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双廊的温情之美类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双廊的温情之美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双廊的温情之美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3-12-24

《双廊的温情之美》

该文是有关双廊的温情之美毕业论文提纲范文跟温情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林文钦

有一个地方,它可作为我后半生的栖息之地,这里可以观海看云、赏花品月.这个让心灵减压的地方,它就是云南大理的双廊古镇.

一踏入双廊,扑面而来的是温情的气息.

下榻客栈后,我立即安顿好行李,赶紧到外面透气.步行途中,遇到的是一张张友善的脸,当走到双叉路口时,当地人会热心地为我指明路的走向.偶有驴友骑行自行车对面而来,彼此间互报一下来处,友好地寒暄一番.

明朗的阳光洒在小巷的青石板路上,巷中的人们,悠闲在古意盎然的民俗中,按照他们固有的节奏继续着他们的日子.双廊的居民们,早已习惯了将我们这些外人的惊奇、悸动、哗哗作响的相机置之身外.他们的平静映着我们的激动与惊讶.生活的方式原本可以如此自然,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需与别人争执与比攀.何况原本你生活的意义就不可能跟别人的完全相同.或许,正是因为了这种平静,双廊的众生才能容纳和传承着外界早已消失的古风、古韵.

在古镇幽深的巷子里弯绕了许久之后,一碧千里的洱海就毫无遮掩地铺展在我眼前.温柔的海风迎面拂来,海边的小树随风摇曳,人的心顿时就被这海天浑然成一片的蓝色所震撼了.

沿着洱海边,走在刚铺好的公路上,脚边就是海,海里长着树.树木成排地绕着海岸线,像是在守护着这片纯洁的蓝色.

在双廊观洱海,有种接近天堂的质感.这海水蓝得清凉,蓝得透明,蓝得无法用言语形容,就连比喻句也表示无奈.说它是明镜的蓝吧,波浪早就打破了镜面.况且它没有这么淡.说它是兰花的蓝吧,看看洱海,淡蓝、深蓝、灰蓝,随着波浪起伏不停变更,兰草做得到吗?说它像画布上的海蓝吧,画师恐怕一时半会儿,也调不出这种蓝.画布上的海是死的,波浪是死的,只是一堆抹在纸上的蓝颜料,是伪造的;洱海是活的,她有灵魂;她会运动,她有情绪,每一次或高或低的波浪起伏,都是她的呼吸:波浪越高,呼吸越深;波浪越矮,呼吸越浅;哗啦,哗啦——是她淡淡的呼吸声.

沿着海岸边走边看,原本是碎石的岸边变成了沼泽,上面是一滩又一滩的水草,后面是整片整片的小树林,变黄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小小的船只就隐匿在树丛中.

走累了,坐下来,静静地看海,这是在双廊不断重复着的事情.视线渐渐越过广阔的海面,到达彼岸.与我们遥遥相望的,是那层层叠峦的苍山.

岸边是众多的客栈,不同风格,安静、浪漫.双廊是大理旅游的特殊之处,先有游客,然后才有游客自己经营的客栈.起初的客栈,都是旅游者租当地人闲置的老房子.后来老房子租完了,就租在空地上盖,整个双廊海岸线上,包括玉矶岛、蛇山半岛和半岛海湾在内的所有亲水的荒地空地,全都成了客栈.这里的每一家客栈,都值得你细细去体味、去感受,去那种在喧嚣大都市中无处可寻的美丽心情.

在双廊,可以找到造梦的居所,其中就有画家赵青的青庐.

悠然伫立洱海之畔,青庐有着梦境般的气场:每间房都是复式,屋里散漫地挂置着一些古朴夸张的首饰,很多原材质来自从民间收来的古珊瑚、老银器,非常有设计感;大厅里有舒服的罗汉床,地上摆着CD机,青庐最适合的音乐,是空灵而净心的佛乐;角落边的古木沙发,枕着橙色靠垫,可以读一本线装的《小窗幽记》打发一段午后的时光;正是一艘小小的旧船,栽种着青绿茂盛的蔓绿绒,阳光透窗而来,洒上了一层金辉;在这里,可以对弈,可以诵读.当然,庐里的牦牛饰物、紫铜花器、雕石和紫竹,以及刷了绿色汽车漆的钢铁楼梯和天花,都让人感觉在穿越时间、穿越历史,恍然进入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博览园.

青庐,就像古镇双廊的一个梦,这梦境让时光显得清静、缓慢.而我,一个来自异地的造访者,仿佛驻足在这个梦的外面,看见的依然是忙着过日子的人们,忙着走来走去的旅人,这梦和现实的交融,你分不清是在梦里还是在梦外,你也和他们一样走进走出,路有些逼仄,你和他们擦肩而过,是梦还是不是梦呢?我想再读一遍《红楼梦》,也许只有在双廊的地界上,你才能如此感受.

双廊的时光里,弥漫着花草的生气.

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庭院,院子里种着花草,也有的种了蔬菜和果树.似乎这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房子基本都靠海,最多也就小走几步就可以到洱海边.

洱海附近的小道上种满了三角梅.三角梅在我的闽东家乡也是随处可见,但那里的三角梅过于热情奔放,远不如双廊的温情.家乡的三角梅是奋斗型,处处火热争先,唯恐慢了节奏;而双廊的三角梅却是生活型,红得内敛,姿态怡然,像这里的白族人,淳朴善良,打鱼做活,栽花种草,怡然自得.

在洱海边的青年旅舍里,我发现了一些农民画.印象最深的一幅画叫做《玉米》,这幅画里,有高高的玉米,有背着背篓劳作的人,在一间传统的白族民居里,有几个穿着白族服饰的人在家里剥玉米,前院繁花盛开,后院家畜林立.院前则是蓝色的洱海,海上是乘船打鱼的渔人……这幅画把双廊人们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把生活描绘得如此生动,又是什么样的人会对生活有如此体会……经过询问,画农民画的人就生活在洱海上的玉矶岛.

我一路打听农民画师的住处,终于得知画师的住所叫“白居”.于是决定登门拜访.走过朴实的石板小巷,就来到了白居门口,上面有副对联:“师传博艺千古画,徒学精仪万年桩”,门上挂了一个木牌:今日休息,电话预约.原来画师今天休息.见不到画师倍感遗憾,却也只能转身离去.一转身,发现白居内的庭院伸出来一大簇玫红色的三角梅,在阳光的照耀下特别耀眼,庭院的正前方便是洱海.墙上有一首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我在原地呆站了许久,而后顿了顿神,慢慢往外面走去.想起作家三毛在台湾时曾路过乡下一个小地方,却发现那里的陶窑别有情致,于是进去探望.窑内住着两夫妻,三毛被邀进去喝茶,进门也是一副对联:也堪斩马谈方略,还是做陶看野花.生性质朴的三毛顿时感动得说不出话,一心想要留下来.

从未想过这位未曾谋面的农民画师会带给我这样的感动,如若哪天我放下一切,我便愿意在这样一个地方生活,跟画师学农民画,亦或是摆个小摊,开个小店,栽花种草,聆海沐月,任我逍遥.于是,又想起了网上帖子上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一名赣西的打工仔,初次来到双廊后,便喜欢上了它,于是在不久后,难以抑制脚步,再次来到双廊.最后,小伙子回乡把工作辞了,在双廊开起了客栈,终身陪伴着双廊,陪伴着洱海、苍山.来到双廊后,我不由相信了这个故事,总觉得这个小伙子是幸运的,他在年轻的时候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而我置身双廊的心境,与这伙子的想法,是不谋而合了.

黄昏降临后,双廊的天空慢慢暗下来,我远观着变幻多姿的白云、蓝得纯净的天空和波光粼粼的大海,以及大海对面层层叠峦的青山,和云缝中倾泻下来的不可思议的光.看着与海水融为一体的晚霞,仿佛置身于彩云缭绕的仙境之中.我坐在海边的草坪上或者小凳子上,痴痴地、不厌其烦地盯着这片海和这片光.看这光是怎样铺在远方的山上,怎样落在眼前广阔的海面上.

人,乃万物之中的一个符号.面对城市的纷繁和利益驱使,人们的灵魂总是那么艰辛地挣扎和劳累,总想找一处僻静的林野喘息,总想找一处宁静的风景搭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居所.

我生活在乡村的童年记忆,在我的骨子里埋下了深深的乡村情结.湖畔闲居,自在观云的田园生活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向往.邂逅双廊,在不经意间又圆了我的乡村梦.人间的休闲天堂——双廊古镇,归寂于素朴与本真,以鲜有的原生态,不断诱惑着城里人对纯净生活的向往.

夜暮四合,这时的双廊更贴近自己的温情本色.品一杯玫瑰花茶,消除旅途的疲惫.荣华抛世外,闲适度千年.我们总在羡慕行者,总在梦见天堂.其实行者比别人,只是少点虚荣,多点独立;其实天堂也总是在某个平凡的时刻与我们相遇.

洱海边,聆听月光的呼吸,我感到了生命被天地温情包围般的热烈.月光自由自在,生命的起伏,湖水般的流动,牵引着古镇的快乐.

双廊的夜色醉人呵,不知不觉之间,我感觉自己的灵魂被温柔的月光漂染了.

双廊的温情之美论文参考资料:

英美文学论文题目

设计之美论文

美和时代杂志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论文

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中美关系论文题目

结束语,此文是一篇关于温情方面的双廊的温情之美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双廊的温情之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