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飞行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台湾U2飞行员张立义少校的多舛人生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飞行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07

《台湾U2飞行员张立义少校的多舛人生》

该文是飞行类有关开题报告范文跟张立义和飞行员和少校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左中仪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说过:自上帝制造出亚当和夏娃,就产生过许多爱情的悲剧,外国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古代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而现代的中国则是张立义与张家淇……

2015年9月1日,86岁的台湾老兵张立义抵达北京,受邀出席抗战大阅兵观礼.张立义在其下榻的宾馆里对采访他的众人说:“中国现在的和平发展来之不易,企盼两岸能够和平统一,两岸一家亲,不能再搞了.”

长剑刺穹 “蛟龙”坠地

1965年1月10日18时,一架编号为3512的U-2型高空侦查机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为躲避大陆雷达,飞机贴着海面低空飞行.穿越了台湾海峡后,沿海岸线向北飞,在即将飞入大陆时,飞机跃升到2万米高空.19时56分,飞机从山东海阳窜入大陆,转向西北.

U-2飞机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装备美国空军的一种单发单座高空侦察机,绰号“蛟龙夫人”.U-2飞机的机长19.2米,翼展31.4米.该机性能优良,其最快航速805千米/小时,最大航程10300千米,实用升限21300米(此高度是当时所有歼击机与高射炮都不能达到的).其装备的全自动照相机在9000米高空工作时,所拍摄的照片可看清报纸上的标题.此外,该飞机还备有雷达侦收机和辐射源侦测设备.

1956年,当白宫获悉中国准备研制的消息后,引发美国政府上下一片恐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给美情报局(CIA)下发命令:严密监控中国核计划的实施.

显然,由美国人自己在中国上空进行侦查,是违背国际法的.于是,CIA便与台湾当局秘密签署协议:由美国提供飞机和培训台湾空军飞行员,来完成对中国大陆的高空侦查任务.1961年2月1日,台湾正式成立专飞U-2的空军第35中队,因其队徽为一黑猫的图案,故又称“黑猫中队”.

黑猫中队及其使命在台湾空军中属特级机密,仅有蒋氏父子和空军司令等极少数人知晓.U-2所拍摄的照片资料均由CIA独享,就连蒋氏父子都看不到.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在新疆罗布泊试爆成功.倍感焦虑的美国政府指令台湾“黑猫”频繁出动,加紧窃取中国相关情报.

驾驶3512号U-2飞机的正是张立义少校,这位有着3700小时飞行记录的老资格飞行官,此前已四次顺利完成飞入大陆侦查拍照的任务.此次张立义是奉命飞赴内蒙古包头,收集核设施的机密资料.

然而,从1962年9月9日起,已有3架U-2被我空军击落.虽然在起飞前,美国情报官告之张立义飞行路线上绝对安全,可张立义的心中仍然是忐忑不安.令张立义略感宽心的是,此次飞机上除了原有的第12系统(雷达预警)外,又加装了第13系统(电子干扰).3512号从华北进入山西,飞向包头.

此刻,包头以东的萨拉齐(今属土默特右旗)空军地空导弹一营的阵地上,四枚从苏联引进的萨姆2型导弹正蓄势待发,剑指苍穹.而张立义此时有所不知的是,在导弹阵地上已新加装了“反电子预警2号”设备,可让U-2上的第12系统失灵.

当3512号距离阵地34公里时,营长汪林命令:发射!三枚导弹依次呼啸升空,其中第一、二发直接命中.这架“蛟龙”立即在地面监视雷达荧屏上消失,时间定格在21时17分.

当3512号距离导弹阵地44公里处,我制导雷达天线打开时,U-2驾驶座舱里的张立义只见第12系统指示灯闪了一下,并未报警.正当他犹豫是否要打开第13系统的瞬间,飞机强烈地震动了一下,舱外闪起一道刺眼的红光,紧接着一声霹雳.“飞弹!”训练有素的张立义下意识地狠拉了一下弹射装置.在一片震耳欲聋的轰响中,张立义觉得自己正朝着一个无底的黑洞坠去……

绝境逢生 摆脱死神

张立义从7万英尺高空弹出座舱,呈自由落体翻滚下坠,直到离地面1万英尺时,降落伞自动打开.张立义的意识开始逐渐恢复,他暗自庆幸自己还活着.

张立义降落在一片白雪皑皑的沙漠上,四周死一般的寂静.刚从飞机座舱内20度的恒温中弹射出,落到零下20多度的雪地上,就好似掉进一个巨大的冰窟中.他紧紧地簇拥着降落伞,身体依旧在激烈颤抖,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绝望和恐慌笼罩着心头,他心里默默地企盼抓他的人早点出现.

好不容易熬到了黎明,张立义发现远处有一片蒙古包村落,此时就如同在大海中迷航的人突然见到陆地一般.于是,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和冻得不听使唤的双脚,跌跌撞撞地走过去.

张立义见一顶蒙古包升起了炊烟,便踉跄着闯了进去,扑面而来的热气,令他头脑一阵眩晕,便一头瘫坐在火炕边的地下.这家蒙古包的主人叫董吉召,是土默特旗沙海子公社西一间房大队的大队长,他昨晚率领一帮民兵去抓美蒋特务,忙活了一宿未归.他的妻子刚开始做早饭,突然见闯进来一“怪物”,这位牧区中年妇女从未见过“大脑袋”的高空头盔和猩红色的高空抗压服.她便抄起一把菜刀,壮着胆子凑近一看,原来是个大活人,机灵的她立即明白是咋回事了.见张立义哆哆嗦嗦的样子,她连忙递过去一件羊皮袄,说道:“冻伤的人不能烤火!先捂捂暖吧.”说完,便出去叫来几位民兵,给张立义身上的伤口做了简单的包扎,用毛驴车将他拉到公社.

中午,正当张立义坐在火炕上吃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时,海峡对岸的东港张立义家中,来了一伙不速之客.台湾空司令徐焕升上将向张立义太太张家淇传达了一个噩耗:张立义少校昨晚飞大陆执行任务时,不幸殉难.

年轻貌美的张家淇生于1934年,早在上初中时便与刚从台湾空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张立义结识,生活在异乡的两个“南京人”一见钟情.1956年,张家淇高中毕业后,便与张立义结婚.婚后两人伉俪情深,九年中育有一女两男三个孩子.作为飞行员妻子的她,无时无刻不在替丈夫的安危担忧,如今噩运终于降临,年仅31岁的她伤心欲绝.

在大陆这边,下午,赶来的医务人员和解放军用一辆中吉普,将张立义送到呼和浩特解放军医院救治.晚上,躺在病榻上的张立义回想起这一天的遭遇,恍如梦境,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所有遇到的不论是军人,还是老百姓对自己都客客气气,没有一点不礼貌的表现,这与台湾情治部门所宣传的有着天壤之别.他暗自庆幸,自己能死里逃生,感谢上帝保佑!

躺在温暖的病房里,张立义浮想联翩,往事历历在目.1949年,正在空军军官学校读书的张立义,孤身一人随校撤至台湾岗山,自己的母亲和兄妹留在了大陆.1951年毕业后,赴美接受喷气机飞行训练.回台后,整整十年专飞F84和F86喷气机.1964年赴美学习U-2飞行技术,学成回台加入“黑猫中队”.由于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而受到嘉奖,并两次被蒋“总统”召见.现如今,一切如同过眼云烟,都不复存在了.

第二天,张立义的伤情急剧恶化.经检查,发现他由于从高空急坠,气压骤变而导致两眼球高度充血,有双目失明的危险;双脚严重冻伤坏死,有截肢和感染引发败血症的可能;脊椎严重挫伤,可能导致瘫痪;右肩及右肋部有多处碎片嵌入,同样有感染可能.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用专机将张立义接往北京解放军空医院抢救.

医院成立了专门的治疗组,经多位专家精心医治,张立义再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伤情逐渐好转.

在医院里,张立义单独住一套间病房,除了有4名着便装的军人负责“保卫”外,还有一位军官与他同住一室.然而,这些人也只是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从不和他谈及政治内容.在医院里,张立义是一位神秘的伤员,仅极少数领导知道他的身份.

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他掉在蒙古包里的手表.这是张立义在美国受训时得到的一双对表,另一块是做为爱情信物戴在妻子张家淇的手腕上.睹物思人,他想到了他的妻儿,想到了他台湾温馨的家……

此时台湾当局已宣布张立义为“烈士”,其牌位进“忠烈祠”安奉,并在新店碧潭空军公墓修了一座张立义的“衣冠冢”.张家淇及其儿女均为“遗属”,按空军“中校”待遇抚恤.张家淇也从东港空军子弟学校,调到台北“中华航空”工作.

这一年的春节,张立义是在医院里度过的.有关部门除了给他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还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他的母亲与兄妹就住在南京,都很好.

18年的“俘虏”生涯

一个月后,张立义伤愈出院,令人惊讶的是在医务人员精心治疗下,他身上竟然没有留下任何的后遗症.更让张立义想不到的是,自己并没有被送去监狱,而是住进了北京的空军招待所.

在招待所里,张立义换上与一般市民一样的“中山装”;每天的伙食标准是1元钱,这是当时普通市民生活水平的5倍,招待所食堂饭菜丰富可口,偶尔还可以出去品尝一下烤鸭、涮羊肉等美味佳肴;独自住在洗漱卫俱全的双人套间;外出参观、游览、看演出一定要有人陪伴,可以坐专车、公共汽车,甚至骑自行车.在这里,张立义丝毫不觉得自己是一名“俘虏”,倒像一名“客人”似的,只不过稍感到一些不自由罢了.

一天,工作人员带张立义前去军事博物馆参观,在那里他见到四架U-2高空侦察机的残骸,其中第4架就是自己的座机3512.如今的3512折断了翅膀,摔扁了机身,断裂了机架,瘫躺在地上.看到这一切,张立义百感交集,相比驾驶U-2飞机的前三位同事陈怀、叶常棣和李南屏而言,自己真是“幸运儿”.

一段时间以来,偶然也有人来询问一些关于U-2飞机的技术问题和台湾空军的一些情况,但也不是审问,而是客客气气地像“唠嗑”一样.

转眼到了“”期间,张立义身边的人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运动中,而他却是一个局外人.照常每天散步、打乒乓球、看书、读报,参加一些搞卫生的劳动,在暴风骤雨般的环境中倒也逍遥自在.

一晃五年过去了.1970年3月,一位首长模样的空军军官来招待所向张立义宣布:根据其“认罪”态度和“悔过”表现,人民政府决定宽大处理.从即日起,张立义获释并恢复公民权,同时安排他去南京“工作”.最后,还补充说这都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

3月12日,张立义在两位着便装的军人陪伴下,回到了他的故乡江苏南京.1929年11月7日,张立义就出生在这里.三十多年来,家乡始终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在南京军区有关部门办完了交接手续,张立义被安排在招待所住下.张立义清楚,这里距逸仙桥附近的英威街老屋不远.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父亲舍不得家产而留在家中,结果被日军杀害.母亲带着两个哥哥、他和妹妹逃亡去了重庆.依靠两个哥哥在军队中微薄的薪金和母亲打零工挣钱,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1943年,张立义在重庆读完了小学,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位于成都灌县(现都江堰市)的空军幼校第4期.1949年,张立义转入空军军官学校第30期学习,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此时,海峡对岸的张立义妻子张家淇依旧没有从悲痛中解脱,她用丈夫的抚恤金买下了台北的一小块空地,在这个两人婚后共同看中的地方,按照丈夫当初的构想盖了一幢小楼.

回到南京后不久,张立义被带到南京近郊的双闸公社五星大队马前生产队,告之今后就在这里参加农业劳动.张立义拿着发给他的240元生活费,暂住在生产队副队长家.当地政府早就将他的生活安排妥当,不仅购置了桌椅床柜、锅碗瓢盆,还准备了水桶、扁担、铁锹、耙子等劳动工具.另外,还拨了700元的建房款,准备替他盖两间新房.刚开始,生产队无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乡亲们也只以为他是从城里来的一位大龄插队“知青”.

第二天,张立义就扛着铁锹去挖泥.虽然他从未干过农活,动作有点笨拙,可毕竟身强力壮,两天下来,也逐渐开始有模有样了.

这天,生产队干部安排他回家看看,张立义因此激动地一夜未眠.次日一早,就有人陪着张立义去了城里的英威街.在自己出生的老房子前,张立义几乎已认不出来了.见到阔别了27年的老母亲,两人相拥而泣.

到了晚上,张立义的兄嫂、侄儿女一大家子欢聚一堂.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母亲竭尽全力地做了一顿还算丰盛的晚饭.一家人都处在激动、欢愉中,众人都为张立义的遭遇而感到惊奇和庆幸.

这一夜,张立义与母亲睡在一屋.母亲悄悄地问张立义,台湾回不去了,在大陆再找个人,重新安个家吧.张立义告诉母亲,他与妻子是有约定的,他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

此时台湾的张家淇已有点神经质,每当夜深人静时,一听到点动静就会立即起身去开门,嘴里还念叨:“立义,回来了?!”当看到门外空无一人时,往往泣不成声,整夜难以入眠.明知丈夫已不在人世了,可在她内心深处始终拴系着一束解不开的黄丝带.

时间一晃,张立义在农村“插队”已有五年了.在这五年中,张立义学会了各种农活,一年挣的工分除了交口粮钱外,还能落下百十元零花钱.他在一小块自留地里种上蔬菜,还养了几只下蛋的鸡,他做过机电工、开拖拉机、记工员等.乡亲们也从不把他当作“坏人”看,好像“老张”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村里人.

1975年6月,张立义经空军有关部门的安排,去了上新河镇的南京钢套厂当了一名钳工.在这里他每月有38元的工资,住在工厂宿舍,每周可以回一次城里的“家”.在厂里,张立义工作积极,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1年3月,张立义被调入南京航空学院实习工厂,先后任教学副组长、工程师.

“探亲”滞港 漂泊美国

1982年8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张立义和第2架被击落的U-2飞行员叶常棣被俘的消息,同时告知世人:叶、张两人即将获准回台湾“探亲”.

消息传到台湾,已经重新嫁人的张家淇内心五味杂陈,感叹命运为何如此造化弄人?台湾当局闻此消息,也是颇为震惊和尴尬.

11月10日,两名空军人员将张、叶两人送至罗湖.一进入香港,马上就有中旅人员前来接站,并安排两人在九龙尖沙咀的旅店下榻,在此等候台湾方面的“入台证”.除了出境前两人各领到800元的置装费外,在港期间每人每月可领7500港元,除去需支付的住宿费用外,每人每天可留有150元港币的零花钱.

刚来香港时,张、叶两人在这一“花花世界”中,极不适应.在台湾“华航”担任机长的人员中,有许多张、叶两人昔日的同学或同事,他们借飞香港之际,纷纷前来探访早已“殉国”的两个人.旧友相逢,无不感慨万分.

张家淇冒着风险,很快便从台湾来到香港,与“丈夫”张立义相见.分离了近18年的再次重逢,令两人恍如隔世.张家淇问张立义:在大陆这么多年有没有成家,至少有没有打算过?当张家淇听到否定的回答后泪如雨下,她抽泣着断断续续地说:“我多么希望你给我的答复是肯定的,那么至少可以减轻一些我内心中的歉疚和罪恶感……”两人除了抱头痛哭外,相拥无语.

原来,在张立义“消失”了8年后,在家人、朋友的反复劝慰下,张家淇与一位陆军上校何忠俊结婚.何先生也是从大陆去的台湾,刚结婚3个月的他将新娘留在了家乡,以后就一直单身.何先生心地善良,年长张家淇14岁,十分同情张家淇的遭遇,他用诚意感化了张家淇,让深陷在悲伤漩涡中的张家淇,找到了“家”的港湾.但在结婚前,张家淇与何先生约定:一旦张立义重现于世,便立即解除她与何先生的婚约.因为张家淇在冥冥之中,始终觉得张立义没有死.

张立义和叶常棣在香港迟迟等不来台湾的“入台证”,令两人感到诧异、沮丧,甚至愤怒.当初,两人冒死飞大陆执行任务,最终落了个妻离子散的结果.现在,台湾当局却不闻不问让两人成为“弃儿”,真是天理何在?

张、叶两人从华航的一位机长、原“黑猫中队”队长杨世驹的口中得知:早在1974年,“黑猫中队”就撤销了,现当局怕张、叶两人回台湾会造成不良影响,更怕两人是的“间谍”,所以采取拖延战术.

眼看在香港居留6个月的限期已到,到期后也只有重回大陆,或是成为香港的“黑人”.

正当两人左右为难之际,美国CIA驻港人员找到他们,并告知美国政府愿意接纳他们.原来,杨世驹找到两位现已退役的原“黑猫中队”的美国情报官,告之张、叶两人的窘境,立即引起两位美国友人的同情.美国CIA经反复考虑,作出同意两人入美的决定.从表面上看CIA是出于人道的考虑,实际上CIA是怕当年的间谍内幕被抖露出来,又因为毕竟张、叶两人都曾是CIA的“打工仔”,如若此时不伸出援手,恐会在全世界的盟友前丢失脸面.

张立义和叶常棣在经过严格的“测谎”合格后,秘密地离开了香港,到达美国华盛顿.CIA将两人这20年的经历做了一个完整的“口供”,办完了两人的“绿卡”手续后,CIA一次性给了每人2.5万美金以及今后可以维持生活的专项基金.

张立义并没有因此退休养老,他在养老院和加油站各找了一份工作,开始了他11年的“洋插队”生活.

倦鸟归林 重续前缘

在美国的几年中,因为张立义与张家淇两人的女儿在美国定居,每年张家淇都会利用休假来美陪伴“前夫”一段时间.可张立义还是希望能回到台湾,与“前妻”重续前缘.

1987年,已到了所谓“在第三地居住满五年,可回台湾的规定时间了”,可台湾方面却依旧“装聋作哑”.

1989年,英国作家克里斯写了一本《龙夫人》的书,揭露了CIA利用U-2飞机作间谍活动的内幕,书中提到台湾当局对张、叶两人不公的待遇.台湾《联合报》翻译并改编了此书,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舆论大哗,台当局不得不同意张、叶两人回返台湾.

1990年9月5日,张、叶两人被接回台湾.当张立义重新踏上台湾的土地时,已过去了近26年.

台湾当局给张、叶两人办了“退伍”,一次性“买断”张立义的“军龄”,张立义领到70多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5万元).

此时,到了张家淇必须在前后两任丈夫之间作出抉择的时候了,可她在面对前夫的“情”与现任丈夫的“义”之间左右为难.已退役的何忠俊获悉妻子家淇的“前夫”回来了,主动表示愿意遵守当年的约定,与张家淇解除婚姻关系,独自一人住进了“安养院”.

1991年4月,在一个樱花盛开的日子里,张立义与张家淇这对“苦命鸳鸯”,在美国华盛顿举办了第二次婚礼.在他俩各自替对方戴上结婚戒指之时,已是两人离别后的第26年,距他们的第一次婚礼整整过去了35年.

1993年初夏,张立义正式迁居回到台湾与妻子家人团聚,张立义这只“倦鸟”终于“归林”,开始重整破碎多年的“爱巢”.

往返两岸 企盼统一

1993年秋,张立义夫妇以台胞的身份回到大陆,参加在四川都江堰市举行的“空军幼校”校友会.这是张立义离开大陆后,首次重返.会后,夫妻两人乘船东下,一路上兴致勃勃地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让张立义欣喜不已的是,仅仅离开大陆11年,大陆经济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拾爱情的张立义夫妇,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两人相敬如宾,相互照顾对方.以后10年中,他俩周游世界,品尝各国的风味美食,沉浸在只慕鸳鸯不慕仙的日子里.

不幸的是,2003年8月21日,张家淇因患多囊肾、尿毒症而告别人世.信奉基督教的张立义深信:这都是上帝的安排,让爱妻提前在遥远的天堂里等着他.

2015年9月1日,86岁高龄老人张立义从台湾飞抵北京,受邀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9.3大阅兵”观礼活动.亲历过强敌入侵、国共纷争、台海风云、和平发展各时期的张立义,亲眼见到大陆发生的沧海巨变,他为国家的强大而感到骄傲自豪.

9月5日,张立义在朋友的陪伴下,来到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二十四顷地,寻找半个世纪前的救命恩人.遗憾的是,当年解救张立义的董吉召夫妇业已去世,董的后人依然记得张立义这位“从天而降”的叔叔.张立义向董家后人赠送了一块手表和礼金,以答谢他们父母当年对自己的厚恩.

现如今,张立义在南京和台北各有一个家,每年他像候鸟一般来回迁徙.

时光荏苒,人如沧海一粟,乃随国运沉浮.张立义既是台海风雨时局的牺牲品,但他又是其中的幸运者.历经了几十年的风云变幻,张立义由衷地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早日见到祖国的和平统一.

(责任编辑:武学沪)

飞行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总结:此文是适合张立义和飞行员和少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飞行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飞行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