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新闻报道相关论文范例 跟国际新闻报道的机遇和挑战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闻报道范文 类别:学士论文 2024-04-05

《国际新闻报道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是新闻报道类论文范例与机遇与挑战和新闻报道和国际新闻报道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在当今中国迅速崛起的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新闻媒体和记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过去若干年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我们如何做好报道世界这项工作,其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原因很简单,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不仅给本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本地区和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已站在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成为国际新闻媒体和记者追逐的热点.在我刚结束的常驻华盛顿和纽约八年半时间中,见到多位曾常驻北京和上海的美英日韩等国记者,他们把中国描述成仅次于华盛顿的世界新闻最热门岗位所在地.同时,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世界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世界各国在关注中国发生事情的同时,也很想了解中国政府对国际事务的看法以及我们媒体如何报道和解读每天全球各地的事件.

各国媒体关注中国当然是一件好事.然而长期以来国际媒体话语权被西方国家少数机构所主导,如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英国广播公司(BBC)、彭博新闻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偏见、无知和误解使得他们不能全面、客观和公正地报道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状况.这意味着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必须提升自己的国际传播能力,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讲好他们自己的故事,让世界对他们有更全面和准确的了解.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我们必须努力报道好世界.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人需要对世界有更好的了解,而我们的媒体和记者对此责无旁贷.此外,我们媒体更多地报道世界也将使国际媒体话语权分配变得更为公正.

时机和机遇

日益强大的国力给我国新闻媒体做好这方面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过去近十年中,我们的新闻媒体在海外迅速扩张,增强了讲好中国故事和报道好世界的实力.自2009年初以来,新华社外派人员及海外雇员数量都大幅增加,全球分支机构数量从2009年初的103个发展到180个,已超过法新社、路透社和美联社.而电视台(CCTV)及其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在世界各地的扩张也令人瞩目,其美国分社已超过200人,而且绝大多数为本地雇员.《中国日报》在美国、非洲和欧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在美国有六个站点和11个印点.在纽约、华盛顿和旧金山市中心,《中国日报》(美国版)的报箱非常醒目.

如果过去是因为网点和人员缺乏而只能依靠转载和引用西方主要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那么目前这种状况正明显得到改观.我们的记者正越来越多地从国际新闻第一线现场向全世界发出报道.

中国媒体在海外迅速扩张可谓恰逢其时.这不仅发生在中国迅速崛起之时,也是美国等西方传统媒体纷纷因财务危机不断裁员和倒闭的年代,美国人对国际新闻关注度也在下降.近年来,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减少其海外网点和驻外人员数量,主要电视网和报纸报道国际新闻时间和版面也大幅减少.西方媒体,特别是美国媒体也面临公众信誉度的危机.美国盖洛普和奈特基金会2018年9月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在过去十年不断下滑.就共和党人而言,超过九成表示他们在近几年对本国新闻媒体丧失了信心.

西方媒体的裁员给我们海外雇佣专业人才也提供了条件.CGTN 北美分台很多在美国的优秀外籍雇员原来都在BBC、CNN、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电视台网工作过.《中国日报》美国分社也先后招募过来自美联社、《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的优秀编辑和记者.

与美国等西方媒体对国际新闻重视度下降相比,我们的媒体一贯重视国际新闻.央视每天都有相当多的国际新闻,而主要报纸都有国际版.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参考消息》更是以国际新闻为主.从新华网的口号“传播中国,报道世界”到国际在线的“向世界报道中国,向中国报道世界”也可见我们媒体对报道国际新闻的重视程度.

所有这一切给我们新闻媒体在海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空间和时机,我们一定要珍惜和抓住这种时不再来的机遇.

中国视角

有的人会问,既然有那么多国际大牌的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并且总体专业水准很高,中国媒体还有必要插一脚吗?

答案是肯定的.就我在美国的工作体会,因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美国等西方媒体对各类新闻的重视程度、切入角度和报道方式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比如,2011年9月爆发于纽约并蔓延到美国数十个城市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针对的是美国社会日益严重的贫富悬殊和财团对政府的过多影响.美国主流媒体对此报道不重视或片面报道.运动爆发第二周,《纽约时报》才在头版有了报道,且并无足够的跟踪报道.我当时在纽约工作,去位于华尔街附近扎营主场地祖卡蒂广场(Zuccotti Park)采访不下20次,纽约10月1日在布鲁克林桥上逮捕700多者时我也在现场(如果没有记者证在身,我也难逃被捕).此后,我也去华盛顿、波士顿和旧金山观察了当地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虽然这场运动被联邦和地方政府瓦解,但这些不满美国现状的者后来成为了2016年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和党候选人桑德士的主要选民群体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历史的进程.这对了解今天的美国非常重要.

再如,美国军事工业复合体和游说产业对人们了解美国政治和外交政策至关重要,而美国主流媒体对这两个强大的幕后政治势力的监督和报道相对缺乏.此外,美国的种族问题也是主流媒体鲜有报道的领域.其实因社会不公造成的“种族隔离”比比皆是,但很少见诸于主流媒体.我在报道2016年7月费城举办的美国党全国大会期间,遭遇了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者.美国占世界人口不到5%,却有超过世界20%的犯人,是世界上按人口比例来说犯人最多的国家.我通过对费城已改成监狱博物馆的原东州监狱的参观和采访,巧妙而生动地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个顽疾.而美国主流媒体当时并没有关注这个话题.

我们报道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并不是只关注别人的问题,或出别人丑.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断学习国外优秀的东西,这一点在中国强大的今天同样适用,新闻媒体和记者对此同样责无旁贷.2014年7月我在古巴报道主席访问时就写了古巴人对保护历史建筑的重视.此前在纽约工作期间撰写了每年夏天户外免费音乐会和表演如何丰富群众生活,值得我们地方政府学习.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随着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我国企业在世界各地投资,学生到世界各地读书,游客去世界各地观光.这些都使得原来与中国完全无关的一些国际新闻越来越与我国利益密切相关.

举例来说,2011年美国和北约联军滥用联合国安理会禁飞区的决议,对利比亚实行狂轰滥炸,达到了政权更替的目的.这是一个中国反对和不愿看到的结局,但最初被认为是一个纯粹的国际新闻.直到大家得知中国成功从当地撤出逾3.5万名中国工人时,很多人才第一次了解有那么多中国人在当地工作,才知道利比亚局势也与中国密切相关.再比如,到2018年9月20日美国今年已发生262起大规模击案.如今美国某地发生击案,特别是大学校园击案,这类国际新闻往往引起国人额外关心,因为他们的子女或亲朋好友可能就在那里读书或旅游.

基于中国是世界120多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这个事实而言,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重大变化都可能对中国产生影响.比如:委内瑞拉持续的恶性通货膨胀、巴西10月7日的总统大选、美国11月6日的中期选举、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发出的威胁、英国脱欧进程和非洲国家政局都会与中国利益相关,都会对双边及多边关系产生影响,这些也都是我们为何要报道好世界的重要因素.总体来说,加强第一线新闻采写是做好国际报道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最好手段.无论是在战地、灾难现场报道还是重要会议和事件报道,我们的记者只有在第一时间冲到一线,才能做好相关报道.

任重道远

我国新闻媒体近年来在报道世界上取得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在美国白宫、国务院和五角大楼等的发布会上,有越来越多中国记者的身影.我在一线报道了美国2012年和2016年的总统大选,深感中国记者参与报道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报道内容也越来越深入,这就是报道好世界的具体实例.

我们也在运用全媒体手段讲好中国故事和报道世界.无论是新华社、央视还是《人民日报》和《中国日报》,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微博、脸书和推特等手段传播国际新闻方面,不断加强投入,取得了明显进步.

但在进步的同时,我们要真正在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上赶超西方主流新闻机构,道路仍旧漫长,挑战众多.

首先,我们要真正解放思想,按新闻规律办事.记得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傅高义(Ezra Vogel)在一次亚洲协会研讨会上说《中国日报》到美国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中国日报》要在美国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当地的运行规律.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同样必须牢记这些原则,才能真正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

我们要从人才抓起.我国众多的新闻学院只有少部分有国际新闻专业,而真正由从事过国际新闻报道的资深驻外记者参与授课的更少.要成为优秀的驻外记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新闻专业培训,而且要对世界,特别是所在地政治、社会、文化、历史和经济等有深入了解.在欧美,不少成功的驻外记者并非新闻专业出身.

我们的记者队伍总体太过年轻.平时外交部和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普遍是20多和30多岁的年轻人.虽然我们的驻外记者平均年龄高一些,但《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很多主力记者都在50岁上下.在现有体制下,如果40岁还在第一线报道新闻,没能成为部门负责人,好像是失败的标志.这与《纽约时报》这类机构的文化差别很大.在《纽约时报》,很多资深记者热爱第一线报道,不愿被提拔坐办公室担任管理工作,而报社的体制也保证了他们长期从事一线报道,收入待遇甚至超过他们的上司.

我们的记者培训机会相对也少.美国有很多针对记者的访问学者项目,是我们记者可以利用的.但目前很多报社已不允许记者离开半年或一年去参加此类项目.这和我当年停薪留职参加美国三个访问学者项目非常不一样.2004年我参加了斯坦福大学为期一学年的奈特奖学金(Knight Fellowship)项目,参加该项目的多位记者都是刚报道伊拉克战争回来,还有多位美国主流媒体驻外记者.1998年我参加国际新闻研究所(World Press Institute)项目对美国各地100多个机构进行了考察,还在美国农民、黑人等多种背景的家庭住过.1993年我在夏威夷参加自由论坛(Freedom Forum Fellowship)期间得以系统地学习研究美国.这些项目为我之后驻美记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语言也是我们驻外记者的一个短板.在非英语国家,我们非常缺乏能熟练运用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等当地语言工作的驻外记者.

我国驻外记者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强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位专家型记者.比如,驻华盛顿的记者,一定要充分利用众多智库专家资源.有个玩笑,却相当有道理:一些记者称自己毕业于马萨诸塞大道大学(华盛顿顶尖智库云集的街道),并认为在那里学习三年不亚于修国内顶尖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

我国驻外记者任期往往是三年或四年,很多就是刚摸清情况、真正能发挥较大作用的时候任期就结束了,这是对报道世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美国,约三分之二的年轻人都是通过社交媒体获得新闻.虽然我们媒体机构在采用新媒体手段上取得了进步,但与西方记者同行相比,每个中国驻外记者在使用脸书和推特等欧美常用社交媒体平台的积极程度还有较大差距,也就是说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报道世界上还没有将传播手段和效果最大化.

西方一些媒体在报道世界方面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西方很多记者体现的职业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就《中国日报》驻华盛顿记者而言,在深入政府和社会获得独家消息来源等方面,中国媒体记者与西方主流媒体同行的差距还很大.

此外,国际新闻评论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通过对国际事件的解读,表明作者或者中国的观点.但这种专栏要在国际上有影响,我们的记者必须成为专家型记者.

我们的媒体也应建立专家库,由国内外专家为我们的国际问题分析专栏撰稿.《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有很多专家的国际问题评论文章.《中国日报》评论版此类评论也很多,但如何找到能在国际上产生更大影响力的专家和文章,还有待继续努力.

我们报道世界的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美国自去年搬出1938年为反纳粹宣传而制定的《外国代理人登记法案》以来,先对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为主的俄罗斯媒体发难.最近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司法部又要求在美的新华社和电视台属下的中国环球电视网分支机构根据此法案进行登记.这一方面说明了个别美国政客对我国媒体在美国和国际上日益扩大的影响力的担心,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按新闻规律办事,赢得更多读者和观众,不让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阴谋得逞.

责编:吴奇志

新闻报道论文参考资料:

新闻杂志

新闻战线杂志

新闻导刊

新闻总署期刊查询入口

新闻投稿网站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上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大学硕士与新闻报道本科新闻报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机遇与挑战和新闻报道和国际新闻报道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