予应有的重视是极为必要的.然而仅仅是重视却并不足以培养出优秀的合奏人才,人才是“练”出来的,而不是“重视”出来的,只有依靠科学的教学和训练手段,才能赋予学习者华丽转身成为人才的素质.而训练的手段则是依靠教育者不断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用心进行的科研活动凝结而成的.持续关注国内外专业动态,以客观的视角发现问题,将解决问题付诸于教学改革,将教学改革寓于科研之中才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正确途径.

(责任编辑王虎)

训练论文参考资料:

本文结束语:该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管风琴和合奏和训练方面的训练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训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