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共青团工作类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论群团改革背景下共青团工作的特征和路径选择以上海市为例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共青团工作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4-05

《论群团改革背景下共青团工作的特征和路径选择以上海市为例》

该文是共青团工作类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和群团改革背景和共青团和共青团工作相关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急剧转型,不断迫使共青团的工作理念和方式的革新.自2015年7月以来,群团改革大幕开启.此次群团改革背景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是在市场经济环境里、全球化背景下,更是在移动互联成为常态的信息化进程中.按照和上海市委关于群团改革,特别是网上群团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团市委要求从改革团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优化服务出发,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变化及困境

(一)共青团工作的时代背景在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市场经济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社会结构深刻变迁:阶层分化与固化导致贫富差距持续加大.利益格局深刻变动:分配方式多样化导致利益诉求多元化.思想观念深刻变更:开放的互联网思维冲击导致多种思潮的碰撞与交锋.

(二)共青团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变化.青年个体在变化:更加理性务实、追求个性、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青年群体在变化:跨地域、跨行业流动加大,体制外从业人员增多;青年组织在变化:大量青年社会组织、青年社团持续涌现,且市场敏感度、应变力以及组织本身的活力较之传统共青团更有优势.

(三)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核心困境:吸引力和凝聚力.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交往方式发生了改变,青年成了社会互动的主力军.传统计划经济被冲垮,传统的话语体系和工作方式不适应网络时代,无论从直观感受还是数据反映来说,不可否认的事实便是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在下降;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科技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变革对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交流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过去传统的空间聚集方式、行政化组织体系中的凝聚方式受到了新的挑战.

(四)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价值困境:政治性与社会性.共青团是中国领导下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的政治性社团,这一不可变更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共青团与党之间有着特殊的政治关系,也是共青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行政化”特点是共青团组织不可回避的现实命题.但为了重塑对青年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去行政化”又成为近年来党对共青团工作的新的要求和社会共识.“去行政化”,从广义概念上来说,就是淡化行业、职业或某项工作的行政色彩,尽可能地突破行政的束缚,突出行业、职业的主导地位;从实践角度而言,就是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其可以实现的理论基础应在于共青团组织具有三重属性:即除了准政党、参与管理型准政府,还类同公共服务型的第三部门.也就是说,共青团组织既具有政治性和行政性,也同样具有社会性.“政治性为核心、社会性为原则”的平衡与融合,成为共青团工作亟须解决的价值理念问题.

(五)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工具困境:驱动力与创新力.建制绩效考评:“以人为本”的工作往往很难完全以硬性化的数据指标来衡量工作的优劣,共青团工作的核心——社会影响力和青年覆盖面,寻求较为标准、科学与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的评价方式,才能目标明确地驱动从事这项职业的人群的工作动力;重视文化建设:作为党领导下的政治性人民团体,精神文化上的大方向一定是与主流价值所一致,就当代而言必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但作为具有“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这一社会协调功能的组织,还需从普遍意义的主流价值中深度抽象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特征——符合时代潮流、具有蓬勃朝气、助力转型创新.

二、共青团工作自身优势

(一)共青团工作的政治优势.坚强的政治后盾: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党是共青团组织存在的逻辑起点和基本依据.无论党、团、青年之间的关系如何曲折与嬗变,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特殊政治作用的共青团组织始终拥有执政党作为坚强的政治后盾.

(二)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优势.优质的人力资源:“以人为本”的工作,基础也就是人力资源.共青团具有的培育输送青年人才的政治职能、参与青年事务管理的准政府职能和联系凝聚青年的社会职能,以及虽有弱化但仍然存在的人才培养与进阶的优势,决定了共青团组织还是可以吸引和集聚较多的优质人力资源.

(三)共青团工作的组织优势.良好的动员能力:近年来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便是蓬勃发展的各类青年志愿者活动.以上海世博会为例,20万注册志愿者分批上岗,“小白菜”“小蓝莓”成为城市和国家的“新名片”;一批批有志青年投身西部建设和灾后重建;不断上演的各类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活动等,都切实地印证共青团依然不失良好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理清时代背景、明晰优劣态势,如何扬长避短、顺势而为将决定共青团工作未来的走向.上海共青团第十四届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写道——“共青团的根本职责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共青团切实履行根本职责的必然要求”.而“时代在进步、城市在发展、青年在变化,如果我们不能紧跟发展、应对变化,切实提高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就不足以在思想观念的交锋碰撞中引领青年,不足以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中代表青年,不足以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赢得青年.”所以,不论技术如何革新、社会如何变迁,引领青年、代表青年、影响青年并最终赢得青年,依然是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不变的核心使命,而需要研究、解决和突破的关键,则是路径问题.

三、群团改革背景下共青团工作路径选择的思考

(一)意识形态的传承与更新.意识形态是一个不可回避与不能回避的内核要素,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和长期发展的原动力.首先是思维.共青团作为一个既具有政治属性又“以人为主体”开展工作的组织,需要秉承三种思维:即唯物、辩证与实践,具体来说就是明确思想导向和定位、具有社会润滑和协调功能、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其次是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从体制内游离到体制外,加之社会流动性的加剧,使他们与传统体制内组织的利益链发生断裂,由此导致其意识形态的模糊.于是共青团慢慢地发现越来越找不到青年、数据库中的体量与所在区域青年的实际数量差距甚大、其工作覆盖面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大多数青年脱离体制内单位人的大背景下,需要建立一种新型“团青关系”:柔性辐射,既松散又紧密、既有社会关系又有政治功能.再者是模式.随着时代变革、信息来源多渠道以及新一代年轻人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青年人的理性倾向会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灌输式”的宣传必然是越来越失效.如今的青年人更有自己的判断与主见,遇事都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所以,“去行政化”在当下看来,确实是十分智慧的提点.“去行政化”而非“去政治性”,少用甚至放弃直奔主题、简单粗暴的方法,改用意识形态“嵌入式”的模式才能更好地达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凝聚工程的细分与完善.凝聚青年、为党赢得青年是共青团工作不变的使命,而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刻变迁,导致阶层分化、贫富差距加大、利益诉求多元.因此,当今共青团工作的服务对象需要分层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将凝聚力工程加以改进和完善.服务弱势青年群体,当主要致力于呼吁倡导与牵线搭桥,辅之以能力范围内的扶贫与帮困.因为共青团不是民政、不是残联、不是慈善基金、更不是公检法司.维权是共青团的主要职能之一,但时有超出权限范围而难以有效落实又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存在.因此就共青团的能力范围而言,对弱势青年群体最好的服务便是唤起社会的关注和关爱、提供及时的咨询与联络、寻找解决其困境和问题的主体责任群体.服务中间青年群体,当主要致力于渗透影响与松散覆盖.这是我国在全面走向小康社会过程中一个数量庞大且必然越来越庞大的青年群体,也是共青团需要影响和覆盖的主要对象和基石.但由于其体量巨大、构成复杂、思想多元、流动剧烈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共青团没有能力、精力和财力进行全面的刚性影响和覆盖.只能通过团干部、社会组织、活动、媒介等进行柔性渗透.服务精英青年群体,当主要致力于紧密联系与合作共赢.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自媒体时代,精英青年群体拥有相可观的社会话语权和引导力.具有积极正面形象的偶像型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舆论力量.共青团可在权限和能力范围内对其政治荣誉和政治地位给予优先考量,主动争取、保持与精英青年群体的紧密联系并取得他们的支持与认同,将十分有助于共青团顺利显效地辐射意识形态与推进具体工作.

(三)青年需求的研究与把握.据调查研究表明,当代青年最迫切的需求是“成家立业”,而“成家立业”只是青年所反馈和表达的直接利益诉求,其背后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社交平台的不足问题.进入职场后的青年,社交面相当狭窄,往往只限于本群体的“白领社交”或忙于职场打拼,忘记休闲生活的“职业社交”.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线上社交热火朝天,线下社交却日显匮乏.而线上社交毕竟是虚拟和浅表的,要使人与人之间真正建立可靠的关系,线下社交是必由之路.如此,第一步要寻找定位.拥有人力资源、动员能力和丰富活动组织经验优势的共青团,可以致力于集成与盘活一系列符合青年需求的各类社交平台,以精神文化为内容,组合成套的产品,覆盖线上与线下.第二步要学会营销.美国著名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其《区域营销》中首次提出政府营销的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各省、市间竞争的加剧,近年来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国内各大城市的认同.共青团作为一个既具有准政府职能、又有第三部门特点的组织,在“去行政化”的标准要求下,必然会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竞争关系,要想赢得青年,既搭建优质的平台,更加需要专业的营销.通过营销来迎合需求,也要创造需求——在对青年喜好和需求深度了解和精准把握的基础上,引领青年,进而达成意识形态的嵌入.第三步,要持续跟踪.共青团上海市十四届三次全会报告中指出:“团的服务要看青年需不需要;团的活动要看青年喜不喜欢;团的成绩要看青年满不满意.”这样的论断与政府营销的理念是契合的.青年群体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共青团的顾客,组织想要获得持续发展并提升其价值,需要重视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关系,即进行顾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建设.这样,共青团与青年之间才会构建起“双赢”的利益链.

(四)新兴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面对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智慧团建”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广州市作为团“智慧团建”工作的试点,已经先行先试.共青团的工作理念、服务方式及对象也在悄然改变中.手机APP软件上线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微博也好,微信也罢,说到底都只是一个依附于市场产品的宣传渠道,且其发挥的作用和效果受限于该产品本身的盛衰,比如微博已经日渐式微.因此,从事青年工作的共青团组织,十分需要一款独立的能植入青年人手中移动终端的APP软件,这是实现“大数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也是当今时代下最快速与青年取得联系与互动的途径.手机APP软件的框架构想——兼顾线上与线下、可以实现有效互动的移动社交平台.这是移动新媒体为建设服务型共青团提供的一个事半功倍的机会,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把共青团的信息、服务、理念、活动、品牌、资源都整合在一起,形成“青年服务产品的超市”、并借助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实现“贴身服务”,大大节省了与青年互动的时间成本、缩短了空间距离.当然,这不能完全代替“面对面”,不能因此就放弃共青团传统的组织、阵地和活动优势,要创设网上人气导流到网下活动的通道.善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的优势就是数据化,有了独立的移动终端软件,数据分析也可以做到实时、智能、直观,青年“用手指”的结果一方面能较好地反映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共青团工作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在制度规划、政策设计和活动策划中减少“拍脑袋”决策,并根据现实反馈及时调整策略,提高工作推进的效率和效果.高度重视用户体验,这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极大地冲击了我们传统的工作模式——不再是我们说什么做什么,青年就必须接受什么,而是要让我们希望青年接受的思想以青年爱听的话、爱做的事的方式表达出来.“以青年为主体”的当代共青团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再仅仅是由工作本身的意义、功能、重要性决定,其用户——青年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也将成为衡量评价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针.在群团改革的大背景下,团市委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保持和增强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和去除“四个化”.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这不是一次小修小补的调整完善,而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建设“触手可及”的上海共青团新形象,使青年有获得感和存在感,让共青团的工作“颜值”更高、“人气”更旺,真正构建“团在青年身边,服务青春成长”网上共青团新格局,真正实现共青团的改革成果.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才能为共青团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共青团工作论文参考资料:

工作综述

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

论文工作记录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工作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该文评论:此文是一篇关于群团改革背景和共青团和共青团工作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共青团工作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共青团工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