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部队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大兴安岭森警部队的最后一班岗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部队范文 类别:学年论文 2024-04-10

《大兴安岭森警部队的最后一班岗》

该文是关于部队方面论文范文素材跟森警和大兴安岭和班岗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战斗打响

大兴安岭由北向南,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之间06月2日发生火灾的起火点位于内蒙古境内,在大兴安岭北端的西坡.借着干燥的空气和4级以上的西北风,这场林火从一处不起眼的白烟,发展到数千公顷的火场,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

火情一刻也不能耽搁.指挥部马上在地图上标记出火场坐标,下达命令,要求黑龙江森林大兴安岭地区支队(以下简称支队)下属的9个大队全部向呼中方向集结.(注:呼中是大兴安岭地区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

因为火场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最深处,没有公路可以到达,集结地只能设在离火场30多公里的一处开阔地上.这是一条在森林里开辟出来的狭窄土路,也是唯一的救火通道.而从集结地到火场的30多公里区域里,长满了茂密的偃松.这种松树像开屏的孔雀一样放射性生长,树与树之间又会交叉在一起,人在其中行走非常困难.

没有其他选择,这30公里的距离,只能走空中通道.最终,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交界处的一个山顶上,距火线两公里的地方,战士们终于用油锯开辟出一处平地,供直升飞机降落.从各处赶到集结地的森警部队,开始被源源不断地空运到火场附近.对抵达呼中火场的战士来说,从机降点到火线的两公里,是最危险的一段路程.火场上,火线是安全与危险的分界线.火线内是刚被大火烧过的“火烧迹地”,只要硬着头皮穿过火线,里面就相对安全.而在火线外,无论眼前的森林多么静谧、壮美,它们都只剩下一个名字——可燃物.

6月3日下午,一大队大队长林涛带着30多名战士下了飞机,他们眼前是茂密的偃松林,其他什么都看不到.随后,油锯手在前开道,队伍一米一米向火线靠近.

突然,他接到对讲机里的紧急提示:风向改变.林涛知道,“人跑不过火”.他大声命令队伍摆出紧急避险的阵型:所有人围成一圈,油锯手在最外面,把周围的林木全部切割掉,再由点火器手浇上汽油后全部点着.接着,他们沿着刚烧过的木材,挖出一条能见到生土的隔离带——原始森林里地面覆盖着腐植质层,这些由落叶和树枝堆积出的“土壤”同样能被引燃.最后,所有人撤回,风力灭火机手站在最,其他人把装备全部扔到远离人群的地方,以免起火爆炸.

逮时,林涛看到“风带着火,火也卷着风,一丈多高的火墙像火车一样呼啸着开过来”,他只能让战士们做最后的避险动作:所有人都趴在地上,捂上湿毛巾,然后用工兵铲挖出一块小坑,把脸埋进坑里.剩下的只有等待,或许大火从他们头上快速漫过,这样,最多有几个人烧伤.也或许,大火会在这里多停留一会儿,他们就永远无法起身,逐渐窒息.

所幸,火头在离他们还有100多米的时候,改变了方向,随着另一起阵风向他们侧方烧去.战士们躲过一劫.

无处不在的危险

面对森林火灾,几乎每位森警战士都经历过恐惧.

在大兴安岭,海拔相对低的地方,生长着大片的针阔混交林,白桦树和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混杂在一起.这样的林子一旦烧到树冠,就会形成三四十米高的树冠火.

2003年时,支队参谋长刘佰志曾见过一次这样的场面.他当时坐车前往火场,还未到跟前,大火就朝他扑过来.整个树林全着了,火有30多米高.火的声音就像火车开过来一样,“轰、轰、轰”,树枝烧得噼里啪啦响.

紧接着,他看到森林火灾中时常出现的“火爆”现象:两个火头在空中撞到一起,“嘭”的一声巨响,“就像打雷一样”.“这种火完全没法打,只能开出隔离带,让它自己烧完.”

遇到无法靠前扑打的大火时,设置隅离带是仅剩的办法.他们提前把大火尚未烧到的林子伐倒点燃,等大火过来时已经没有可燃物,火势就能被控制住——这些提前烧掉的林子往往呈带状与火线平行,因此叫做隔离带.

森林里还有很多危险是无法预料的.刘佰志见过很多次局部呈“鸡爪状”的火线,风向一变,人就被火包围了.这个时候,战士们只要穿过火线,进入火烧迹地,一般就能确保安全.有时火墙只有四五米,战士很快就能穿过去,到达火烧迹地.有时火墙有20米厚,冲过去后,眉毛胡子都被烧焦.也有可能存在更厚的火墙,人进去后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出来.“你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一直往前冲.”

在大兴安岭森林里,很多被大火烧过的树木即使已经干枯,也会立在原地.因为地质原因,生在这里的树木主根很浅,靠发达的旁系支撑.每次大火过后,火场看似已经清理干净,但窜到地下的火星,也可能会引燃腐植质层,然后逐渐向更深的泥炭层蔓延.这些火同样会不动声色地把枯木的树根烧焦6再经过山风吹拂,这些笔直的枯木可能会在任何时候轰然倒下.今年5月,与呼中相距100公里的一处火场内,地方林业局的一名扑火队员被突然倒下的枯木砸到,树枝穿透了他的头部,当场死亡.

在森林里,和头顶上的危险一样,难以把握的,还有方向.站在大兴安岭深处的林子里,周围全是看不到边的树木,转一圈就找不到最开始的方向.有时遇到茂密的林子,“隔四五米就看不到前面的人”.

一名入伍12年的士官回忆,自己当新兵时,只是在林子里打壶水,结果“差点失踪”.最后才发现,自己不过只走出了三四百米的直线距离.不是所有人都像这位士官一样幸运,据说,8年前,两名扑火队员在林子里失踪,“已经报了死亡”.

危险之外,还有艰苦

打火时,几乎每个森警战士都要背负20多公斤的装备,为了减轻负担,他们每人只能随身携带3天的给养.帐篷太重,往往只能放弃,就连睡袋也尽量少带,平均两到三人分配一个.

晚上在火场打“车轮战”时,换班下来的只能用树枝支起一块塑料布当帐篷,有些只能枕块木头,在外面露天睡觉06月的大兴安岭,森林里昼夜温差很大:白天300C以上,晚上最低能降到零下,有时飞机人工增雨,降下来的却是冰雹或雪.战士们常常半夜被冻醒.

如果碰到3天以上的大火,吃饭就成了问题.队伍出发前会带些面粉,在给养吃完后,战士们就在山上采一些野菜或者蘑菇,拌在面粉里煮了吃.

水是最大的难题.火场上饮水消耗很快,如果运气好,火场附近有河流的话,战士们就不用挨渴.再不济,森林里的“水泡子”(小水洼)也能成为宝贵的水源,即使这样的水里落满树叶,能看到爬行的小虫.原始森林里,不少厚度能达到50厘米的腐植质居下面,会有永冻的冰层,这几乎是最后的水源.

打火时,因为长时间站在火线旁,即使穿着防火服,战士们也会觉得“两只手就像一直在70摄氏度的水里泡着”.几乎每个战士的手指关节处,都有水泡破裂后留下的疤痕.为了给站在最前面的风机灭火手降温,水会往他们后背喷水.在大兴安岭森林里的树荫里,风吹过时,他们又会感到后背发凉.

支队政委苏国明开玩笑说,在大兴安岭,“一年365天,不是在冬季,就是大约在冬季.”冬季要在-400C的野外拉练,“大约在冬季”时,“不是在打火,就是在去打火的路上”.

刘佰志介绍,打火最基本的战术是“一点两面”:在火线上寻找一个火势较弱的点,然后两队人朝相反方向开始打火,最后两队人再次碰头时,绕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火场就形成了合围.

因为很难从正面直接扑打火头,森警战士一般会在火头侧翼寻找突破点.由于每次火灾会选择多个突破点,再分配给不同的队伍进行扑打,所以,战士们如果在火线上碰到不认识的人时,就说明自己负责的部分已经完成.“那感觉就像看到亲人一样.”

这次呼中大火后期,支队的一部分官兵与内蒙古森警部队在内蒙古境内“扣头”.他们互不认识,但都聚到一起欢呼.笑声过后,这些连续一天两夜都没休息的战士,累得走路都开始晃荡,“走道儿都往树上撞”.

6月5日凌晨5点,这场烧了40个小时的过境火终于全线合围.按照国家部署,今年6月底,森林部队要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并人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对于支队的官兵们来说,这场大火或许是他们在脱下军装前,站的最后一次岗.

——/链接/——

大兴安岭:

中国最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区域

很多战士在入伍前,对大兴安岭的印象只停留在教科书上形容的“美丽富饶”.来到大兴安岭后,他们才慢慢认识这片森林.

在呼中,人们对森林火灾并不陌生.镇子不远处就有被火烧毁的小片枯木,林业局的扑火队每年都要打上十几场大大小小的林火.

每年5-7月春夏之交,气温回升,森林里的水汽上升,遇到上层冷空气后,容易形成雷雨大风的强对流天气.但因为此时东北地区的空气高温干燥,降雨还未落到地面又被蒸发到空中,就会出现晴天响惊雷的“干雷暴”现象.而在高海拔的呼中地区,干雷暴就极易产生“雷击火”.

一道闪电下来,电光绕着树转几圈,两人都合抱不住的树,一下就炸开了.一些被击中的枯木会瞬间着火,散落的碎木落在地上,就会引燃灌木或者低矮的树种.

部队论文参考资料:

部队基层管理论文

部队管理杂志

汇总,此文为关于森警和大兴安岭和班岗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部队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部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