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大学计算机方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跟混合式教学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作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学计算机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13

《混合式教学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作用》

该文是大学计算机方面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跟计算机和基础课和作用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混合式教学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作用

赵?宏,王?恺,高裴裴,王?刚

(南开大学 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天津 300071)

摘?要:分析当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MOOC/SPOC混合式课堂教学的利弊,以南开大学为例,通过收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相关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比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与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 混合教学;MOOC/SPOC;大学计算机;课程;有效性

0引?言

国内外大学大批优秀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和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课程不断出现,在线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同时,许多大学已将MOOC和SPOC应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10].在此大背景下,南开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改革实践.自2015年开始,在大一新生的文科和理科中分别选择一个实践班,将MOOC/SPOC课程正式引入实验班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地融合,进行混合式教学.

采用新教学方法(学生主导学习)是否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学习)更加有效,是否适合中国学生现阶段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需要进行跟踪研究和评估.在科学地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新的教学方法,为未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方法引入了MOOC/SPOC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则采用在大班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解析,在小班上采用讨论和答疑的模式,帮助学生学习.在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后,学生的职责转变为:①学习的发起者;②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获取知识;③发现问题,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④创建和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教师的职责转变为:①学习的指导者和推动者;②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③指导学习;④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⑤激发学生探索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⑥不断明确教学需求.

南开大学的计算机基础(理)课程是为全校理工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教学内容包括C++程序设计语言、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用计算机相关技术求解的项目实践.计算机基础(文)为全校文科学生开设,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基本概念、信息检索、Office案例实践等内容.相较于理科生,文科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

表1是新的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相关的教学班分别为实践班和对照班.

2研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实践班和对照班的相关数据,客观地分析这些数据,研究新方法是否适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

2.1研究数据

研究收集的是2015年9月—2017年1月期间的数据.考虑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存在差异,因此高考成绩被用来评价学生个体提高情况.

(1)计算机基础(文/理)课程相关数据.研究收集了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和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文/理)课程的相关数据,其中理科课程实践班和对照班各70人,文科课程实践班和对照班各100人.

(2)后续课程相关数据.为分析、评价新方法是否能够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否能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产生有利影响,还收集了相同学生在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的全校公共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的相关数据.理科为数据结构与算法,文科为ACCESS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两课程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2.2样本数据及处理方法

研究中收集的样本数据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课程的作业和项目成绩PS,即学生平时作业、案例实践和项目实践的成绩.

(2)最终课程评定成绩FS,即学生最终获得的课程成绩.

(3)高考入学成绩QS.假设某同学的高考入学总成绩qS,高考满分为TQS,则高考入学成绩为

(1)

(4)学习趋势成绩TS.根据课程最终评定成绩FS与高考入学成绩QS考查学生成绩相对提高情况.TS的值为正,表示课程成绩比入学成绩有所提高,意味着较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TS的值为负,表示课程成绩比入学成绩有所下降,意味着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假设AFS是实践班和对照班课程成绩的平均值,AQS为实践班和对照班高考入学成绩的平均值,则学习趋势成绩为

(2)

研究中将所收集的PS和FS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的是线性归一化方法.

为清楚地描述一名学生的成绩在所有成绩分布中的位置,每组归一化后的数据都划分为低成绩、中等成绩和高成绩3类,具体方法为:

设y为归一化后的数据,

If (y≤0.5)则为低成绩,该类数据用符号C表示;

If (0.5<y≤0.75)则为中等成绩,该类数据用符号B表示;

If (0.75<y≤1)则为高成绩,该类数据用符号A表示.

2.3目标及其相关假设

本研究拟分析新方法和传统方法在以下两方面的优劣.

(1)学习效果,即研究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对后续课程的影响,即研究哪种方法能够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方式转变,对大学后续课程的学习产生有利影响.

表2为研究中使用的数据与研究问题的相关性.

2.4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卡方检验来比较实践班和对照班成绩分布的相同或不同.在进行推断检验时,显著性水平ɑ取值为0.05.

3数据检验统计结果

3.1作业和项目成绩检验结果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作业和项目成绩的卡方检验结果为:理科x2(2, N 等于 140) 等于 4.387, p 等于0.112>> 0.05,表明理科实践班与对照班在提交作业和项目方面没有明显不同;文科x2(2, N 等于 200) 等于59.231 , p 等于0.000< 0.01,表明文科实践班与对照班明显不同,从A、B和C 3类数据的比例可以看出,实践班的学生有更大可能会提交高质量的作业和项目.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作业和项目成绩的卡方检验结果为:理科x2(2, N 等于 140) 等于 8.109, p 等于0.017< 0.05,表明理科实践班与对照班明显不同,从A、B和C 3类数据的比例可以看出,实践班的学生有更大可能会提交高质量的作业和项目;文科x2(2, N 等于 200) 等于17.766, p 等于0.02< 0.05.表明文科实践班与对照班明显不同,从A、B和C 3类数据的比例可以看出,实践班的学生有更大可能会提交高质量的作业和项目.

3.2期末统一考试成绩检验结果

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成绩卡方检验结果为:理科x2(2, N 等于 140) 等于 1.800,p等于0.407 >>0.05,表明理科实践班与对照班没有明显不同,考试成绩分布近似;文科x2(2, N 等于 200) 等于 35.926, p等于0.00 < 0.01,表明文科实践班与对照班明显不同,从A、B和C 3类数据的比例可以看出,实践班学生有更大可能取得好成绩.

2016—2017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成绩卡方检验结果为:理科x2(2, N 等于 140) 等于 10.710,p等于0.05,表明理科实践班与对照班没有明显不同,考试成绩分布近似;文科x2(2, N 等于 200)等于 30.928, p等于0.00 < 0.01,表明文科实践班与对照班明显不同,从A、B和C 3类数据的比例可以看出,实践班学生有更大可能取得好成绩.

3.3学习成绩趋势统计结果

理科2015—2016学年两个学期均呈现出实践班的学习成绩趋势好于对照班,实践班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提高比例比对照班分别高50和12.67个百分点.

文科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实践班的学习成绩提高比例高于对照班14个百分点,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实践班的学习成绩提高比例高于对照班1个百分点.

理科和文科的后续课程均呈现出实践班的学习成绩趋势好于对照班,实践班比对照班成绩提高比例分别高17.72和9.9的百分点.

因此,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学生,实践班的学生都有更大的可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南开大学自2015年9月—2017年1月,以实践班的形式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工作,将MOOC/SPOC引入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新教学方法的实践班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班的对比研究发现,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文科学生的课程成绩高分比例偏高,该方法适合相对简单的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学习,对于课程内容相对较难的理科学生,混合式教学和传统教学在课程成绩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不同.无论是对学习的课程内容相对较难的理科生还是相对简单的文科生,混合式教学方法都表现出能够很好地训练和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对后续课程产生有利影响,用新方法学习的学生有更大的可能适应大学课程的学习.

4.2建?议

本教学实践采用的结合MOOC/SPOC、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案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方法,适合推广应用于全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课程内容难易程度和授课对象的不同,调整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比例和方式;对于学习内容较难、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大学计算机课程,需要教师更多地参与和指导,增加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Kizilcec R F, Pérez-Sanagustín M, Maldonado J J.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predict learner behior and goal attainment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7, 104: 18-23.

[2]Vimala B, Gan C L.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technology for learning[J].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016, 33(3): 808-821.

[3]Chapman S A, Goodman S, Jawitz J, et al. A strategy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2016, 57: 55-63.

[4]Sobaih A E E, Moustafa M A, Ghandforoush P, et al. To use or not to use? Social media in higher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ior, 2016, 58: 296-305.

[5]Phan T, Mcneil S G, Robin B R. Students’patterns of engagement and course performance in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6, 95: 36-44.

[6]Goggins S, Xing W. Building models explaining student participation behior in asynchronous online discussion[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6, 94: 241-251.

[7]Zhou M M.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cceptance of MOOCs: A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6, 92-93: 194-203.

[8]Kaplan A M, Haenlein M.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digital revolution: About MOOCs, SPOCs, social media, and the Cookie Monster[J]. Business Horizons, 2016, 59(4): 441-450.

[9]Brahimi T, Sarirete A. Learning outside the classroom through MOOC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ior, 2015, 51: 604-609.

[10]Hewa K F, Cheung W S. Students’and instructors’use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 Motivations and challenges[J].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014, 12: 45-58.

(编辑:宋文婷)

大学计算机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计算机论文

大学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计算机硕士论文

大学心理论文

汇总:该文是一篇关于计算机和基础课和作用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大学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大学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