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网络谣言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和造谣者思维同步:一则网络谣言破灭记有关论文范文集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网络谣言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2-25

《和造谣者思维同步:一则网络谣言破灭记》

本文是网络谣言论文范文集跟思维和谣言和破灭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1月16日,一则“50岁老头暴打8岁儿童”的谣言在网上热传,引发极大关注,阅读量近10万,评论达800余条.就在不少网友对这一惊人消息将信将疑之时,1月17日一早,上海市局就通过微博发布辟谣信息,宣告造谣传谣者已被依法处理.然而大家并不知道,这样一起谣言破灭背后,有许多人彻夜未眠.

细致核查警情是否属实

  1月16日17时50分,上海市局在日常监测中发现一组聊天截图在网络上热传:有人声称一名8岁孩子在乘坐104路公交车时因不愿让座被一名50多岁男子殴打致重伤.打人者被扭送至派出所后,又遭孩子母亲用尖锐物戳瞎眼睛.

  18时许,上海市局指挥中心即电令徐汇、黄浦、静安分局及轨道公交等104路公交车途经沿线的所有单位,从该帖文能够提供的有限线索入手,细致核查该警情是否属实.

  19时许,黄浦分局打浦桥派出所和瑞金二路派出所组织民警查阅海量报警记录,未发现有类似报警.静安分局指挥中心指挥辖区上海站地区治安派出所、天目西路派出所、石门二路派出所和江宁路派出所全面排查近期110接警单,但没有查到相关报警记录.徐汇分局龙华派出所、枫林路派出所和斜土路派出所民警核查近期110警情,未发现相关报案.与此同时,分局指挥中心指挥民警前往第六人民医院上门了解情况,院方表示近期没有被殴打的儿童前来就诊.

  20时33分,轨交防范指导支队民警连夜上门走访104路公交车队,但得到的反馈是未发生过此类案件.经查阅2017年全年涉及104路公交车的报警记录,也未发现有过打架斗殴类报警.

  23时12分,经过缜密侦查,涉嫌编造谣言的江某和散布谣言的梅某相继落网.

  23时12分至17日清晨,办案民警连夜开展调查取证工作,直至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处理.

  17日上午8时45分,上海市局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首条辟谣消息《上海市局查处一起网络造谣案》,随后,违法者江某、梅某被依法处置的消息也相继发布.

  “一天之内就辟谣,和谣言赛跑就要越快越好!”市民蒋越是名11岁男孩的母亲,偶尔会让儿子独自乘坐公交车:“我们家长群里讨论相当激烈,辟谣来得越晚,大家心里就越不安稳.”

用求真态度去“证伪”

  1月16日17时许,徐汇分局枫林路派出所民警方远航也在网上看到“50岁老头暴打8岁儿童”的消息.“作为民警,看完的第一反应这应该是谣言.里面说‘孩子母亲在派出所戳瞎打人者眼睛’的情节,我们派出所近期从未经手,几乎不可能在上海发生.”很快,当天值班的方远航和同事接到指令,立即对网帖中提到的公交车沿线学校、医院进行走访调查:“我们又把辖区的学校、医院排摸了一遍,花了几个小时,确定查无此事,然后把这个结果上报给分局.”

  同样的经过在黄浦、静安分局及轨道公交也经历了一遍.综合所有调查情况,这则阅读量近10万的网帖,被证实为谣言.

  方远航说,对于这些网上的传言,他们会用求真一样的态度和努力去证伪,“即使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也不让任何一点违法线索‘漏网’;如果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我们要用扎实的调查走访让网民信服,找出始作俑者——只要是违法者,就要让他们伏法.”

  通过海量数据还原筛查,方远航和同事终于找到谣言始作俑者——33岁的上海市户籍人员江某.1月16日23时12分许,方远航和同事将涉嫌编造“50岁老头暴打8岁儿童”谣言的江某带至派出所:“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来派出所自首的路上.”当天下午,江某就看到自己最开始发在微信群里的截图和编造的故事,被转到网络论坛,引发众多关注,心里就慌了.

  虽然用了调查一起真实案件的力量去求证一起谣言,方远航仍感欣慰:“我们每个环节调查经得起质疑和检验,辟谣才会有力.”

网络世界找谣言“线头”

  谣言的溯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出现在论坛网帖中的截图并非原创素材,要在整个网络世界,从数亿万计的信息流里找到谣言滋生的“线头”,这无异于大海捞针.通过技术结合人工筛查的方式,一步步追溯这张截图在网上出现的时间,上海机关才找到谣言的始作俑者江某.

  “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各种社交平台层出不穷,谣言传播的形式更多样化.”记者从上海市门了解到,过去网民信息交流的主阵地是网络论坛,散播谣言靠的是文字,内容多为原创.近年来社交媒体兴起,在转发中“添油加醋”“看图说话”,在视频中添加不实文字信息等,成了谣言产生的新趋势.

  “过去是我们追着谣言跑,谣言出现并且扩散后再追踪查处,结果‘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上海市局网络安全民警刘俊说,如今越来越多的谣言刚冒头,就能被及时辟谣,不仅依靠日益完善的技术,更得益于门的日常积累和意识转变:“某种程度上辟谣者要跟造谣者思维保持同步,尤其出现社会类、涉警类事件时,我们会琢磨哪些环节可以编纂不实消息,能张冠李戴、夸大其词,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在上海门查处的大量涉谣言案件中,造谣者的动机都很“单纯”,希望在网上“炫耀”自己能知道“不为人知的内幕”,希望“吸引眼球”、评论不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虚拟的网络其实也是公共空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法律规定.”方远航以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举例:“以前我的朋友圈里会有人转发孩子走丢、交规新政、严重事故这类消息,我跟他们说没有这些事,他们会说‘我们又没坏心’‘提醒一下也好’.”这样的心态,不仅让不少网民自寻烦恼,也为社会正常运行增加巨大成本.一旦被查实造谣,将面临法律严惩.

  尽管网络谣言不可能立即禁绝,不过方远航已感受到变化.他如今常收到亲戚朋友的“求证信息”:“过去他们会直接发在朋友圈,如今会来问我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网友在发现疑似谣言后,会主动.

新闻链接:

对话造谣者

  记者:在怎样的微信群里编造这个谣言?

  江某:我们这个微信群有400多人,平时大家喜欢在群里聊天吹牛.之前我在微信里看到过有小孩因为不让座跟老人起争执的事,就添加了孩子被打断7根肋骨的情节.我之前看了一本国外的小说,有把眼睛戳瞎的情节,我就加了进去,想以此引起关注.

  消息在微信群发布后,很多人进一步问细节,我就根据他们的问题再一点点编.当时我就想是大家一起吹牛.当1月16日晚上,有朋友告诉我网上已经广为流传,我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在群里说这是编造的.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发这种谣言?

  江某:我的生活就是家庭、单位两点一线,工作和家庭都有些压力.特别累、特别没劲的时候,我要么骑摩托车出去兜风,要么就在微信里聊天吹牛.我喜欢在网上看小说,也比较关注社会新闻和国外的奇闻异事,也写写小说.平时我在网上或生活中看到、听到的这些信息,都会记下,有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组合在一起.在网上知道的多一点,让别人觉得你挺厉害,确实感觉很好.

(摘自《解放日报》简工博、邬林桦、吴艺)□

网络谣言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网络安全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网络营销相关论文

网络论文

上文总结,此文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思维和谣言和破灭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网络谣言本科毕业论文网络谣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