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条件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舆论倒逼的形成条件、影响与应略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条件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20

《舆论倒逼的形成条件、影响与应略》

本文是条件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跟舆论和应对策略和形成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吴 尚,张光华

(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430063)

摘 要:近年来,公众意见在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上凝结为高度统一、与期待不相协调的“和声”,迫使做出回应或调整政策行为的舆论现象时有发生,学界将其定名为“舆论倒逼”.“舆论倒逼”是社会利益分配、政治文化环境、媒介技术发展等多元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它既可以作为政府改革的外部动力,也可能发展成为舆论危机.摸清其性质、探究其形成机理,对提升我国政府的舆论引导水平、能力,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舆论倒逼;自媒体;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043-02

“舆论倒逼”是近年来频频上演的“戏码”,其表征是“网络舆论倒逼传统媒体舆论、市场化媒体倒逼主流媒体、公民意见倒逼政府决策”[1].学界虽已界定其概念,但在定性认识上仍存在分歧.分析该现象的本质、探究其机制,对提升我党的舆论引导水平和能力,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舆论倒逼”的概念及认知分歧

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2].互联网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影响不断加深,网络意见的强大监督作用和倒逼推力也越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网络舆论是以互联网为载体,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力的公众意见”[3].祝华新则指出我国“网络舆论的影响及热烈程度是世界最强的”,互联网将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不同利益群体表达利益诉求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主要发声平台[4].近年来,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出现了发端于民间的与期待不相协调的意见、观点,借助自媒体平台逐渐形成声势并对公权力形成节制,迫使做出回应或改变政策议程,这种现象被研究者定义为“舆论倒逼”.

“舆论倒逼”是网络时代的特有产物,还是早已有之,只是在互联网时代尤为凸显?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丁柏铨认为,舆论代表着民声、民心和民意,会影响人心向背,一直以来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以文字为媒介的大众传播时代,舆论处于防、堵、卡、封等手段可控范围内,不协调的公众意见形成不了舆论大潮,也产生不了持久影响,“绝不可能出现倒逼和官媒的现象”[5].也有一些研究者持相反观点,天津师范大学的王艳玲教授引入“传统舆论倒逼”“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倒逼”两个概念,并从信息来源、传播影响、受外界影响程度三个维度对二者进行比较[6].笔者认为,利益冲突、矛盾一直存在,但在化程度不高的社会阶段,媒体被严格管控,不可能完全反映民意,更遑论实现倒逼.因此,说“舆论倒逼”产生于网络时代更为合理.

目前学界在对“舆论倒逼”的定性认识上,也存在“动力论”和“危机论”的分歧.“动力论”者,如黄丹丽认为“倒逼”是网络平台上的官民互动,符合“出现问题→形成网络舆论→修正偏差行为→促进社会改革与创新”的一般运行程序[7],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秩序运行正常化.也有研究者将“舆论倒逼”归入舆论危机.如李斌将“在某些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背离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主流”的现象统称为舆论危机,其结果是“官民信任破裂、互动僵化,政府公信力骤降”[8].互联网打破了权力控制信息发布的旧有关系,建立了“信息决定权力分配”的新范式[9],政府无法完全把控信息的产生、汇聚、传播.部分地方政府沿用“捂”“压”“盖”等手法,适得其反,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有的地方政府则积极参与网络官民互动,如2012年武汉遭遇极端雾霾天气,各种负面网络谣言肆意传播.湖北省委、省政府综合运用微博、短信、电视、纸媒等平台发布权威信息,有效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10].因此,“舆论倒逼”是政府改革的外部动力,还是一种舆论危机取决于政府部门的应对态度.

二、“舆论倒逼”的形成条件

“舆论倒逼”是一种复杂的舆论现象,也是具有时代性的社会现象.丁柏铨教授认为其直接触发条件是政府部门信息不公开或公开了不实信息,不作为或乱作为,没有对腐败问题进行惩处.但其形成根源还应回溯到社会问题的三大要素中,即社会政治背景、利益分配结构、思想文化现状[5].

1.利益分配不均,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是问题根源.我国正处于改革转型关键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阶层分化,多种利益诉求交织,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利益摩擦频发.一方面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存在较大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另一方面不当获利现象屡被,一些公务员身为政府形象代言人,却卷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中.这些都会催生民怨,而一旦民怨在某些特定事件下被催化,就会集中爆发,产生大面积不利于政府的网络舆情.很政机关虽设有相应网站和监督电话、邮箱,但实际效果不理想.一些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或是虽有回应,却推诿应付,流于形式;有的人碍于现实身份,害怕因遭到报复.虚拟和现实身份二元分离的互联网平台让弱势群体能无所顾忌地爆料,甚至泄愤,成为他们疗伤的温床.

2.政治建设推进,多元文化并存环境是培植土壤.利益纷争古已有之,但民间舆论倒逼政府回应的现象直到近些年才出现.可见,“舆论倒逼”还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实现.在化程度较低的社会阶段,舆论环境较为单纯,几乎是统治阶级的“一言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因正当、合理诉求而获罪的现象已鲜有所闻,公众的主体意识能够自由表达.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与国际接轨步伐有序推进的大环境下,孕育了空前开放、包容的文化形态,公众视野更加开阔,不满足于人云亦云,主体意识和个性化表达诉求的愿望更加强烈,乐于参与议事,容易被激发、感染.“一人击鼓鸣冤,众人围观帮腔”成为互联网上时常上演的戏码.

3.自媒体兴起、传统媒体推波助澜是重要形成条件.虽然大部分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已实行市场化运营,但在内容发布上有着较为严格的监督、审核、问责机制,不利于的言论不可能以此为起点大范围传播.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平台逐渐取代传统大众媒体在议程设置高地中“一枝独秀”的地位,个人爆料有了更为敞开、方便的入口.但自媒体平台上话题量大、话题转换速度快、关注度被稀释严重,加上公众眼界日益开阔,仅靠话题本身的新奇、反常无法产生膨胀式传递效果,更不用说影响政策议程.传统大众媒体仍掌握大量受众资源、拥有“可靠、正统”信息源的刻板印象,在跟进话题报道后能迅速引起公众聚焦.“舆论倒逼”有两种推进路径:一种是传统媒体先揭露,唤起民众广泛关注;另一种是自媒体爆料在先,吸引传统媒体参与.无论哪种,传统媒体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议题都是在自媒体捕捉到热点信息后,传统媒体跟进补充,两者通力合作促使事件深挖、升温,引发公众热议,最终影响到政策议程.

三、“舆论倒逼”的影响及应对

1.倒逼执政改革,促进公权力良性运行.“舆论倒逼”的逻辑起点是“舆论监督”,反映了民众意志上达渠道的淤塞和政府应答机制的缺失.受“大政府,小社会”的传统官僚文化影响,我国的公共管理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威权管理方式.网络政治时代,意识渐强的社会大众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平台与传统政府执政思路持续互动、抗争.“厦门PX事件”“爱心妈妈袁厉害”等近年备受关注的几起舆论倒逼事件,都是在公共事务和公共权力机关处置方式出现偏差或应答无法满足公众期望时,即先产生问题,继而经过网络披露、媒体关注、持续报道、舆论发酵,最终迫使公权力机关妥协,事件朝向公众满意的方向扭转.政府不应回避舆论、杜绝倒逼,而要改变传统执政思路,由被动转为主动,调整以往“忽视民意,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对称,应对极化、处理方式僵化”[11]等执政风格,积极回应公众舆论观点,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2.提高公民参政热情,推动政治建设.网络技术手段迅速发展,网络监督生态环境日益和谐,公民在网络空间行使知情、监督、参与等权利更有保障和成效,表达利益与政治诉求的热情也空前高涨.网络舆论集结了众多公众的意见,代表了民意倾向,具有天然的合法性、正义性,对纠正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偏差行为,促进公意转化为政治实践具有推动作用.政府部门改革舆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疏浚民意表达通道、倾听公众声音、理顺应答机制,是必行之策.

3.频繁出现“舆论倒逼”会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虽然是迫于舆论“强压”进行调整,也说明政府部门是从心底敬畏公众的.但若是某部门常被“倒逼”,那么对其理政能力就不得不重新审视了,说明其平时该作为的却没有作为或乱作为,应当公开的信息未公开或未如实公开.要解决“舆论倒逼”问题,不能等其发生,再进行危机公关,而应从源头出发.丁柏铨认为要用严格的制度保证政府信息主动、及时、充分公开,摆正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与民生相关的问题,将人民利益时刻放在心上.

四、结语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使话语权由垄断向弥散过渡,政治话语表达主体从政府、社会精英下移至普通民众.一些政府部门在话语权争夺中产生不适应症.“舆论倒逼”是公民发挥舆论监督权利的激烈爆发形态,只要应对适当就并非洪水猛兽,它可以是促进公共权力运行和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的压力,也可能是推动政府内部改革的动力.政府部门要适应时代需求,提升执政水平和策略,努力做好关乎民生问题的各项工作,主动收集舆情民意,适时疏解负面情绪;发生“舆论倒逼”后,遵循舆论运行规律,及时予以回应,如是,不仅可以处理好现实问题,也能提高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张涛甫.人民日报的改版不是孤立事件[N].东方早报,2013-01-07.

[2]中国网民规模突破7亿 互联网普及率超五成[EB/OL].人民网,(2016-08-04)[2016-09-01].http://politics.people.com.cn/

n1/2016/0804/c1001-28609267.html.

[3]郑保卫,邹晶.论当前我国舆论引导的新策略[J].现代传播,2007(6):29-31.

[4]祝华新.网络舆论倒逼中国改革[J].当代传播,2011(6):81.

[5]丁柏铨.略论“舆论倒逼”[J].新闻记者,2013(4):3-9.

[6]王艳玲,王洁.自媒体时代舆论倒逼现象的有效引导[J].现代传播,2015(1):61-65.

[7]黄丹丽,高维新.网络舆论监督倒逼机制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3):14-18.

[8]李斌.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探究——基于政府公信力视角[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9]谢金林.网络空间政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J].社会科学,2008(11).

[10]亢海玲.印象管理视角下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治理[J].青年记者,2013(26):85-86.

[11]王爱玲,王琰.自媒体平台下应对“舆论倒逼”的策略研究——以新浪微博“陈永洲事件”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2014(6):25-28.

(责任编辑:姚 丽)

条件论文参考资料:

晋升副高职称论文条件

括而言之:这是一篇关于条件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舆论和应对策略和形成相关条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