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大豆硕士论文范文 跟大豆食心虫发生与防治措施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豆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3-28

《大豆食心虫发生与防治措施》

本文是关于大豆硕士论文范文跟大豆食心虫和防治措施和发生类论文范文例文。

韩晓旭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江口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阜阳 236234)

[摘 要] 大豆食心虫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该虫的食性较单纯,多危害大豆,轻者将豆粒咬成沟,似兔嘴状,重者吃掉大半豆粒.直接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将大豆食心虫发生及防治的措施提供给大家参考.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特点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4-0052-01

1 形态识别

1.1 成虫:是暗褐色或黄褐色的小蛾,体长5-6 毫米,翅展12-14毫米.前翅灰、黄、褐色杂生,前缘有向外斜走的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形成黄褐线条相间,略具光泽.

1.2 卵:稍扁平,椭圆形,略有光泽,刻纹不明显,长径0.42-0.61毫米,短径0.25-0.27毫米.初产时为乳白色,2-3天变,4-5天变桔红色,在卵的一端可看到1个小黑点,为幼虫的头部.

1.3 幼虫:共分四龄,初孵化时淡,头部黑色.入荚后二龄幼虫呈乳白色,三龄幼虫体色黄白.四龄幼虫初为淡黄,逐变为鲜红色,头部黄褐色,体长8-9毫米,略呈圆筒形.

1.4 蛹:长纺锤形,体长5-7毫米,红褐色或黄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腹部各节背面有一排并列的小刺,尾部有突出.

2 生活史和习性

大豆食心虫在江口镇一年发生一代,以末龄幼虫在土内作茧越冬.越冬幼虫一般于次年7月中、下旬开始开始破茧而出,陆续爬至土表结茧化蛹,8月上旬为化蛹盛期,蛹期约12天左右,成虫8月初出现,盛期在8月20日左右.成虫出土后由越冬场所逐渐飞往豆田,成虫飞翔力不强,一次飞行一般不超过6米.上午多潜伏在豆叶背面或茎秆上,受惊时才作短距离飞翔.午后3-4时开始活动,在豆株上部飞舞,多在植株以上1.5尺左右,午后5-7时或日落前两小时左右活动最盛.早期羽化的成虫雄蛾较多,后期则雌蛾较多,到发生盛期时雌雄比接近1:1.成虫有趋光性,交配后次日即行产卵,8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时间多在黄昏,多产于嫩绿的豆上,少数产在叶柄、侧枝或主茎上.每荚上产1粒卵占多数,其次为2-3粒,4粒以上极少. 成虫产卵有一定选择性,不喜欢在无荚毛或荚毛少而短的豆荚上产卵,以3-5厘米的豆荚上产卵最多,2厘米以下的很少产卵,幼嫩绿荚上、荚毛多的品种产卵较多.每雌产卵量约为80-200粒,产卵期约为5天左右.卵经5-8天孵化为幼虫,初孵幼虫行动敏捷,在豆荚上爬行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一般当天就蛀入豆荚为害,个别爬行可达24小时以上.幼虫食害豆粒并不完全吃光,只吃成兔嘴状缺刻,1头幼虫约可咬食两个豆粒.幼虫在豆荚内为害直达末龄(4龄),正值大豆已经成熟,逐渐脱荚入土作茧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化蛹前上升到土表3厘米以内,3厘米以下化蛹极少,也不能正常羽化出土.

3 大豆食心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1 化蛹和羽化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 在适温情况下,如化蛹期雨量较多,土壤湿度较大,则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发生期较早,发生量也大.土壤含水量为10-30%时,能正常化蛹和羽化.低于10%时有不良影响,低于5%时不能羽化.如羽化盛期特别干旱或暴雨,羽化量剧减.

3.2 成虫寿命和产卵与温、湿度关系 最适温度为20-25度,相对湿度为90%,高温干燥及低温多雨均不利于成虫产卵.

3.3 危害程度与大豆品种的关系 豆荚有毛品种着卵多,裸生型无荚毛大豆着卵极少,荚毛直立的比弯曲的着卵多.不同品种结荚期早晚、结荚期是否集中等也与受害轻重有密切关系.

3.4 危害程度与耕作栽培条件的关系 大豆连作比轮作受害重,在其他条件相似情况下,轮作地可减低虫食率10-40%.重茬年限愈长,虫食率越高.

4 防治方法

根据豆田成虫发生数量,结合8月份的降雨情况,在成虫盛期,连续3天累计百米(双行)娥量达100头或一次调查平均百荚卵量达20粒,当目测到豆田中有成虫群聚交尾打团现象时,雌、雄蛾比例接近1∶1时适时防治.

4.1 农业防治

4.1.1 选择抗性品种 针对大豆食心虫产卵特点,抗性品种应具备以下特点:无荚毛或荚毛少而短或荚毛弯曲型、荚皮坚硬的品种.种植抗性品种,是防止大豆食心虫最有效的方法.

4.1.2 选择早熟品种或适当提前播期 使成虫产卵期豆荚已老黄,不适于产卵,可降低虫食率.

4.1.3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 (重茬年限愈长,虫食率越高.)

4.1.4 翻耕豆茬地 大豆收割后进行秋翻秋耙,能破坏幼虫的越冬场所,提高越冬幼虫死亡率,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4.1.5 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 豆茬地如播种小麦,当小麦收割后正值幼虫上移和化蛹,随即翻耕麦茬,可大量消灭幼虫和蛹,降低羽化率.

4.2 药剂防治: 一般分为在成虫发生盛期防治和幼虫入荚前防治.

4.2.1 敌敌畏熏蒸防治成虫 在成虫盛发期进行.方法是将玉米杆截去两节(1.5尺),再将其中一节去皮,并将这去皮一节浸在80% 敌敌畏乳油中5-10分钟,使其吸液制成药棒,按每亩50-60根均匀插在豆地里,但顶端一定低于豆棵,亩用80%敌敌畏乳油3两(150克)左右.熏杀成虫,效果很好.

4.2.2 成虫盛发期、幼虫初孵期用菊酯类农药如每亩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或2.5%联苯菊酯80-100毫升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4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 上述药剂对防治初龄幼虫蛀荚为害效果都较好,但一定要把药液喷在豆荚上.遇到偏重发生年份,防治初孵幼虫,施药分两次进行防效最好,适期一般在8月下旬.

4.3 生物防治

4.3.1 利用赤眼蜂灭卵:成虫产卵盛期每亩放蜂量2万-3万头.

4.3.2 幼虫脱夹之前,每亩用1.5公斤白僵菌粉,以每公斤菌粉加细土或草灰9公斤进行调配,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

5 虫情调查

5.1 成虫调查:8月初至月底,选当地种植的主要大豆品种,固定2块重茬豆田作为系统赶蛾调查田,每块田面积不少于5亩,每天下午4-6时,每块田查5点,垄长50-100m,用1m长的细棒轻拨豆株,目测点内起飞的蛾数,记下成虫数量.同时用捕虫网捕成虫20头以上,统计雌雄蛾的数量.

5.2 卵量调查:在固定调查成虫的地块中选定一块,8月10日至9月初,每3天调查一次,每次抽样取6-10株大豆,逐荚检查其上的卵粒数和幼虫入荚孔数.

参考文献

[1]华南农学院主编 .农业昆虫学(下册 .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8(1):509-513

大豆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总结,上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大豆食心虫和防治措施和发生方面的大豆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大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