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自然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描绘人和自然新画卷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自然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3-15

《描绘人和自然新画卷》

本文是关于自然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人与自然和画卷和描绘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刊记者 王海珍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文明史,归根结底,是一部人与自然、生态与文明的关系史.马克思指出,我们仅仅知道的一门历史科学,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文明就能兴盛;反之,人类将遭受到自然的惩罚、报复,其文明就要衰落.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再详细一点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简而言之,生态文明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推进的一种文明形态,其要义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人类的大势所趋

历史上,作为西亚最早文明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居民为了耕地而毁灭了森林,渐为沙尘所掩埋,而成为不毛之地,自此文明不复.历史的教训令人十分痛心.

在工业文明之前的漫长历史中,人类的活动能力相对弱小,人类周边的生态环境似乎是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大地仿佛是人类的一个坚固的不变的舞台,供人类表演.即使如此,在足够长的时间之后,人类活动也足以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剧烈的乃至破坏性的影响.

在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拥有了强大的科学和技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的作用.但是,人们依然幻想,无论人类怎么折腾,所生存的大地是稳定的坚实的固定的不变的.显然,这个幻想已经破灭了.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的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中国在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对于我们当下的环境现状的危险,无论怎么样强调都不过分.

工业文明自身有着根本性的缺陷.一百年前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就注意到,只有在工业社会中,政府的合法性建立在经济的不断增长之上.但是,地球有限,经济的增长怎么可能是无限的?

全球化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的全球化是一个食物链,上游优先利用下游的能源和资源,并把污染和垃圾转移到下游去.我们常有一种误解,认为经济发展了,才有能力解决环境问题,并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然而首先,欧美早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至今仍有后患;其次,其环境问题更多的不是解决了,而是转移了.高污染的企业都转移到第三世界,其本土的污染就大大减少了.

人类整体必须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不然整个生物圈都会被瓦解.我们正处在文明的转折点上,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大势所趋.

社会的全方位整体性变革

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而言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它意味着一个社会的全方位整体性变革,包括主流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等.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单独列出一章,这意味着执政党对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的重视,也意味着我们的生态和环境已经恶化到了非正视不可的地步.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要求把这种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意味着,执政党开始接受半个世纪以来环境思想和生态思想的成果,在生态伦理上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走出以往“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强人类中心主义,走向弱的人类中心主义,乃至于走向非人类中心主义.并且,试图围绕这种新的生态理念,对整个意识形态重新建构,使这种新理念成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基础准则.这种新理念的核心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所谓尊重自然,就是尊重自然的权利,承认大自然的主体价值.在我们以往的观念中,大自然只是一些物质的集合,是人类的资源,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人类可以对大自然为所能为,有能力搬山,就可以搬山;有能力填湖,就可以填湖;有能力截断大河,就可以截断大河.这种行为方式,叫做人类中心主义,完全以人类的利益为核心,不考虑大自然的主体价值,大自然的权利.在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可以脱离其它物种而单独存在,这是生态学的基本结论.但是工业文明中的人类却把自己凌驾于所有物种之上,把所有物种都视为自己的资源,予取予夺,其结果必然是全面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尊重自然,首先要认识到,大自然不是物质的集合,而是生命体的集合,其它物种与人类同样有生存的权利,享受阳光空气和水.人类必须学会尊重其它物种的权利,尊重自然本身的权利,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

顺应自然,就是在承认自然主体性的前提之后,在不违背大自然自身的生态循环的前提下,从自然中获取某些资源为人所用.从生态学看来,自然界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依存的,各个部分构成了网络状的生态关系,成为或小或大的生态系统.自然界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对人类活动的根本约束.一切人类活动都必须以不破坏自然界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前提.比如,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都是以城市为中心,不考虑自然本身的运行.要顺应自然,首先要改变我们对于自然的理解方式,改变我们的自然观.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然观,是机械自然观.机械自然观包括机械论、决定论、还原论三个层面,把世界视为一架机器,各个部分之间只有简单的机械关联,其各个零部件可以拆卸,可以替换,可以重新装配,并且相信,人类能够掌握这台机器的终极规律,可以利用这台机器为人服务,也可以对机器进行改造.

在机械自然观之下,比如说,我们在森林里修了一条高速公路,人们会认为,森林还是原来的森林,只不过里面多了一个高速公路,因为世界只有机械般的关联,改变机械的一个零件,对其它地方不构成影响.但是,自然不是机器,人类以对待机器的方式对待自然,也必须遭到自然的反弹,导致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人类必须接受生态学对自然的理解方式,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个部分有着网络般的关联,而不是简单的线性关联.我们需要意识到,当我们在森林里修了一条路之后,森林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森林.当我们把一条河变成一片湖之后,会使周边的生态系统发生巨大的变化,山林已经不是原来的山林了.

顺应自然,要了解大自然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人类的活动只能在不干预生态系统运行的前提下进行.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之后,人类才能真正保护自然.

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重要高度

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在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以形成“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明确的、独立的边界,它将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在基础层面上就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存在着对立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要保护环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制约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又是统一的.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给人类自身提供可持续的赖以生存的自然空间.

我国经济建设面临两个突出矛盾:一是经济总量扩张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自然资源生产率相对低下的矛盾;二是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容量有限以及环境容量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的矛盾.如何有效缓解和克服两大矛盾?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经济建设,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的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坚决摒弃“经济逆生态化、生态非经济化”的传统做法,大力实施产业生态化、消费绿色化、生态经济化等战略,既做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能够在“人不敌天、天人合一、人定胜天、天人和谐”的螺旋式上升的进程中实现新的飞跃.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既是因果关系,又是包容关系.政治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是由人类在特度框架下进行的社会活动引起的.有什么样的制度框架,就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也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影响.因此,政治建设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着力于处理当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政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既存在交叉关系,又存在重叠关系.一个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都需要处理与解决当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生态文明理念视角下的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是生态文化观念不够稳固.要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增强生态资源与生态资本的观念,优化生态环境资源配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要转变消费行为模式,崇尚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相互支撑的关系.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障民生和建立公民负责任的意识和行为.生态环境质量是保障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最基本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作为基本民生需求的环境权益就维护得好;公众参与包括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务在内的社会管理的程度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就高.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强的动态时效性.无论是自然环境问题、生态质量问题、社会发展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其影响因素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随时间和空间无法预测的变化.基于某种现状或模型预测值进行的生态文明规划和建设,将随着社会发展方向、经济发展速度、生态环境状况而变化,势必要求具有实时响应、反馈、修复和更新的能力.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持续收集各类相关信息并加以消化、吸收、综合和处理.能否完整的获得信息、能否有效组织、整理、利用信息,是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与否关键.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十九大报告中说,“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同等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环境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这两个要素.应如何从环境政治的视野与高度来推进我国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呢?十九大报告对此已经做了十分明确的阐述.概括起来,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已经围绕着这一主题出台了包括《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以及环保督察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并取得了举国公认的切实成效,而其主要特征则是通过强化党的全面政治领导来推进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而且,必须承认,要想完成十九大报告确定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任务,目前的这种环境政治高压态势仍是必要的.

二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应该看到,通过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或战略,逐渐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是从经济整体层面上减少(抑制)生态环境问题并为社会文化制度转型提供可选择进路的基础性条件.因而,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将长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的关键领域或主战场,这也是一种明确的环境政治需要或要求.

三是加快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逐渐创建一个与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相适应的全国性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或者说“环境国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明确提出的生态环境议题领域的改革总要求.国家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在2018年初的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的一个新型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骨架的初步形成.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在进一步理顺这两个新部委内部、彼此之间以及他们与其他部委之间职权关系的同时,尽快完成各级地方政府层面的相应机构重组.而检验这种机构体系重组成功与否的基本尺度或指标,则是看是不是更好地实现了对我国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治理.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思想昭告我们:如果不从现在立即行动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恐怕会更大.我们必须遵循生态与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坚持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历史定位,以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历史文明负责、对即要到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负责、对人类文明整体进步负责的历史性、时代性和全球性态度,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事关全局.让生态文明通过宪法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宪法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的具体表现,也是未来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客观需要.(本文参考中国社科院网站,人民论坛,百度等网站信息)

责任编辑 华南

自然论文参考资料:

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杂志订阅

自然指数期刊

自然杂志

人和自然杂志

上文汇总,上文是关于对写作人与自然和画卷和描绘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自然本科毕业论文自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