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留守儿童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留守儿童的教师和他们的留守孩子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留守儿童范文 类别:研究生论文 2024-04-21

《留守儿童的教师和他们的留守孩子》

该文是留守儿童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留守孩子和留守儿童和教师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山路崎岖,雨雾升腾,远处金沙江隐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山路崎岖,雨雾升腾,远处金沙江隐现.

我们的车在狭窄的道路上左盘右绕,外面下着雨,山间云雾如海,翻腾不休.

此行,我们是要去拜访一所金沙江畔的乡村小学,六一了,上学路上作为一个公益机构,去看看孩子们,给他们送上儿童节的礼物.

深山小学

从昆明长水机场到县城,要2 小时,从县城到镇里再4 小时,从镇里到村小还要1 小时.同行的当地小伙子告诉我,两年前这里还没有路,只能骑马或徒步.车子不时钻进团雾,能见度陡降,有些180 度的急弯,要倒车顺一下才能通过.

这是一所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学,百多个孩子,6 位老师,附近是彝、苗、傈僳聚集区,孩子们只能在此上到4 年级,之后就要去镇上的中心小学,除了为数不多家在村里的孩子,大部分都住校,一周回一次家,远的要走5 个小时.

但这还不是最让人揪心的——当地鄙俗,女孩子往往十来岁就结婚当妈妈,因此辍学者众多,每当开学前,老师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去“连哄带骗”的动员孩子们上学.

学校是村子里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除了一栋教学楼外,其余都是土坯房,老师们把水泥房子让给学生做宿舍,自己住的是四处漏风的土屋——“漏雨幸亏修好了,但冬天特别冷”.

学校的外墙,在村庄里毫不起眼,不是墙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标语,你很难联想到里面学习生活着百多个孩子学校的外墙,在村庄里毫不起眼,不是墙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标语,你很难联想到里面学习生活着百多个孩子.

条件虽然艰苦 但规矩一点不含糊

走进孩子们的宿舍,一间小屋子摆的满满当当都是上下床,实在没办法,一张床上睡俩孩子.条件虽然艰苦,但进屋前,所有孩子都要把鞋子脱在门口,牙缸放在窗台,无论鞋子还是牙缸,摆的整整齐齐.

已是初夏,但所有床上都只有棉被,有些挂着蚊帐,但还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估计是没钱买,不知道孩子晚上怎么跟那些又黑又大的蚊子搏斗.

教室里,去年新添置的课桌显得很“豪华”,旧桌子也没全扔,放在教室的角落,老师因为没有办公室,跟孩子们挤在一起,在这些黑黝黝的老桌上备课、批作业.

教室后墙立着一排不锈钢的碗柜,这些本来应该放在食堂里的家伙为啥在这里呢?孩子们给我打开,原来里面放着他们的课外书——食堂没有建好,不仅碗柜无处安身,孩子们吃饭也只能露天.

午饭很简单,米饭、玉米粒、素菜和肉菜,但好些孩子只要了米饭+ 玉米,这么节省没有别的原因,家长为了在孩子毕业时多拿到一点补助的结余,就让孩子别点肉和菜,说起这个,老师也无可奈何.

没有食堂,孩子们在操场空地上蹲着吃饭,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只有白饭和玉米粒没有食堂,孩子们在操场空地上蹲着吃饭,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只有白饭和玉米粒.

天又渐渐阴起来了,雨点开始零星落下,刚刚蹲在空地上吃饭的孩子们,匆匆扒拉两口便一窝蜂跑去洗碗,我跟过去看看,才发现因为村子里通的不是真正的自来水,最近天下雨,所以水龙头里流出的是浑水.

教师们和他们留守的孩子

这还远不是全部,当下午跟孩子的活动结束后,在老师的座谈会上,本来担心乡村教师比较拘谨,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却是发言踊跃,原本计划半小时的会最后延长了3 倍,有的老师甚至当场落泪.

我们是一家做留守儿童帮扶的公益机构,5 年来,一直在做一件事——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童年缺乏父母陪伴实在是一件违逆天性、异常残酷、而又贻害无穷的事情,因此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邀请心理专家一起同行,到乡下去看望孩子们.

此次组织老师座谈的目的,本来是想咨询一下平日教学中,老师们遇到哪些不好解决的孩子心理异常,开始时,如料想中一样,大家摆出一副“你说我听”的姿态,就连主持会议的校长亲自带头提了两个问题,也没能形成示范效应.没法子,同行的北师大的李教授只好顺着大家的意思,把座谈默默变成讲座,介绍这几年来,我们共同研究发布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当他讲到去年我们发现有10% 的留守儿童在调查中声称“自己的爸/ 妈在一个月内去世”——这个情况显然与事实不符(中国年自然死亡率为千分之七),而这种反常,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其实体现了孩子内心中对父母的怨恨——突然,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年轻女教师举起了手.

她是一位年轻的老师,有个女儿,2 岁.说是在同一个地区,但由于山高路远,她所在的学校距离自己的家,坐车要4 小时以上,平时只能在周末去和孩子团聚一下.但最近,地方上在搞什么活动,取消了双休日,她已经两周没有回过家、见过孩子了.

“本来我的女儿每次回去都很粘我,但是昨天”,她的声音有些颤抖“我打电话回去,让她喊妈妈”——“可她就是不喊”,说到这里,早已在眼镜后闪烁的泪水终于顺着脸颊流淌下来,但她没有去擦,而是努力控制着自己的声音,“我想问一下李教授,遇到这种情况,有什么办法?”

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的跟自己的孩子沟通,我们回来后给学校寄送了一批《如何给远方的孩子打电话》指导手册,因为这次走访我们认识到,不仅是封面上象征的农民工,我们的乡村基层老师们同样也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的跟自己的孩子沟通,我们回来后给学校寄送了一批《如何给远方的孩子打电话》指导手册,因为这次走访我们认识到,不仅是封面上象征的农民工,我们的乡村基层老师们同样也是留守儿童的父母.

山村教师职业的现实难题

女教师的问题仿佛打开了一扇门,其他的老师仿佛受到了鼓励,也纷纷说起自己和孩子的故事——一位男老师,妻子也是老师,但在临县教书,孩子2 岁,他们平时都很忙,陪孩子少,主要是老人带,结果孩子“爱抓人、掐人”,平时跟老人还算乖,但是一见他们俩,就“特别容易发脾气”.

还有他们的学生里,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父母离异,谁都不管孩子,把孩子甩给爷爷奶奶,孩子平时在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要做很多农活,最大的问题是,在学校他是个出名的“捣蛋分子”——“哪里有人干啥干的好好的,他非要去捣乱一下.”

还有俩兄弟,父母4 年多没回家,哥哥很聪明,成绩很好,但就是跟人交流时很“呆”,课上多动;弟弟情况更严重,大小便无法自理,每天都得有同学帮他洗裤子……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些衣着朴素的乡村老师们,他们身上其实担负着两种身份——他们不仅是留守孩子们的老师,教授孩子知识和文化;同时,他们也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跟我们在工厂里、工地上看到的那些农民工兄弟一样,有着对自己孩子深深的歉疚,对生活重负的无可奈何,还有内心中无法排解的焦虑——也许因为他们了解的信息更多,这种焦虑或许更加强烈.

用我们的相机拍张毕业照

时间过的很快,像以往每次一样,临行时,我们心里有孩子们美好的笑脸,也有面对问题的倍感无力.最后合影时,4 年级的班主任找到我们,有些不好意思的问我能不能帮他们班单独拍些照片.

原来,这个学校唯一的4 年级班就要毕业,老师想跟孩子们“用好相机拍一张毕业照,要不还要去镇上求人”.

11 个女孩,13 个男孩,在学校里唯一的水泥教学楼前,整整齐齐站成两排,背景是他们画的色彩斑斓的图画和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在被高原的阳光晒得红红黑黑的一张张脸庞上,所有人都露出了纯净的、满足的笑容.

离别时,孩子们站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在狭窄巷道两侧,唱歌为我们送行,感谢我们微不足道的付出,这实在让我惭愧,让我感念至深——因为他们其实不知道,我从他们那里获得的远为更多、更深厚.

留守儿童论文参考资料:

留守儿童论文

儿童刊物订阅

儿童杂志订阅

儿童时代杂志

儿童报刊杂志订阅

儿童画报杂志

归纳总结:这是关于留守儿童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留守孩子和留守儿童和教师相关留守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