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开发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对民国文献开发利用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开发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2-10

《对民国文献开发利用》

该文是关于开发类毕业论文范文跟民国和开发利用和文献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马逾兰

(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 重庆400014)

[摘 要] 文章针对民国文献开发利用现状不容乐观的问题,列举了这一现状的表现,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民国文献;开发利用;价值

引言

民国文献尚无准确的书面定义.一般认为,民国文献是形成于1911年至1949年之间的、记录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这一时期是中国从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蜕变转型的时期,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革命风潮此起彼伏,古今中西文化碰撞交汇,依托工业化印刷手段,大量学术著作、政府出版物、其他社会机构的非正式出版物、各种档案材料应运而生.近年来,民国文献的价值渐渐受到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肯定.

1 民国文献的价值

民国文献是一座宝库,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1.1 民国文献具有历史价值

民国文献种类众多,上至政府公报,下至私人信件,都从不同的角度反应了民国社会生活的侧面.为我们认识民国社会,研究民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依据.此类民国文献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全国性的公开出版物,如《政府公报》等政府机构出版物,《大公报》等报纸,《良友》等杂志;第二,全国各地的地方性史志、材料、档案,如民国三十三年出版的《安徽概览》,民国《海南岛志》;第三,日记,往来书信,契约书等,多年来大陆港台出版的民国日记为数不少,如《竺可桢日记》、《蔡元培日记》、《鲁迅日记》、《宋教仁日记》等,囊括了教育家、文学家、人文学者、外交家、军政人员,银行家等各界人士,反映了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1.2民国文献具有学术价值

民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但同时也是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时期.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不断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学者,让文化界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是中国文化繁荣的又一个高峰,无论是在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3 民国文献具有艺术价值

民国文献中不乏富有艺术价值的文献珍品.民国正值近代出版业发展时期,西方的机械印刷排版技术传人中国,石板印刷,铅活字凸印,照相铜锌版印刷,平版胶印,照相凹版印刷,珂罗版印刷等各种各样的国外印刷术与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术并存,造就了民国文献印刷版本的多样性‘纠,同时在装帧设计、版式布局、插图艺术上体现出了极高的审美趣味.

2 民国文献开发利用现状

就目前而言,民国文献开发利用现状不容乐观.

2.1 大量民国文献尚未得到开发利用

民国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三十八年,但却有大量出版物面世,加上当时未被公开的档案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不可胜计.这些文献除部分流人民间之外,绝大部分都被各大文献机构收藏.对民国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多年来从未停止过,但是大量民国文献仍然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以笔者所在的渝中区图书馆为例,渝中区图书馆藏有民国文献近一万二千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宗教、历史、地理、物理学、植物学等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上海商务印刷馆1935年影印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1929年至1937年商务印刷馆出版的《万有文库》,以及1935年至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丛书集成》.这些丛书都是民国时期颇具影响力的大型丛书,《万有文库》更是被称作“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的大型现代丛书”,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但是这批文献目前只得到了较好的整理和保存,但还没有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在这一方面,我馆并不是特例,民国文献开发利用存在空白是一个普遍现象.

2.2开发利用程度浅,利用模式单一

民国文献的利用模式目前分为两种:一种是读者直接查阅,一种是利用现代技术对文献进行影印、微缩和数字化,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读者直接查阅是图书馆文献的传统利用模式,优点是简单直接,利用成本较低,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读者直接查阅很可能对文献造成损害,而这些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风霜的文献是不可再生的;而且到图书馆查阅民国文献的读者毕竟是少数,这种传统利用模式用户范围较小,使用频率较低,社会影响力相当有限.利用现代化技术对民国文献进行影印、微缩和数字化是一种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手段.利用这一手段,既能使民国文献获得再生性保护,又能顺应时代潮流,使民国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利用方式更加便捷,缺点是成本高,在影印、微缩和数字化的过程中可能对原本文献造成损害.综合来说,这两种模式的本质都是提供文献,而没有对文献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升华,开发程度较浅,模式也较单一.

3 民国文献开发利用难

3.1数量庞大,种类众多

存世的民国文献数量庞大.据初步估算,国内民国时期文献数量超过了存世的古籍总量,它们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藏书机构.构成民国时期文献馆藏主体的有国家图书馆馆藏88万余册、南京图书馆馆藏近70万册、上海图书馆馆藏48万册、广东中山图书馆馆藏25万册、吉林省图书馆馆藏19万册、重庆图书馆馆藏近17万册、四川省图书馆也有一定馆藏数量.其余各省市级图书馆馆藏量均在10万册以下.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也具有一定收藏规模.散布在各县级图书馆的文献数量也不在少数.除了图书馆,党史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研究机构也有大量收藏,目前具体数量还难以获取.要开发数量如此惊人的文献,需要相应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现阶段人力和物力是远远不足的.

3.2难以制定出统一的整理标准

民国是一个中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保留,同时西方的科学文化也被引入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时代特色在民国文献上得到了体现.中国传统的装帧和印刷形式仍然存在,但具有西方装帧形式,运用西方印刷技术的文献也大量地涌现出来.以我馆为例,我馆藏有民国间西充鲜于氏特园刻本《槐轩全书》一套,装帧为线装,印刷形式为雕版印刷;而民国二十六年青年人出版社出版的《填海集》印刷形式为铅印,装帧形式为缝线胶状的平装本.除此之外,民国文献在开本,封面,版式,版权页等方面更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使得民国文献难以像古籍一样制定出统一的整理标准,为民国文献的开发利用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3.3损毁情况严重

民国时期造纸材料混杂,制浆工艺落后,导致纸张酸性严重,酸化速度较快.同时民国文献由于问世时间晚,加上历史原因,其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更谈不上保护与开发,导致民国文献损毁情况加剧.关于民国文献损毁严重,亟需抢救的新闻报道比比皆是.2010年9月,湖南潇湘晨报发表了题为《省图80万册珍贵文献面临损毁》的报道,报道称湖南省图书馆的10万册民国文献因为纸张材质等原因,已经濒于损毁;2011年9月,北京日报发表了题为《民国文献需求旺盛服务难满足数量庞大损毁严重》的报道,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原馆长苏品红在报道中说道:“若再不及时抢救,民国文献或许在50年到100年内将消失殆尽!”2015年10月,南国早报发表了题为《民国文献迫切需要抗衰老》的报道,指出民国文献的抢救和保护迫在眉睫.民国文献损毁情况严重,一来无法提供给读者阅读,二来影印、微缩、数字化也有难度,给民国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4对民国文献开发利用的建议

4.1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是实现民国文献开发利用的基本保障.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其次要重视人才培养.其中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民国文献开发不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工作,它涉及到图书馆学、档案学等多个学术领域,需要一批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科研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国内的民国文献人才比较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民国文献开发的需要.要培养人才,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图书馆、博物馆等民国文献重点收藏单位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二,广开渠道,加强人才引进;第三,可以效仿国家图书馆培训中心开办古籍修复基础培训班的经验,开办民国文献整理开发培训班,培养有志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对民国文献有兴趣的志愿者.

4.2 开发利用要以保护为前提

民国文献的开发利用如今面临着两难的问题:不开发利用,民国文献的价值就无法得到发挥,而一旦开发利用,就很有可能造成原件的损害,在“肉身”和“灵魂”之间,我们应该做何抉择?在笔者看来,民国文献的“肉身”就是文物,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产生于已经逝去的民国时期,是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民国文献的开发利用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古籍修复有一句名言“不遇良工,宁存故物”,这句话对开发利用民国文献同样适用,如果开发利用要以损毁原件为代价,是得不偿失的行为.我们要想更好地开发利用民国文献,就要先做好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双赢.

4.3探索开发利用新模式

开发程度浅,利用模式单一是目前民国文献开发的一大问题.如何创新利用模式,使民国文献的开发更加深入,是民国文献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已经来临,文献数字化既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民国文献开发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各收藏单位应开发专题数字资源,如围绕政府信息资源,某一历史名人,某一部门档案展开深入挖掘,对民国文献进行有效梳理,方便开展学术研究.同时可以邀请社会力量加入,将民国文献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开发与文献内容相关的动画、游戏等,使民国文献的受众更广,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

4.4重视社会宣传与推广

文献的最大价值在于利用.为大众服务,满足大众需求是开发民国文献的最终目的.在进行开发工作的同时,应当向社会积极宣传,使大众了解民国文献,熟悉民国文献,认识到民国文献的价值,使更多的人愿意利用民国文献,使其价值得到真正实现.在宣传过程中,应当牢牢把握为大众文化需求服务这一主题,为民国文献开发工作寻求社会动力.

5结语

民国文献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对民国文献进行开发利用,挖掘出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一项必须的,迫切的任务.然而庞大的数量、纷繁的种类、糟糕的保存现状,以及人力物力的匮乏都给民国文献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困难,这项工作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个工作者都应意识到这种责任,肩负起这种责任,为传承文明精髓,弘扬民族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

开发论文参考资料:

西部大开发杂志社

房地产开发和经营论文

石油勘探和开发期刊

西部大开发杂志

开发杂志社

概括总结:本文论述了适合民国和开发利用和文献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开发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开发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