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中国历史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变迁:见证近现代中国历史相关论文范例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国历史范文 类别:期末论文 2024-02-22

《变迁:见证近现代中国历史》

本文是关于中国历史方面论文范例与身份证变迁和中国历史和近现代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马鸿逵为“防共”而“发明”

中国近现代的,最早出现于民国时期的宁夏省,与马鸿逵有密切关系.1 933年马鸿逵正式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一职,不久,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宁夏成为“围剿“红军的主战场.

为了“防共”,马鸿逵可谓绞尽脑汁.有一次,他在读书时看到商鞅变法采用“照身贴”的办法来管理老百姓,深受启发,遂于1936年在宁夏推行“居民证”制度.

马鸿逵所颁发的居民证是一小块白布,上书姓名、年龄、籍贯、职业、身高、面貌特征以及手纹箕斗形状等信息,基本具备了核查身份的各项要素.

为了便于检查,宁夏省政府规定所有人都必须将这块白布居民证缝在上衣里面,否则轻则罚款,重则毙.但缝在衣服上的白布经常被洗涤,因此,这种居民证常常因字迹模糊而难以辨认,失去核查身份的功能.

此后,由于国共合作抗日,马鸿逵的居民证制度也就不了了之.

“国民”闹笑话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许多地方开始推行“国民”制度.1 946年6月,行政院颁布《户籍法施行细则》,对国民的有关事项作了具体规定.

1 947年,国民政府开始制作双页折叠式,上面填写持有人的基本信息,有的贴上照片,无钱照相的则登记手指箕斗纹及体貌特征等信息,并盖有地方政府的印戳,颁发给年满18周岁以上国民,这成为现代的雏形.

由于国民政府推行制度的初衷与马鸿逵如出一辙,都是为了防范及其他革命者,而非为了保障公民权利和完善社会管理,因此在推行之初,即受到各方抵制或冷嘲热讽.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形势日渐紧张,国民政府对于人和革命群众的防范更为严密;而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物资供应极为紧张,凭购物成为进一步推行制度的动力.然而,国民政府在推行制度的时候,却又面临人手和财力的匮乏,从而产生了诸多问题,甚至闹出不少笑话.

1 947年福州在给居民颁发的时候,大量从社会上临时雇用失业人员填写信息、贴照片,由于没有严格监督,导致差错百出:姓名、性别乱填,年龄不符合实际,照片张冠李戴等现象层出不穷.

同样,在四川巫山,办理的人为减少麻烦,事先将印好,直接按保甲名册将姓名、年龄、职业等项填好,而不是当面询问居民具体情况.由于很多需要申领的人穷困潦倒,无钱照相,因此只能以箕斗纹代替,但又因这一信息只能察看本人手指后才能知晓,办理人员“为免去招集人员加盖麻烦,在保上即由保丁代之,办完后收一笔费,才发给人民”.

也就是说,上的箕斗纹是由办理人员胡乱填写的.但是,在以后检查的时候,箕斗纹不符即说明人证不一,“便认定是奸细而押起,甚至就地决”.如此乱象,竟成为民国时期的一种常见景象.

户口簿和介绍信暂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加强了对人口工作的管理,先后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人口管理政策和措施.1950年,颁布《关于特种人口管理的暂行办法(草案)》,开始对一部分有“敌特嫌疑”的人口进行重点管控.

1951年,人民政府开始在城市中进行户口登记管理,并要求各户均置备户口簿,登记家庭人口之各项信息,户口簿由此成为城市居民家庭件,个人亦得持户口簿办理有关业务.

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要求全国城市与农村地区在1 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基础上普遍进行户口登记工作,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状况.

随着全国基层政权的逐步建立与巩固,各项社会管理工作越来越正规化、精细化,需要户口证明或明的事项越来越多.到1956年,一些大城市中,必须由公民出示户口证明才能办理的事项多达30余项.但当时没有公民个人可以作为户口证明使用,每个需要办事的人均须携带全家户口簿出行,这样显然不够方便.而在农村,许多农民家庭没有户口簿,农民需要证明身份的时候必须找基层政府开证明.

1956年,召开首次全国户口工作会议,部署实施公民证的准备工作,这是新中国首次准备给全国居民发放件.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以及“一五”计划的全面铺开,政府先后发布多个指示,要求严格劝阻、制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而农民个人一旦拥有件,就更容易流动,因此,刚刚提上议事日程的公民证准备工作在1957年5月即被叫停.

上世纪60年代初城镇人口大下放以后,人民政府强化了户口管理工作:城镇居民按户发放户口簿,农村依然以合作社为单位发放户口簿;农民个人和家庭都没有件和户口簿,只是作为合作社社员与其他社员一起共有一个户口簿;合作社以外的农民则没有任何件和户口簿.

当时,若要证明自己身份,农民先要到乡政府开具介绍信或证明,城市居民要携带户口簿或到单位开具介绍信等,极为不便.同时,政府不断发布命令,严禁地方政府和单位随意开具介绍信或证明文件,因此,开介绍信也变得十分困难.

改革开放后问世

改革开放以后,人口大规模流动已经无法阻止,重新启动发放工作.高层认为使用,“既可方便群众的正常活动,充分保障公民行使正当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又便于有关部门开展工作,一有利于严密治安管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是,1985年9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条例》,《条例》规定,全国年满1 6周岁的公民(军人、以及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劳教人员除外),“均应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领居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一代”问世.

“一代”上标注持证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和有效期等基本要素;其材质是聚酯材料,单页卡片,用1 5位编码,开头6位数字代表行政区划代码,每2位数字依次表示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的名称,第7 1 2位代表本人出生年月日,第1 3 1 5位是顺序代码.的有效期根据申领人年龄的不同分为1 0年、20年和长期三种.

“一代”自1984年开始在北京试点,然后逐步扩大到其他大城市、中小城市,最后扩展到农村地区.到1 991年底,全国7 5亿多人领到了居民,“一代”的颁发任务基本完成.

1 996年1月1日起,开始在北京等地发放采用全息透视塑封套防伪技术的新,增加了仿制、伪造的难度,同时更便于机关查验和识别真伪.

1 999年1 0月1日,国务院公布,将此前的“居民”改为“公民身份号码“,将其作为每个公民从出生之日起编订的唯一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新编码也从1 5位增加到18位数:前6位数字仍然是地址码,是常住户口所在县(区、市、旗)行政区划代码;第7 1 4位数字是出生日期,出生年份用4位数,其他照旧:第1 5 1 7位数是顺序码,表示在同一行政区域范围内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奇数为男性,偶数为女性;第18位数是校验码,可以用来检测真伪.

由于校验码是通过一个特殊的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字可能是从0 1 0的任意一个,如果是09,就直接标注该数字,如果是10,就用字母×表示.

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法》.该法规定:未满1 6周岁的公民也可以办理;现役军人和亦可办理.该法还删去了原条例对正在服刑和劳动教养的人由执行机关收缴其的规定.

“一代”升为“二代”

随着IT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代”只可视读、不能机读的缺点日益显现,而越来越多与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的事项都需要使用,这又为犯罪分子伪造、仿制提供了机会.

从2004年3月起,开始为全国居民换发嵌有非接触式IC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二代”采用特殊材质制作,硬度比“一代”更高,不易折损;芯片上采集了持有人的各项身份信息和人体特征,还可以通过机器识别持证人的身份,同时防伪性能大大提高,全国联网的居民数据库也更便于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

从2004年开始,“二代”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长沙和湖州等城市试点换发;2005年全面推行;2006年6月决定全国停止制发“一代”,全部使用“二代”;到2008年,全国16周岁以上居民基本上都领到了“二代”.

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法》,主要是在登记项目中增加了指纹信息,并对使用的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增加了保密义务.

中国历史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中国文化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如何写历史论文

简而言之: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身份证变迁和中国历史和近现代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中国历史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历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