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生态伦理方面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和传统生态伦理促进生态经济的机理和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生态伦理范文 类别:文献综述 2024-04-01

《传统生态伦理促进生态经济的机理和》

本文是生态伦理方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生态伦理和生态经济和机理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 要:传统生态伦理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影响生态经济发展,为此有必要研究传统生态伦理影响生态经济的机理,调研现状与实证并提出建议.影响机理是作为价值观念的传统生态伦理会首先影响个人偏好、需求状况,进而影响个人消费与企业供给、社会生活与生产,最终影响经济发展.调研发现传统生态伦理现状堪忧也有相关措施被认可.实证结果是传统生态伦理越良好,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会越少.建议政府、学校等六个主体加强传统生态伦理相关措施,从而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关键词:传统生态伦理;生态经济;机理;调研;实证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8)08-0073-06

引言

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凭借“以伦理层面的思考来解决经济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1998)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此,我们需要从伦理角度来考察生态经济问题.目前,有了一些研究生态经济影响因素的,但是很少考虑传统生态伦理,特别是尚未有公开文献探究传统生态伦理.传统生态伦理与生态经济有密切联系,因为生态经济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传统生态伦理涉及人与自然相处关系的态度.传统生态伦理是一种非正式制度,会影响生态经济发展.所以,我们研究传统生态伦理影响生态经济的机制先从新制度经济学入手,再深入到传统生态伦理的内涵并调研、实证,最后提出相应措施.

一、文献综述

1.传统生态伦理内涵与意义的研究

张树卿,刘纯龙(2001)、卿希泰(2002)与郭冬梅(2005)、任俊华(2006)与王捧军,郝丽艳(2008)、刘春元(2010)等分别讨论了儒、释、道自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康宇(2009)认为儒释道生态伦理思想有着诸多相似.任俊华(2008)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文明的基本特点;天道与人道贯通于一体的信念;万物平等的价值观;道技之辩与技术限制;“圣王之制”的资源保护传统.汤萱(2009)从天人合一、钓而不纲、仁民爱物、道法自然四个维度出发,说明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代表的价值取向及不足.胡东宽(2011)深刻指出中国传统生态伦理在理论架构上以天人合一为框架,融合了生态本体论与生命实践论、生命境界论,在肯定自然生态内在价值的同时,高扬人的主体性,把生态本体化为一种生命意义的定位、生命价值的实现和生命境界的追求.佘正荣(2011)首次比较了中国生态伦理传统与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思维方式.盛辉(2009)评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态伦理思想,认为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思想成分与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一致,又存在着与现代生态伦理思想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具有二重性.宫丽艳(2015)研究了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中对于生态智慧已经有所研究,学习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充满关爱之情的“仁者爱物”思想、尊道贵德的“道法自然”思想和崇尚简朴的“取物有节”思想,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生态伦理观,即: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观、关爱自然的生态观、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李伟(2016)研究了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2.传统生态伦理影响生态经济的研究

公开文献仅见3 篇论文.崔景明(2010)探析了道家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城市低碳经济建设.张萤(2011)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研究了道家生态伦理视域下的江西省低碳经济建设.郝美田(2011)探讨了中国传统生态伦理精神与低碳旅游合理性之构建.

3.发展生态经济的伦理对策研究

尚未发现这方面的公开文献,接近的只有3 篇公开发表的论文.燕彬(2013)研究兰州发展生态经济对策培育生态消费观,政府与高校合作等.邹锦萍(2014)研究福建华安新形势下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时,提出了加强林业生态科普宣传、增强全民林业生态意识.蔡士魁等(1994)研究建湖县农村复合生态系统动态时,建议进一步加强生态经济科学理论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4.传统生态伦理现状及其改善对策的调研

尚未发现从伦理上研究的公开文献,接近的只有几篇公开发表的生态伦理现状及其改善对策的论文.王增芬等(2009)分别对在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加强教育与引导的对策.张黎、张茂林(2009)调查研究了天祝藏族和阿拉善蒙古族草原生态伦理,从意识、制度与方法方面提出建议.卞一洋,张治河(2011)提出了普及低碳经济和生态伦理规范的若干路径.2011 年,胡淑婷等(2009)分别探析了生态伦理建设中政府、企业与消费者的措施.杨江民(2011)系统阐述了生态伦理制度建设.最有代表性的是赵伟(2011)立足于河南省公民的生态伦理素质现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掌握).

国外最有代表性的是世界价值观调查网(WVS)第五次调查.2005—2008 年,全世界有57 个国家参与了该次调查,数据显示世界各国都高度认同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保护环境很重要,政府应该身体力行.Smith,M(2011)认为提倡进步生态学应该理解为弘扬环保精神,将开辟真正的有潜力的社会和生态新貌.SeleshiSisaye(2011)发表的将生态与可持续性结合定量分析的会计报告也是生态伦理建设的新工具.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生态伦理内涵研究丰富,内容充实,步步深入,从儒释道分别研究到综合研究以致中西对比结合;生态伦理现状与及改善对策的研究颇为丰富,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比较单一,实证性手段单调.中国传统生态伦理与生态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极少,特别是缺乏经济学理论与分析工具,这正是本文试图突破的.前面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借鉴.

二、传统生态伦理影响生态经济的机理分析

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传统生态伦理观念初步形成,是基于当时人类发展和自然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一种理性思考的结果.该理论一方面对人类社会中的道德伦理向自然界的眼神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也同样呼吁人类将人和自然、社会发展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一种稳定的道德关系.向玉乔(2008)对生态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观点表明:生态经济是属于新型的经济模式,它具有友好、节约的特点,能够对环境和资源带来有利影响,它能够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效益,能够使它们保持平衡和协调.更从本质上强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人类的生存和长久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1]”生态经济是一种以正确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为前提、以生态基本机理和经济规律为规范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以整体的观点来对待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依托的生态环境,认为生态学理论是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理,理应得到重视和肯定.生态经济学是多一个跨学科的边缘学科,以重新审视人类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人类生活的管理和全球环境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生态学,从多角度,物理保护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理论和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确信,制度(包括价值观念)影响经济绩效,从而影响经济长期增长.政治、社会和法律一系列规则等制度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四个环节:生产、交换、消费与分配.制度安排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政治体制为代表的显性制度安排,而另一种则是以价值观、习惯等为代表的非正式、隐性制度安排.在诺斯的研究中还强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要对其正式规则的改变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样也不能忽视非正式规则的作用.“非正式制度往往比正式制度更加有效”.肖韶峰(2012)在其论文中则认为:“产业机构不合理以及现阶段技术创新不足并不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陷入困局的根本原因,人类本身不断膨胀的和非正式制度的缺失才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2]”

依据新制度经济学机理分析,上文中所论述的传统生态伦理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制度,在实际社会中和正式制度一道影响着生态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作为经济伦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生态伦理对其产生影响的机制为:传统生态伦理客观上必然对社会中的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一定程度的评判、制约,生态经济的活动从而受到影响.有三条影响路径:第一是企业的供给行为,如清洁生产、绿色生产、企业社会责任等.郭震洪与王伟(2007)指出:从哲学方面入手对生态伦理进行研究和调整,能够对环境的负外部性问题造成有利影响,当然这需要对人类现有的态度和行动进行适当制止.…经济增长方式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改变,更加注重集约型经济,对于生态经济和资源利用率的重视也会不断增强,尽可能用最少的能源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3]第二是个人的消费行为,如勤俭节约、生态消费等.一是绿色消费:选择绿色产品,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分类回收废弃物;二是适度消费:为了减少对自然界的压力而避免浪费.第三是政府的政策安排,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绿色GDP、资源税、政绩考评等.

三、传统生态伦理的内涵

传统生态伦理观念的思想基础是我国传统思想中“天人合一”理念.从《易经》中所提倡的“天地之大德,日生”到孔子的“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再到孟子的“仁”思想、老庄的“返璞归真”,无一不为传统生态伦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支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当前生态危机危局得以突破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1988 年,78 位诺贝尔得奖者提出的:要想在21 世界生存和发展,那么中国古代孔子的观点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并且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的75 位获奖得主的普遍认可,可以说,这一论断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传统生态伦理的作用和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蕴涵着深刻的自然生态观,也体现出这样的传统生态伦理精神:关注自然界中的人.这与当代环境伦理学思想相通[4].

1. “天人合一”理论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人合一”理论中,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天人合一”理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该理论中有机的将人和自然结合起来,构成理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本身的和谐理论,尤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观念,更是得到了千百年来的长期推崇.《周易·乾卦》中针对这一问题做出这样的论述:“先天而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强调了天人和合的思想理念.老子认为人只是“天地一刍狗”,悟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观点,从而指出人和自然要协调,人要敬畏自然,根据自然的规律来进行调整.而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说,该观念提出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在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处理过程中所应该坚持的理论作出了重点说明,不仅仅要求“将人类的传统道德向自然环境发展”,其中特别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和自然看成一个整体.(《周易·乾卦》)从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论上,儒家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可行性措施.《礼记·月令》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体现了遵循规律,安排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意图.尊重生存权利包括人类与自然万物两者.生态意识和环境伦理比技术更能解决环境问题.

2. “仁民爱物”论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平等的道德理念

孔子讲“仁”,讲“泛爱众”,呼吁应有爱心,善待他人,友爱互助而不伤害他人.体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古人主张不仅“泛爱众”,还要“泛爱物”.孟子最早提出“仁民而爱物”的主张,与其呼应的是后世张载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观点,达到了人与人、人与物的和谐相处,物我和谐的理想境界.中国古代传统生态伦理“体天地而仁民爱物”思想的深化是王船山提出的:“由吾同胞之必友爱,交与之必信睦,则于民必仁,于物必爱”.

3、“至中和”的方法论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工具理性

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之道就是中和之道的体现.“至中和”出自《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当中,“致中和”三个字的意思是:“致”,达到.“致中和”,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十分和谐的境界,也就是符合“中庸”的标准.做一切事情的尺度是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中和之道”.其中,“至中和”的方法可以用于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时,要注重保护和关爱.作为当前阶段对传统以人类为核心价值观的冲击,传统生态伦理学也同样对当代过分强调物质的满足的观点持激烈的反对态度,提倡一种和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对物质的克制所形成的“生活质量”来代替“生活标准”.

四、传统生态伦理的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2016 年9 月到11 月共发放调查问卷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20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4%;参与本次问卷填写的人数如下:大学生150、城市居民155 人,农村居民占115 人,年龄在18-55 岁之间,分别来自湖南、广西、云南、山东、安徽、北京、上海、广州等8 个省市.

(二)调研结果

1.您听说过传统生态伦理吗?( )

A 没有听过20%B 听说过,但是不知道具体的含义55% C 知道其大概含义和内容20.4%D 十分了解其含义和内容4.6%

2.以下哪些属于传统生态伦理?( )

A 天人合一30.5%B 仁民爱物30%C 实事求是30%D 科学发展观69.3%

3.您认为人与自然(或“天”)的关系应该是如何?( )

A 天人合一30.8%B 天控制人10%C 天人分立10%D 人定胜天49.2%

4.您认为传统生态伦理和生态经济有什么关系吗?( )

A 没有什么关系15.5%B 不太清楚29.5%C 关系一般30%D 关系很大25%

5.您认为我们应该倡导传统生态伦理吗?( )

A 无所谓,只要自己生活的舒服就行12.6% B 见效太慢,还是寻求其他高效的途径57.8% C 当然应该,并且应该从自己做起29.6%

6.您认为强化传统生态伦理的措施有哪些?( )

A 政府制定正确规划,积极指引70.8% B“产学研”结合,加快发展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50.3%

C 制定相关法律加以约束39% D 限制小汽车使用,提倡步行与公交20.4%

E 消费习惯改变,比如节约水电,减少汽车使用等36.9% F 媒体宣传45.5%

G 家庭教育35.6% H 学校教育65.6% I 公益行动15%

(三)调研结论

传统生态伦理意识较弱:没有听过20%与听说过但是不知道具体含义55%的总计竟有75%,了解传统生态伦理内涵为天人合一30.5%与仁民爱物30%的总计才60.5%,认为人与自然(或“天”)的关系应该是天人合一的才30.8%.认为我们倡导传统生态伦理当然应该,并且应该从自己做起的才29.6%.

认识传统生态伦理和生态经济关系的也少:没有什么关系15.5%与不太清楚29.5%的总计45%.

认为传统生态伦理建设措施依次有这些:政府制定正确规划积极指引70.8%、学校教育65.6%、“产学研”结合加快发展低碳产品和低碳技50.3%、媒体宣45.5%、制定相关法律加以约束39%、消费习惯改变36.9%家庭教育35.6%限制小汽车使20.4%、公益行动15%.

五、对生态经济影响和传统生态伦理进行分析证明

早在2009 年,中、美、英等49 个国家就联手创建了截面数据样本,这是一个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网站的数据,构建了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传统生态伦理与生态经济的关联性及其关联程度.

(一)模型的设定.

Y=c+鄢WVS+鄢GDP+鄢Urban+μ

注释:y 代表的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它可以成为生态经济的衡量的参考;GDP 代表的是人均数据;WVS就是传统生态伦理,也可以理解为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Urban 代表着城市化水平.模型的涵义是:WVS 为传统生态伦理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制度,在实际社会中和人均GDP 与城市化水平代表的正式制度一道影响着生态经济.

(二)关于数据来源.

在本文所出现的所有国家中,涵盖了英美等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大的国家,也涵盖了排放量比较少的非洲国家,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也给予截取.世界银行网站数据库则提供人均GDP 以及Urban 的数据.WVS的数据来源则是世界价值观调查网站,根据该网站的数据统计而得到的,这些数据也是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的,该网站的调查周期都是以几年为单位而进行的.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数据是2010 年到2014 年的调查结果,将这些结果和2012 年的数据一起成为截面数据.笔者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截取了四个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个是,觉得关爱环境是否很重要;第二个是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哪一个更加重要;第三个是,能否为环保贡献部分工资;第四个是,认不认同为减轻环境污染而增税.(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对上述四个问题的回答统计不完善)

每一个国家的WVS 数据都是可以利用计算来获取的:

n 指问卷中4 个问题的序数;An 表示第n 个问题赋值处理后的数值;i 指问卷中问题答案的序数(一般为4个,第一个问题为6 个);Xi 表示问卷中选第i 个答案的人数百分比,该数值通过网站数据库可以查到;Wi 是笔者为第i 个答案赋的值,且W1,W2,…,W6 数值分别为5,4,3,2,1,0.

(三)结果分析.

在进行结果分析时,主要是使用了OLS 法的线性回归模型,首先使用Eviews6.0 软件就模型情况进行预测,回归显示最终如下:

当只观察WVS 时,能够看到该因素能够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造成影响,但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加入人均GDP 以及Urban,其显著性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更加明显,这也就能够证明生态价值观可以对生态经济造成重大作用.注:鄢鄢鄢、鄢鄢、鄢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

其中,人均GDP 和城市化对人均二氧化碳存在正影响.而且生态价值观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明传统生态伦理越强烈,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越少[5].

六、看重传统生态伦理对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关意见

实证发现人均GDP 和城市化对人均二氧化碳存在正影响,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跟人的生态价值观负相关,所以不要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即人均GDP 和城市化,而要重视生态价值观建设即传统生态伦理建设.笔者认为,进一步强化我国传统生态伦理理论建设来为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主要应从以下六个主体入手.

1.政府层面:政绩结合传统生态伦理

政府官员应带头学习传统生态伦理,干部考评制度包括生态改善.从生态文明的“绿色价值观“和“生态政绩观”出发,对政绩考核机制进行重新架构,合理设计考核要素,力求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相应参考.

2.教育部门:德育落实传统生态伦理

刘光明(1992)早就指出“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是:第一,进行全民性的传统生态伦理普及教育,唤醒每一个人的传统生态伦理意识,强化全社会的生态道德观,并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6]”我们应用新途径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3.企业部门:评价融入传统生态伦理

对于企业部门来说,上文中所研究的传统生态伦理视角下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以传统生态伦理体系为评价维度.清洁生产则要求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都被充分的考虑进去.绿色管理就是企业主动将环境保护观念纳入企业日常管理思想中来,并于每一个相关决策中得到合理体现,并从企业文化角度构建完整的传统生态伦理价值观.

4.新闻媒体:弘扬普及传统生态伦理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国内的广大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宣传普及传统生态伦理,培养和推动社会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环境.通过电视、报纸、电台、杂志等媒体,舆论监督生态保护.致力于生态消费观念和生态生产观念的推广,并借此来促使生态和谐观成为积极的非正式经济制度.

5.法律层面:硬性约束传统生态伦理

为了硬性约束,观念必须上升为法律和政策.从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方面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建设项目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2)选址和占地要符合有关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3)生产工艺流程和环境保护设施要满足清洁生产和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要求(排放浓度、速率、总量控制指标);如餐饮项目:要求的硬性指标是选址符合所在地的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有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计划和油烟、废水、厨余物处理处置设施;

6.个人消费:生活融入传统生态伦理

“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为“生态生活”理念主旨,也就是传统生态伦理的“勤、俭”二字.在当前新常态之下,我们有必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从实际情况出发,真正意义上的将自然保护、资源保护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其他如家庭教育、交警部门限制小汽车使用、公益行动.

生态伦理论文参考资料: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环境的保护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经济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括而言之,此文为适合生态伦理和生态经济和机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生态伦理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生态伦理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