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大学生礼仪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礼仪实践:大学生礼仪认知和礼仪行为的有效弥合有关论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学生礼仪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1-23

《礼仪实践:大学生礼仪认知和礼仪行为的有效弥合》

本文是有关大学生礼仪论文例文与弥合和有效弥合和礼仪实践有关论文例文。

[摘 要]当前,大学生礼仪素养缺乏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培养大学生的礼貌行为,大学教育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礼仪课程的开展,其着力点在于大学生礼仪认知问题;第二,礼仪行为的教育,其着力点在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礼仪教育的现状表明,这两方面之间在当前礼仪教育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断裂状况.基于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长期观察,本研究提出,礼仪实践是弥合当代大学生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的关键,具体包括个人社交礼仪实践、面试礼仪实践和职业礼仪实践.

[关键词]礼仪实践;礼仪认知;礼仪行为;弥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 02-0043-03

一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礼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特别的重要性.社会中的人们需要维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其前提必须包含着相互尊重,即讲究礼貌礼仪.大学生是当代优秀青年群体的代表,是当代先进文化的承载者,是未来参与社会实践和国际交往的主力,注重礼貌礼仪和讲究修养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然而,在我国当前,大学生礼仪实际行为的低水平与社会对大学生礼仪素养高层次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矛盾,这种状况颇令教育者感到担忧.

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深度接触中,根据社交场合(或者对象)的不同,发现大学生的礼仪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1)公众场所.公共场所是公众集聚的地方,人们需要遵守公众规范才可避免混乱,形成秩序.如在大学食堂内,就经常发生大学生插队打饭行为,以及对于食堂工作人员的不尊重等行为.(2)家庭内部.年轻人相比于父母而言,能够更加迅速接受新事物,同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家庭内部,子女对于父母的反哺现象已经形成共识.这很容易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一种偏执的认识,即他们相比于父母,走在社会的更前沿,他们的能力也已经超出父母,从而在与父母的日常交际中表现出不尊重,例如在电话沟通时经常表现出急躁,会打断父母的话并不愿意与父母沟通.(3)教学场所.大学生在教学场所经常接触到教师与教管人员,他们的不礼貌行为通常表现在课堂上不尊敬师长,随意接打手机,迟到早退现象司空见惯等,并可能发生恶意的言语或身体碰撞.(4)对待异性.由于身体的年龄差异以及高中阶段过度强调文化课程学习等原因,青年群体在高中阶段与女生接触受到较多的限制.在踏入大学校园后,这种限制被一种更加开放的性别氛围所代替.对待异性的基本礼貌是大方和把握分寸,这需要学生在对待异性时能够坦荡地接受对方的好意,并诚恳地回报谢意,同时不要过于亲昵,让人产生误会.但是,刚入学的大学生在对待异性方面往往缺乏经验,难以把握尺度.(5)对待自己.大学生群体特别注重追求个性,经常在外在形象方面肆意追求时尚,因此,经常出现穿着不得体现象,如女生穿着可能过于暴露,男生则可能会穿着奇装异服或者将头发染成各种颜色.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中的断裂

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学者们近年来已经展开相关的探索.李瑛认为,造成大学生礼仪礼节失落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家庭与教育制度;另一个是高校教育、管理.李艳认为礼仪知识匮乏、礼仪意识淡薄等则是重要原因.相对而言,康小莉的研究则更加深入,其研究指出造成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1)教育体制不合理,致使中小学校和家庭礼仪教育缺位;(2)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使社会对人们的一些观念和行为失束,导致大学生失去礼仪;(3)高等学校的决策、管理部门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大学生礼仪教育处于无序状态;(4)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叛逆、排斥,使其缺失了传统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的基础;(5)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中个人自由和个性张扬的盲目崇拜,使其从根本上排斥了礼仪的核心思想.应该说上述研究均从不同方面或者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但是对其进一步分析并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得出结论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礼仪认知的不足.礼仪认知,解决的是行为人在思想上具体明确、认识什么是文明与不文明,什么是礼貌和不礼貌,为什么要讲文明讲礼貌,如何讲文明讲礼貌,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做到应知得知,扫除愚昧、摒弃庸俗.大学生在礼仪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礼仪知识储备的不足.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政策上对中小学生的礼仪教育特别重视,但是处于转轨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仍然十分偏重应试教育,与此相应,应试教育模式与考试制度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仍倚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尽管文化教育与礼仪教育在总体上趋于一致而并非相互冲突,但是从学期阶段甚至到大学阶段一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学生的“德”考,学生做人的礼仪知识传授和礼仪规范行为极易被忽视,使学生的礼仪修养并没有随着文化知识的增长而同步增长,以至于升入大学后仍然有诸多不够文明、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2)礼仪意识淡漠.大学生礼仪意识淡漠主要表现在对礼仪修养不够重视与对不同场合的礼仪缺乏清晰的判断.大学生在主观上难以意识到自身礼仪知识的匮乏,礼仪素养的欠缺.大学生虽然主要生活在校园中,但是在经过大学教育后将会被编织进复杂的社会交往中,能否树立积极的个人形象,建立自己的社会资本,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个人良好的礼仪素养是建立社会资本的必备且极其重要的素质,大学生对这一重要性显然认识不够.此外,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比较重视考试成绩和能力面试,而在礼仪方面,除了对于着装、发型等外表方面比较注重以外,对礼貌等内在修养方面不够在意.一般的交际礼仪主要包括公共礼貌礼仪、求职就业礼仪、职业礼貌礼仪等,大学生往往不能根据交际场所以及交际对象的不同,对交际礼仪把握得恰到好处,或者是不能意识各种场所之间的差异,或者是礼仪过度.例如,将求职礼仪用于与师长之间的时常交往,就显得有点礼仪过度了.

第二,礼仪活动的缺乏.大学生主要生活在校园中,与校园外部的社会接触较少,宥于有限的活动空间,大学生所能参与的社交场合、接触的社交对象比较有限.尽管近年来,大学在培养学生礼仪修养方面采取了少量举措,在开展的形式上也有所拓展,例如,开设兴趣班,开展辩论赛,利用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展示名人修养轶事,聘请礼仪专家学者举办礼仪讲座等,但是不难看出,在诸多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存在以下弊端:(1)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参与多是一种被动式参与,而非主动式参与.比如,在开展礼仪相关的辩论赛中,参赛学生之目的在于辩论或获奖,而不是集中于礼仪知识与礼仪行动;学生参赛会按照比赛规制,各学院各派出一支代表队等.(2)部分学生参与而非全体参与.仍以与礼仪相关的辩论赛为例,直接参与其中的只有辩论赛的辩手们,在我院组织的一次辩论赛中,一个学院仅会出一个队伍,人数仅为3~5 人之间,占学院学生数总数的1%以下;而在学院级的辩论赛中,大约会在8~12 个队伍之间,直接参与人数在24~60 人之间.间接参与的学生数要远远多于直接参与的学生数,比如参与组织比赛的学生会干部,观众等,约在200~300 人,占学院总数的20%左右.即使如此,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以理、工科为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二级学院无论是组织的频率上,还是学生参与的比例上,一般都会小于上述比例.

第三,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之间的断裂.礼仪认识与礼仪行为之间的断裂主要体现在礼仪认知.就其本质而言,礼仪礼貌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孤立的言行问题,而是大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问题.即便解决了使大学生的礼仪认知问题,要想让大学生在礼仪行为层面得到落实,仍然是较为困难的.礼仪行为养成的困难主要在于:(1)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其日常行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固化了,其中的不礼貌行为习惯的改变会异常困难;(2)大学生在入学后,在教学过程中接受的礼仪知识有时还没有来得及被内化即已被淡忘,同时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自律性较差,知而不行也会阻碍礼仪行为的养成.

三断裂的弥合:礼仪实践

古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家陶行知却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在我们认知与行为的不同阶段,在知与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了知与行的统一.如果只教不育、只说不做不练,那么礼仪行为将最终无法落到实处;如果没有基础的礼仪认知作为指导,礼仪行为便成了无源之水,或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若能使文明礼貌教育的理论认知与行为养成两个方面有机地弥合起来,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弥合这二者之间的断裂呢?礼仪实践是弥合礼仪认知与礼仪行动的一剂良方.何为礼仪实践呢?应该如何践行呢?

礼仪实践指的是大学生根据社交对象和社交场所的差异,将礼仪认知付之实践并将其内化并最终养成礼仪行为的过程.根据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目的,大体上可从以下三方面的实践入手,从而实现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的有效弥合.

1 个人社交礼仪实践

个人社交礼仪是指个人在参加人际交往中自身礼仪规范和行为举止要求,也是个人文化、品德、思想修养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发展自我、体现自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个人社交礼仪实践方面,需要遵循“仪容端正,服饰得体,举止从容”的路径逐步提高和深入.仪容,是包括仪表容貌、个人发饰、面容以及人体所有未被服饰遮掩等之类的总称.虽然不建议改变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自然形体,但是对于形体的修饰则是在一定程度上鼓励通过努力去实践.服饰可以说是服饰穿着、饰品佩带的二者统一.适当的服饰搭配不仅可以得体大方,更是能够遮丑扬美,进而通过服饰体现个人更佳的形象气质.服饰得体需要从仪容端正入手,逐步提高和深入.举止,是指人体的动作和表情,是人体静态与动态的造型.在重要性上,优雅的举止远远要高于形体服饰之美,从而将个人的气质形象彰显到极致.无论是在大学生教学的课堂内,还是在宿舍以外的其他生活场景中,鼓励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原初定位,不断地在个人社交礼仪方面去尝试,从而不断修正并最终为自身准确定位,既是大学生社交礼仪实践的目的,也是其社交礼仪水平提高的必然措施.

2 面试礼仪实践

当前,工作单位招收员工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面试部分则是面试人与面试官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表现不善则可能直接导致面试失败.面试礼仪的要点在于:提前到场,面带微笑,谦和热情,适当的无声语言.面试礼仪看似简单,似乎通过面试前的突击即可解决,事实则不然.面试礼仪的有效实践是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次的大学生社团面试和模拟面试来实现.在大学校园内部,有各类学生社团,社团在招聘新人入团时通常会举行面试,但是大学生对在参与过程存在的问题不够重视,因而其效果略差.大四时,大学生即将面临各种面试,为了增加录用的机会,建议大学的二级学院和学生社团可以举行各种模拟面试,以通过再现面试真实场景的方式,增加学生对面试礼仪的理解,从而达到有效的实践.同时,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多次参加面试,前次的面试可以为后续的面试提供有效经验,但是需要在面试结束后及时总结.在各种方式的“面试”过程中,辅导员或者礼仪教师的参与会使礼仪实践达到更好的礼仪教育效果.

3 职业礼仪实践

学习和掌握职业礼仪是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实践,其在职业操守中主要表现为言谈举止和行为规范.大学生尚未正式参加工作,而是处于职业准备状态,学习、掌握和运用职业礼仪显得犹为必要.那么,既然尚未正式工作,职业礼仪如何实践呢?其渠道大致有二,一为礼仪模拟,即根据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和职业定位,适当举办职业礼仪模拟活动,从而在模拟实践中学习、掌握和运用职业礼仪;二为职业实习,多数大学在学生毕业前,或学校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或是学生通过自身资源获得实习机会.实习是正式工作前的重要阶段,这是在完全真实的场景中职业礼仪实践.无论是礼仪模拟还是职业实习,两种实践活动都是学生礼仪认知的真实实践.在这一阶段,行则是知之始了,从“行动”中获取的“知”又高于学生直接从学校礼仪教育活动中所获取的“知”,并将在正式参加工作后将这种“知”付之实践,为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梳理既有的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结合数年的大学生教育经验,我们认为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之间的断裂是目前大学生礼仪行为未能养成的主要原因.为了弥合这一断裂,笔者认为礼仪实践可有效地弥合大学生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之间的断裂.具体表现在:礼仪实践既可以将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学得的礼仪知识转变为礼仪行为,是礼仪行为养成的必然阶段,又可以深化大学生的礼仪认知并进一步付之礼仪的实际行动.但诚如已有学者所指出的,加强青少年的文明礼貌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文明礼貌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不是抓一阵子、做几个报告、开几次座谈会、搞几场活动就能奏效的.实际上,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只是在大学生的不同年级关注的重点不同而已.具体在大学生的不同阶段,各个阶段应该如何实施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教育并将二者通过礼仪实践弥合起来,则正是学校应该努力的方向,为社会输送的不仅是专业合格更是礼仪标榜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萍.大学生的基本礼貌常识[J].道德与文明,1994(4).

[2]李瑛.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礼貌礼仪教育[J].绿色视野,2013(2).

[3]李艳.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的问题[J].统计与管理,2015(6).

[4]陶行知.行是知之始[A],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5]郭华,孔江联.现代大学生职业礼仪与实践活动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08).

[6]陈香国.关于加强青少年文明礼貌教育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

[7]唐小莉.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01).

大学生礼仪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

大学生礼仪论文2000字

大学生礼仪论文3000字

大学生礼仪论文

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总结,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大学生礼仪专业范文可作为弥合和有效弥合和礼仪实践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礼仪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