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艺术院校方面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戏曲打击乐教学基础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艺术院校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24

《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戏曲打击乐教学基础》

该文是艺术院校方面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艺术院校和打击乐和基础研究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李正文[1]

[内容提要]为科学地构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设置的戏曲打击乐课程体系,彰显中国民族戏曲打击乐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及音乐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研究戏曲打击乐的表演特征,确定以板鼓的演奏技能和基础训练为戏曲打击乐课程的教学基础.分析板鼓演奏以手制控、以声协调、以神达意的艺术特点,研究板鼓演奏如何引领戏曲伴奏乐队,发挥宏观调控使舞台表演与乐队的烘托气氛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特殊功效,彰显出板鼓在中国戏曲打击乐所处的重要地位.为在高等音乐艺术院校高端教学中传承和发展戏曲打击乐中板鼓的演奏艺术做出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戏曲打击乐/基础研究/锣鼓套子/板鼓演奏

中图分类号:J648.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6)03-0225-3

引言

我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课程所涉及的戏曲打击乐课程,最早是通过艺术实践环节体现的,随着高等音乐艺术教育的改革与深化,将分散在课堂与舞台中的戏曲打击乐演奏辅导作为专门课程纳入高校课程设置之中.尤其是对学习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并掌握戏曲打击乐演奏基础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辅助课程.因此,研究戏曲打击乐的教学基础已经成为一门极具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戏曲打击乐教学的基础形态

(一)戏曲打击乐课程的设置特点

在我国的戏曲艺术院校开设有戏曲打击乐的专门课程,一般要进行为期四至六年的专业训练.而在音乐艺术院校则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如部分音乐艺术院校,戏曲打击乐不作为专业化课程,而是聘用戏曲艺术院校的教师对民族打击乐学生及西洋打击乐学生进行阶段性教学训练,把戏曲打击乐课程作为其打击乐专业学习的一个分支课程,学习与训练的时间各校有所不同;另外,一些学校以副科选修课开设戏曲打击乐的学习.对学习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要进行为期半年的知识性了解与训练;对作曲专业学生重点讲述戏曲打击乐的演奏法则与演奏效果等.近年来,在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民族打击乐和西洋打击乐专业课程中,逐渐增设了中国戏曲打击乐的课程,其中主要是学习和掌握京剧打击乐四件头的演奏.戏曲打击乐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二)戏曲打击乐的教学形态

学习戏曲打击乐锣鼓演奏的步骤与其它乐器门类演奏的方式有所不同.在戏曲类艺术学校或高等艺术学院里,初学戏曲打击乐锣鼓的人要先由小锣(手锣)入手,等到掌握了小锣演奏一定基础以后,再练铙钹、大锣.在学习“铜三件”乐器的演奏中,对于“戏路”和一些有关戏曲打击乐常识及一些锣鼓点会逐渐地熟悉起来,最后再练习板鼓.因为只有这样的过程,操持板鼓演奏才会更好地配合演员,才有资格顺利地进行板鼓演奏并引领乐队完成剧情需要的音乐演奏.这是戏曲打击乐传统的学习方法,在过去,这个过程是道鸿沟,是不可逾越的.

(三)戏曲打击乐的教学基础

笔者通过长期的演奏实践体会到戏曲打击乐教学基础是板鼓的演奏技能和基础训练,只有将板鼓演奏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掌握戏曲打击乐的基本内容,才能通晓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器的演奏要领.诚然,在舞台戏曲艺术表演中,司鼓(俗称鼓佬)以手制控、以声协调、以神达意的演奏与调控,力图使戏曲伴奏乐队的整体功效得到更好的发挥,使舞台表演与乐队烘托有机地溶为一体,彰显出板鼓在中国戏曲打击乐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更彰显出板鼓演奏是戏曲打击乐教学研究的基础点.

二、教学基础中的板鼓演奏教学研究

板鼓是中国特有的戏曲打击乐中重要的鼓类乐器,亦称单皮鼓、皮鼓、班鼓等.民间流传历史久远,清光绪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曾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廖廖数语,将这件乐器的基本属性赫然地表现出来.在传承和发展戏曲打击乐中板鼓的演奏艺术的教学探索中,将通过简介板鼓的演奏技能和基础训练,为戏曲打击乐教学奠定了基础,使之后的教学环节更为通畅.

(一)板鼓演奏的初步训练

板鼓演奏的训练首先从演奏敲击动作开始,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小锣、铙钹、大锣训练二到三个月时即可开设板鼓基本功课,逐渐掌握熟悉乐器的性能,结合打击乐知识的学习,以能基本掌握敲击的动作和常规的节奏型为训练目的.

练习击打单皮鼓时,应将它放在三折式的鼓架上,打鼓者坐在鼓架的后面,右足蹬在脚凳上,使腿部与鼓面保持相平.以食、中、拇指握住鼓楗子下端.击打时运用腕力.注意两手要平正,用鼓楗子头顶端(节头处)接触鼓面.当击鼓心时,手的指背要接触腿面以作为支撑和瞄准基点.身体须直正,不可因手臂活动而使身体、头部摇晃.需要养成两眼平视前方,不要总是俯视鼓面演奏,因为低头演奏在舞台伴奏上会很容易造成种种差错.因此,要练就近乎于盲打的熟练功夫.正如传统的教学中所形容的“头如青山峰,手似急雨点”.我们要把功夫练到那种纯熟、稳健的程度.

(二)板鼓鼓套子的演奏基础

当训练单手敲击速度至每分钟180次,即单手按每拍四个音是每分钟90拍的速度时,姿势也基本掌握了,这时可以结合部分基本技巧鼓套子(“套子”是对有规律、程式化乐谱的俗称,即为有套路的乐谱之意.下文同.)进行交替训练.

教师在训练中要掌握住速度,要求学生节奏准确,力度平均,切不可急于练习滚奏,以免把手腕练僵.训练时是要以︱大八︱大八︱大八大八︱大八︱为主,慢快结合,因为这种套子在单手速度每分钟能击打240次(单手按每拍四个音是每分钟120拍的速度)时,十六分音符状态下就自然是个“五点撮”(短滚奏)了,这样训练板鼓双手腕子不僵,打出的节奏准确、音色实,“撮儿”的效果既圆又均.

学习演奏锣鼓点的“开头”时,其手法则有所变化.并要结合运用训练过的︱大八︱大八大八︱大八︱大︱作为基本技巧鼓套子进行变化.慢练时,前两小节就是锣鼓点【一封书】的开头,快练时,就是锣鼓点【快流水】和【原场】的开头.如,︱大八︱嘟︱拉八︱大︱等.这种基本功与技巧鼓套子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即能练习演奏基本功又能练习演奏技巧,必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单手训练的重点

左手单手训练是板,右手训练则是单楗.在传统教学训练中的重点是左手板与右手鼓在演奏时动作协调,俗称“双手分瓣”.在教学实践中,可结合过门的套子,唱腔间奏的套子等进行左右手配合演奏训练.而在“分瓣”训练完成后,应选择哪种技巧套子训练则非常关键.笔者认为,右手单楗的训练是一个重点,尤其是带有“哆罗○”开头的技巧套子上.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一些学生演奏板鼓的基本功与一些技巧比较好,但对右手单楗技巧中有“哆罗○”技巧套子却没有把握,在心板感觉上,时值不够准确,这是我们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说起“哆罗○”,在戏曲中,演奏很多曲牌、唱腔板式的起板都需要用它,一些较快的过门间奏中的板鼓套子都需要这种技巧(在鼓套子念法叫个拉○,而不念哆罗○)配合.如果这种技巧练的不能得心应手,就会误事.比如一个简单的[花梆子]音乐,慢奏时,鼓套子应是︱衣大︱衣冬大︱或是︱衣大︱衣大大︱.但在花旦戏中,人物的[云步]或用脚尖走[快搓步]时,音乐节奏很快,鼓套子再用慢奏打法就觉得没有轻快活泼的感觉,如果用︱衣大︱衣个拉︱演奏,听起来就很俏,而且流畅.这种技巧在剧目伴奏中用处较广,连接演奏、单独演奏的情况随处可见.

当然,不是要求单一的哆罗○的训练,是要结合技巧套子进行训练.如:︱衣大︱衣冬大︱衣大︱衣冬大︱或︱衣大︱衣冬大︱衣大︱衣冬大︱衣大︱大大︱衣大︱衣冬大︱等技巧套子练习,都是可以在左右手分瓣训练之后加入课程.初练时可每秒一拍,当然要逐渐加快速度地训练.因此,教师要抓住教学重点,方法得当,达到训练一定的效果时,自然就会灵巧地奏出哆罗○.

三、板鼓演奏的艺术实践环节研究

研究板鼓演奏的艺术实践首先要阐明板鼓演奏的艺术功效,根据戏曲艺术有“三打七唱”即指打击乐在伴奏唱腔、引领过门、配合身段和烘托气氛等方面的功效特点,发挥板鼓为主要引领的作用,把戏曲打击乐中五种常用并个性、音色及音响均有特殊功效的乐器,并称“五件头”的板鼓、大锣、铙钹、小锣、小堂鼓(或花盆鼓)专业化组合,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各展乐韵,相得益彰.发挥戏曲打击乐作为“武场”表演占“半壁江山”的作用.

(一)板鼓演奏在艺术实践中的作用

在戏曲乐队中演奏板鼓者相当于西洋交响乐队中的指挥.所不同的是,演奏板鼓者不仅要控制节奏,还要靠各种特殊,繁杂的手势变化及击打板与鼓的音响来指挥各乐手进行演奏.一个好的戏曲板鼓指挥,必须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和掌握高难技巧的本领及丰富的戏曲文献知识才能胜任.

因此说,板鼓演奏的基本功训练及其掌控锣鼓经的能力基础要相对演奏小锣、铙钹、大锣单一性演奏的乐手责任更大,掌控戏曲音乐变化的能力相对更强,训练也略为复杂.因此,在教学中掌握大锣、铙钹、小锣演奏的教学环节中,提前进入板鼓课是十分必要的.即是特色能胜任板鼓演奏的学生,使其成为本课程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引领并提升学生群组中这类学生的技术及艺术的整体水平.实践证明,第一时间开设板鼓课程或特色有演奏基础的学生成为中坚力量,是科学地安排并落实教学进度、保证选修戏曲打击乐课程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学生掌握戏曲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关键.

(二)科学规范板鼓演奏技能的重要性

科学规范板鼓演奏的专业技能如同其它音乐演奏训练一样.所谓规范,就是板鼓在开、转、接、收要正确、清楚;引领大锣、铙钹、小锣演奏的手势要标准.因为演奏板鼓的乐手必须要通过双手操控的两根鼓楗子和板的击打音响,并通过学习各种特定手势来指挥各打击乐手来进行演奏.如果板鼓的开、转、收不正确、手势交待不清,大锣、铙钹、小锣同板鼓的配合就不严谨.可把板鼓技能归纳为四句话使学生便于记忆,在课堂上要详细说明其内涵,这四句是:

衣、摔、支、伸、抖,

点、闪、滚、边、抛,

指、撇、分、扬、撤,

打、按、划、领、抄.

艺术实践注意的环节还有:先教标准的锣鼓点,然后再教变化即有变奏的.“花点”和“加花”的讲解要清楚明了.教师的示范必须要规范,力求使学生知其原理、熟其规则、悟其魅力、达其效果.尤其是在指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引领打击乐整体演奏时,容许板鼓演奏者的手法各不相同,但手势必须清晰明了、准确果断.在所引领的击打音响中,令大锣、铙钹、小锣演奏锣鼓点子标准、富于变化.

在教学细节上,要对一些变奏打法的锣鼓点要向学生讲明.如,演奏【急急风】、【扫头】等,同一个名称,击打数却有所不相同,说明“花点”和“加花”的区别等等.总之,在继承传统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强化训练重点,严格要求.

(三)艺术实践是基础教学的延伸

戏曲打击乐演奏参与舞台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如同建筑工程中盖楼房打地基,地基打的深,打的牢,楼房才能盖的更坚固.然而,艺术实践则是课堂效果的验证,是在有限的课时中掌握的专业技能,在舞台上实践进行强化,并作为技能提高的主要环节.诚然,要把诸多戏曲打击乐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演奏技能传授给学生,确实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但是如果能把课堂、艺术实践及与演员配合并接受舞台导演的指导,则是基础延伸的主要形态,也会将新的教学内容即时增添、即时掌握、即时消化.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后,更为科学系统的戏曲打击乐的基础教学,更为重视的板鼓演奏作为教学基础,则会更有效地完善其教学效果,真正展现戏曲打击乐的课程设置意义.另外,还要更多地发挥学生们的音乐演奏能力,适当调整训练内容和环节,加强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的相互促进作用,在舞台实践中总结教学基础研究的效果.

结语

笔者以为,音乐艺术院校戏曲打击乐课程的教学基础是板鼓演奏的训练与教学.而板鼓演奏训练的基本思路是:动作协调地敲响乐器、熟练掌握左右手的配合、练习演奏富于变化的鼓套子内容等.演奏板鼓的训练效果要达到熟练准确,能背谱演奏.训练的内容能举一反三地进行变化,为演奏锣鼓经和学习引领“铜三件”配合演奏及为舞台的艺术实践做好准备.在教学中更要使演奏板鼓的人掌握一定的与大锣、铙钹、小锣配合演奏的技巧和内容,能研磨锣鼓经与舞台表演的关系、灵活协调乐队与演员之间的关系、把握戏曲表演的宏观节奏和把握舞台演出效果而发挥出戏曲打击乐的艺术魅力等等.引导学生在初通戏曲打击乐的板鼓演奏基础后,有继续学习研究的空间与目标,使有限的课堂教学与无限的艺术实践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吴春礼、何为、张宇慈编著.京剧锣鼓[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2]穆文义.京剧打击乐(技巧与练习)[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杨晓辉.京剧司鼓艺术与技巧[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刘越.京剧唱腔鼓套子(技巧与练习)[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白丽荣)

艺术院校论文参考资料:

艺术当代杂志

艺术科技杂志

艺术导论论文

领导艺术论文

艺术教育杂志

艺术期刊

本文汇总,这是一篇关于艺术院校和打击乐和基础研究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艺术院校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艺术院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