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古代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古代状元的南北地域之争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古代范文 类别:文献综述 2024-01-30

《古代状元的南北地域之争》

本文是古代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和状元和地域有关论文范文。

拼才华,更要拼关系

隋文帝开科举,隋炀帝设进士科,但由于历史湮没,隋炀帝时的开科情况今已不详.一般认为,中国科举史上有名可查的第一位状元(文科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但这一说法也有争议.

受限于史料,历代科举考试所产生的有名可考的状元人数,也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一般认为在700人左右.

“状元”一词始于唐代.凡举人进京会试,须先到礼部投状报到,故时人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元,又称“状头”.唐代一般不举行殿试,会试就是最后一次考试,所以,状元就是会试第一名.但唐代状元并没有高出一般进士之上的特殊荣耀,也不为史书所特别记录.

唐代状元含金量低,究其原因就是唐代的试卷不仅不糊名,考官还会根据考生的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决定录不录取.所以,想成为唐代状元,不仅要拼才华,更要拼关系.

在唐代,名门望族有“五姓七望”之说——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些名门望族无一不在北方,这也是唐代状元以北方士子为主的原因之一.相比北方,那时的南方虽然有“八王之乱”后南迁的世家大族,水稻生产也渐成规模,但论状元数,还是被北方碾压.

改变这一状况的是“安史之乱”.北方生灵涂炭,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超越北方.南方状元的人数占比,也从“安史之乱”前的一成多,上升到三成以上.

宋代的状元很值钱

到了宋代,南方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整个北宋时期,南方籍的状元人数,已能与北方并驾齐驱.

但北方还是领先一点,个中原因,就是北宋初年的皇帝和宰相都是北方人,他们对南方士子多少还是有些偏见.最偏激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相传他的遗训之一就是“南方人不许当宰相”,十足的“地域黑”.

但在唐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赵匡胤作了两大改革.一是废止了唐代以来的“公荐”制.考生再也不能从达官贵人以及主考官处获得推荐.二是开启了殿试,进士们都成了“天子门生”.这两大改革,都能减少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主考官在评选时,后来又有了“糊名弥封”和“誊录法”.

这些举措,都大大增加了进士乃至状元的含金量.在唐代,士人取得功名后还要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才有资格担任官职.而到了宋代,只要是进士五甲以上就可直接授官,而且升迁的速度和级别之高也是其他途径入仕的人所比不了的.

地域歧视再也不管用了

地域歧视不限于士子,有时就连官员也要被连累.宋真宗想要起用王钦若当宰相,大臣王旦即以“祖宗朝未有南人当国者”为理由,大加阻挠.但不用南方人当宰相这个祖训,实在不合时宜了,因为那时的科举考试,南方人录取的人数已远超北方.所以后来宋真宗还是起用王钦若为相.

这时,南北两派的攻守之势,已经彻底改变了.于是有了司马光、欧阳修之间“分路取人”与“凭才取人”的争议.

来自山西的司马光代表北方的观点,主张分路取人,各路(注:路相当于现在的省)按照举人录取名额十分之一的比例录取进士.但对于士子质量更高的南方而言,这就没法接受.所以,来自江西的欧阳修的观点是凭才取人,公平竞争,不搞“配额制”.宋英宗听取了欧阳修的意见,继续凭才取人.南人和北人斗争的最后,就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江西人,他的新党核心,如吕慧卿、章悖、曾布等都是南方人,而反对派旧党的核心如司马光、文彦博、富弼、韩琦等人,都是北方人.

新旧党的斗争,当然是利益集团的斗争,但地域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但王安石一心为国,在科举这件事上,他认为现在进士科所考的诗词歌赋毫无用处,所以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这个改革看上去有利于恪守传统经学、不尚浮华的北方士子,但万万没想到,南方人擅长的不仅是诗词歌赋,经义和时务策也不逊色,南方士子依旧在进士及第人数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据学者统计,现在有据可考的北宋进士有9630人,其中南方所占为9164人,北方仅有466人.

朱元璋炮制“南北榜糊涂案”

到了南宋时期,北方沦为故国,状元榜渐渐也被南方人独占.南方免于战乱,社会安宁,无论是状元数量超高的江浙和福建地区,还是其他省份,其州学和县学的普及率都在90%以上.而一个地区重学之风一旦形成,便会延续下去.

然而,到了元代,南方士子的才学却无从发挥.朝廷七八年不开科举,后来虽开了科举,但其制度设计在各方面对南方人都不公平.

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南方士子这才又呈碾压北方之态.最夸张的一次是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丁丑科春榜,该科开榜后,录取的51名进士全部为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这便引起了落第的北方士子不满,他们联名上书,控告考官阅卷不公,偏私南方人.

朱元璋为此大为震怒,命复阅试卷,增录北方籍优秀人才入仕.但让人尴尬的是,他们选出的北方考生试卷,一份合格的考卷都没有,可见北方考生水平相当一般.

但朱元璋更愿意相信,是这些南方人串通一气,把北方考生最差的卷子选出来给他看.于是下令,涉事人等要么凌迟处死,要么发配戍边,受牵连者不下千人.

为平息风波,当年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开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录取名单:61名进士全部都是北方人,所以该榜又称“北榜”.因为前榜全为南方人,而后榜又全是北方人,所以,老百姓称之为“南北榜糊涂案”.

与其说这是一场科举舞弊和反舞弊事件,还不如说是朱元璋在搞平衡,借此案来笼络北方知识分子.

此后的第二年,朱元璋死去,没来得及将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想法定为制度.直到明仁宗洪熙二年(公元1425年),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才制定办法,卷子照样弥封誊录,但注明“南”“北”字样,分配名额是“南六十,北四十”.

南北分卷取士遂成.到了宣德年间,又从南北卷中分出中卷,规定南卷取55名,北卷取35名,中卷取10名.

南北分卷,显然有利于北人.但南人的优势太明显,明朝276年期间共出了89个状元,其中南方78人,北方11人.这个比例,大概就是南北方士子水平的真实差距.

(摘自《看历史》王月)□

古代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文明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古代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本文评论,本文是一篇关于古代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状元和地域相关古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