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临床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评价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临床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19

《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评价》

本文是临床方面有关论文范本与戊己丸和参苓白术散和腹泻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摘 要】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提取我院2016 年12 月~ 2017年12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 例.参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性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采取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中治疗显效的有24 例,治疗有效的患儿15 例,治疗无效的患儿1 例;参照组中治疗显效的有14 例,治疗有效的有19 例,治疗无效的有7 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的82.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患儿经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后有不良反应人数0 人,参照组患儿经常规方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人数为5 例,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采用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患儿的复发率,使其彻底康复,提升患儿身体素质,适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戊己丸;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其多发于秋季时节,多以婴幼儿为普遍生病人群[1];尤其是秋冬交替季节患儿发病较为严重,主要致病因是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为、呼吸道感染、呕吐以及后期腹泻等,若治疗不及时,患儿则会出现中毒、脱水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2];我国传统中医研究发现,小儿秋季腹泻症被中医列为“泄泻”范围内,到每年的秋冬替换季时,小儿的胃肠功能减弱[3],身体机能免疫力变弱,容易感染风寒,且不易救治,易反复感染,最后导致脾胃受损.中医学认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脾虚湿困”[4],且小儿身体处于发育期间,机体脾胃功能较差,特别是自出生身体素质较弱的小儿,在季节交换时极易受到邪气侵入,其导致小儿的脾胃功能紊乱.因此,临床上对于小儿秋季腹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次分析了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提取我院2016 年12 月~ 2017 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 例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 例.参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性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采取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治疗标准,并对其进行筛选,排除伴有发热状态、脱水严重以及含有中毒现象的患儿;且同时排除含有阿米巴痢疾的患儿.所有参与研究的患儿无其他特殊疾病,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研究组患儿中有男童22 例,女童18 例,年龄在3 个月~ 2 岁之间,年龄均差(9.6&plun;1.9)个月;参照组患儿中有男童16 例,女童24 例,年龄在3 个月~ 3 岁之间,年龄均差(10.2&plun;2.5)个月.且所有患儿中其中有合并脱水患儿37 例,合并酸中毒患儿12 例.病程均在(1.6&plun;0.4)天.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均采取一般性常规治疗,在其入院后对其进行静脉注射,平衡机体水电解状态,按医嘱服用思密达(生产厂家:天津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对于12 个月以下患儿给予剂量为,每日一袋,分三次服用,当患儿大于24 个月时,服用剂量为一次一袋,每日3 次.若有患儿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及时上报并实施救治措施.研究组患儿在次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其中包含黄连3g、生白芍3g、甘草3g、砂仁3g、茯苓12g、吴茱萸3g、山药12g、生米仁15g、桔梗6g、山药12g,每日用水冲服,一日两次,1 剂一天,且用药间隔12 小时,用药时间为3 天.

1.3 评测指标

本次研究结果由《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判断,经不同方式治疗后,患儿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无明显不良反应,大便形态正常,经检测后病原学结果为阴性,则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经3 天的临床治疗后,患儿的病症明显缓解,大便异常现象减少,经检测其中有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脂肪球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症状开始加重,则患儿治疗无效.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儿的数据进行整合记录,并行spss17.0 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均数&plun; 标准差) 的形式表示,行t 检验.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

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中治疗显效的有24 例,治疗有效的患儿15 例,治疗无效的患儿1 例;参照组中治疗显效的有14 例,治疗有效的有19 例,治疗无效的有7 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的82.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详情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儿经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后有不良反应人数0 人,参照组患儿经常规方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人数为5 例,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小儿秋季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其多发于秋季时节,多以婴幼儿为普遍生病人群;尤其是秋冬交替季节患儿发病较为严重,主要致病因是轮状病毒感染,其发病率高、复发性强.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1)患儿每日多次大便,病情较重者每日至少10 次.(2)患儿大便颜色不正常[5],且不成固体状,且部分患儿出现便中有粘液等,同时患儿还会出现腹部疼痛、发热、口渴、恶心、呕吐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患儿则会出现中毒、脱水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我国传统中医研究发现,小儿秋季腹泻症被中医列为“泄泻”范围内[6],到每年的秋冬替换季时,小儿的胃肠功能减弱,身体机能免疫力变弱,容易感染风寒,且不易救治,易反复感染[7],最后导致脾胃受损.中医学认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脾虚湿困”,且小儿身体处于发育期间,机体脾胃功能较差,特别是自出生身体素质较弱的小儿,在季节交换时极易受到邪气侵入,其导致小儿的脾胃功能紊乱,使患儿脾胃虚弱.除此之外,小儿消化系统常出现腹痛腹泻、肠胃不适的现象,因此,秋季高发病难以彻底治愈,临床上西医疗法改善患儿的基本状态,但治疗效果不明显,复发率较高.

经本研究发现,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中治疗显效的有24 例,治疗有效的患儿15 例,治疗无效的患儿1 例;参照组中治疗显效的有14 例,治疗有效的有19 例,治疗无效的有7 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的82.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 ﹤ 0.05),研究组患儿经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后有不良反应人数0 人,参照组患儿经常规方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人数为5 例,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综上所述,采用参苓白术散合戊己丸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患儿的复发率,使其彻底康复,提升患儿身体素质,适用于临床推广.

临床论文参考资料: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归纳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戊己丸和参苓白术散和腹泻方面的临床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临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