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文化遗产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多方参和主体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遗产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4-15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多方参和主体》

该文是文化遗产类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文化遗产保护和农业和多方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7年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毕业设计(科研类)项目,教师队伍建设—高创计划教学名师(市级)(项目编号:PXM_2018_014207_000018)成果之一.

摘 要:随着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使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多功能性作用日益彰显,而对农业多方参与机制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日渐提上重要日程.为此,本文在梳理农业文化遗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北京海淀区京西稻作文化系统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访谈,发现政府、企业和农户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并剖析了它们之间形成的有效协调机制,进而为保护京西稻作文化系统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 京西稻作系统 多方参与主体

“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最早起源于欧洲学者对遗产地的分类(Prentice,R, 1993).随着世界各类型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保护的内容、范围和方向不断扩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动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农业文化遗产中独特的系统和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包括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农业农村生态以及民族文化景观等,且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性、交叉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在其保护以及发展、利用和传承中,会涉及到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同理解及各不相同的多个关注部门,需要政府、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和农户等多相关主体、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和积极参与.不仅如此,农业文化遗产还具有鲜明的复杂性、分散性和地域性,不仅要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还必须结合自然环境,因而对农业遗产的保护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办法,要灵活应用,因时而变,因地制宜.

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人类社会以及未来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丰富且珍贵的传统农业知识和生产技术体系,并形成了多种农业景观,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并为农村经济、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一、京西稻作文化系统中的多方参与分析

京西稻主要指清代时期在北京西北郊的玉泉山静明园、清漪园及其周边培育种植的水稻,是清朝时期主要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为代表的皇家经过130多年的经营和大力提倡以及稻农的精耕细作,而形成的一个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种,其发展历史迄今已有300多年.同时京西稻田也成为园艺化的种植体系,呈现出独特的皇家农耕文化特点,是清代农耕文化的具体体现,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于2015年入选农业部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录,目前是北京市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农业部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地标,是北京地区传统名优农产品之一.闵庆文(2014)指出,应当遵循“保护优先、适度利用,整体保护、协调发展,动态保护、适应管理,活态保护、功能拓展,现地保护、示范推广”的原则进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实现“政府主管、科学论证、分级管理、多方参与、惠益共享”的农业文化遗产管理机制,才能适应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保护与发展的要求,“多方参与”已成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中的重要内容和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

通过在海淀北部上庄镇的西马坊村、东马坊村和常乐村等京西稻产区调研,发现自北京海淀区京西稻作文化系统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就开始了北京市首批农业遗产保护区的建设,而政府、企业、农户成为了京西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多方参与主体.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形成与企业间的相互协调

自2011年起海淀区就大力保护和推广京西稻文化,设立了京西稻耕读文化园,并举办插秧节、收割节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休闲体验.近几年还连续举办了各种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京西稻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2013年,海淀区启动了京西稻地理标志的登记申请工作,使京西稻的唯一性得到认可,2014年底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核,进一步提高了京西稻的知名度.海淀区政府更是颁布了《京西稻保护性种植规划(2015-2020)》以尽快推进保护工作的进展,并提供了财政资金3600万元,进行种植面积的适度扩大和京西稻农业观光旅游的打造,从而体现了政府对保护京西稻作文化系统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性保障,实施了规范化合理化管理.

同时,按照企业化、市场化的运营机制,组建了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主体,实行了“统一良种、统一育苗、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收割收购、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品牌销售”,进行了标准化生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保障了产量和品质逐步提高,农民种稻收入不断增加,实现了京西稻的保护和传承,并借助京西稻地理标志优势,充分发掘京西稻所蕴含的科学与文化内涵,为拓展产业链奠定了基础.

2.企业发挥助推作用,形成与农户间的相互协调

为了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09年上庄镇在西马坊村修建休闲文化园区,采用“村企合作”的形式,尝试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道路,由村集体出土地,社会资本出资金、人力,成立民营企业,进行“稻香小镇”打造.2014年上庄镇通过拆迁腾退恢复京西稻种植区,与西马坊村股份合作社成立镇村一体化的经营主体——北京大道农业有限公司.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京西稻种植结构逐步优化,开始试验稻田养蟹,并初步探索稻田养鸭.同时,该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在产业多元化、打造品牌效应上做文章,通过互动、科普、体验相结合,使产品更丰富、功能更强,与此同时,还借助各类节庆活动,如插秧节、端午节、品鉴会等,让游客充分体验、学习稻米文化、知识,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这不仅解决了附近村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而且也为京西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成为企业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在旅游旺季,“稻香小镇”通过互动、科普、体验等方式,让游客亲身体验京西稻的种植和收割,再配合采摘、酿酒、钓鱼、野炊、烧烤等活动,不仅丰富了京西稻作文化系统,同时也实现了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二、实现多方主体参与,加快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1.政府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成立联合监管机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多方参与,但各参与方由于利益、出发点、价值观的不同,都对遗产的保护存在不同的见解与看法.例如,政府主导着农业文化遗产的管理、财政补贴、规划与实施等方面;农户作为农业遗产保护与生产经营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是保护农业遗产、传承农耕技术的主体;企业是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建设、旅游开发、产业管理的主要角色.因此,急需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一个联合监管的机构,以便政府、农户、企业等多方参与主体讨论方向、政策措施和方案,来保证各方利益需求、调节各方意见.同时,也可监督各方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行为,确保各项措施的有力实施.

二是积极制定保护政策.要实现一个农业文化遗产的长久保护与合理开发,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参与,因为政府在多方参与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就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地位,建立专项的农业文化遗产管理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政策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相关政策的落实进行监督和指导,特别是涉及到对农户的经济补偿和就业安排,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农业遗产地劳动力老龄化和青年劳动力外流的问题.其次,要积极引导农户参与保护过程,吸引企业入驻和共同参与,对传统农业既保护继承也继续发掘其潜在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三是选择正确的政策方向.由于农业文化遗产特殊的社会地位,其保护和发展都需要高成本的付出,因而在市场经济中处于相对弱势,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行为,农业文化遗产就会渐渐消失.因此,政府作为保护工作中的主导,有责任选择一个正确的政策方向,并且制定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如果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仅仅以温饱或经济效益为目标,那农业遗产的功能和价值就会变的单一;但如果想要将其价值进行放大,农业遗产就需要承担起其他责任.而农业遗产功能的大小取决于相关政策方向的选择,所以必须确立正确的方向,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协调发展、动态保护,既通过遗产的开发利用发展经济效益,同时又加强对遗产的适时保护.

2.发挥企业助推作用

一是加强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发展晚于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民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保护理念还不足,同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多方参与主体的研究起步不久,所以在这方面的人才方面比较缺乏.因此,政府需要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参与,积极培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农业文化遗产评价方法、宣传推广等方面开展研究,开展与之相关的学科专业,从而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二是打造优质品牌提高农业效益.打造优质农产品加工品牌是近几年提升农产品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要加强企业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参与度,打造农产品品牌是必不可少的.京西稻原本就以“贡米”的身份闻名遐迩,如今为了保护京西稻作文化系统而进行了大面积的稻田复原,更是有助于京西稻的品牌打造.因而,企业要在政府引导下,认真做好品牌宣传,打开市场、树立形象,对京西稻进行科学合理的深加工,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将其品牌继续发扬光大,创造出更高的农业效益.

3.引导农户积极参与

一是要提高农户的参与度.在农业遗产保护中建立多方参与机制就是为了让参与主体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实惠,特别是农户的根本利益要得到保障,如果没有农户自愿的参与,就很难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定要在合理保护农业遗产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以提高农户参与农业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例如,农户间开展合作,发挥合作社在组织农户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互联网+”、公私合营等多种模式在农业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二是注重农户保护意识的加强.遗产地农户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如果没有农户的积极参与,农业遗产的保护难以顺利进行.调研结果也显示当地农户对京西稻作文化系统成为中国重要农业遗产了解不多,这就体现了加强农户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一方面,应当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培训,给农户们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让大家了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各种示范基地、科研基地等,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在保护的同时加强宣传.

参考文献

[1]郑惊鸿.保护农业文化遗产需要建立动态保护与多方参与机制[N].农民日报,2014-06-18(003).

[2]张灿强,陈良彪,张永勋.日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及其政策启示[J].世界农业,2015(12):108-111.

[3]王思明.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保护中应注意把握的八组关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02-110.

[4]魏晋茹,岳升阳.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京西稻发展[J].农业考古,2016,(01):30-34.

[5]郑惊鸿.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需要建立动态保护与多方参与机制[N].农民日报,2014-06-18(003).

[6]魏晋茹,岳升阳.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京西稻发展[J].农业考古,2016(01):30-34.

[7]姚媛. 守护京城“稻花香”——北京市海淀区发展“京西稻”纪实[J].种子科技,2015(12):17.

[8]赵立军等.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06):688-692.

作者简介

陈娆,通讯作者,女,北京农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结束语:上述文章是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农业和多方方面的文化遗产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