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书籍装帧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基于整合思维的书籍装帧一体化课程设计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书籍装帧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1-28

《基于整合思维的书籍装帧一体化课程设计》

本文是书籍装帧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和思维和书籍装帧和整合思维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摘 要:针对传统“书籍装帧”课程教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书籍装帧”一体化课程设计方案,即整合课程知识结构、项目主题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数字化平台资源、作品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要素,优化“书籍装帧”课程设计.

关键词:整合思维;书籍装帧;一体化;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王纯,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湖北武汉43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优质课程项目“书籍装帧”(编号:201515) 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7-0052-03

一、传统“书籍装帧”课程的教学困境

“书籍装帧”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学科专业课.传统教学围绕“书籍装帧”的内部构成,以讲授书籍封面封底、扉页和内页到最后书籍的装订为主线,强调色彩、图形、排版和字体等相互的搭配关系,书籍被认为是平面的视觉载体,从而被局限在装帧的陈旧思维中.学生在编辑设计和编排设计之间没有找到好的桥梁,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相互割裂,设计重在视觉表现,印后制作单一,设计缺乏情感的投入和细节创新.

从学生作品和教学过程中反映出如下问题.一是学生对于书籍内容的选定及课题较为迷茫,整合资料的能力弱,所选书籍设计课题缺乏新意,与市场脱轨,急于专注书籍的形式而不关心内容的框架,缺乏详细的调研和对项目背景的了解.受限于仅有的图文资料,版式过于老套,装帧不够新颖,形式与内容难以达成统一.二是学生因不了解印刷工艺与材料,给自己设下很多问题,打印出的书籍实物图片质量不高,文字显得过大或过小,与广告公司、印刷公司的商业实际接轨出现问题,对材料的运用较单一或材料选择与内容的关联性不清晰,书籍手工痕迹太重,整体制作粗糙.三是学生对于书籍整体设计意识仅停留在了解教学案例层面,对于想挖掘书籍的互动性、突破平面在立体空间上出彩的学生,面对复杂的立体结构只能望而却步.四是学生不善言谈出了方案有了好想法,却不会用清晰的、有吸引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缺乏勇气声音小,阐述时旁人无法听清,不知道方案的优缺点,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思考较少,团队意识较弱,和教师一对一沟通不够.

二、“书籍装帧”课程的整合思维

学生作品的问题折射出“书籍装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需要整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书籍装帧”课程的整合思维包含整合知识结构,整合了“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与“书籍装帧”课程,并以专题形式讲解“书籍立体结构”.理论环节围绕“内容编辑”“版式编排”“书籍装帧”,从书籍设计基础、书籍印刷工艺、书籍视觉化表现、书籍的立体形态、书籍的版面及物化设计展开;整合教科研项目及社会真题,对作业主题进行换血和创新,注重设计过程可视化,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资料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整合实践环节则利用学院数码图文实验室、印刷厂、图书馆实践平台,充分了解印刷承印物和印后工艺;整合数字化平台资源,借助新媒体多渠道推广学生作品或参与设计专业赛事,与广告学专业、设计公司跨界合作;整合作品评价体系,多维度多角度评定学生作品与成绩,积累资源建立“书籍装帧”教学资料库.在整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采集、调研、分析、思考、设计、解决、反思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于书籍整体设计的意识.

三、“书籍装帧”一体化教学设计

1.第一阶段——选题确立与项目调研.(1) 从虚拟选题创作到结合实际项目设计.不限主题创作学生多为虚拟命题设计,学生选取的课题多是对小说、杂志等常规主题的再设计创新性不足,设计重点是书籍封面、内页版式的变化.也有从个人角度表达情感的书籍设计,但内容较为感性和主观,章节安排较空洞,不能通过图文编排和装帧设计充分表达作品思想.通过深入研究课程体系对课题进行再设计,课前积极联系有项目设计需求的企业,以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中,鼓励感兴趣的小组深入调研完成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学生经验值.开发一些全新的选题给课程设计内容换血,内容与教科研项目挂钩,围绕时事话题开展的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地域城市文化研究、儿童读本改造计划等,开发对传统教科书、工具书、冷门专业书的改造,使功能和美感达到一致.通过对项目引导式“书籍装帧”课程内容的设计,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从二手资料查找到一手信息整合.“书籍装帧”传统教学中学生以课内查找的二手资料为调研主体,对书籍整体规划不够清晰,对所定主题方向内涵、书籍受众人群及选题市场前景了解不够充分,直接进入书籍封面内页的设计.改革后的教学环节教师教方法,整合调研渠道,课堂案例多以业界实例为主,向学生推荐本土艺术相关的实体书店,推荐相关的网络平台信息如书籍设计师微博、书籍专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引导学生挖掘市场需求和项目内容.学生依据学习方法自主搜索和查找相关信息资料,收集第一手资料,查阅大量的图文信息对信息进行归纳,提高自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市场考察和书籍调研的全内容进行课堂验收考核,使学生无论在设计理念、设计整体策划、设计能力、与客户交流、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市场意识,培养设计调研的习惯.

2.第二阶段——理论教学引导设计思路.(1) 从装帧到整体设计的转变.传统“书籍装帧”课程关键词是“装帧”,重在书籍版式及装帧形式,部分作品形式大于内容,装饰过度干扰阅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吕敬人教授提出书籍设计是“编辑设计”“编排设计”“装帧设计”三位一体的整体设计.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从装帧到整合设计的思维转变,让学生认识到书籍设计不仅仅是封面封底的设计,也不仅仅是在版面里的构成游戏,它是一项整体的视觉传达活动.在完成书籍时不急于设计成型,应先参考调研结果、成本规格和设计要求确定设计定位和风格,再研究表现书籍内容的视觉化创意思路,确定满足印刷条件的图片文字,然后进行内文编排设计和封面设计,选择整体设计的材料方案及装帧印制方式;最后,对书可读性功能进行检验完成书籍设计,思考书籍周边产品及推广营销方式.

(2) 从二维到多维思路的转变.二维即强调书籍中色彩、图形、排版、材料和字体等相互的搭配关系,多维思路即通过书籍设计诱导 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挖掘书籍的互动性,从空间上建构书籍立体形态.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列举可以闻、可以听、可以互动的书,引入大量的立体书案例和动态视频,分析立体结构类型及发展前景,从技术上剖解立体纸艺构建方法,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在教学中坚持手工制作与现代装订设备的结合,激发学生主动研究纸张结构和制作技巧.从二维到多维思路的转变,开发书籍设计多感官体验的探索,提高立体思维形态的脑手协调能力.如指导学生作品《纸上武汉》项目,通过深度研究各类立体书的表现形式,从技术上攻克制作立体书的各种难题,从内容上实地考察亲自拍摄武汉各个重要景点,从视觉上对景点绘制风格做了多样化的视觉尝试.将武汉的自然景致、风土民情以及多元文化等现场感带进立体画面中,使每幅立体场景都以独特的视角、呈现结构、外貌、内页结构及其他细节呈现,并在各页面安插许多匠心独具的立体小翻页.在设计中把平面的版面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使读者和书籍的内容产生互动,促进书籍的销售.

3.第三阶段——综合实践教学助力项目执行.

(1) 对外交流学习长见识.针对本课程的需求,有目的性的让学生到印刷厂内部进行参观、培训,工作人员结合具体的书籍印刷、制作和材料应用进行讲解,了解书籍制作的各个组成部分,明白书籍设计过程中如何设置印刷模式,了解印刷和快印的区别.参与“书籍装帧”类学术性讲座,通过一系列的现场学习,使学生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工艺和制作流程,具备应用设计原理与方法解决一系列设计课题的能力,增强设计的适用性.

(2) 图书馆或书店实地教学.在图书馆或书店开设第二课堂,把单纯以“听”为主的课堂学习静态模式转变为以“动”为主的实践动态模式,教学生找书、看书的方法,在实地实践过程中获取设计灵感,针对图文逻辑顺序、版式参考、材质表现、装帧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从页眉、页码、目录等细节元素感受书不同的气质,切实感受到纸质书的表达过程与物化结果.有了对同类书清晰的调研了解,会帮助学生建立差异化的思考,促进方案主题的有效落成.

(3) 利用图文实验室打样制作.对具体设计选择装帧制作工艺和特殊材料时,应考虑书籍内容与市场需求、材料与印刷工艺属性、制作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结合学院数码图文工作室的设备、材料进行现场讲解,了解各种装订方式的细节特征,做好合理的印后加工设计.把书籍设计数码打样的封面、扉页、目录、正文、插图等运用设备完成书籍样书的成型制作实践,满足专业书籍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阶段方案的认识和推敲,通过彩色印刷数码打样、覆膜、胶装、裁纸、压痕以及其他制作工序实现样书的加工,在加工制作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书籍的各种材料、规格、性能以及装订工艺操作过程.学生通过“理论、实训、创作、打样”一体化教学,循序渐进地将专业知识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4.第四阶段——作品评估与教学反馈.(1) 学生作品答辩式评估.邀请公司设计总监参与课堂作业评审,学生针对自己的书籍实物作品进行阐述,接受老师同学之间的提问和质疑.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和答辩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促使了教师深入学生设计的整个过程,观察创作过程,获得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2) 开发书籍周边营销产品.帮助学生建立互联网思维和书籍周边产品开发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设计手段如制作含内容梗概的读书笔记PPT或是宣传书籍内容和装帧特点的海报等推广书籍.如学生作品《纸上武汉》除了完成立体书还设计了景点模型及立体明信片,注重了商品营销书籍周边应用丰富,把视觉元素延伸到生活用品的细节,制作精良效果较好.该作品一发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媒体层面做推广,使作品有机会出实际成品.

(3) 线上线下齐推学生作品.在课程结束后办课程作品展,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在影像教学实验室拍照、梳理作品,对作品进行综合排版,使学生设计前后的每个环节都有专业表现.学生借助网络工具建立自己的社会化网络,扩大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教师收集行业竞赛信息组织参赛,对有创造性的课题洽谈商业合作,开发学生作品的市场潜力,在微信公众号分享学生优秀作品及历届学生获奖作品.在数字化平台的推广下带来与专业广告公司密切合作,挑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担任商业项目版面和装帧设计,广告学专业优秀学生负责画册文案,完成实际商业项目的插画设计与制作,丰富学生积累实战经历,从而反向指导教学.

(4) 建立书籍设计教学资料库.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书籍装帧”课程多为小班制教学,为扩大课程教学改革的受益面,拓宽新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本课程教学管理系统化、完善化.分类整理书籍设计教学案例及学生优秀作品资料库,从主题独特、版式新颖、立体形态等方面分类建立文件夹,教师积极对外交流学习,把所看所想带入课堂与研讨会,建立书籍设施教学资料库并及时更新.

综上所述,整合思维是全面思考、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基于教学课程中各环节的优势与问题整合出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拥有整体的设计观.“书籍装帧”教学改革通过整合课程知识结构、项目主题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数字化平台资源、作品评价体系,形成了从“主题-思路-执行-评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真实而有启发性的课题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合资料的能力,从二维到多维思路的转变让书籍设计形式与内容产生丰富的嫁接,多平台的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专业空间,使项目执行顺利落地,科学有效地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文韬.探索纸质书的形态创新——以立体插图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为例[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2] 冯新玲.基于整合理念构建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514-1515.

[3] 庞瑾.关于“书籍装帧”教学中课题设计的思考[J].美与时代(下),2008,(5):114-115.

[4] 冯蓓蓓“. 构造学”视角下“书籍装帧”设计的二重空间构造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79-80.

[5] 王纯.从学院式教学到“学院+”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44.

[6] 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陈莉

书籍装帧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书籍

教育类的书籍和杂志

参考文献书籍引用格式

书籍参考文献

简而言之,上文是一篇关于思维和书籍装帧和整合思维方面的书籍装帧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书籍装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