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大学生网络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网络社交焦虑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学生网络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1-11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网络社交焦虑》

本文是大学生网络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跟社交焦虑和新媒体视阈和大学生有关论文例文。

摘 要: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络社交的出现打破了人们传统的社交模式,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社交的主体地位,成为了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中会因缺乏认同感等原因而产生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网络社交焦虑.这应当引起学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网络社交焦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青年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休闲娱乐最寻常的渠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明确指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2.7%.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各种社交应用软件应运而生,为人们自我展示、结识新友、互动交流提供的便利.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社交用户的年龄结构中20-29岁年龄段社交用户占 32.9%,在整体人群中占比最大;其次是 19 岁以下用户,占 26.3%.从学历上看,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占12.4%.由此可见,网络社交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社交作为一种新形式的社交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相互沟通的主要形式.但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交的弊端慢慢凸显出来,大学生人际关系淡漠、情感疏离、社交焦虑等问题已不容忽视.

一、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

本研究经过调查问卷,以南京林业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了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网络社交焦虑情况进行了资料收集.本次调查问卷共计发放242份,回收有效问卷242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102人,女生140人;独生子女142人,非独生子女100人.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得到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如下.

1.对传统社交的冲击大

网络社交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新的媒介和平台,日常交往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而是可以自由地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北京大学的王洪波在2013年的调查中指出:“在大学生与家人联系的各种方式中,打电话仍然是93%的大学生的首选,发短信也有过半的选择率.同时,55%的大学生认为面对面交流也是他们与家人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选择以互联网为中介的即时通讯工具如 和Email进行交流的比例仅为34%和8%.”仅仅过去四年时间,这个结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调查显示,当问及“比起见面或电话交谈,我更喜欢通过或微信,用文字与他人交流”时,有12.4%的同学选择了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33.88%的同学选择了比较符合.当问及“一般来说,我在网络社交中的表现会比现实社交中更活泼开朗”时,有77.68%的同学表示不同程度上的认同,仅有4.96%的同学认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要更加活泼.

可见,传统的打电话、面对面交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交往需求,网络社交以其便利的形式和便宜的,成为大学生情感交流的主要途径.传统社交方式往往要求社交双方具有一致性,任何一方的缺席都会导致一次社交的失败.而网络社交具有即时性和多元性,人们可以同时和多个人社交且互不干扰.网络社交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通过通过点赞、评论的方式参与他人生活,这是传统见面、电话社交所无法实现的.

2.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

网络社交的大量使用往往会造成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很多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已经与手机密不可分,只有通过网络社交,才能感觉到生活、感觉到自我.调查数据显示,18.18%的人完全认同“看到网络社交平台中有新消息弹出我会立刻查看”这一观点,分别有33.88%和33.06%的人比较认同或相对认同这一观点,仅有0.83%的人认为自己不会在第一时间查看社交软件中的新消息.当遇到手机没电、网络中断等情况,无法及时回复他人消息的,有78.51%的人表示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完全不存在焦虑感的人数只占调查的4.96%.

手机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网络设备,是人们最常选择的网络社交工具.学生通过网络社交把一些原本遥不可及的人或事拉近到眼前,这种新奇的体验逐渐使大学生深陷.

二、大学生网络社交焦虑的表现

“社交焦虑”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精神病学家Gelded和Marks于1966年首次提出,具体表现为害怕参加聚会等社交活动,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等.钱铭怡等人曾指出,社交焦虑实际上是对人际处境的紧张和害怕.社交焦虑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因不确定性和潜在威胁,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网络社交的发展与应用为大学生建立了新的社交平台,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也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交心理.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网络社交而形成的担忧恐惧、紧张害怕等情绪体验,被称为“大学生网络社交焦虑”.根据不同的情况特征,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与陌生人交流会感到更加轻松

通常来说,我们认为人都是更倾向于和熟悉的人交往,对不熟悉的或是陌生人往往会采取回避的态度,中国人传统的内敛思想和中庸之道常常使我们因为害怕或自卑等因素而不愿意和陌生人接触.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78.52%的同学在与自己喜欢的异性进行网络聊天的时候,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仅有7.44%的同学表示完全不会因为和喜欢的异性聊天而感到紧张.在与老师、长辈、上司等权威人士进行网络聊天时,选择不同程度感到紧张的同学比例高达90.91%,仅有4.96%的同学表示和老师、长辈、上司聊天时不会紧张.

而这种情况在面对陌生人时会改善很多.当问到“与陌生的网友进行网络聊天,会让我感到轻松”这个问题时,有33.06%的同学表示符合自身的情况,有39.67%的同学表示一般相对符合自己情况,仅有8.26%的同学表示和陌生人进行网络聊天时并不会让自己感到轻松.

2.担心自己在社交中表现欠佳

在网络聊天的过程中,有接近六成的同学都会反复查看自己的聊天记录和语音,生怕自己说的不好回引起他人的厌恶和反感.如果对方长时间的不予以回复,有超过七成的同学会担心是否是自己说错了话,从而会引起焦虑心理.因害怕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良好印象,有近七成的同学在发朋友圈时会有选择的屏蔽一些人.在调查中,通过交叉分析我们发现,以上两个问题选择不同程度符合的男生比例均高于女生,分别为58.82%、55.71%和76.74%、71.43%.可见,在进行网络社交时,男性的焦虑程度相对来说要高于女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认为女生在社交过程中更希望能够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形象.但是本次调查研究发现,男生更在意自己在网络社交中的表现,更在乎他人对自己的及时回应.出现这种情况,或许是因为网络社交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隐藏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个体会因感受到与传统社交不同的安全感而尝试不同的社交方式,向不同的人展示不同的自我.在网络社交的保驾护航下,个体可以更真实的展现出传统社交中无法展示的自己的另一面,让他人更加全面完整地了解自己.因此,男性在网络社交焦虑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3.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回复

现如今,大部分学生都会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文字和图片来记录心情、分享生活,以期获得他人的认同.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有80.17%的同学都表示希望在社交网络上收到别人的点赞、回复和转发.而这其中,又有57.03%的同学在朋友圈、说说、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时,如果遇到较少的人赞评价,会很想删除那条信息.加入对学生是否是独身子女的交叉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数据,有81.69%的独生子女和78%的非独生子女会时常希望在社交网络上收到别人的点赞、回复和转发.在这个问题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别并不明显.但在被问及是否会因为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分享生活遇到较少人点赞评论而想要时,独生子女选择符合的占到63.38%,而非独生子女选择符合的仅占48%.这就表明独生子女要比非独生子女更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同.

无论是否为独生子女,在缺少他人关注和认同的时候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究其原因,非独生子女因为家庭人口较多、经济负担较重等原因,父母对其关怀较少,会引起非独生子女对认同感的追求.而独生子女往往从小就处于家庭关爱的中心,可能会因此养成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会导致其在网络社交中被忽视时,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来引起关注或平息尴尬,例如将被他人忽略的朋友圈一删了之.这也就可以解释在上述“删朋友圈”问题中,独生子女的赞同度要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三、大学生网络社交焦虑的缓解对策及建议

网络社交工具的出现是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极大的改变了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和社交环境.我们应正视网络社交对当今大学生发展和人际关系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大学生网络社交焦虑问题.

1.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大学生依赖网络生活,却又由此产生网络社交焦虑,久而久之会陷入一个循环的死胡同.对此,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建立“朋辈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更有效的解决自己的焦虑问题,进一步融洽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防止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产生,减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排解焦虑.

2.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社交焦虑心理疏导的过程中,适当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借鉴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流思想意识的培养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教育环节中,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彼此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更好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3.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的三位合一教育模式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离不开其生活环境,生活环境会对大学生心理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形成与塑造人的心理形成的基础环境.学校是进一步深化与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完善网络健康教育教材体系,配全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探寻适合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的“社会-家庭-学校”三位合一的教育模式,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改善大学生的网络社交焦虑现状.

大学生网络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网络安全论文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大学生投稿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经典大学生网络专业范文可作为社交焦虑和新媒体视阈和大学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网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