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数字文化方面论文范文集 跟均等化理论视域下的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数字文化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3-12-30

《均等化理论视域下的数字文化事业治理》

该文是关于数字文化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理论视域和文化事业和治理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王 涛1

郑建明2

(1.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8)

(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3)

摘 要:均等化理论强调公民文化权利、公民的文化权利的需求.从推动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注重均等化的现实效果及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平等三个方面出发,对均等化核心思想应用于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实现进行了研究.提出加强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的顶层设计和均等化构建;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理模式搭建供给空间平台,并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治理机制;重构新型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的实现提供完备的数字技术支撑;创造有利于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均等、高效、持续、公平的外部条件等应用策略.

关键词:均等化理论;服务标准化;数字文化事业;治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G250.7;G25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15

The management of digital cultu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equalization theory

Abstract Equalization theory emphasizes the cultural rights of citizens and the cultural rights of citizens. The promote of the system design and the policy formul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equalization of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other three aspects, the equal of core idea is applied in the realization of digital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management were studied.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ultural undertakings of the equalization of top-level design and equalization; choos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model to build supply platform, and construct corresponding governance mechani; application of reconstruction of a new type of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cultural undertakings of the equalization of now offers a complete digital technology support; to create a conducive to digital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management in equal, efficient,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external conditions, application strategy.

Keywords Equalization theory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digital culture management mechani

1 引言

均等化的理念及相关理论都起源于西方.最早来源于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的论述公共服务公平供给这一问题,此后,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广泛运用于经济、社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已被纳入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议程,受到学界持续、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数字文化事业作为现代化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构成国家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要素.在这一背景下,将均等化理论引入数字文化事业治理,构建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均等化,可以有效消除目前数字文化事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数字文化事业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否公平、均等的提供给所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产品需求的公众,它决定着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的实际效果,遵循均匀、均衡、均质阶段发展的思想,并有力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社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 均等化理论核心思想与数字文化事业

2.1

实现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

数字文化事业治理是公共文化均等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数字文化事业的均等化,是消除信息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国家先后颁布了多项政策来促进全社会公共文化均等化的逐渐实现,通过政府各级财政对文化的公平投入和分配,力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财政预算供给均等.对于数字文化事业所应该纳入均等化的内容,明确对于“均等”的内涵及标准.国家要重视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以明确公众赋权为重要内容,以此作为制定数字文化事业保障法的主要依据;地方政府由此相应出台地方数字文化事业促进条例,并制定科学、规范、适用、易行的标准体系,还要以法律、法规形式确立公众赋权地位及保障措施等.这些政策法规要把明确体现公众赋权的基本内容凸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推动建立赋权标准与规范体系,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地方政府标准和行业部门标准为辅,并广泛开展试点和积极运作,努力做到匡正服务主体门槛,以体现最大化、最优化优势彰显公众享有的公平权利.同时应在相关行业主体,重视建立相应的服务标准与规范工作机制,注重明晰公众赋权应有的底线标准,以及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覆盖范围和均等化程度,并力图建立对应的评价标准体系,对相关主体进行公众满意度测评以此来对相关主体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从而提高社会第三方参与评估占总评的比重,力争做到评估结果和部门业绩进行挂钩.

2.2

注重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的现实效果

均等化理论是数字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数字文化事业的均等化是满足公众的数字文化需求,政府及文化服务机构为公众提供结果最终大致相等的公共数字文化产品与服务,并不断调整趋同平衡的过程.用专业技术,创新经验和实践探索高质高效地为知识和信息在均等化的平等共享创造良好的构筑空间平台,形成区域性、行业性、多元化、立体化、多层次、集群式的数字文化事业发展共同体.在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实践中,均等化理论的应用决定着现代公共数字文化均等化的实际效果.当前,数字文化事业的均等化实现的有效途径是公共数字文化的标准化建设,它将标准化原则与方法有效运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领域里,利用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制订和实施,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化、方法化、规范化与过程程序化,从而得到最佳公共文化服务秩序与社会效益的过程.因此,数字文化事业成员间要注重协调与合作,共同构成一个结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知识信息生产和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

2.3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驱动力量.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城乡差距日益加大, 推进城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一样,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数字文化事业的资源与服务.在我国公共文化均等化已成为一项的国家发展战略,与城镇化、工业化的程度高低正相关.优先集中利用数字文化事业的有限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实现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而在当今泛在信息环境下,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转型中数字文化事业发展深度整合,提升城市运行数字文化事业服务能力和市民生活精神质量,推进城市科学、和谐发展.从目前取得的成果来看,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有效提升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有助于现代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圈的建设与发展.

3

均等化理论应用于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提供缩小数字文化事业发展差距的平等途径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地区间的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数字文化事业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还存在着地区差距,数字鸿沟、信息弱势群体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均等化重点强调政府及相关服务供给参与主体,要为不同社会阶层的所有合法公民,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数字文化事业服务,将公民的数字文化在供给数量、方式、水平以及要达到的达到“底线的公平”等方面的差距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应当允许存在一定的地区或区域差别.近年来,“福田文体通”即时通讯平台的探索实践以及东莞、惠州、汕头、深圳等地区在推动公共文化均等化上的探索,其中惠州“文化惠民卡”的理念和运作方式,汕头龙湖区“爱乐市民音乐”培育非营利性社会文化组织的探索,莞城街道宣传办“文化周末”系列工程得到社会公众的吸引、注意和厚爱.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把均等化理论引入数字文化事业治理,有利于打破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间的壁垒,协同数字文化事业得到培育和促进,这对于提高数字文化事业整体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均等化是促进数字文化事业发展的最佳手段

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是为平等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数字文化事业服务需求,保障社会公众的文化权利相对平等地实现,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促进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发展的可行之路.根据均等化理论,能够在整个公共文化体系中实现降低数字信息生产成本.同时,伴随着数字文化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均等化理论的统一规划指导下,提高数字信息的规模效益和生产率,减少数字资源获取转换的障碍,进一步加快数字信息资源传递和获取的效率,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信息资源,使其产出社会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从而确保文化服务机构的信息资源形成一个服务效能更好、效率更佳的数字文化事业信息资源体系.

3.3

均等化是促进数字文化事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安排

把均等化理论引入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有效增值,提高数字信息内容的增长质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进一步营造出满足公众需求的一种知识协同服务与创新的区域环境,为数字文化创新战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持续的动力.例如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之路上锐意探索,奋力前行,先后发布实施了国内首个《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动态评估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规范》和《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调查规范》.这3个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牵引着下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踏步前行,促进区域数字文化事业的协同发展与整体提升.

在重塑公平正义的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发展价值理念下,将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贯穿整个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实践发展的全过程,逐步实现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均等化要求则是在数字文化事业领域正义理念的当代具体化体现,发挥均等化理论与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机制效应,构建现代公共数字文化体系.合理有效搭建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是一项伟大社会实践,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攻方向,是体现社会公平的制度安排和重要体现.

4 用均等化核心理论指导我国数字文化事业治理

4.1

加强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顶层设计和均等化构建

(1)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是使广大公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一项制度安排

用均等化理论指导我国数字文化事业治理,要保证国家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安排必须合乎适宜.克服长期以来缺少对制度设计中法律内在逻辑的考虑,仅是“问题导向”式设计制度.加强顶层设计,需完善制度机制设计,保障数字公民权利,研究制定数字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建立数字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准体系;科学规划和建设设施网络和平台,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拓宽服务空间,增强服务效果,提高服务品质.当前,随着国家和地方一些标志性整合项目或工程,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和系统中呈现出数字文化事业集聚融合的态势,但是还存在一些障碍,这就需要按照均等化理论来进行协同和重构,以力于促进数字文化事业的均等化建设稳步向前发展.以尽快实现人人享有的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目标,这对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2)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构建是公共文化治理模式的新内容,要明确目标,还要制定基本策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充分说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硬性任务.所以,提出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构建,是政府文化治理的理念创新和体制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公共文化治理模式的新内容.

在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均等化的构建过程中,各服务机构建设主体由于其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置差异而导致利益分配的不均衡,这就造成服务机构主体间的发展目标存在冲突,甚至与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目标相背离,最终会阻碍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均等化构建.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分别隶属于不同等级和部门的管理机构,不同系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数字文化事业,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把地方性数字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全国数字文化事业的建设相结合,把系统内部的数字文化事业建设与系统之间的数字文化事业建设相结合,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实现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构建.此外,不同地区公众的数字文化事业可以有更加具体的特色目标,并可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适当调整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目标.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均等化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以推动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均等化来带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社会化、数字化,用“跨界”思维、“大数字文化”视野谋划和推进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发展.

4.2

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理模式搭建供给空间平台,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治理机制

(1)选择科学有效的均等化治理模式搭建供给空间平台

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治理模式决定了数字文化事业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机构之间协作和交流的程度.对数字文化事业治理来说,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理模式搭建供给空间平台,应符合均等化理论的基本要求,可以发挥出最大效益.根据相关研究,均等化治理的模式多种多样,传统文化管理模式导致碎片化和分散化问题严重,现在更多的选择建立新型数字文化事业治理体系和供给模式,并走向大数据时代的“云治理”,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社会组织、公民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供给空间网络平台,以此作为组织形态以满足公众数字文化服务需求为目标.通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逐步搭建机会均等、参与过程和结果的均等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立网站、微博、微信公众订阅号长期多元参与的常态格局.构建公众全程参与模式,创新使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模式,实现比之数字资源开放又向前迈进的数字文化产品的开放共享,衍生产品的开发力度,大力拓展数字文化事业发展新空间,实现数字文化事业发展空间的有效拓展.同时合理引导公众参与数字文化事业政策制定等过程,充分激发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需求,着力构建符合公众需求与期待,畅通公众需求表达、利益保障、权利实现机制和公众满意度反馈机制,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对接.逐步在参与方法、参与范围、参与程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健全公众参与的管理机制.增强制度、技术、人力等保障,从夯实基础设施、挖掘文化数字资源、优化专业技术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和拓宽拓展网站、手机APP、微信、微博传输新媒体渠道等方面着力解决.探寻实现跨界创新的整体性治理和创造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的新模式,构建多元化数字文化事业协同治理主体,实现均等高效、网络健全、精准惠民、便捷优质的服务.

(2)建构与均等化治理模式相适应的治理机制

作为数字文化事业服务与管理的新机制,数字文化事业治理机制运作基础的构建应是当务之急,结合现有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运作模式,并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既能对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内部发挥作用,维护、控制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运行,使其向既定目标前进;又能驱动数字文化事业治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自己的行为目标运行.实行协同式公众参与的具体范式转变,拓展参与主体,设定项目模块,向社会专业机构公开邀请合作伙伴.从均等化机制设计、系统构成、运行机理三个方面入手,创新治理机制,建立多元供给机制、服务评价回应机制、科技创新机制、协调投入机制、法律保障机制以及均等化实现机制在内的外部需求响应供给机制和内生机制,最终形成并实现一个完整运行的行为和质量协调机制系统,切实有效改变当前存在着均等化机制建构零散,不成体系,无法实现系统运行的局面.

提高服务效能是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重要发展目标,构建数字文化事业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与内容,健全制度治理和内容治理的主要工作机制,建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数字需求表达机制,完善包括奖励激励机制、声誉激励机制在内的激励机制,不断强化政策及制度方面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各类监督制衡机制与决策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立文化结对帮扶工作机制,以创新、协同、开放新理念最终完善形成数字文化事业的独立运作、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现代治理运行的新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工作格局和全流程运作机制,同时保证高效率、质量和效果的公共文化服务回应.努力创造公众参与治理的实现条件,注重强调公众在治理中的话语权,通过组织载体、媒体渠道、行为渠道等三种载体渠道,传递和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从而由 “元治理” 达到实现“善治”的终极目标.从而促使这种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有助于使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治理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构建共生治理的公共文化发展机制.

4.3

重构新型数字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的实现提供完备的数字技术支撑

(1)均等化理论非常强调新技术在数字文化事业治理中的应用

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数字信息的快速、有序的流动,进而实现数字文化事业组织间流程的协调运转.通过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流程再造,从空间规划和内容建设角度推动数字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技术支撑,利用新技术手段构成集群式的区域数字文化事业的虚拟信息网络空间,将各种类型的、有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整合和挖掘,构建一个共同联合体数字文化事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系统,还要涉及到对其进行安全维护和更新升级,能够为用户无障碍获取得到有效利用及长期保存.借助“云技术”、“大数据”等互联网手段,可以让政府第一时间掌握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状况,实现数字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推动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进程.

(2)主要依靠的数字信息技术

高智慧、大服务、强自助、广共享、可持续不仅是当代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也是实现数字文化事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基于电子模拟技术和单向广播模式,数字技术与交互网络技术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智慧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具体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云计算、云存储以及相关的技术,系统的统一登录、认证、利用、服务等门户网站技术,系统安全管理技术,数据安全技术,调度与链接技术以及互操作互交换标准等.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均等化构建需要联合各种力量保证技术上的具体实施,还要消除诸如隐私权受侵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信息污染问题、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公众媒介素养培养等难题.为数字文化事业治理提供技术上的有力保障,从而提升整个数字文化事业体系的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4.4

创造有利于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均等、高效、持续、公平的外部条件

(1)为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数字文化事业建设还需要国家的支持、推动和引导,在理论研究、政策资金和人员组织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证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目前国内关于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成果在进行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国家和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支持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探索研究新的治理策略,借鉴国外的新理念和好经验,在顶层设计、治理能效、应用创新和区域发展等方面推进我国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实践发展战略,确立全国性层面、省一级层面、县一级层面的均等化推进具体内容,指导数字文化事业在网络设施装备、数字资源建设、产品服务技术方面逐步完善和提高,使广大公众获取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公共文化服务.

(2)完善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化发展健康的外部环境

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持续有序开展,还需要国家法律的保证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例如、财政部于2011 年12 月共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视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继续完善对于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发展健康的外部环境,形成促进文化创新创造、满足多层次需求的文化发展环境,指导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规范数字文化事业建设的统一标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党、国务院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开启了公共文化提升服务效能的新方向.率先探索和实践培育数字文化事业新需求、拓展新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优质化、特色化水平,重塑发展动力,使得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3)引导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向效率公平的方向发展

数字文化事业治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稳定的资金投入才能不断向前推进.从国内外数字文化事业建设的资金来源状况来看,政府投入是主要渠道,还要鼓励其开拓其他社会渠道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此外,拥有一支新媒体专业技术和服务管理人才与数字网络意见领袖能力队伍,是有效实现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和提供高品质服务的重要保证;还要注重凝聚社会各方面的专门力量,赋予数字文化事业均等发展强大的生命力,引导数字文化事业治理向效率公平的方向发展,智能智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提升新媒体格局下的价值引领力.

5 结语

数字文化事业治理是向广大公众提供更为美好生活的知识创建、创造富集和加工传播,实现知识生产与应用的一个里程碑和标配.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构建和均等化推进,有效提升数字文化事业的服务效能,有效转型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和分散性的问题,有效满足公众需求的数字协同研究的旨趣.将均等化理念、必要性、治理目标和现实路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均等化的构建与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相融合的自觉性,从而实现在均等化理论的指导下推动数字文化事业治理中各项工作,提高数字文化事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形成完善的数字文化事业协同供给体系,这对满足以按公众需求“点单”为核心的数字文化事业治理范式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晓鸥.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研究.理论与现代化[J].2015(1):100-103.

[2] 魏闻潇等.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信息服务均等化探究.管理观察[J].2015(11):12-14.

[3] 焦振华.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13.

[4] 陆浩东.从“马太效应”看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均等化推进.图书馆论坛[J],201l(2):18-21.

[5] 柯平、宫平、魏艳霞.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评述.国家图书馆学刊[J],2015(2):10-17.

[6] 王锰,郑建明.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数字文化治理体系[J].图书馆论坛,2015,(10).20-24

[7] 欧顺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梗阻及治理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8] 曹爱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公共行政的制度转换[J].开发研究,2008,(5):122-125.

[9] 王京生论文化治理与文化权利.[EB/OL].[2014-11-19]http://news.idoican.com.cn/zgwenhuab/html/2014-11/19/content_5302131.htm?div等于-1

[10] 杨永恒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提高文化治理能力.[EB/OL].[2015-02-03]http://www.ndcnc.gov.cn/shifanqu/zixun/201502/t20150203_1057772.htm

作者简介:王 涛(1964-),女,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数字文化事业;郑建明(1960-),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数字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参考文献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概括总结:这是大学硕士与数字文化本科数字文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理论视域和文化事业和治理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