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水产养殖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基于生态平衡视角的水产养殖池塘生物防治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水产养殖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3-31

《基于生态平衡视角的水产养殖池塘生物防治》

本文是关于水产养殖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和生态平衡视角和生物防治和水产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 为了营造良好的水产养殖环境,应遵循水体的生态平衡,这对于控制疾病、提高产量至关重要.本文从藻相平衡、菌相平衡与理化平衡三方面分析如何构建水产养殖的生态平衡环境,实现高效的生物防治,从而促进水产养殖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生态平衡;生物修复;微生态制剂

[中图分类号] S9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4-95-2

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得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导致养殖环境与水域逐渐恶化,导致近年来水产养殖病害频发,进而引发了潜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如何维护水域的生态平衡,成为水产养殖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也是未来水产养殖必须关注的重点.水环境是相当复杂的因素,是涉及多因子的动态影像.任一因子发生改变均可能导致养殖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进而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导致生长或者繁殖能力不足.以往水产养殖病害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因子的剧变所致.健康的水体资源是开展水产养殖的关键,如何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基于藻相平衡的水产养殖防治

1.1 蓝藻水华的危害

水产养殖的池塘是封闭的水体,随着水产养殖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出现水体流动循环不畅的问题,其中池塘水华是导致水体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藻相平衡破坏所产生的恶果.蓝藻是水产养殖最为常见的浮游植物,在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鱼类排泄物将被分解得到氮磷元素,进而导致水体承载能力不足,进而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藻类水华现象的发生会降低水质,随着藻类的死亡,将会使水体发出腥臭味.除此之外,蓝藻水华还会降低养殖水体透明度,使水质浑浊,并消耗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导致鱼类生长受到威胁.而且蓝藻的暴发式生长将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1.2 蓝藻水华的生物防治

藻相平衡的破坏必然威胁水产养殖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藻类非正常生长,从而维持藻相平衡.

1.2.1 水生植物修复.水生植物修复是最常用的生物修复技术之一,如采用芦苇、狐尾草等水生修复植物可以有效地控制鱼类排泄物分解,加强对氮磷的去除,进而防止出现水体富营养化.

1.2.2 水生生物修复.通过放养以浮游植物作为食物的水生动物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池塘中的藻类,在养殖品种相对单一的水体中发生富营养化的概率最大,所以可基于多品种混养的方式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外源性污染.比如,将草鱼、青鱼、鳞等鱼类进行混养,可以防止水体出现富营养化,进而维持藻相平衡[1].

1.2.3 微生物修复.实际上,水体环境自身具有一定的自净功能,这是由于水体中的微生物可以起到生态修复的功能.微生物强大的降解能力对于控制藻相平衡至关重要.例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等可以对水体中的排泄物、残体进行分解,得到小分子有机物,再分解得到单糖、低级脂肪酸等有机物,最终分解得到二氧化碳、硫酸盐等无机物[2].

总之,控制藻相平衡对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必须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与高效的管理方法定向培养有益藻,控制小三毛金藻等有害藻的生长,合理利用水体资源.

2 基于菌相平衡的水产养殖防治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特别是集约化的养殖池塘,会存在过量的饵料投放与鱼类排泄现象,夏季池塘中的细菌会加速繁殖,进而为水产养殖带来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定向培养有益微生物,同时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通过菌相平衡的方式实现水产养殖环境的高效管理.

2.1 强化有益菌的优势地位,避免疾病发生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成为引发养殖生物患上疾病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随着有害细菌的繁殖,会增加鱼类的疾病发生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有益菌与有害菌是共享水体的,此时通过为有益菌提供有益的繁殖条件可以使有益菌在养殖水体占据绝对优势,从而控制有害细菌的繁殖,控制鱼类发病概率,同时能够得到更多的抗菌物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与应激反应,大大提高鱼类存活率.

2.2 控制消毒剂等化学物质污染水体

以往水产养殖中为了控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常常采用消毒剂进行灭菌,然而消毒剂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在杀灭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杀灭有益微生物,进而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菌相平衡被打破,部分抗药性细菌将会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微生态系统极度不稳定,甚至面临崩溃的危险.消毒剂与“绿色水产品”的质量要求相悖,而且其本身属于烈性药物,还会导致藻类的死亡,因此,在水产养殖中应避免使用消毒剂,尽可能采用微生态制剂替代消毒剂.

2.3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水产养殖池塘中的水体通常包括多层,其中上层水的生态平衡大多是通过藻类调节,而偏底层的水主要依靠微生物进行调节.微生态制剂是一种包含了大量有益菌的制剂,其中有益菌的活性很高,而且繁殖能力很强,这种有益菌自身可以作为营养元.向水环境中投放微生态制剂可以起到氧化、氨化、解磷、固氮等一系列功能,同时加速分解排泄物,控制水体氨氮浓度,为藻类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3].因此,微生态制剂不仅可以维持物质循环,而且对于能量流动有重要意义,是实现菌相平衡的有效手段.

3 理化平衡

理化平衡涉及温度、酸碱度、氨氮、溶解氧等一系列理化变量因子,合理控制各项理化因子,可以为水产生物提供最合适的生长与繁殖环境,进而提高养殖品质.

3.1 水温控制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鱼类的摄食量会增加,进而加速代谢,提高饵料利用率.随着水温的提高,会导致细菌繁殖加速,因此可以通过水温控制(低于18 ℃)的手段控制赤皮病、水霉病等病害的发生[4].

3.2 酸碱度

当水体的碱度过高时,会影响鱼类的呼吸功能,进而导致免疫能力下降.然而,当水体酸性较强时,会提高硫化物毒性.因此必须对水体的酸碱度进行严格控制,变换范围在0.1~0.2 为宜.

3.3 溶解氧

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对溶解氧有很高的要求,通常要求溶氧超过5 mg/L,但是溶氧过高也可能产生气泡病,但是这种情况仅出现在培育阶段.相对而言,溶氧较低时会直接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出现泛塘死亡.

4 结语

水产养殖中水体生态环境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上层与底层分别依靠藻类与微生态制剂的调节,通过藻相平衡、菌相平衡与理化平衡三方面实现生态平衡,使水产养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水产养殖论文参考资料:

小结:这篇文章为适合生态平衡视角和生物防治和水产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水产养殖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水产养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